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8章 ,石碑的價值,獎勵與選擇
姜哲與賣建材的老闆,一番討價還價,把石板價格定在了200元。
總共四塊被當做隔板的石板,總價格800元。
老闆表面上有些惋惜,但實際心裡早就高興的不行。
這幾塊石板,他根本就沒花錢。這錢,純屬白賺。
他想了想,對姜哲說道:「你別急,我想起來了,我這裡好像還有一塊石板,和這幾塊兒石板的都是一起運來的。也刻有楹聯。
只不過,那塊石板上的對聯有些模糊。」
他領著姜哲走到角落裡,指著架子下面:「你看這兒還有一塊。」
姜哲低頭一看,真有一塊石板。材質一樣,大小一致,但是,被當用來墊東西。
雖然這些錢在姜哲看來並不多,但是,那很多人一個月的工資也達不到這個數。所以,他還是仔細檢查。確認第五塊石板,應該與另外四塊是一套的東西。
湊齊1000元,把五塊石板買下來。
成交的那一刻,姜哲聽到了系統的提示聲音:
恭喜您,購買到西泠印社創始人之一,吳隱的碑刻作品,請接收您的獎勵。
姜哲聽到提示,心裡塌實了。
不管作品真實價值能達到多少,這1000元,花的值。
自己看過吳隱的介紹,知道這位的名氣雖然不如吳昌碩,但絕對不簡單。
老闆請人幫姜哲把石板搬到了倉庫外面,問道:「你要把這些東西,運到哪裡?」
姜哲愣了一下,對呀,這可不是五枚印章,而是五塊石板,要往哪裡運?
如果在濱海,就運回別墅,可要從臨安託運回濱海,可就太難了。是否安全,費用是多少?
在這方面,他沒有經驗。
老闆看他猶豫,就說道:「我可以幫你聯繫運輸的車輛。運費,你自己出。」
姜哲迅速決定:「麻煩您,幫我聯繫一下車輛,運到青年旅社。」
老闆聽了地址,也愣了片刻。
「我臨時住的地方。」
老闆沒繼續問,立刻幫忙聯繫車輛。
等車的時候,姜哲抽空查看系統。
系統給出了詳細的文字提示:
您購買到西泠印社四位創始人之一的吳隱的作品,古今楹聯匯刻石碑。
此套石碑共有40塊,太湖石質,長條形制,每塊石板的正反兩面有刻字,每面刻有楹聯五副,按地支分為12集,並加卷首外集以及提拔,共計收入楹聯三百餘副。
注意,您購買的只是其中的五塊。
此套課時意義非凡。
用對聯刻碑,極為少見。傳統碑石的刻字,保持書法原尺寸。此碑刻,是作者進行縮小後,匯集成套。
此套石碑碑文記錄明清楹聯,書法精妙,刻碑技巧高超,是不可多得的藝術品,
因為您購買到石碑,系統特贈送金石學中的碑刻墨拓技巧禮包。
此技能隨著新學術和新技術的引入,逐漸走向衰敗,請將其保存。
姜哲看到系統還有新的獎勵,喜上加喜。
看到老闆聯繫的車輛來了,只能關閉系統,等以後再仔細研究。
老闆帶著人,幫姜哲把石碑裝上車。
姜哲搭乘貨車,趕回旅店。
他和旅店老闆商量。
老闆同意他把石碑暫時存放在庭院中,但時間不能過長。
送走車輛,胡老師和同學們都還沒回來,只有服務生好奇的過來看了一眼,但都沒把石碑,當做太珍貴的物品。
此時,姜哲又聽到了系統的提示。
您購買到古今楹聯石碑,面臨選擇。
選擇一,將石碑運回家中,自己收藏。
選擇二,將石碑捐獻給某文化機構。
您可以自行選擇。
兩種選擇,會觸發不同的獎勵。
姜哲給自己倒了一杯水,拿了一個板凳,坐在庭院裡,端詳石碑,考慮應該如何選擇。
如果這件東西是普通的金石篆刻作品,類似書法繪畫或者印章,毫無疑問,必定會選擇自己收藏。
但是,石碑尤其是五塊石碑,如果放在自己家裡,會不會顯得有些怪異?
