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5章 ,送別,一幅傳世級別的作品
秦教授的辦公室。
有學生聽了秦教授的講解,提出了一些問題。「圖伊曼斯的畫面過於平面化,如果我們的作品中出現這樣的效果,會不會?」
「他的色采幾乎都是低飽和度的。」
秦教授聽了這些問題,反而高興,他希望學生們有自己的思考。
「他的畫接近象徵主義的朦朧隱喻。這種很平淡的畫面,蘊含著寧靜的思考。
在我看來,圖伊曼斯的畫既理性又感性,很容易將觀眾帶入了他營造的氛圍中,與之產生共鳴。
繪畫,是讓讀者通過觀看來獲得感知,所以,我覺得圖伊曼斯的成功主要還是他的繪畫語言釋放的情緒。他描繪的內容,只是媒介。
你們已經有了寫實敘事的能力,而繪畫還需要虛擬的能力,所以我讓你們看這些作品,是希望你們能選擇有效的表達或者高效的表達方式,除了用繪畫來講故事,還能表達的有意味。
我們看某位名家的畫,有時候並不需要藉助文獻來理解他畫的是什麼。我們感受,畫面所傳遞的情感……」
姜哲因為有系統和前面成功的案例,所以,所以能夠很客觀的聽取秦教授的意見。
而秦教授的一番解讀,讓其他學生想到了很多問題。
秦教授看到了幾個學生的反應,繼續說道:「優秀畫家的價值,在於創造視覺的享受,還會以新方式來擴展觀眾的認知。
通過評鑑這些畫家的做法,是我們的一種學習方式。不要把視覺藝術當文學來欣賞。
繪畫的欣賞是要讓我們能夠感覺到造型和色彩,進而給心靈帶來觸動。
你們要通過學習,有自己獨立的見解與價值判斷。」
他停頓片刻,繼續說道:「不管是畢業創作還是論文的要求都很高。
可能你們也聽說過,我帶過一些學生在畢業創作的時候,從開題到創作,反覆的審核,反覆的調整。
你們不要覺得為難。把創作和撰寫的過程,當做是一次梳理知識,建立知識體系的過程。」
聽完秦教授的講述,姜哲提出,能否向學校借閱一些資料,有關城市的歷史資料。
剛才,他有了一些新想法。
秦教授問了姜哲的具體要求後,說道:「如果想借閱學校圖書館當中的重要資料,可以提出申請,如果想要借閱市級檔案館或文化機構的資料,除了學校開證明,那還需要更多的手續。
不過,你可以先向美協申請。把你創作想法講明白,然後由他們幫你協調?」
他講述了具體的流程後,以開玩笑的口吻說道:「等到辦這些事情的時候,你會知道時候,有一些特定的身份會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
姜哲暫時沒有領會這句話的真正含義。
其他同學還沒有創作的具體思路,並沒有關注姜哲的要求。
交流結束,幾個人告辭離開。
幾人都打算先回班級畫室,收拾自己的畫具,然後再回家。
下學期,很少有機會來畫室學習。
姜哲幾人回到畫室,看到高還有不少同學,也在收拾。
同學們一邊收拾一邊交流。回憶起在這裡度過的時光,講述各自在假期的打算。
牟星和付敏自從開始賣畫之後,已經在學校附近租房子。還有一些同學,只要手裡的錢夠用,也不在宿舍里居住。
他們租的房子兼畫室和臥室的作用。
租了房子的人,都會在自己的房間完成創作,只有少部分同學會留在班級畫室中完成畢業創作。
姜哲也打算在自己的畫室里,完成畢業創作。
最先收拾完工具的同學,向班裡的同學告別。他打算中午就啟程回家。
還有幾位同學,計劃午飯前後,坐火車或長途車趕回家鄉過年。
付敏聽到幾位同學約著一起去火車站,就說道:「你們幾個能不能一起去火車站,我想去送送你們。」
