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實習野外迷路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書上學來終覺淺,需要學以致用。大學期間第一次暑期實踐活動開始了,這次煤礦認知實習被統一安排在MTG區的X煤礦。由於距離市區較遠,行程安排的比較緊湊。大概早上七點鐘,八輛大巴車已經在馬路邊一字排開,等待著護送同學們去完成這次特殊的課程,清晨的驕陽給它們蒙上了一層金色的細紗,光彩照人。

  學校里一共有四個公共食堂,基本上都是按需提供份飯和菜,其中第四食堂和交流中心餐廳設有專門的拉麵窗口,算是特色,飯點的時候經常會有很多人排隊。另外還有兩個外包食堂,一般同學們小聚或者有朋友來的時候才去點菜小炒。第二食堂雖然不大,但就在宿舍樓旁邊,離的近,飯菜也可口,所以我經常光顧。今天早飯我也是去的二食堂,從食堂北門出來,很快到達了學二樓前面的集合地點,此時,已經匯集了不少人。

  等到了七點半,帶隊老師和班委開始整理隊伍並清點人數,等一切準備就緒之後,隨著老師一聲令下,我們迫不及待的依次登上貼有各自班級標籤的大巴車,伴隨著幾聲轟隆隆的發動機響聲,車隊開始向目的地徐徐前進。兩排標誌性的白楊樹站立在馬路兩邊,身姿挺拔,嘩嘩的樹葉聲和我們的歡呼聲交織在一起。

  大概一個多小時以後,我們已經遠離城區,道路開始變的彎彎曲曲,一座座大山綿延起伏,車隊宛如汽車長龍在山間穿梭。這些巍峨的群山就是BJ西山了,屬於太行山北端余脈,峰嶺連延,山上樹木茂密,永定河貫穿其中。由於路途較遠,很多同學搖著搖著睡著了,遺憾的錯過了這幅優美動人的景色。公路順著山勢而建,陽光灑在上面,像悠長的綢帶,一小時之後把我們帶到了X煤礦。

  與山野里的安靜不同,礦廠里樓房林立,人頭攢動,透露著另一番熱鬧的景象。大巴車依次停靠在大樓前面的停車位,睡著的同學被輕輕喚醒,睜著惺忪的眼睛從車上徐徐走下,山里清新的空氣迎面撲來,很快同學們一個個神采奕奕,我貪婪的呼吸著山裡的負氧離子。

  帶隊老師下車之後,急忙上前與早已站在大樓門口那一群人握手,感覺好像許久未見面的朋友一樣。簡單的寒暄之後,一位負責人站到隊伍前面,給我們介紹了今天的行程安排。

  實踐活動馬不停蹄的開始了,下礦對於我們來說是一種全新的體驗,一切都很新鮮。我們被帶到一個不起眼的小平樓里,男女分開進入了不同的房間。為了安全起見,首先需要脫掉自己的衣服,換上防靜電工衣,衣服是紅色的,看上去既樸素又普通,戴上安全帽之後顯得很莊重。然後,來到一個小窗口領取了頭頂的小型探照燈,裝在安全帽上,把身份磁卡裝進上衣兜里,扣好紐扣。最後通過一道安全檢測門,進入嚴格管理區域,在一個巷道口停了下來。

  隊伍集合完畢,在工作人員的指揮和協助下,同學們依次坐上單人猴車,猴車是用鐵做成的,很結實,上端掛在傳送鏈條上,下面是個類似自行車座的座椅,中間由一根圓柱形鋼管連接,在行進期間需要時刻抱住。兩個猴車之間大概相距十米,一個接一個穿梭在狹長、昏暗的巷道里,通過巷道一邊的照明燈時,依稀可以看見前後兩個同學的身影,巷道里時不時傳來同學們誇張的喊叫聲。

  由於猴車是連續不斷的在這個井段里運行,所以到達終點時並不會停下來,我們需要在工作人員的協助下快速下車。「下客」之後,猴車會繼續沿著路線再次返回巷道上部,運送其他人。

  這裡是個寬敞明亮的地下平台,多條巷道分布在周邊,向不同的方向延伸,礦工就是從這裡出發前往各自的工作面。

  我們跟隨著工作人員走進了一條寬大的主巷道,裡面燈光明亮,巷道四周全是堅硬的岩石,摸上去有些冰涼。巷道高兩米多,寬三米多,長的一眼望不到頭。巷道圍牆上布置了多種不同粗細的管線,沿著巷道向裡面延伸,粗大的通風管道異常明顯,兩股細細的水流沿著巷道兩邊牆角潺潺流淌,保持礦井下面的濕度。

  再往裡面走出去兩百多米,又出現一個相對寬敞的工作檯,可以看到直徑較大的豎井,用來方便地面投送物料。沿著地面上交錯的軌道望去,分布著一些洞口更小一點的巷道,軌道順著小巷道往裡鋪去,聽工作人員說是通往不同的煤礦開採面。這次認知實習體驗基本上就要進入尾聲了,沒有再繼續前進一探究竟,留下來了些許遺憾。

  相比之下,第二次實習持續了整個大三暑假,實習內容也更加豐富。暑期剛開始,我們便乘坐綠皮火車前往HB省,再在火車站轉成大巴車前往柳州實習基地。實習基地坐落在一個小鎮子邊上,黑色大門,非常簡潔,緊挨著大門的右側是座二層小白樓,另外一面是食堂和辦公室。我們班男生分成三個屋住下,一個房間大概住七八個人,女士也住在同一個樓里。另外,樓里還住了其他幾個來自不同省份院校的學生,他們也是來這裡參加暑期實踐的。

  一切安頓好之後,我們在辦公樓集合,帶隊老師把大家分成了五個小組,每組五個人,並介紹了這次野外踏勘和填圖實習的主要任務。有幾個典型的野外露頭,老師會帶領大家集體踏勘,然後根據實際情況自己做好記錄並手繪剖面圖。另外有五條野外線路,五個小組派代表抽籤決定順序,等完成野外線路踏勘之後,大家再交換線路。

  每天早飯之後,八點鐘開始集合,老師會安排車輛把我們送至預定地點。大家背書綠色單肩挎包,裡面裝著羅盤、放大鏡和乾糧,手持榔頭,頭戴草帽,然後根據標記的路線圖上山。起初一切都很順利,白天去野外踏勘,下午返回基地,晚飯之後進行室內繪製填圖工作。

  休息的日子,我們會結伴去基地門口打桌球,或者約著其他班級同學,去村里籃球場打比賽。有些男同學也會約上開水房碰到的其他學校的女同學,悄悄約會。

  跑最後一條野外路線時,當我們五人小分隊穿過密密麻麻的樹林,到了山頂之後,發現那裡草木生長的異常茂密,竟然有半人那麼高,完全淹沒了地上的小路。經過四處尋找,我們終究是迷路了。

  大家找來了樹杈當作棍子,撥開厚厚的草木,艱難的往前行走,最後順著山勢慢慢下山,走到半山腰的時候,草木沒有那麼濃密了,忽然發現幾米開外就是一條小路,豁然開朗,意外的發現讓我們欣喜若狂。沒有任何猶豫,大家快速走上小路,順利的下山了。此時,留在心裡的那點點餘悸開始快速消散,下山之後,走了沒多遠,我們打到一輛計程車提前回了基地。

  這條路線雖然完成的並不完美,但是考驗了我們小組應對突發狀況的能力,會一直提醒我野外迷路時一定要冷靜,盡力尋找標誌物返回大道,永遠要以安全為重,在到達目的地之前,水壺裡永遠要留最後一口水。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