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9章 ,行家出馬,石碑是文物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胡老師與付敏等幾個學生,有說有笑的走向青年旅社,每個人手中或多或少的提著一些買來的紀念品、零食。

  幾人談論著今天的收穫,也期待著明天出發去魔都,能見到什麼新鮮事物。

  剛剛走到青年旅社的門口,迎面看到兩個同學走出來。

  這兩位看到了胡老師幾人,面帶笑容的打招呼。

  胡老師答應了一聲,走出來的兩個學生就像獻寶一樣搶著匯報:「胡老師,你去院子裡面看看,姜哲不知道從哪兒買回來幾塊石碑,當做寶貝一樣。」

  胡老師的笑容僵住:「石碑?買石碑幹什麼?」

  「不知道。」

  「可能姜哲覺得是古董吧。」

  「石碑上還真有字兒。」

  胡老師覺得兩人說的是廢話,沒有字兒的那能叫石碑嗎?

  「我去看看。」她心想,姜哲這學生各方面都挺好,就是時不時的能給你製造出一些意外。

  幾位剛回來的同學,也很好奇,跟上胡老師。

  幾個人走進庭院,就看到班裡的幾個學生,正圍著幾塊石碑觀察。

  石碑被立在地上,沒有想像中的那麼大。

  胡老師走過去,先看了一眼坐在旁邊板凳上的姜哲。

  姜哲表面平靜,實際上有點發愁,看到幾老師和幾位同學回來,就站起來打招呼。

  「我聽說這是你買的石碑?」胡老師詢問。

  「是。」姜哲點頭,

  「買它做什麼?」

  姜哲答道:「石碑上的刻字不錯,可能有點兒文化價值吧。」

  「你什麼時候學鑑定了?這,這能是真的嗎?」胡老師替姜哲擔心。

  「有什麼文化價值?」

  「這是什麼時候的石碑?」

  「能值多少錢?」其他同學七嘴八舌的議論。

  胡老師湊過去觀察。

  姜哲已經用抹布把石碑擦乾淨,能夠清晰的看到上面的字。

  他向胡老師解釋了這石碑的作者和來歷。

  胡老師不了解金石學,也不了解吳隱,所以,無法判定。

  看過石碑文字之後,說道:「石碑上面沒有落款呀。你怎麼判斷的?」

  姜哲不能說是系統判斷,只能找理由:「我看過作者吳隱的介紹,知道他有這麼一批刻碑的作品。看到石碑後,覺得可能是吳隱的作品。」

  胡老師聽明白原因,不知道如何形容此刻的心情。「你去參觀了西泠印社,看到有資料,然後看到石碑,就是猜這是吳隱的作品。

  你自己想想,可能嗎?你花了多少錢?」

  姜哲實話實說:「1000元。」

  「這麼多。差不多是我一個月工資。你能掙錢也不能……」她沒說後半段,嘆了一口氣,才問道:「這東西,還能退嗎?」

  姜哲答道:「肯定不給退,不過您放心,我已經聯絡了西泠印社,還有文物部門。他們應該能派人來看看。」

  「你還給文物部門打電話了?還想捐給文物部門?」

  姜哲點頭。

  「他們什麼時候能來?」胡老師問道。

  姜哲有點兒尷尬。

  他給西泠印社打過電話,對方開始很興奮,讓自己等待,但是始終沒有回覆。

  姜哲等的急了,又從旅店老闆問出臨安文物局的電話。

  對方也是答應,儘快派人來看,到現在也沒來人。

  姜哲不明白,為什麼他們都表現的一點也不積極。

  看到了胡老師的反應,再回想旅店老闆給自己電話號碼時的表情,那分明就是你上當了的意思。

  姜哲有些無奈,可能是這裡的文化瑰寶太多了,石碑不夠檔次?或者對方不覺得這可能是真的。

  胡老師讓學生們各自去忙,然後回房間一趟。出來之後對姜哲問道:「你什麼時候打的電話,對方說沒說什麼時候來?」

  「沒說什麼時候來,讓我等著。」

  胡老師考慮半晌,說道:「可能,他們正忙,我考慮,你是不是應該找一個比較權威的人先看一看,然後再考慮要不要捐贈。」


  姜哲明白,自己有些一廂情願了。

  自己有系統的幫助,能夠找到這幾塊石碑,而文物部門或西泠印社並不知道這一點。

  胡老師看到姜哲有些為難,就說道:「你在臨安,有沒有認識的朋友?如果沒有,咱們可以聯繫臨安美院的老師,他們當中應該有人對這些有研究。」

  一句話點醒夢中人。

  喜歡傳統書畫的人當中,有不少人對這些有些研究。

  他撥打了電話,聯絡昨天剛剛認識的馬老師。

  馬老師接聽電話之後,沒有過多客套,問明白姜哲的判斷,以及所在位置,就告訴姜哲,他會幫忙聯繫一位朋友。