一位同學笑著說道:「一起讀書三年半,你都沒送我們,怎麼現在想起來要送我?」
付敏說道:「這是大學期間,最後一個寒假,等到畢業的時候,大家各奔前程,很難說,有沒有機會送別。」
聽了付敏的說法,很多人也有同感。
在本地的幾個同學,也打算去送一送。
於是,幾個準備去火車站的同學,答應一起出發。
付敏對姜哲說道:「姜哲,你要不要也一起去送別同學?」
姜哲點頭,然後問道:「我願意去,但是,你只是想去送別嗎?」
付敏小聲說道:「送幾位同學離開之後,咱們可以在火車站寫生。
現在,外出務工、讀書的人,已經陸續開始啟程回家。火車站肯定很熱鬧,素材多。」
姜哲覺得這個提議好。
從資料中連接或許素材,與直接從生活中獲取素材,感覺不同。
他和很多畫家,堅持使用傳統的速寫方法來進行日常練習。
大家約好見面時間,然後各自準備。
姜哲駕車把陳嫣送回家,再回畫室放下工具,最後回到學校。
在校門口停車,看到幾位同學已經在這裡等待。
他下車招呼幾位同學上車。
姜哲的車,坐不開那麼多人,還有幾位同學會搭計程車趕往火車站。
牟星坐在副駕駛座上,付敏和兩位要乘坐火車的同學坐在後排。
車子啟動,幾位同學開始聊天。
這幾位同學,每次回家過年的途中,都挺遭罪。儘管如此,還是盼著回家。
姜哲想起了上一世自己在外地讀書的時候,每年寒假,也是這樣坐火車回家過年。
好在,那種難受的經歷一去不返了。
火車站進站的入口,也有安全檢查。
幾人幫回家的同學搬運行禮,來到候車大廳。
現在,還不是春運的最熱鬧的時候,人雖多,但還沒有達到特別擁擠的程度。
姜哲幾人找地方坐下。
一位同學先對姜哲幾人表示感謝,然後說道:「我們等檢票,你們就不用在這裡等了,趕快回家吧。」
姜哲提議:「咱們在這兒拍個合照吧。」
「好好。」
大家拍完合照,付敏只好說出另一個目的:「送你們上車之後,我們打算在這裡畫一些速寫。」
幾位準備乘坐火車的同學笑了。
「我說呢,你怎麼突然提議來送我們。
「來畫速寫是主要目的吧?」
付敏笑著解釋:「畫速寫是順便,主要是來送你們。」
一位同學說道:「距離檢票還有一段時間,我們也畫幾張。」
「對,一起畫。」大家紛紛拿出工具,開始畫速寫。
候車廳里聲音嘈雜,但有同學陪伴,幾個人很快進入全身貫注的狀態。
候車廳中的大多數的乘客,是否準備返鄉的外出務工人員或者準備出差的人。這些乘客,有的在休息,有的和老鄉們朋友們聚在一起聊天,吃飯,完撲克。
等待檢票的乘客們,坐在候車廳的座子上,乍看上去,似乎大同小異,但是仔細觀察,回發現諸多有意思的細節。
對於喜歡繪畫的人來說,這樣的場景中,由無數的可以挖掘的素材。不同年齡不同職業的人,溫暖的笑容,亦或是愁眉苦臉,都是故事。
畫速寫,需要觀察捕捉一瞬間的感動或者特殊的形象,必須抓住這造型的最重要的特點,然後呈現在畫紙上。
這些技巧,對于堅持繪畫的學生們來說並不難。
通知檢票的廣播聲音響起。
一位同學收好畫具,背起行禮:「諸位,我要上車了,明年再見。」
姜哲幾人也停止寫生。
不知不覺,一位又一位的同學乘車離開。
他們一直送到站台上。
看著同學登車,又目送火車遠去。
姜哲把在站台上看到的景象,默默記載心裡。直到工作人員列過來催促,他們才回到候車廳。
幾人離開火車站之前,已經收集了眾多的素材。
姜哲開車,把牟星和付敏送回家。
「姜哲,過年的時候,咱們找機會聚一聚吧。」付敏提議。