通常這類石碑,都會放在碑林或者說文化館中,比如有名的西安碑林。
另外,他也在考慮這套石碑的價值,
回想起今天在印社所看的介紹。
石碑的作者吳隱本人,首先是刻碑工匠出身,根據記錄,他在紹興生活時就是以此種技能謀生,後來到魔都闖世界,結交了吳昌碩等人,他所開設的印泥店,專營潛泉印泥,還編輯歷代印學典籍——遁庵印學叢書。
這個人的名氣雖然不如吳昌碩,但絕對是對印學有功之人。
人們記得他是西泠印社的創始人之一,反而忽略他一擅長碑刻墨拓的技巧。所以,這些石碑,不能單純用經濟價值來考量。
如果自己把選擇把這些石碑捐出去,會有什麼好處?
把東西捐出去,讓大家都能欣賞,可能會獲得好名聲。
順著這個想法,他進而想的想起了一件事。
上一世自己曾經聽過,好像是西泠印社發現了一批石碑,是創始人吳隱的石碑。後來,這批石碑被收藏在臨安碑林之中。
他記不清具體的時間了,好像就是在04年。
把記憶與眼前的石碑對應起來。
自己買到的這五塊石碑,是後來被發現的石碑中的一部分,還是遺漏的一部分?
這時,陸續有人經過,看到石碑,紛紛過來圍觀,詢問。
姜哲一邊應付,一邊考慮。
這麼大的石碑,放在自己家裡收藏,雖然會滿足自己,但是後面的養護,也會成為問題。
考慮來考慮去,最終,他選擇捐贈。
1000元錢的本錢也不多,自己的收穫技巧,已經足夠多。
想到清楚之後,他先給西泠印社打電話,畢竟這是他們創始人的作品。
電話撥通。
「您好。是西泠印社嗎?」
「對。」對面是一個男人的聲音
「我在臨安發現了一批石碑,應該是你們印社創始人之一,吳隱的刻碑作品,你們能不能來看一下?」
「是嗎?」對面的聲音有些激動:「你現在哪裡?」
「我在青年旅社。」
「在青年旅社?您是?」
「我是來這裡旅遊的遊客。」
「今天不是鑑定老師的工作時間。所以,我需要給您聯繫,請您等一等。」(本章完)
總共四塊被當做隔板的石板,總價格800元。
老闆表面上有些惋惜,但實際心裡早就高興的不行。
這幾塊石板,他根本就沒花錢。這錢,純屬白賺。
他想了想,對姜哲說道:「你別急,我想起來了,我這裡好像還有一塊石板,和這幾塊兒石板的都是一起運來的。也刻有楹聯。
只不過,那塊石板上的對聯有些模糊。」
他領著姜哲走到角落裡,指著架子下面:「你看這兒還有一塊。」
姜哲低頭一看,真有一塊石板。材質一樣,大小一致,但是,被當用來墊東西。
雖然這些錢在姜哲看來並不多,但是,那很多人一個月的工資也達不到這個數。所以,他還是仔細檢查。確認第五塊石板,應該與另外四塊是一套的東西。
湊齊1000元,把五塊石板買下來。
成交的那一刻,姜哲聽到了系統的提示聲音:
恭喜您,購買到西泠印社創始人之一,吳隱的碑刻作品,請接收您的獎勵。
姜哲聽到提示,心裡塌實了。
不管作品真實價值能達到多少,這1000元,花的值。
自己看過吳隱的介紹,知道這位的名氣雖然不如吳昌碩,但絕對不簡單。
老闆請人幫姜哲把石板搬到了倉庫外面,問道:「你要把這些東西,運到哪裡?」
姜哲愣了一下,對呀,這可不是五枚印章,而是五塊石板,要往哪裡運?
如果在濱海,就運回別墅,可要從臨安託運回濱海,可就太難了。是否安全,費用是多少?
