第一百九十三章 聞諫則喜,議伐幽州
第261章 聞諫則喜,議伐幽州
東起渭水之濱,西至五柞舊宮,北繞黃山之地,南旁南山之坡,是為前漢之上林苑。時至前漢末年,赤眉破長安而焚長林苑。盛大的皇家園林就此淪為廢墟,東漢土民僅能從廢墟中觀舊跡。
距今兩百年中,森林、田畝取代了上林苑中的宮宇、章台,倒是飽經風霜的斷壁殘垣依在。
因出身北疆之故,張虞最大的興趣愛好便是射獵,且經常性邀文武出巡,算是一種社交方式。
而這種社交方式,自是有人歡喜,有人不滿。如軍中將校騎馬出獵,能與張虞親密接觸,說不準會因表現出眾而贏得張虞的賞識。
而州府文吏苦不堪言,他們不靠武藝博張虞歡喜,而是靠實打實的政績。況他們不通騎射,追隨張虞出獵時,實在是種煎熬,故文吏多有排斥射獵。
排斥歸排斥,但文吏卻不敢駁了大領導張虞的興致,畢竟沒大領導發話,沒有文吏敢不出場。尤其大領導張虞常觸景感懷,喜歡與左右談及古今之事,武夫們答不上來,唯有靠他們文吏應答。
如今下張虞見到不知名的章台遺址,感嘆說道:「前漢諸帝賢明,內安國家,外攘蠻夷,大一統之功,皆賴前漢。然前漢雖興,但卻因百姓而亡。而念及本朝之種種,是謂興百姓苦,亡百姓苦,今萬間宮殿皆為土!」
郭圖笑道:「君侯征伐有度,心懷百姓,故能以濟大事。自董卓專政之來,
關中百姓飽受紛擾。而今君侯下關中半年,便令三輔百姓安穩,上下秩序煥然一新,是謂君侯之功!」
張虞笑了笑,說道:「昔高祖入關中,因秦法暴虐之故而約法三章。故今有前人為鑑,當以嚴法而治亂,令百姓安樂而居。」
後世人距秦朝太久遠了,很多人僅知秦法嚴酷,但不知秦法具體嚴酷到什麼水準。
舉例子而言,依秦法規定,如果交不起賦稅,需典賣妻女上交賦稅。且在很多民事或刑事法律中,許多處罰為罰甲一領,而即便是藤甲、皮甲等下等甲冑,
也絕不是普通百姓所能承擔。
百姓生活艱難,而郡縣官吏的擔子同樣重,在基層官吏人手緊缺的情況下,
反而還要為秦朝服役,故導致了秦朝對基層控制力的削弱。
而為了滿足基層運轉,選拔大量前朝舊人出任官更,進一步導致了對基層控制力的減弱。秦始皇時期,關中大索二十日尚不能發現賊寇,便是變相證明秦朝已無法確保對關中的深入統治,故更不用談及對關東六國的控制與此同時,基層控制力的減弱,沒讓秦朝意識到統治的動搖,反而變本加厲剝削所能控制的戶籍,以至於出現劉邦率眾淪落為寇的惡性事件。而因基層缺乏更卒之故,又無法征剿落草為寇的流民。
不僅於此,秦朝為了滿足大規模基建的需求,以不合理的行為徵發役。以陳勝、吳廣為例,二人本為秦朝軍官,至江淮地區成邊,之後奉命徵發淮南百姓,至幽州漁陽郡服役。大概是從今淮南至北京的距離,二者上千公里,幾乎是跨越了大半中國。
劉邦入關中所謂的寬鬆之法,在於對秦法不合理法律的糾正,而非單純的寬鬆之法。故張虞治關中,所糾正的事項,便是讓關中士民不受亂兵侵擾,嚴厲維持治安。二者看似不同,本質上都是針對前人不合理的制度修改。
在張虞自娛自樂之時,卻聞從吏中有人開口,說道:「文王不敢以游田為樂,故尚書記而告誡於眾;魯隱好觀魚之樂,故春秋載而譏之。君侯以高祖為效,但仆未曾聞高祖好遊獵,且高祖及滅秦而平天下,便開秦之宮苑以令百姓耕作。」