姜哲說:「可以。美協那裡會有團拜會。」
「那裡人太多,說話不自由。我說的聚會,是咱們幾個的聚會。」
幾個人最終決定在姜哲的別墅畫室聚會。
與付敏和牟星告別後,因為今天在火車站的寫生,姜哲覺得還未盡興,所以,在回家的路上,每次看到一些感興趣的場景,都會停車,把一些形象畫下來。
夕陽、老街,放假後,肆意玩耍的孩子們……
姜哲用簡單的線條,勾勒出轉瞬即逝的美,不需要複雜的刻畫,也不必擔心構圖與形式,隨心所欲地表達內心的感受。
回到別墅之後,姜哲快速吃過晚飯,從背包里拿出今天的速寫。
翻看速寫,回憶這些場景中的點點滴滴,偶爾還會拿起畫筆,做添加或刪減。
看著這些作品,創作的衝動已經壓抑不住。
他找出幾張尺寸較大的畫紙,從速寫中選擇素材,嘗試創作。
從炭筆草稿開始,逐漸豐富,變成加色粉的草稿,再換成水彩或水粉稿子。
一張張草稿,被貼到牆上或扔進廢紙桶。
接下來的幾天,姜哲不斷嘗試創作新的草稿,再從中選擇出合適的內容,進行完善。
一周之後,姜哲剛剛完成一幅表現火車站候車廳的水彩畫,就聽到了系統的提示音。
他點開系統,看到了提示內容,
您剛剛完成的作品,描繪了在車站送別同學的場景。
作品中,除了表現一些風華正茂的學生,還描繪諸多平凡的旅客。
畫面中,檢票口前密密麻麻的旅客;正在在搬運行禮的工作人員;推著商品車子叫賣的商販,以及場景和各種物品,每個形象都生動的展現不同的生活狀態。
室內光線與環境形成了呼應,顯得強烈而醒目。
每個旅客,都承載著家庭的希望,他們即將出發,踏上去往目的地的旅途。這幅作品的藝術水準,達到了傳世級別。
姜哲看到提示的前半部分,既欣喜又有些疑惑。
創作出創世級別的作品,是意外之喜,但是,這幅畫是一幅水彩畫,而且尺寸並不大,自己創作了幾幅同類題材的作品,包括油畫和水彩,可惜系統都被評價為普品或者精品。
他繼續看系統給出的提示,希望找到原因。
作品中的行禮,可以代表著收穫,也是人與旅途的紐帶。
旅途愉快讓不同職業,不同年齡的人,短暫的聚集在一起。
同一空間中,人與人的互動,顯示出生活的複雜。
在現實生活中,旅途還可以被賦予了更多的象徵性意義。
畫面中,形象的差異,反映了人與自然之間複雜而變化的關係。
人們競爭,又依賴自己的同伴,因為某種臨時的屬性,短暫的和諧的共存。當然,畫面中也有衝突與博弈。
您通過描繪人們在旅途中的點點滴滴,展現了淡淡的離別之情。
再這幅作品中,您採取浪漫主義與超現實主義相結合的表現方式,通過對人物,表情,場景,物品等極度冷靜理性的描繪,營造出現代生活的氛圍。作品表面的紛繁,暗涌著深沉而炙熱的情感。
您將浪漫主義的情感與超現實主義的想像力交織,創造出一個獨立於現實的超然世界,構建詩意和人文情境。
您採用簡潔而富有張力的構圖,以停車廳長排座椅的直線,分割畫面。這種極簡化的構成方式突出空間的寬敞與眾多旅客的擁形,無序與有序,成了強烈的對比與視覺張力。
有形與無形的界限劃分,仿佛在暗示生活秩序。
這種極簡化的構圖、不囿於局部的表現方式,呈現出浪漫主義的視覺感受以及超現實主義的精神性表達。
您在創作用,提高了自己對水彩畫的理解,讓技巧更加多樣性。
系統經過綜合考量,認為這幅作品,達到了傳世級別。
請為作品命名。
看到系統的評價,姜哲有些不好意思。
很多技法是在無意中使用的,還有一些評價,是當時的自己,沒有想過的。
他根據系統評價,回顧創作這幅畫中的過程,回憶在火車站送別同學的情緒,最終給作品命名為——踏上旅途。(本章完)
