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家中大事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佘淮家攤上了大事!

  比新家落成還要大的大事,堪稱要影響他家日後生存的大事。

  事雖然好,但有些風險,而且不是佘家小店這種小打小鬧的風險,那是一個涉及近百萬工程的大項目。

  對於半輩子積蓄也就這個數一半差不多的佘維斌而言,這無疑是一個巨大的風險項目。

  更何況他目前想的還是合夥生意。

  老爹突然有這麼大魄力,佘淮其實還是挺高興的,畢竟樹挪死人挪活,幹了半輩子農民的人突然說要下海經商,這轉變超出了他的固有思維。

  讓他有了自己這隻小蝴蝶,這麼快就扇起了波動的錯覺。

  曾經沒機會也不可能會發生的事情,突然就發生了,說真的,有那麼一瞬間,佘淮都懵圈。

  這事可比他當初查到自己考到美術聯考第一名還要驚訝,簡直就是震驚到無以復加的地步。

  不過,他如今也算是經歷過大風大浪了,很快就回過神來,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那他也可以望父成龍的嘛,當個富二代應該也算是成功的第二次人生吧!

  一念至此,連操弄新家布置都顧不上了,佘淮立馬化身為佘維斌的智囊參謀。

  合夥?不不不,等我先捋一捋。

  只說有弄大超市的這個念想,結果自家好大兒就跟魔怔了一樣,在還沒正式入火的新書房裡一待就是兩天,要不是還要吃飯,估計大門都不會邁出去一步。

  佘維斌對此是有些哭笑不得,只不過兒子美術考那麼好,現在高考又考完只等出成績了,他也就由著他去了,只不過因為佘淮,他現在再沖一把的念頭也是更加的堅定。

  如果說佘淮這將近一年時間的變化是翻天覆地,那麼自佘家小店開業這半年來,佘維斌經受的價值觀念改變也是巨大的。

  日常進貨往返於平江市,還有因為兒子高考回了一趟老家城市走一圈,這一次次累積的經歷,給佘維斌造成了莫大的衝擊。

  以前回老家僅僅走山路就到家了,不需要到城市裡走動,加上務農,佘維斌還好,起碼臨海鎮周邊的城鎮都去走過,許秋琴就真的是沒怎麼離開過臨海鎮這個轄區。

  回老家,也都是許多年前的事情,這一趟梧州之行,給她的衝擊甚至比佘維斌還強。

  城市的發展太快了,與他們當初90年代務工時期,可以說是換了個人間。

  要不是佘淮不時打電話過來,又提前買了車票,進城迷路的土老帽,准有他們夫妻倆。

  也正是因為這種種的變化衝擊,以及在平江市進貨積累的種種見聞,佘維斌才有了要干一番大事業的決心,幹活他是不怕的,佘淮以前沒有任何掛都能有小聰明,他身為老爸自然也不會差。

  智商差,這二十年的務農生活就不會在臨海鎮經營出那麼多,那麼廣的人脈了。

  開大超市,他可能沒那麼多本錢,但他認識的老闆朋友有啊,借個幾十萬的面子,他自聆自己還是有的,或許在他們眼裡這是一筆巨款,但在人家千萬身家的大老闆眼中,可能也就灑灑水的程度。

  不過,想法是有了,具體如何操作,他還得多琢磨琢磨,這可是比自己幾兄弟開個小蔬果店還大幾十倍的生意。

  自家老爹的想法,佘淮不清楚,但就算清楚,他也不是很在意,因為他倆考慮這事的思路就不在一條線上,比起單純做個生意,他考慮的是對臨海鎮的影響,比如稅收、工作崗位等等方面的東西。

  而這些,是否能為他想要的稅務減免、土地使用權等等方面提供便利呢?

  沒錯,佘淮打的就是那塊地的主意,賣自然是不可能,畢竟那是國有土地,但使用年限更久一點,給點優惠,這是可以的吧!