「天下形勢紛亂,公孫逆據幽州,兵馬強勁;袁氏擁有冀州,富強兵盛。故君侯當令將校操練兵更,命文官忠奉國事。今君侯以出獵以聚將論兵為善事,然此非文吏本分之事,諸君上下勞慘,何以思經國高略,何以為操濟民良政?」
「仆斗膽妄言,望君侯能諒解從屬,不負眾望!」
此人之言一出,讓在場文吏陷入沉默,張虞出獵純粹是在折騰他們。僅是礙於張虞的威望,無人敢提反駁意見。
郭圖恐張虞不悅,呵斥說道:「崔季休得胡言,今速速退下!』
「且慢!」
張虞淡然的神情,用鞭指向賈翊,問道:「今下出獵,君不樂否?」
賈翊神情尷尬,隱晦說道:「翊武威人士,通鞍馬之術。」
「公達呢?」
「攸為君侯參軍,今有要務當追隨左右!」荀攸說道。
見二人轉移話題,張虞便知崔琰所言不假,平靜的臉上露出笑容,說道:「我徵辟季為從事,便是令君勸諫良言。我率眾出獵既為娛樂,亦與將校論兵。」
「然娛樂之事為孤私事,論兵之事為兵事,與諸文吏無關。故從今往後,文更不必隨行出獵,其中必須出行者可御車駕。」
「遵命!」
張虞望著儀表不俗的崔琰,贊道:「季掛敢於直言,值得讚賞。賞君絹百匹,糧百石,鹽五十石,錢糧雖少,但乃我之心意。日後若我行事有誤,勞君上疏指正。」
「多謝君侯!」崔琰欣喜而拜。
崔琰本為冀州甘陵東武城人土,他雖出自日後聞名的清河崔氏子弟,然在少年時期,卻是愛好擊劍,崇尚武事。直到二十二歲因鄉里向郡里舉薦,崔琰至此發奮讀書,研讀《論語》《韓詩》。
待張虞統一併州,先後將盧植、蔡邕邀請至普陽後,二十九歲的崔琰為了深造求學,放棄前往混亂的青州,而是至普陽向蔡邕求學。
蔡邕見崔琰天資出眾,收下為第子,教授了大半年,便覺得崔琰值得重用,
於是向張虞舉薦。而張虞收到蔡邕書信,得知崔琰至普陽,當即徵辟其為從事,
以為車騎將軍府幕僚。
至午時分,張虞讓無關文更回長安,僅留下參議軍事親信。
暖陽下,張虞坐在交椅上,問道:-「據朝廷書信,經朱偽出使勸說,袁紹答應出兵討賊,今朝廷詢問我軍出兵時間,並命劉和率兵至河東,與我軍匯合。我今欲出兵幽州,不知諸君有何見解?」
「袁紹既是奉詔,我軍不妨出兵,僅是不宜出重兵,需留兵守上黨,以備袁紹突襲上黨。」荀攸說道。
張虞點了點頭,說道:「公孫瓚屢敗袁紹,今雖下幽州,但其部精銳難言眾。故此番出兵,我無意傾巢而出,將兩萬大軍,並徵召北疆胡種從征,或足以與公孫瓚一戰。」
「而出兵之路,井陘不可行,故我欲從雁門出兵至幽州。」
並陘道距離幽州更近,但因袁紹之故,張虞可不敢走並陘。今走雁門至代郡,雖說路途遙遠,但卻無後顧之憂。
郭圖說道:「今據雁門奏報,因劉公深得幽州漢胡民心緣故,幽州中多有義士奔走,如鮮于輔、齊周、鮮于銀等故吏。閻柔為燕國人士,常年往來漢胡之間,深得胡人之心,故義士已聯絡閻柔,並書信於君侯求援。」
「故以今形勢觀之,君侯出兵兩萬,匯劉和帳下精騎,再徵召劉虞舊部及鮮卑、烏桓,或能聚五萬兵馬。而如有五萬之眾,則足以與公孫瓚交手。」