有學生聽了秦教授的講解,提出了一些問題。「圖伊曼斯的畫面過於平面化,如果我們的作品中出現這樣的效果,會不會?」
「他的色采幾乎都是低飽和度的。」
秦教授聽了這些問題,反而高興,他希望學生們有自己的思考。
「他的畫接近象徵主義的朦朧隱喻。這種很平淡的畫面,蘊含著寧靜的思考。
在我看來,圖伊曼斯的畫既理性又感性,很容易將觀眾帶入了他營造的氛圍中,與之產生共鳴。
繪畫,是讓讀者通過觀看來獲得感知,所以,我覺得圖伊曼斯的成功主要還是他的繪畫語言釋放的情緒。他描繪的內容,只是媒介。
你們已經有了寫實敘事的能力,而繪畫還需要虛擬的能力,所以我讓你們看這些作品,是希望你們能選擇有效的表達或者高效的表達方式,除了用繪畫來講故事,還能表達的有意味。
我們看某位名家的畫,有時候並不需要藉助文獻來理解他畫的是什麼。我們感受,畫面所傳遞的情感……」
姜哲因為有系統和前面成功的案例,所以,所以能夠很客觀的聽取秦教授的意見。
而秦教授的一番解讀,讓其他學生想到了很多問題。
秦教授看到了幾個學生的反應,繼續說道:「優秀畫家的價值,在於創造視覺的享受,還會以新方式來擴展觀眾的認知。
通過評鑑這些畫家的做法,是我們的一種學習方式。不要把視覺藝術當文學來欣賞。
繪畫的欣賞是要讓我們能夠感覺到造型和色彩,進而給心靈帶來觸動。
你們要通過學習,有自己獨立的見解與價值判斷。」
他停頓片刻,繼續說道:「不管是畢業創作還是論文的要求都很高。
可能你們也聽說過,我帶過一些學生在畢業創作的時候,從開題到創作,反覆的審核,反覆的調整。
你們不要覺得為難。把創作和撰寫的過程,當做是一次梳理知識,建立知識體系的過程。」
聽完秦教授的講述,姜哲提出,能否向學校借閱一些資料,有關城市的歷史資料。
剛才,他有了一些新想法。
秦教授問了姜哲的具體要求後,說道:「如果想借閱學校圖書館當中的重要資料,可以提出申請,如果想要借閱市級檔案館或文化機構的資料,除了學校開證明,那還需要更多的手續。
不過,你可以先向美協申請。把你創作想法講明白,然後由他們幫你協調?」
他講述了具體的流程後,以開玩笑的口吻說道:「等到辦這些事情的時候,你會知道時候,有一些特定的身份會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
姜哲暫時沒有領會這句話的真正含義。
其他同學還沒有創作的具體思路,並沒有關注姜哲的要求。
交流結束,幾個人告辭離開。
幾人都打算先回班級畫室,收拾自己的畫具,然後再回家。
下學期,很少有機會來畫室學習。
姜哲幾人回到畫室,看到高還有不少同學,也在收拾。
同學們一邊收拾一邊交流。回憶起在這裡度過的時光,講述各自在假期的打算。
牟星和付敏自從開始賣畫之後,已經在學校附近租房子。還有一些同學,只要手裡的錢夠用,也不在宿舍里居住。
他們租的房子兼畫室和臥室的作用。
租了房子的人,都會在自己的房間完成創作,只有少部分同學會留在班級畫室中完成畢業創作。
姜哲也打算在自己的畫室里,完成畢業創作。
最先收拾完工具的同學,向班裡的同學告別。他打算中午就啟程回家。
還有幾位同學,計劃午飯前後,坐火車或長途車趕回家鄉過年。
付敏聽到幾位同學約著一起去火車站,就說道:「你們幾個能不能一起去火車站,我想去送送你們。」
一位同學笑著說道:「一起讀書三年半,你都沒送我們,怎麼現在想起來要送我?」
