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9章 水流雲出,亂點駝酥
第211章 水流雲出,亂點駝酥
承光殿中,茶案上冒著熱氣的茶,有兩杯。
飲茶的主客,只剩一人。
皇帝出神地看著何心隱方才坐過的地方,不知在想什麼事情。
站在遠處的張宏正要上前,卻見中書舍人靠近皇帝,又默默站定。
王應選合上了白淨如洗的起居注,快步地挪到皇帝身後:「陛下,方才奏對時,臣耳聊啾而戃慌,聽得不甚清楚……」
朱翊鈞這才回過神來。
他回過頭,就看到王應選一臉脾約的表情,顯然是不知道起居注該怎麼記。
朱翊鈞忍不住失笑:「卿可以聽清楚。」
哪怕原話被記下也無妨,最多也就是個何心隱早有不臣之心,被皇帝反唇相譏而已——他這番言語當然是挖苦人的反話,不然呢?難道朝臣敢理解成皇帝教人造反?
但王應選沒有立刻退下去。
他猶豫片刻,還是忍不住開口道:「臣不明白,陛下為何要與梁汝元說那番話。」
一番奏對,王應選不明白的事太多了。
作為中書舍人,記錄起居注的皇帝心腹,自然是皇權特許的有惑就問。
朱翊鈞緩緩站起身來,神情莫測:「朕想說,也就說了。」
他當然知道王應選的意思。
無非是要利用何心隱,說點場面話,蘿蔔大棒的老套路,依舊能隨意驅使。
根本沒必要說那番話——以至於連這位中書舍人,都分不清真假。
但,就像朱翊鈞的回答一樣,他想說,也就說了。
王應選再度追問道:「陛下廟算高絕,臣還是不明白,梁汝元已經耳順之年……」
未盡之語,自然是何心隱都快死了,既不可能出獄就收拾東西謀反,也不可能因為皇帝一番話就幡然悔悟,誓死效命。
一堆無用功,難道就為了過過嘴癮譏諷何心隱?
朱翊鈞聞言,突然嘆了一口氣,語氣有些寂寥:「卿當然不明白,既看不明白何心隱,也看不明白朕。」
「這些話,又哪裡只是對何心隱說的呢?他教授的徒子徒孫,他交遊的黨朋會社……」
朱翊鈞頓了頓,看向王應選:「當然,也包括你在內的所有人,王卿。」
王應選一驚。
只以為皇帝在敲打自己,他連忙就要請罪。
朱翊鈞擺了擺手,將他打斷:「一時半會與你解釋不清,今日奏對,卿只需知道,革新朕要大權在握;治政朕需廣納意見;掌舵……朕就要往前多看一些了。」
王應選若有所悟,愁眉緊鎖,一時無言。
朱翊鈞看著陷入沉思的王應選,:「當初鄧以贊值萬壽宮的時候,也是這樣過來的,多聽多看,朕更看好你。」
小王畢竟是萬曆二年的進士,比之鄧以贊而言,短於老練,卻勝在思想上跟得緊。
朱翊鈞說罷,拍了拍王應選的肩膀,便轉身走回御座。
張宏見狀,連忙上前行禮:「奴婢去請梅參謀。」
見皇帝點了點頭,他這才緩緩退了出去。
……
何心隱再度回到了他熟悉的順天府大牢,神情惘然地席地坐回了角落。
面聖之後,一身罪刑消了大半。
今年指斥乘輿一案,以及萬曆三年二月揚言首輔專制朝政一案,分別由皇帝本人表態,以及替首輔大度,一筆勾了銷——也就是案犯與當事人私下和解了。
逃戍一案,則是重新發配為沈鯉帳下的稅兵——就像他的老師顏鈞一樣,發配貴州充軍不過七日,就被俞大猷請去帳下做了軍師,合理合法。
也只有嘉靖四十年玩弄讖緯一案,以及妖道金雲峰慫恿土司謀逆,無辜被牽扯一案,還需要等著審結了。
後者本身就跟何心隱沒什麼關係的冤案,至於前者……反正他是徐階的脅從犯,再加上自己年事已高,國朝優容老邁,也就奪去功名的刑罰值得一說罷了。