張虞沉吟少許,說道:、「幽州有劉公故吏呼應,我今不因討幽州而憂,而是慮關中之事!」
「關中初下,我若率大軍遠征幽州。而關中空虛,且無大將坐鎮,恐易遭涼州兵馬入寇。今不知選何人出鎮關中?」
郭圖思考半響,說道:「呂范性情沉穩,執掌軍中軍紀,深受諸將敬畏。今君侯何不以呂范為都督,都督關中諸部兵馬。」
「張遼何如?」
張虞猶豫幾許,詢問眾人道:一「張文遠追隨我多年,今歲都督諸部安關西,
屢立功勳,或可為大將用之!」
見張虞已有人選,賈翊分析說道:「張將軍雖年少,但作戰驍勇。然驍勇之餘,不僅能識兵勢,仍有急智。如令其遠討或有不足,但讓其固守關中則是有餘。」
「君侯若是疑慮,不妨招張將軍至長安論形勢,以觀其是否有坐鎮關中之才!」
隨著疆域越來越大,張虞必須加快培養大將,以此來應付日後愈發複雜的局面。而張遼追隨他時間最久,與他關係深厚。且有歷史戰績加持,故今張虞有意培養張遼獨當一面。
「善!」
「那便招文遠至長安!」
「遵命!」
「不知君侯欲何時出兵?」郭圖問道。
張虞說道:「當下九月,又將至十月。北疆之十月為深冬,不宜出兵征討。
我欲先至安邑,待開春出兵,征討幽州。」
因追隨張虞時間久,郭圖對北疆局勢了解不少,說道:「君侯不妨先讓劉和至雁門屯兵,令他招攬幽州舊部。而閻柔與胡人多有交際,可為君侯聯絡胡騎。
開春之時,君侯率兵至雁門,與眾人匯合之後,便能出兵幽州。」
「可!」
張虞考慮片刻,說道:」「我先與劉和商議,看能否與之聯表閻柔為代郡太守pS:今天因為外出,耽擱更新時間,晚上還有一章,
東起渭水之濱,西至五柞舊宮,北繞黃山之地,南旁南山之坡,是為前漢之上林苑。時至前漢末年,赤眉破長安而焚長林苑。盛大的皇家園林就此淪為廢墟,東漢土民僅能從廢墟中觀舊跡。
距今兩百年中,森林、田畝取代了上林苑中的宮宇、章台,倒是飽經風霜的斷壁殘垣依在。
因出身北疆之故,張虞最大的興趣愛好便是射獵,且經常性邀文武出巡,算是一種社交方式。
而這種社交方式,自是有人歡喜,有人不滿。如軍中將校騎馬出獵,能與張虞親密接觸,說不準會因表現出眾而贏得張虞的賞識。
而州府文吏苦不堪言,他們不靠武藝博張虞歡喜,而是靠實打實的政績。況他們不通騎射,追隨張虞出獵時,實在是種煎熬,故文吏多有排斥射獵。
排斥歸排斥,但文吏卻不敢駁了大領導張虞的興致,畢竟沒大領導發話,沒有文吏敢不出場。尤其大領導張虞常觸景感懷,喜歡與左右談及古今之事,武夫們答不上來,唯有靠他們文吏應答。
如今下張虞見到不知名的章台遺址,感嘆說道:「前漢諸帝賢明,內安國家,外攘蠻夷,大一統之功,皆賴前漢。然前漢雖興,但卻因百姓而亡。而念及本朝之種種,是謂興百姓苦,亡百姓苦,今萬間宮殿皆為土!」
郭圖笑道:「君侯征伐有度,心懷百姓,故能以濟大事。自董卓專政之來,
關中百姓飽受紛擾。而今君侯下關中半年,便令三輔百姓安穩,上下秩序煥然一新,是謂君侯之功!」
張虞笑了笑,說道:「昔高祖入關中,因秦法暴虐之故而約法三章。故今有前人為鑑,當以嚴法而治亂,令百姓安樂而居。」
後世人距秦朝太久遠了,很多人僅知秦法嚴酷,但不知秦法具體嚴酷到什麼水準。