付敏說道:「這是大學期間,最後一個寒假,等到畢業的時候,大家各奔前程,很難說,有沒有機會送別。」
聽了付敏的說法,很多人也有同感。
在本地的幾個同學,也打算去送一送。
於是,幾個準備去火車站的同學,答應一起出發。
付敏對姜哲說道:「姜哲,你要不要也一起去送別同學?」
姜哲點頭,然後問道:「我願意去,但是,你只是想去送別嗎?」
付敏小聲說道:「送幾位同學離開之後,咱們可以在火車站寫生。
現在,外出務工、讀書的人,已經陸續開始啟程回家。火車站肯定很熱鬧,素材多。」
姜哲覺得這個提議好。
從資料中連接或許素材,與直接從生活中獲取素材,感覺不同。
他和很多畫家,堅持使用傳統的速寫方法來進行日常練習。
大家約好見面時間,然後各自準備。
姜哲駕車把陳嫣送回家,再回畫室放下工具,最後回到學校。
在校門口停車,看到幾位同學已經在這裡等待。
他下車招呼幾位同學上車。
姜哲的車,坐不開那麼多人,還有幾位同學會搭計程車趕往火車站。
牟星坐在副駕駛座上,付敏和兩位要乘坐火車的同學坐在後排。
車子啟動,幾位同學開始聊天。
這幾位同學,每次回家過年的途中,都挺遭罪。儘管如此,還是盼著回家。
姜哲想起了上一世自己在外地讀書的時候,每年寒假,也是這樣坐火車回家過年。
好在,那種難受的經歷一去不返了。
火車站進站的入口,也有安全檢查。
幾人幫回家的同學搬運行禮,來到候車大廳。
現在,還不是春運的最熱鬧的時候,人雖多,但還沒有達到特別擁擠的程度。
姜哲幾人找地方坐下。
一位同學先對姜哲幾人表示感謝,然後說道:「我們等檢票,你們就不用在這裡等了,趕快回家吧。」
姜哲提議:「咱們在這兒拍個合照吧。」
「好好。」
大家拍完合照,付敏只好說出另一個目的:「送你們上車之後,我們打算在這裡畫一些速寫。」
幾位準備乘坐火車的同學笑了。
「我說呢,你怎麼突然提議來送我們。
「來畫速寫是主要目的吧?」
付敏笑著解釋:「畫速寫是順便,主要是來送你們。」
一位同學說道:「距離檢票還有一段時間,我們也畫幾張。」
「對,一起畫。」大家紛紛拿出工具,開始畫速寫。
候車廳里聲音嘈雜,但有同學陪伴,幾個人很快進入全身貫注的狀態。
候車廳中的大多數的乘客,是否準備返鄉的外出務工人員或者準備出差的人。這些乘客,有的在休息,有的和老鄉們朋友們聚在一起聊天,吃飯,完撲克。
等待檢票的乘客們,坐在候車廳的座子上,乍看上去,似乎大同小異,但是仔細觀察,回發現諸多有意思的細節。
對於喜歡繪畫的人來說,這樣的場景中,由無數的可以挖掘的素材。不同年齡不同職業的人,溫暖的笑容,亦或是愁眉苦臉,都是故事。
畫速寫,需要觀察捕捉一瞬間的感動或者特殊的形象,必須抓住這造型的最重要的特點,然後呈現在畫紙上。
這些技巧,對于堅持繪畫的學生們來說並不難。
通知檢票的廣播聲音響起。
一位同學收好畫具,背起行禮:「諸位,我要上車了,明年再見。」
姜哲幾人也停止寫生。
不知不覺,一位又一位的同學乘車離開。
他們一直送到站台上。
看著同學登車,又目送火車遠去。
姜哲把在站台上看到的景象,默默記載心裡。直到工作人員列過來催促,他們才回到候車廳。
幾人離開火車站之前,已經收集了眾多的素材。
姜哲開車,把牟星和付敏送回家。
「姜哲,過年的時候,咱們找機會聚一聚吧。」付敏提議。
姜哲說:「可以。美協那裡會有團拜會。」
「那裡人太多,說話不自由。我說的聚會,是咱們幾個的聚會。」
幾個人最終決定在姜哲的別墅畫室聚會。
