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能臣秦紘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秦紘(1426年—1505年),字世纓,山東單縣人。

  西廠廠公汪直曾評價他:「能疏直,直是以賢之。」王鏊:「諳練兵務,素有威望。又嘗巡撫前項地方,邊人至今思之。雖老,尚可用也。」楊一清也說過:「秦公文吏,其所治邊,雖古名將何以過之。」還有很多名人名臣評價於他,都評價甚高,可見其治國、治軍、安民都有一套,深得民心。在所任上對百姓有惠澤,廣東之百姓為他立生祠祀之,可見他是個愛民如子的好官,同時也是個心繫天下的人。秦紘長期在西北和南方邊區擔任巡撫和總督,兢兢業業,忠心耿耿,為國為民,為明代邊疆地區穩定,尤其是西邊九邊重鎮的鞏固做出了極大貢獻。《明史》贊其「文武兼資,偉哉一代之能臣矣」。秦紘被人讚譽為「大明最後的長城」。

  秦紘為明代宗景泰二年(1451年)進士,最初被授為南京御史。他性格剛直,勇於任事。他軍事才能十分突出,岷州少數民族叛亂,秦紘率軍三千兵將其擊敗,因功增加一級俸祿。成化十七年(1481年),韃靼小王子率數萬騎兵入侵大同,長驅直入順聖川,劫掠宣府。秦紘與總兵官周玉奮力迎擊,擊退小王子。不久,小王子劫掠興寧口,秦紘等又與之接連交戰,迫使其退兵,並追還被搶掠的物資,憲宗親下璽書,褒獎秦紘的功勞,升其為都察院左僉都御史,仍巡撫宣府。弘治元年(1488年),在吏部尚書王恕的舉薦下,秦紘升任左副都御史,監督漕運。弘治十四年(1501年),西北邊亂又起。韃靼鐵騎侵入陝西花馬池,在孔霸溝大敗明軍,直抵平涼,西北震動,弘治皇帝以秦紘久著威名,雖年老仍可任用,起授他為戶部尚書兼右副都御史,總制三邊軍務(三邊總制)。秦紘聞命後,以七十六歲高齡星夜馳抵固原,擔負起總制三邊,鎮守西北的重任。他到任後,首先察看了延綏、固原、寧夏三鎮的形勢;到戰場祭奠了陣亡將士的英靈;上奏其錄用為國捐軀的指揮朱鼎的五人,撫恤戰死的家屬,逮捕了敗將楊琳等四人之罪,更換守將;挑選壯士,興設屯田,重申號令,使軍威大振。西北邊境有秦紘老將鎮守邊境無憂矣。

  秦紘一生廉潔奉公。雖位至總制,常服皆布衣。妻子老小常常連素菜粗飯也吃不飽。成化年間,柳景誣陷他下獄,憲宗令抄了他的家,只抄到幾件破衣服,憲宗臨朝嘆道:秦紘貧窮如此,哪會是貪暴之官。隨即賜鈔萬貫表彰他的廉潔。朝中士大夫不管認識還是不認識他,都稱其為一代偉人。

  弘治十七年(1504年),以年邁致仕歸家,至次年逝世,年八十。獲贈少保,諡號「襄毅」。秦紘走完自已錚錚鐵骨的一生。

  秦紘的一生是個傳奇,治軍一把好手,用兵如神。明朝一代帶兵之人都文武雙全,上馬治軍,下馬管民。有王陽明,王越,楊一清等……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