如此,便是何心隱安心坐牢,等沈鯉休沐到年後,再一同去山東拜會衍聖公。
這樣倒也遂了何心隱的意,正好給他騰出時間,整理一番今日所得的感悟。
這時,大牢外響起談話的聲音。
何心隱聽到聲響,抬起頭來。
只見牢頭點頭哈腰引著兩人走了過來,赫然是府尹公子王象晉,以及左僉都御史協理院事耿定向。
「還請兩位長者長話短說,否則我父發覺,定然要打斷我的腿。」
王象晉朝著牢里的何心隱拱手一禮,心虛地叮囑了一句。
說罷,就轉身離去,顯然是糾纏那位府尹父親王之垣去了。
何心隱看著王象晉的背影,好奇與耿定向問道:「朝廷沒有為難這些士子罷?」
耿定向招了招手,示意牢頭打開獄門。
他捂著鼻子往裡走,口中瓮聲瓮氣解釋道:「說大度也算大度,說為難也算是為難了。」
「皇帝讓當日犯上諫言的士子務農耕田,挑糞堆肥,便不再追究。」
「王家子整日泡在糞缸里怡然自得,不僅被皇帝輕輕落下,還賜了些好物,以示恩賞。」
「趙家子以皇帝折辱過甚,不肯屈就,被革了功名,趕回南京了。」
皇帝這要求,朝臣自然沒有求情的餘地,士人農桑嘛,誰不說一句教化有方?
挑糞堆肥,那都是正經活。
怎麼,皇貴妃幹得,你士子就干不得了?
何心隱聞言也不覺得奇怪,要說舉大旗講正確,皇帝絕對是當之無愧的泰山北斗。
時間有限,不便在這個話題上多說。
何心隱盤膝坐在地上,直入主題:「衍聖公家侵占田畝,魚肉赤民,陛下想讓我為前驅。」
耿定向接過牢頭遞過來的蒲團,正要放在長凳上盤膝坐下,聞言動作不由一滯。
他驚疑不定地看向何心隱:「夫山應下了!?」
何心隱坦然點了點頭:「我看了卷宗,鮮血淋漓,不能不應。」
耿定向痛心疾首:「糊塗!」
他伸出一根手指,來回指著何心隱,顫聲道:「這事哪裡輪得到你來做!」
「上到海瑞、陳吾德,下至沈鯉、余有丁,朝廷這麼多大員,誰會辦不了一個世家!?」
「不過是皇帝不忍見他們身敗名裂罷了!偏偏讓你趕著湊上去!」
何心隱沉默片刻。
這道理他自然明白。
聖人世家,辦狠了就是欺師滅祖,身敗名裂;應付了事就是欺君罔上,愧對蒼生。
皇帝正要讓他這個草民去打頭陣,朝廷才能作出一副無可奈何的白蓮花模樣,也好保全沈鯉、余有丁這些人的身後名。
但,即便知道,他仍舊毫不猶豫地接了下來。
何心隱沒有去看耿定向,雙眼放空,喃喃道:「天地間自然有一桿秤,無論是皇帝,還是聖人世家,都得上去稱量。」
耿定向站起身,在逼仄的大牢中來回踱步,走來走去。
「那能一樣麼!」
耿定向面朝牆壁,語氣中帶著一絲焦躁:「皇帝是皇帝,犯上直諫是士人的本分,誰也說不出個不是來。」
「孔家是什麼!是聖人的衣冠冢!你若是敢掀了聖人的衣冠冢,在士林中恐怕就要臭名昭著了!」
何心隱搖了搖頭:「我為赤民張目,公道自然人心。」
耿定向霍然回頭,瞪向何心隱:「公道只有一時!」
「是!有皇帝撐腰,有孔家侵占田畝的事情,此行你必能將孔家打成過街的老鼠,群情洶湧,所向披靡。」
「之後呢?」
「皇帝一死,天下人都會爭相替孔家翻案!」
「屆時皇帝尚且有人替著說話,你恐怕就是個迎逢上意,欺師滅祖,廢弛國粹,斫喪斯文的身後名!」
凡是對孔家出手過的,別看當時人人稱快,要不了多久就是狂風驟雨一般反攻倒算——甚至都不需要誰主導,酸腐士人們讀著孔家挨欺負的歷史,自己就哽咽上了。
什麼毀棄典章、陵遲風教、隳壞舊制、蕩滌故實……帽子數都數不過來。
若非如此,這次皇帝怎麼不讓海瑞去了!?