  再一個,一個近三百方的兩層大超市,就按照臨海鎮的消費水平,那一個月能提供的稅收也是相當可觀的,又不是什麼高新科技企業,稅收能免一些就不錯了,全免這麼貪心的東西,佘淮還是沒那個念想的。

  另外,自家沒錢,他也是知道的,比起到那些什麼大老闆那借,佘淮覺得還是在鎮上的國有銀行貸款更保險一些,當然,這只是他個人的想法,具體如何操作,還是要看現實條件,以及他老爸如何選。

  現下,他只是把他能想到的列個明細表,然後找時間跟他老爸說一說而已。

  如何抉擇,選擇權不在他手上,但不踩坑,不至於走向一敗塗地的結果,他還是可以給些有用的建議,或者說小小干涉一下的。


  不過,為了不會真的搞到家裡破產,他也得儘快把自己的賺錢計劃給提上日程才行。

  兜里有的,才是最令人感到踏實的!

  既然不能重生就成功,那就努力奮鬥出一個農村成功學來,怎麼樣,這目標夠勁吧?

  得虧佘淮不是那種輕易自我感動的人,不然他就真敢動了。

  忙活著『望父成龍』以及『自我成功學』計劃的佘淮,又找回了一絲高考前複習的忙碌狀態。

  兩天的左問右查,一份稍令人滿意的調查結果出爐了,不過佘淮覺得還得調整一下才行,畢竟有些信息現在還不適合出現。

  -----------------

  「喂,大佬,能不能靠譜點啊?咱啥時候聚一聚,出去玩一玩,我現在在家啊,那是怎樣都不受待見啊,怎麼這高考前還是乖兒子,高考後就成臭小子了,哎,世道不公啊!」

  「你這有啥的,高考前我在家裡還能吃頓肉,現在呀,有個蒸蛋就不錯了,我媽還美名其曰多吃點兒素,補充一下維生素,還說我挑食,啊,沒愛了」。

  「哈哈哈,你們兩個能不能不要搞笑,不知道的還以為你們在家被虐待了呢!」

  「也不算虐待,最多失寵了而已,ε=(´ο`*)))唉!」

  「........」。

  這剛弄完自己東西,佘淮就接到了徐美嬌幾人發過來的聊天請求,順手接通,他邊整理邊看他們能聊個啥。

  看著聊天群里百無聊賴的幾個人,特別是王旺達和邱俊慶兩人,他頓感無語,這在家一天天的連窩都不挪一下,整個人就無所事事的樣子,你們倆不失寵才怪!

  「大佬,你說句話呀?該不會假期了還在家畫畫吧?」

  「有點無厘頭,但聽起來就像是他能幹出來的事」。

  佘淮一句話都沒來得及說,王旺達跟邱俊慶兩人就仿佛相聲組合一樣,配合得那叫一個登對。

  「你倆要不一起過日子得了?」

  見兩人終於願意歇嘴了,佘淮冷不丁就是一句話過去,頓時,聊天頻道里便是響起了銀鈴般的笑聲,還有忙不迭解釋但淹沒在笑聲里的羸弱反駁聲。

  好一頓調侃之後,話題終於是回到了正題。

  「你們要到臨海來玩嗎?野炊窯雞怎麼樣?」

  窯雞、窯紅薯,佘淮身為農村孩子,屬於打小就看並掌握的一項生活技能,一般在假期都會有人弄這玩意,加上他家的地剛好是閒著,搞點平時不怎麼接觸的,也是一種樂趣。

  「窯雞?好啊好啊!我都好久沒吃過了,對了,你家有沒有紅薯?沒有的話我帶點過去,我家有紫心、黃心和白心的,要不我都帶點?」

  雖然家裡不務農,但是也住在農村的李曉敏一聽佘淮的建議,那是一百個贊成,而且,她離佘淮家還不是太遠,就十來二十公里左右。

  要是按遠近排個序,那他們這個五人小團體,以佘淮家為目的地,那順序應該是李曉敏、邱俊慶、王旺達、徐美嬌,李曉敏和邱俊慶倆人就一前一後兩公里多,只有王旺達家是在市區,然後徐美嬌家更遠一點。