與付敏和牟星告別後,因為今天在火車站的寫生,姜哲覺得還未盡興,所以,在回家的路上,每次看到一些感興趣的場景,都會停車,把一些形象畫下來。
夕陽、老街,放假後,肆意玩耍的孩子們……
姜哲用簡單的線條,勾勒出轉瞬即逝的美,不需要複雜的刻畫,也不必擔心構圖與形式,隨心所欲地表達內心的感受。
回到別墅之後,姜哲快速吃過晚飯,從背包里拿出今天的速寫。
翻看速寫,回憶這些場景中的點點滴滴,偶爾還會拿起畫筆,做添加或刪減。
看著這些作品,創作的衝動已經壓抑不住。
他找出幾張尺寸較大的畫紙,從速寫中選擇素材,嘗試創作。
從炭筆草稿開始,逐漸豐富,變成加色粉的草稿,再換成水彩或水粉稿子。
一張張草稿,被貼到牆上或扔進廢紙桶。
接下來的幾天,姜哲不斷嘗試創作新的草稿,再從中選擇出合適的內容,進行完善。
一周之後,姜哲剛剛完成一幅表現火車站候車廳的水彩畫,就聽到了系統的提示音。
他點開系統,看到了提示內容,
您剛剛完成的作品,描繪了在車站送別同學的場景。
作品中,除了表現一些風華正茂的學生,還描繪諸多平凡的旅客。
畫面中,檢票口前密密麻麻的旅客;正在在搬運行禮的工作人員;推著商品車子叫賣的商販,以及場景和各種物品,每個形象都生動的展現不同的生活狀態。
室內光線與環境形成了呼應,顯得強烈而醒目。
每個旅客,都承載著家庭的希望,他們即將出發,踏上去往目的地的旅途。這幅作品的藝術水準,達到了傳世級別。
姜哲看到提示的前半部分,既欣喜又有些疑惑。
創作出創世級別的作品,是意外之喜,但是,這幅畫是一幅水彩畫,而且尺寸並不大,自己創作了幾幅同類題材的作品,包括油畫和水彩,可惜系統都被評價為普品或者精品。
他繼續看系統給出的提示,希望找到原因。
作品中的行禮,可以代表著收穫,也是人與旅途的紐帶。
旅途愉快讓不同職業,不同年齡的人,短暫的聚集在一起。
同一空間中,人與人的互動,顯示出生活的複雜。
在現實生活中,旅途還可以被賦予了更多的象徵性意義。
畫面中,形象的差異,反映了人與自然之間複雜而變化的關係。
人們競爭,又依賴自己的同伴,因為某種臨時的屬性,短暫的和諧的共存。當然,畫面中也有衝突與博弈。
您通過描繪人們在旅途中的點點滴滴,展現了淡淡的離別之情。
再這幅作品中,您採取浪漫主義與超現實主義相結合的表現方式,通過對人物,表情,場景,物品等極度冷靜理性的描繪,營造出現代生活的氛圍。作品表面的紛繁,暗涌著深沉而炙熱的情感。
您將浪漫主義的情感與超現實主義的想像力交織,創造出一個獨立於現實的超然世界,構建詩意和人文情境。
您採用簡潔而富有張力的構圖,以停車廳長排座椅的直線,分割畫面。這種極簡化的構成方式突出空間的寬敞與眾多旅客的擁形,無序與有序,成了強烈的對比與視覺張力。
有形與無形的界限劃分,仿佛在暗示生活秩序。
這種極簡化的構圖、不囿於局部的表現方式,呈現出浪漫主義的視覺感受以及超現實主義的精神性表達。
您在創作用,提高了自己對水彩畫的理解,讓技巧更加多樣性。
系統經過綜合考量,認為這幅作品,達到了傳世級別。
請為作品命名。
看到系統的評價,姜哲有些不好意思。
很多技法是在無意中使用的,還有一些評價,是當時的自己,沒有想過的。
他根據系統評價,回顧創作這幅畫中的過程,回憶在火車站送別同學的情緒,最終給作品命名為——踏上旅途。(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