何心隱迎上耿定向的目光,思索片刻,鬼使神差道:「我自詡為天下元元赤民張目……」
「若是因開罪儒宗便被壞了身後名,只能怪我太過羸弱,辜負了赤民大望,讓他們仍舊意不能表,口不能訴,以至不能為我正名。」
「越是如此,我越是應當義無反顧。」
耿定向聞言,臉上恨鐵不成鋼的神情立刻僵住。
他愕然看向何心隱。
這話,實在不像是何心隱能說出口的,莫不是皇帝開了什麼難以拒絕的條件?
何心隱見耿定向失語,也不在這事上糾纏,繼續說道:「此番喚子衡前來,還有一事,我欲解散四門會。」
何心隱面色坦然。
耿定向再驚。
牢房乾燥敞亮,是順天府為數不多的「上等牢房」,兩人一站一坐,一時間兩人大眼對小眼。
耿定向百思不得其解,眉頭緊皺:「何以至此?」
何心隱搖了搖頭:「會是理應志同道合者所集,如今我陡然驚醒,發覺自己道途竟不甚清晰。」
「既然如此,又何必廣聚千人,陪我自娛自樂。」
他頓了頓,懇切道:「我要重新修持,從士人之間回歸鄉野,直到為我的經學,找到一條能夠攀援的道途。」
四門會招納四方之人,少說也有千人,雖遠不如歷史上復社動輒「從之者幾萬餘人」的規模,卻也是不小的組織。
何心隱三言兩句之間,竟然說棄就棄。
直讓耿定向感覺陌生。
他定定看著何心隱:「夫山心意已決?」
何心隱點了點頭:「待我明晰道途,再與子衡論道。」
耿定向張嘴欲言,有心再勸。
但轉念間,又思及何心隱接了找茬孔家的差使,這一身的名望日後恐怕岌岌可危……
耿定向臉上陰晴不定,半晌之後,才憋出一句話:「既然夫山心意已決,那我亦不多勸。」
「稍後我便去信與羅汝芳、程學博他們,說明此事。」
耿定向先後歷徐階、高拱、張居正、申時行四輔,皆能無齟齬,靠的就是八個字——交遊廣闊,不偏不倚。
凡遇大風大浪,必然隔岸觀火。
此時有了主意,耿定向很是乾脆地與何心隱拱手道別——就像歷史上作出的選擇一樣,彼時何心隱下獄,其恐受牽連而無動於衷,坐看何心隱身死,惹得李贄當場與耿定向翻臉,指斥為「假道學」。
何心隱起身回禮,默默目送耿定向。
他看著這位經年好友,心中想著方才其人對孔家侵占田畝的態度,腦海中突然升騰起一股明悟。
朋友,未必是同道。
既然如此,集會又應該以什麼為準繩呢?