在這方面,他沒有經驗。
老闆看他猶豫,就說道:「我可以幫你聯繫運輸的車輛。運費,你自己出。」
姜哲迅速決定:「麻煩您,幫我聯繫一下車輛,運到青年旅社。」
老闆聽了地址,也愣了片刻。
「我臨時住的地方。」
老闆沒繼續問,立刻幫忙聯繫車輛。
等車的時候,姜哲抽空查看系統。
系統給出了詳細的文字提示:
您購買到西泠印社四位創始人之一的吳隱的作品,古今楹聯匯刻石碑。
此套石碑共有40塊,太湖石質,長條形制,每塊石板的正反兩面有刻字,每面刻有楹聯五副,按地支分為12集,並加卷首外集以及提拔,共計收入楹聯三百餘副。
注意,您購買的只是其中的五塊。
此套課時意義非凡。
用對聯刻碑,極為少見。傳統碑石的刻字,保持書法原尺寸。此碑刻,是作者進行縮小後,匯集成套。
此套石碑碑文記錄明清楹聯,書法精妙,刻碑技巧高超,是不可多得的藝術品,
因為您購買到石碑,系統特贈送金石學中的碑刻墨拓技巧禮包。
此技能隨著新學術和新技術的引入,逐漸走向衰敗,請將其保存。
姜哲看到系統還有新的獎勵,喜上加喜。
看到老闆聯繫的車輛來了,只能關閉系統,等以後再仔細研究。
老闆帶著人,幫姜哲把石碑裝上車。
姜哲搭乘貨車,趕回旅店。
他和旅店老闆商量。
老闆同意他把石碑暫時存放在庭院中,但時間不能過長。
送走車輛,胡老師和同學們都還沒回來,只有服務生好奇的過來看了一眼,但都沒把石碑,當做太珍貴的物品。
此時,姜哲又聽到了系統的提示。
您購買到古今楹聯石碑,面臨選擇。
選擇一,將石碑運回家中,自己收藏。
選擇二,將石碑捐獻給某文化機構。
您可以自行選擇。
兩種選擇,會觸發不同的獎勵。
姜哲給自己倒了一杯水,拿了一個板凳,坐在庭院裡,端詳石碑,考慮應該如何選擇。
如果這件東西是普通的金石篆刻作品,類似書法繪畫或者印章,毫無疑問,必定會選擇自己收藏。
但是,石碑尤其是五塊石碑,如果放在自己家裡,會不會顯得有些怪異?
通常這類石碑,都會放在碑林或者說文化館中,比如有名的西安碑林。
另外,他也在考慮這套石碑的價值,
回想起今天在印社所看的介紹。
石碑的作者吳隱本人,首先是刻碑工匠出身,根據記錄,他在紹興生活時就是以此種技能謀生,後來到魔都闖世界,結交了吳昌碩等人,他所開設的印泥店,專營潛泉印泥,還編輯歷代印學典籍——遁庵印學叢書。
這個人的名氣雖然不如吳昌碩,但絕對是對印學有功之人。
人們記得他是西泠印社的創始人之一,反而忽略他一擅長碑刻墨拓的技巧。所以,這些石碑,不能單純用經濟價值來考量。
如果自己把選擇把這些石碑捐出去,會有什麼好處?
把東西捐出去,讓大家都能欣賞,可能會獲得好名聲。
順著這個想法,他進而想的想起了一件事。
上一世自己曾經聽過,好像是西泠印社發現了一批石碑,是創始人吳隱的石碑。後來,這批石碑被收藏在臨安碑林之中。
他記不清具體的時間了,好像就是在04年。
把記憶與眼前的石碑對應起來。
自己買到的這五塊石碑,是後來被發現的石碑中的一部分,還是遺漏的一部分?
這時,陸續有人經過,看到石碑,紛紛過來圍觀,詢問。
姜哲一邊應付,一邊考慮。
這麼大的石碑,放在自己家裡收藏,雖然會滿足自己,但是後面的養護,也會成為問題。
考慮來考慮去,最終,他選擇捐贈。
1000元錢的本錢也不多,自己的收穫技巧,已經足夠多。
想到清楚之後,他先給西泠印社打電話,畢竟這是他們創始人的作品。
電話撥通。
「您好。是西泠印社嗎?」
「對。」對面是一個男人的聲音
「我在臨安發現了一批石碑,應該是你們印社創始人之一,吳隱的刻碑作品,你們能不能來看一下?」
「是嗎?」對面的聲音有些激動:「你現在哪裡?」
「我在青年旅社。」
「在青年旅社?您是?」
「我是來這裡旅遊的遊客。」
「今天不是鑑定老師的工作時間。所以,我需要給您聯繫,請您等一等。」(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