  過了幾分鐘,他給姜哲打電話,表示約了一位朋友,正準備出發去青年旅社。

  胡老師看到姜哲結束通話,就說道:「你把心態放平。萬一這件東西不好,你也別太難過。」

  姜哲知道,胡老師到現在也不太敢相信這東西是真的,沒法解釋更多,只能讓事實說話。

  僅僅過了十幾分鐘,馬老師帶著一位中年女子走進青年旅社的院門。

  昨天剛見過面,在庭院中的學生看到他,立刻打招呼。

  馬老師笑呵呵的回應。

  姜哲和胡老師過去迎接。

  「馬老師,麻煩您了,」

  「不用客氣,給你介紹一下,」他給姜哲介紹一起來的女子。

  「這是書法專業的歐教授。她對於書法篆刻很有研究。聽說這件事,便立刻答應過。」

  等馬老師給雙方做過介紹,姜哲和胡老師向歐教授表示感謝。

  歐教授主動和姜哲握手,「姜哲,我聽馬老師說起過你。你對我說說,怎麼發現石碑的?」

  姜哲介紹的時候,觀察這位歐教授。

  個頭不高,臉有些胖,白淨,帶著大大的眼鏡,書卷氣很濃。

  他簡單說了購買的經歷。

  歐教授進到院子裡,已經注意到五塊石碑。

  在來之前,沒有抱什麼希望,只是看在老馬面子上,跑一趟而已。

  但是,在看到這五塊石碑之後,心跳加快了一些。

  聽到姜哲介紹完畢,她走過去,邊看石碑,邊詢問:「你為什麼判斷這是吳隱的碑刻作品。」

  姜哲答道:「這是我個人的猜測。」

  歐教授說:「我對篆刻,書法有些研究,但是也不一定能看的准,我先看看再說吧。」

  她從第一塊石碑開始,仔細的觀察。

  第二塊,第三塊……

  看完第四塊石碑的時候,已經基本確定,這些石碑八成是吳隱的作品。

  雖然可參考的例子很少,但是她研究這些藝術作品時間長,有些東西的真假,看一眼,就能有基本的直觀判斷。

  同時,她看過關於吳隱的相關文字記錄。

  看著幾塊石碑,與記憶中的信息對照。

  半晌之後,歐教授看完石碑,對姜哲說道:「我說說個人意見,這些石碑,有可能是吳隱的作品。

  雖然沒有作者的落款,但刻碑技巧,以及形制都,符合相關記錄。

  即便不是吳隱的作品,石碑的雕刻非常精妙,不是普普通通的練手作品。

  我可以幫忙聯繫文物部門,你確定要捐贈?」

  姜哲點頭。

  歐教授觀看石碑的時候,胡老師還有其他人都在旁邊等待。

  聽到她如此說,很多人聽明白了。

  「這是真的?」

  「這真是文物?」一些人不敢相信,也有人驚訝看向姜哲。

  「歐教授,這套石碑,值多少錢?」馬老師問道。

  「這是有一定文化價值的文物。具體的價錢,我不好判斷,這類作品,少有可參考的例子。」歐教授回答。

  胡老師放心了,所以沒多問。

  歐教授簡單解答其他人的疑問,再次向姜哲詢問:「你為什麼有捐贈的想法。如果我打電話聯繫相關部門,你就很難反悔了。」


  姜哲說道:「放在我自己家裡,不如放在專業的場館中人士。他們懂如何保護。」

  歐教授笑著說道:「好,年輕人心胸寬廣。你聯繫哪個部門了?」

  姜哲說了自己的遭遇。

  歐教授聽後,笑著說:「不能怪他們,他們會收到很多線索。我來打電話。」

  馬老師攔住了她,說道:「歐教授,您稍等一等。咱和姜哲商量商量,捐獻也不一定也非要捐給他們,捐給咱們學校怎麼樣?」

  他看向姜哲,詢問:「你是怎麼考慮的?」

  姜哲想了想,系統對捐贈事情沒有具體要求。反正是捐贈,自己能結個善緣也好。

  「我同意。」

  歐教授說道:「謝謝你的信任。美院肯定高興。但是,美院留不住這些石碑。

  文物部門或者西泠印社,都會來爭取,最終,還是要搬到別的部門去。還是直接聯繫文物部門。」

  馬老師點頭:「你考慮的對。」

  歐教授拿出手機,走到一旁,撥打某個號碼。

  胡老師湊過來,看了看石碑,又看看姜哲,問道:「你是不是找人學過鑑定?」

  姜哲說:「沒有學過鑑定,純粹是憑藉運氣。」

  其他同學聽到姜哲的回答,很是無語。

  這運氣,未免好的離譜了。出去轉一圈兒,居然能看到文物,還是在教材市場裡看到的。

  這種事情,在故事裡聽過,但是真在現實中遇到的,可是很有衝擊力。

  很多人再次圍著石碑觀看。這次,是想看出一些門道。(本章完)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