何心隱再度扯過蒲團,縮回了牢房的角落,思索入神。
……
萬曆七年,臘月十二。
臨近還有十餘日就過年了,凡是漢人所在的地方,無不是除舊迎新,年味十足,比如塞外的歸化城,四處張燈結彩,喜氣洋洋。
歸化城聽名便知,與塞外蠻夷歸順天朝得的賜名。
事實也卻是如此。
俺答汗自隆慶五年歸附之後,便老老實實做起了天朝順民。
萬曆三年俺答汗為了討好上邦,主動修建了漠南第一座城市庫庫河屯(呼和浩特),朝廷賜名歸化城。
這座城池,已然成了雙方永世修好的象徵。
當然,永世修好,往往有不好的時候。
譬如今日。
一份來自明廷的詔令,讓弘慈寺大殿內的氣氛,頗為凝重。
殿內都是各部的貴人,爭相傳閱明朝皇帝的詔令。
三娘子則是大馬金刀坐在主位上,珠鈿綴簪珥,一身縷金裙,作為大汗的妻,一身著裝甚至比大汗還要華貴。
丙兔分了家,今日雖然來了,卻是自己做自己做的主,坐在靠著三娘子的位置。
不彥皇台吉、切盡黃台吉等人依次落座。
只有俺答汗不在殿內。
因為俺答汗此刻重病纏身,臥床不起,能不能過完這個冬天,都是兩說。
「明朝的皇帝,在對我們發怒。」
三娘子是佛殿內唯一的女流之輩,此刻卻當仁不讓率先開了口。
丙兔坐在三娘子下手,立刻接上話頭:「石茂華到過歸化城求見大汗,明朝的皇帝知道,認為我們冒犯了他。」
他說話之間,頻頻打量這位名義上的母親,不時抓撓大腿內側。
「我們可以找到石茂華,送給明朝,來請求不用去京城下跪。」不彥皇台吉說出了他的想法。
說到這事,殿內氣氛頗有幾分愁雲慘澹的感覺。
丙兔冷哼一聲:「早就找不到了!最開始就應該砍了他的頭,還給明朝的皇帝。」
切盡黃台吉冷睨了他一眼:「當時你就可以拔刀的,不是站在馬屁股上放炮。」
丙兔最受不得譏諷,聞言當即勃然變色。
他一拍桌案,霍然站起身來。
「咳咳。」
這時候,三娘子的咳嗽聲響起。
兩人立刻偃旗息鼓。
三娘子如今年不過三十,舉手投足之間,一股經年掌權的威嚴呼之欲出:「已經發生的事就不必再爭了。」
「而且,明朝的皇帝,不一定是因為石茂華到過歸化城而發怒。」
「現在土默特部失去了頭狼,是最虛弱的時候,我很懷疑明朝皇帝的意圖。」
這一番話,直讓殿內眾人面面相覷。
三娘子口中的失去頭狼,並不是說俺答汗已經死了,而是說沒有了統率部落的威望,跟死了沒有什麼區別。
三年前,俺答汗出征瓦剌,大敗而歸,留了一身暗傷。
去年的三月,俺答汗又長途跋涉前往青海乞佛,吃齋禮佛。
歷時一年數月不在部落中統率群狼。
直到俺答汗上月返回歸化城,眾人本以為要狠狠彰顯頭狼的武力。
結果,俺答汗剛一下馬,就躺上了病床,還是重病。
這就自然而然讓部落眾人升起了挑戰之心——在蒙古,失去力量的頭狼,也就失去了威望。
切盡黃台吉是第一個出面試探的。
他在崇佛的俺答汗病床前,向所有人宣稱,俺答汗帶回來的僧人是騙子,施展的佛法沒有益處,不能救合罕的黃金性命,必須要除掉俺答汗身邊這些僧人。
俺答汗聽聞,竟然只能躺在病床上,語氣懦弱地為那些僧人求情,而不能懲罰切盡黃台吉。
於是,部落的人都看出這位大汗病重。
俺答汗的大兒子辛愛黃台吉,立刻分家,帶走了土默特部大批人馬。
甚至大膽上書明廷,希望俺答汗死後能夠跟母親三娘子合婚,挺進孝道的同時,名正言順繼承順義王的封位。
與此同時,左翼各部似乎也察覺到了一些情況,集結精騎,開始征服右翼的小部落,搶奪成群的牛羊。
不僅如此,甚至連板升的漢人,都開始敢試探性地減少向歸化城輸送的糧食,延緩建造佛殿的進度。
對此,俺答汗一概不能出面應對,在部落中已經跟死人沒有什麼區別了。
就是在這種情況下,明廷的皇帝也將怒火傾瀉而來……
一時間,眾人也想到了某些不好的可能,神情都凝重起來。
「我決定了。」
這時,三娘子再度開口。
眾人目光立刻匯聚。
三娘子站起身來:「大汗留在部落,不要去京城,我獨自前往,面見明朝的皇帝。」
話音剛落。
丙兔立刻起身,高聲否決道:「母親掌握一萬精騎,是部落的靈魂,不能輕易離開。」
三娘子搖了搖頭:「大汗病重臥床,長子辛愛黃台吉不肯聽令,土默特部只有我能說了算。」
「不必再勸,明日我就去見那位名叫陳棟的宣大總督。」
(本章完)
承光殿中,茶案上冒著熱氣的茶,有兩杯。
飲茶的主客,只剩一人。
皇帝出神地看著何心隱方才坐過的地方,不知在想什麼事情。
站在遠處的張宏正要上前,卻見中書舍人靠近皇帝,又默默站定。
王應選合上了白淨如洗的起居注,快步地挪到皇帝身後:「陛下,方才奏對時,臣耳聊啾而戃慌,聽得不甚清楚……」
朱翊鈞這才回過神來。
他回過頭,就看到王應選一臉脾約的表情,顯然是不知道起居注該怎麼記。
朱翊鈞忍不住失笑:「卿可以聽清楚。」
哪怕原話被記下也無妨,最多也就是個何心隱早有不臣之心,被皇帝反唇相譏而已——他這番言語當然是挖苦人的反話,不然呢?難道朝臣敢理解成皇帝教人造反?