  「要整點其他的嗎?比如玉米、雞翅啥的?」

  「可以!可以!我家斷葷好久了!」

  「邱俊慶,我待會兒就跟叔叔阿姨打電話,告發你!」

  「別啊,我錯了,姑奶奶饒命,班長救我!!!」

  「那我們就定在下周星期六了?」

  「可以」。

  窯雞計劃全票通過,佘淮便開始定時間,這還是他第一次邀請同學到家裡來玩,別說,好像有點緊張了。

  「好啊,我到時候到了赤堤鎮就群里說一聲,你們要是那時候才起床就死定了!」

  作為最遠的徐美嬌,聽完最近的邱俊慶和李曉敏二人的對話,特意@了一下兩人,隨後撂下了一句狠話。

  「那指定不會,我們一定早早在路口公交站恭候班長大人大駕!」

  「對了,飲料什麼的就不要帶了,我們到時候在鎮上買就行」。

  「好的!」

  「我們聽大佬的」。

  嬉笑打趣中,本來推遲的好友相聚計劃就這麼成行了,也看得出來,高考生們在考前考後的待遇變化確實是挺大,不過好在,佘淮在家沒碰著這情況。


  甚至為了補回他高考備考期間瘦下去的肉,家裡天天都大魚大肉的,雖然午餐和晚餐多數時候都是他自己在家做的,可食材是許秋琴備下來讓他一定要做的。

  胖是不可能再增胖的了,183左右的身高配上他現在70公斤左右的體重,佘淮覺得剛剛好。

  最多再增個兩到三公斤,就是早晚的浮動比較大,不用特意去增也行。

  結束五人小團體的通話,佘淮便拿著自己整理出來的資料,離開了書房。

  佘維斌這會兒已經從店裡回來了,正忙活著整理從廚房搬到新房的一些東西,得益於佘淮一句『沒用的老物件堆到新房不就藏污納垢嘛』,原本很多不知道放了多少年沒用過還想繼續往家裡放的東西,悉數被清理掉了。

  「吶,爸,我整理了一點東西,你先看看,有疑問我們後面再聊,過兩天俊慶和美嬌他們到家裡來玩,我去市場看看有什麼東西要準備」。

  走到佘維斌身旁,佘淮把資料放到了他身旁的小凳子上,撂下一句話,隨即轉身離開。

  「哎,你小子......」。

  看著眨眼就已經騎上自己寶馬往鎮上去的佘淮,佘維斌剛想說什麼的嘴巴是張了張,但又無奈停住了。

  自家老豆想說啥,佘淮大致也能猜到,無非就是想讓他別摻和,多說一點就是大人的事,小孩別參與。

  可為了自己日後的家庭幸福美滿,想都不用想,他指定是要摻和一腳的,老佘想說啥,他可不管,反正這件大事不能稀里糊塗就開始。

  現在他有三個多月的暑假假期,足夠一一把規劃給弄得更詳細了。

  如今,佘家果蔬店同類型的競爭者還沒出現,或者說外面街上擺攤的都是競爭者,不過在佘家的價格營銷浮動下,影響不是太大。

  果蔬店是主打賺多賺少都可以賺,可外面長年擺攤的就不一定了,畢竟利潤最大化,是他們一直的經營理念,而這也永遠都是經商最想要的結果。

  做買賣,價高價低都有對應的消費群體,只要質量符合選擇,街頭攤販也好,店鋪門店也罷,都有人願意光顧。

  生意不是一個人能全做完的,佘家小店也沒那麼大的能耐。

  在我讓你一步,你敬我一分的相對平衡狀態下,蔬果店在臨海鎮倒也沒引來不懷好意的目光。

  畢竟這時候不是動不動就喊打喊殺的社會環境,人情關係,才是最大的通行準則,恰巧,佘維斌和許秋琴在這上面都還有點底蘊。

  至於暗地裡使絆子什麼的,在這小小臨海鎮,大家都是低頭不見抬頭見的,姑且還犯不著要那樣大動干戈。

  真想搞對立,也找個鋪頭,照搬佘家小店的經營模式就成。

  「咦?佘淮有空出來啦,你那畫攤,啥時候開張啊?」

  「就是咯,剛好你阿姨我想整兩張回去」。

  「哈哈哈,謝謝大家捧場,過兩天吧,這幾天家裡還有事」。

  走在市場上,佘淮恍若什麼明星人物一樣,各個攤販大叔阿姨的招呼聲不時傳過來,有的甚至找上門來做生意了。

  這都是他賺錢的客戶啊!

  於是佘淮面帶微笑,一一都友好地回應一句,然後再搜羅起要買的東西。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