舉例子而言,依秦法規定,如果交不起賦稅,需典賣妻女上交賦稅。且在很多民事或刑事法律中,許多處罰為罰甲一領,而即便是藤甲、皮甲等下等甲冑,
也絕不是普通百姓所能承擔。
百姓生活艱難,而郡縣官吏的擔子同樣重,在基層官吏人手緊缺的情況下,
反而還要為秦朝服役,故導致了秦朝對基層控制力的削弱。
而為了滿足基層運轉,選拔大量前朝舊人出任官更,進一步導致了對基層控制力的減弱。秦始皇時期,關中大索二十日尚不能發現賊寇,便是變相證明秦朝已無法確保對關中的深入統治,故更不用談及對關東六國的控制與此同時,基層控制力的減弱,沒讓秦朝意識到統治的動搖,反而變本加厲剝削所能控制的戶籍,以至於出現劉邦率眾淪落為寇的惡性事件。而因基層缺乏更卒之故,又無法征剿落草為寇的流民。
不僅於此,秦朝為了滿足大規模基建的需求,以不合理的行為徵發役。以陳勝、吳廣為例,二人本為秦朝軍官,至江淮地區成邊,之後奉命徵發淮南百姓,至幽州漁陽郡服役。大概是從今淮南至北京的距離,二者上千公里,幾乎是跨越了大半中國。
劉邦入關中所謂的寬鬆之法,在於對秦法不合理法律的糾正,而非單純的寬鬆之法。故張虞治關中,所糾正的事項,便是讓關中士民不受亂兵侵擾,嚴厲維持治安。二者看似不同,本質上都是針對前人不合理的制度修改。
在張虞自娛自樂之時,卻聞從吏中有人開口,說道:「文王不敢以游田為樂,故尚書記而告誡於眾;魯隱好觀魚之樂,故春秋載而譏之。君侯以高祖為效,但仆未曾聞高祖好遊獵,且高祖及滅秦而平天下,便開秦之宮苑以令百姓耕作。」
「天下形勢紛亂,公孫逆據幽州,兵馬強勁;袁氏擁有冀州,富強兵盛。故君侯當令將校操練兵更,命文官忠奉國事。今君侯以出獵以聚將論兵為善事,然此非文吏本分之事,諸君上下勞慘,何以思經國高略,何以為操濟民良政?」
「仆斗膽妄言,望君侯能諒解從屬,不負眾望!」
此人之言一出,讓在場文吏陷入沉默,張虞出獵純粹是在折騰他們。僅是礙於張虞的威望,無人敢提反駁意見。
郭圖恐張虞不悅,呵斥說道:「崔季休得胡言,今速速退下!』
「且慢!」
張虞淡然的神情,用鞭指向賈翊,問道:「今下出獵,君不樂否?」
賈翊神情尷尬,隱晦說道:「翊武威人士,通鞍馬之術。」
「公達呢?」
「攸為君侯參軍,今有要務當追隨左右!」荀攸說道。
見二人轉移話題,張虞便知崔琰所言不假,平靜的臉上露出笑容,說道:「我徵辟季為從事,便是令君勸諫良言。我率眾出獵既為娛樂,亦與將校論兵。」
「然娛樂之事為孤私事,論兵之事為兵事,與諸文吏無關。故從今往後,文更不必隨行出獵,其中必須出行者可御車駕。」
「遵命!」
張虞望著儀表不俗的崔琰,贊道:「季掛敢於直言,值得讚賞。賞君絹百匹,糧百石,鹽五十石,錢糧雖少,但乃我之心意。日後若我行事有誤,勞君上疏指正。」
「多謝君侯!」崔琰欣喜而拜。
崔琰本為冀州甘陵東武城人土,他雖出自日後聞名的清河崔氏子弟,然在少年時期,卻是愛好擊劍,崇尚武事。直到二十二歲因鄉里向郡里舉薦,崔琰至此發奮讀書,研讀《論語》《韓詩》。
待張虞統一併州,先後將盧植、蔡邕邀請至普陽後,二十九歲的崔琰為了深造求學,放棄前往混亂的青州,而是至普陽向蔡邕求學。