但王應選沒有立刻退下去。
他猶豫片刻,還是忍不住開口道:「臣不明白,陛下為何要與梁汝元說那番話。」
一番奏對,王應選不明白的事太多了。
作為中書舍人,記錄起居注的皇帝心腹,自然是皇權特許的有惑就問。
朱翊鈞緩緩站起身來,神情莫測:「朕想說,也就說了。」
他當然知道王應選的意思。
無非是要利用何心隱,說點場面話,蘿蔔大棒的老套路,依舊能隨意驅使。
根本沒必要說那番話——以至於連這位中書舍人,都分不清真假。
但,就像朱翊鈞的回答一樣,他想說,也就說了。
王應選再度追問道:「陛下廟算高絕,臣還是不明白,梁汝元已經耳順之年……」
未盡之語,自然是何心隱都快死了,既不可能出獄就收拾東西謀反,也不可能因為皇帝一番話就幡然悔悟,誓死效命。
一堆無用功,難道就為了過過嘴癮譏諷何心隱?
朱翊鈞聞言,突然嘆了一口氣,語氣有些寂寥:「卿當然不明白,既看不明白何心隱,也看不明白朕。」
「這些話,又哪裡只是對何心隱說的呢?他教授的徒子徒孫,他交遊的黨朋會社……」
朱翊鈞頓了頓,看向王應選:「當然,也包括你在內的所有人,王卿。」
王應選一驚。
只以為皇帝在敲打自己,他連忙就要請罪。
朱翊鈞擺了擺手,將他打斷:「一時半會與你解釋不清,今日奏對,卿只需知道,革新朕要大權在握;治政朕需廣納意見;掌舵……朕就要往前多看一些了。」
王應選若有所悟,愁眉緊鎖,一時無言。
朱翊鈞看著陷入沉思的王應選,:「當初鄧以贊值萬壽宮的時候,也是這樣過來的,多聽多看,朕更看好你。」
小王畢竟是萬曆二年的進士,比之鄧以贊而言,短於老練,卻勝在思想上跟得緊。
朱翊鈞說罷,拍了拍王應選的肩膀,便轉身走回御座。
張宏見狀,連忙上前行禮:「奴婢去請梅參謀。」
見皇帝點了點頭,他這才緩緩退了出去。
……
何心隱再度回到了他熟悉的順天府大牢,神情惘然地席地坐回了角落。
面聖之後,一身罪刑消了大半。
今年指斥乘輿一案,以及萬曆三年二月揚言首輔專制朝政一案,分別由皇帝本人表態,以及替首輔大度,一筆勾了銷——也就是案犯與當事人私下和解了。
逃戍一案,則是重新發配為沈鯉帳下的稅兵——就像他的老師顏鈞一樣,發配貴州充軍不過七日,就被俞大猷請去帳下做了軍師,合理合法。
也只有嘉靖四十年玩弄讖緯一案,以及妖道金雲峰慫恿土司謀逆,無辜被牽扯一案,還需要等著審結了。
後者本身就跟何心隱沒什麼關係的冤案,至於前者……反正他是徐階的脅從犯,再加上自己年事已高,國朝優容老邁,也就奪去功名的刑罰值得一說罷了。
如此,便是何心隱安心坐牢,等沈鯉休沐到年後,再一同去山東拜會衍聖公。
這樣倒也遂了何心隱的意,正好給他騰出時間,整理一番今日所得的感悟。
這時,大牢外響起談話的聲音。
何心隱聽到聲響,抬起頭來。
只見牢頭點頭哈腰引著兩人走了過來,赫然是府尹公子王象晉,以及左僉都御史協理院事耿定向。
「還請兩位長者長話短說,否則我父發覺,定然要打斷我的腿。」
王象晉朝著牢里的何心隱拱手一禮,心虛地叮囑了一句。
說罷,就轉身離去,顯然是糾纏那位府尹父親王之垣去了。
何心隱看著王象晉的背影,好奇與耿定向問道:「朝廷沒有為難這些士子罷?」
耿定向招了招手,示意牢頭打開獄門。
他捂著鼻子往裡走,口中瓮聲瓮氣解釋道:「說大度也算大度,說為難也算是為難了。」
「皇帝讓當日犯上諫言的士子務農耕田,挑糞堆肥,便不再追究。」
「王家子整日泡在糞缸里怡然自得,不僅被皇帝輕輕落下,還賜了些好物,以示恩賞。」
「趙家子以皇帝折辱過甚,不肯屈就,被革了功名,趕回南京了。」
皇帝這要求,朝臣自然沒有求情的餘地,士人農桑嘛,誰不說一句教化有方?
挑糞堆肥,那都是正經活。
怎麼,皇貴妃幹得,你士子就干不得了?
何心隱聞言也不覺得奇怪,要說舉大旗講正確,皇帝絕對是當之無愧的泰山北斗。
時間有限,不便在這個話題上多說。
何心隱盤膝坐在地上,直入主題:「衍聖公家侵占田畝,魚肉赤民,陛下想讓我為前驅。」
耿定向接過牢頭遞過來的蒲團,正要放在長凳上盤膝坐下,聞言動作不由一滯。
他驚疑不定地看向何心隱:「夫山應下了!?」
何心隱坦然點了點頭:「我看了卷宗,鮮血淋漓,不能不應。」
耿定向痛心疾首:「糊塗!」
他伸出一根手指,來回指著何心隱,顫聲道:「這事哪裡輪得到你來做!」
「上到海瑞、陳吾德,下至沈鯉、余有丁,朝廷這麼多大員,誰會辦不了一個世家!?」
「不過是皇帝不忍見他們身敗名裂罷了!偏偏讓你趕著湊上去!」
何心隱沉默片刻。
這道理他自然明白。
聖人世家,辦狠了就是欺師滅祖,身敗名裂;應付了事就是欺君罔上,愧對蒼生。
皇帝正要讓他這個草民去打頭陣,朝廷才能作出一副無可奈何的白蓮花模樣,也好保全沈鯉、余有丁這些人的身後名。
但,即便知道,他仍舊毫不猶豫地接了下來。
何心隱沒有去看耿定向,雙眼放空,喃喃道:「天地間自然有一桿秤,無論是皇帝,還是聖人世家,都得上去稱量。」
耿定向站起身,在逼仄的大牢中來回踱步,走來走去。
「那能一樣麼!」
耿定向面朝牆壁,語氣中帶著一絲焦躁:「皇帝是皇帝,犯上直諫是士人的本分,誰也說不出個不是來。」
「孔家是什麼!是聖人的衣冠冢!你若是敢掀了聖人的衣冠冢,在士林中恐怕就要臭名昭著了!」
何心隱搖了搖頭:「我為赤民張目,公道自然人心。」
耿定向霍然回頭,瞪向何心隱:「公道只有一時!」
「是!有皇帝撐腰,有孔家侵占田畝的事情,此行你必能將孔家打成過街的老鼠,群情洶湧,所向披靡。」
「之後呢?」
「皇帝一死,天下人都會爭相替孔家翻案!」
「屆時皇帝尚且有人替著說話,你恐怕就是個迎逢上意,欺師滅祖,廢弛國粹,斫喪斯文的身後名!」
凡是對孔家出手過的,別看當時人人稱快,要不了多久就是狂風驟雨一般反攻倒算——甚至都不需要誰主導,酸腐士人們讀著孔家挨欺負的歷史,自己就哽咽上了。
什麼毀棄典章、陵遲風教、隳壞舊制、蕩滌故實……帽子數都數不過來。
若非如此,這次皇帝怎麼不讓海瑞去了!?