蔡邕見崔琰天資出眾,收下為第子,教授了大半年,便覺得崔琰值得重用,
於是向張虞舉薦。而張虞收到蔡邕書信,得知崔琰至普陽,當即徵辟其為從事,
以為車騎將軍府幕僚。
至午時分,張虞讓無關文更回長安,僅留下參議軍事親信。
暖陽下,張虞坐在交椅上,問道:-「據朝廷書信,經朱偽出使勸說,袁紹答應出兵討賊,今朝廷詢問我軍出兵時間,並命劉和率兵至河東,與我軍匯合。我今欲出兵幽州,不知諸君有何見解?」
「袁紹既是奉詔,我軍不妨出兵,僅是不宜出重兵,需留兵守上黨,以備袁紹突襲上黨。」荀攸說道。
張虞點了點頭,說道:「公孫瓚屢敗袁紹,今雖下幽州,但其部精銳難言眾。故此番出兵,我無意傾巢而出,將兩萬大軍,並徵召北疆胡種從征,或足以與公孫瓚一戰。」
「而出兵之路,井陘不可行,故我欲從雁門出兵至幽州。」
並陘道距離幽州更近,但因袁紹之故,張虞可不敢走並陘。今走雁門至代郡,雖說路途遙遠,但卻無後顧之憂。
郭圖說道:「今據雁門奏報,因劉公深得幽州漢胡民心緣故,幽州中多有義士奔走,如鮮于輔、齊周、鮮于銀等故吏。閻柔為燕國人士,常年往來漢胡之間,深得胡人之心,故義士已聯絡閻柔,並書信於君侯求援。」
「故以今形勢觀之,君侯出兵兩萬,匯劉和帳下精騎,再徵召劉虞舊部及鮮卑、烏桓,或能聚五萬兵馬。而如有五萬之眾,則足以與公孫瓚交手。」
張虞沉吟少許,說道:、「幽州有劉公故吏呼應,我今不因討幽州而憂,而是慮關中之事!」
「關中初下,我若率大軍遠征幽州。而關中空虛,且無大將坐鎮,恐易遭涼州兵馬入寇。今不知選何人出鎮關中?」
郭圖思考半響,說道:「呂范性情沉穩,執掌軍中軍紀,深受諸將敬畏。今君侯何不以呂范為都督,都督關中諸部兵馬。」
「張遼何如?」
張虞猶豫幾許,詢問眾人道:一「張文遠追隨我多年,今歲都督諸部安關西,
屢立功勳,或可為大將用之!」
見張虞已有人選,賈翊分析說道:「張將軍雖年少,但作戰驍勇。然驍勇之餘,不僅能識兵勢,仍有急智。如令其遠討或有不足,但讓其固守關中則是有餘。」
「君侯若是疑慮,不妨招張將軍至長安論形勢,以觀其是否有坐鎮關中之才!」
隨著疆域越來越大,張虞必須加快培養大將,以此來應付日後愈發複雜的局面。而張遼追隨他時間最久,與他關係深厚。且有歷史戰績加持,故今張虞有意培養張遼獨當一面。
「善!」
「那便招文遠至長安!」
「遵命!」
「不知君侯欲何時出兵?」郭圖問道。
張虞說道:「當下九月,又將至十月。北疆之十月為深冬,不宜出兵征討。
我欲先至安邑,待開春出兵,征討幽州。」
因追隨張虞時間久,郭圖對北疆局勢了解不少,說道:「君侯不妨先讓劉和至雁門屯兵,令他招攬幽州舊部。而閻柔與胡人多有交際,可為君侯聯絡胡騎。
開春之時,君侯率兵至雁門,與眾人匯合之後,便能出兵幽州。」
「可!」
張虞考慮片刻,說道:」「我先與劉和商議,看能否與之聯表閻柔為代郡太守pS:今天因為外出,耽擱更新時間,晚上還有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