何心隱迎上耿定向的目光,思索片刻,鬼使神差道:「我自詡為天下元元赤民張目……」
「若是因開罪儒宗便被壞了身後名,只能怪我太過羸弱,辜負了赤民大望,讓他們仍舊意不能表,口不能訴,以至不能為我正名。」
「越是如此,我越是應當義無反顧。」
耿定向聞言,臉上恨鐵不成鋼的神情立刻僵住。
他愕然看向何心隱。
這話,實在不像是何心隱能說出口的,莫不是皇帝開了什麼難以拒絕的條件?
何心隱見耿定向失語,也不在這事上糾纏,繼續說道:「此番喚子衡前來,還有一事,我欲解散四門會。」
何心隱面色坦然。
耿定向再驚。
牢房乾燥敞亮,是順天府為數不多的「上等牢房」,兩人一站一坐,一時間兩人大眼對小眼。
耿定向百思不得其解,眉頭緊皺:「何以至此?」
何心隱搖了搖頭:「會是理應志同道合者所集,如今我陡然驚醒,發覺自己道途竟不甚清晰。」
「既然如此,又何必廣聚千人,陪我自娛自樂。」
他頓了頓,懇切道:「我要重新修持,從士人之間回歸鄉野,直到為我的經學,找到一條能夠攀援的道途。」
四門會招納四方之人,少說也有千人,雖遠不如歷史上復社動輒「從之者幾萬餘人」的規模,卻也是不小的組織。
何心隱三言兩句之間,竟然說棄就棄。
直讓耿定向感覺陌生。
他定定看著何心隱:「夫山心意已決?」
何心隱點了點頭:「待我明晰道途,再與子衡論道。」
耿定向張嘴欲言,有心再勸。
但轉念間,又思及何心隱接了找茬孔家的差使,這一身的名望日後恐怕岌岌可危……
耿定向臉上陰晴不定,半晌之後,才憋出一句話:「既然夫山心意已決,那我亦不多勸。」
「稍後我便去信與羅汝芳、程學博他們,說明此事。」
耿定向先後歷徐階、高拱、張居正、申時行四輔,皆能無齟齬,靠的就是八個字——交遊廣闊,不偏不倚。
凡遇大風大浪,必然隔岸觀火。
此時有了主意,耿定向很是乾脆地與何心隱拱手道別——就像歷史上作出的選擇一樣,彼時何心隱下獄,其恐受牽連而無動於衷,坐看何心隱身死,惹得李贄當場與耿定向翻臉,指斥為「假道學」。
何心隱起身回禮,默默目送耿定向。
他看著這位經年好友,心中想著方才其人對孔家侵占田畝的態度,腦海中突然升騰起一股明悟。
朋友,未必是同道。
既然如此,集會又應該以什麼為準繩呢?
何心隱再度扯過蒲團,縮回了牢房的角落,思索入神。
……
萬曆七年,臘月十二。
臨近還有十餘日就過年了,凡是漢人所在的地方,無不是除舊迎新,年味十足,比如塞外的歸化城,四處張燈結彩,喜氣洋洋。
歸化城聽名便知,與塞外蠻夷歸順天朝得的賜名。
事實也卻是如此。
俺答汗自隆慶五年歸附之後,便老老實實做起了天朝順民。
萬曆三年俺答汗為了討好上邦,主動修建了漠南第一座城市庫庫河屯(呼和浩特),朝廷賜名歸化城。
這座城池,已然成了雙方永世修好的象徵。
當然,永世修好,往往有不好的時候。
譬如今日。
一份來自明廷的詔令,讓弘慈寺大殿內的氣氛,頗為凝重。
殿內都是各部的貴人,爭相傳閱明朝皇帝的詔令。
三娘子則是大馬金刀坐在主位上,珠鈿綴簪珥,一身縷金裙,作為大汗的妻,一身著裝甚至比大汗還要華貴。
丙兔分了家,今日雖然來了,卻是自己做自己做的主,坐在靠著三娘子的位置。
不彥皇台吉、切盡黃台吉等人依次落座。
只有俺答汗不在殿內。
因為俺答汗此刻重病纏身,臥床不起,能不能過完這個冬天,都是兩說。
「明朝的皇帝,在對我們發怒。」
三娘子是佛殿內唯一的女流之輩,此刻卻當仁不讓率先開了口。
丙兔坐在三娘子下手,立刻接上話頭:「石茂華到過歸化城求見大汗,明朝的皇帝知道,認為我們冒犯了他。」
他說話之間,頻頻打量這位名義上的母親,不時抓撓大腿內側。
「我們可以找到石茂華,送給明朝,來請求不用去京城下跪。」不彥皇台吉說出了他的想法。
說到這事,殿內氣氛頗有幾分愁雲慘澹的感覺。
丙兔冷哼一聲:「早就找不到了!最開始就應該砍了他的頭,還給明朝的皇帝。」
切盡黃台吉冷睨了他一眼:「當時你就可以拔刀的,不是站在馬屁股上放炮。」
丙兔最受不得譏諷,聞言當即勃然變色。
他一拍桌案,霍然站起身來。
「咳咳。」
這時候,三娘子的咳嗽聲響起。
兩人立刻偃旗息鼓。
三娘子如今年不過三十,舉手投足之間,一股經年掌權的威嚴呼之欲出:「已經發生的事就不必再爭了。」
「而且,明朝的皇帝,不一定是因為石茂華到過歸化城而發怒。」
「現在土默特部失去了頭狼,是最虛弱的時候,我很懷疑明朝皇帝的意圖。」
這一番話,直讓殿內眾人面面相覷。
三娘子口中的失去頭狼,並不是說俺答汗已經死了,而是說沒有了統率部落的威望,跟死了沒有什麼區別。
三年前,俺答汗出征瓦剌,大敗而歸,留了一身暗傷。
去年的三月,俺答汗又長途跋涉前往青海乞佛,吃齋禮佛。
歷時一年數月不在部落中統率群狼。
直到俺答汗上月返回歸化城,眾人本以為要狠狠彰顯頭狼的武力。
結果,俺答汗剛一下馬,就躺上了病床,還是重病。
這就自然而然讓部落眾人升起了挑戰之心——在蒙古,失去力量的頭狼,也就失去了威望。
切盡黃台吉是第一個出面試探的。
他在崇佛的俺答汗病床前,向所有人宣稱,俺答汗帶回來的僧人是騙子,施展的佛法沒有益處,不能救合罕的黃金性命,必須要除掉俺答汗身邊這些僧人。
俺答汗聽聞,竟然只能躺在病床上,語氣懦弱地為那些僧人求情,而不能懲罰切盡黃台吉。
於是,部落的人都看出這位大汗病重。
俺答汗的大兒子辛愛黃台吉,立刻分家,帶走了土默特部大批人馬。
甚至大膽上書明廷,希望俺答汗死後能夠跟母親三娘子合婚,挺進孝道的同時,名正言順繼承順義王的封位。
與此同時,左翼各部似乎也察覺到了一些情況,集結精騎,開始征服右翼的小部落,搶奪成群的牛羊。
不僅如此,甚至連板升的漢人,都開始敢試探性地減少向歸化城輸送的糧食,延緩建造佛殿的進度。
對此,俺答汗一概不能出面應對,在部落中已經跟死人沒有什麼區別了。
就是在這種情況下,明廷的皇帝也將怒火傾瀉而來……
一時間,眾人也想到了某些不好的可能,神情都凝重起來。
「我決定了。」
這時,三娘子再度開口。
眾人目光立刻匯聚。
三娘子站起身來:「大汗留在部落,不要去京城,我獨自前往,面見明朝的皇帝。」
話音剛落。
丙兔立刻起身,高聲否決道:「母親掌握一萬精騎,是部落的靈魂,不能輕易離開。」
三娘子搖了搖頭:「大汗病重臥床,長子辛愛黃台吉不肯聽令,土默特部只有我能說了算。」
「不必再勸,明日我就去見那位名叫陳棟的宣大總督。」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