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初亂象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難說,」

  伍文和顯然是知道呂尚所指為何,正因知道,他也有些懷疑這背後的干係,或許北海的背後,真有某些大族的影子。

  伍文和太清楚那些大族的手段了,他們視九州為紋枰,萬邦為棋子,為了王天下,他們什麼都能做的出來。當初的高辛氏、陶唐氏、有虞氏、夏后氏如此,以後的其他氏族亦會如此。

  「不管北海背後,究竟有沒有人做推手,這灘渾水都不是我許國能趟的。」

  這便是小邦的無奈,雖然許國這個小邦,位列君伯,坐擁六旅之甲,得享千里山河,但與那些大國相比,許國在國力上還是略顯單薄。

  畢竟,許國只傳承了十五代,其間還有四代亂政,國家動盪,公室互相攻伐,直到第十四代許伯杵時,才結束了這亂象。但四代亂政的遺毒,至今還讓國人為之憂懼。

  有識之士都知道,許國已經經不起任何動盪了,四代亂政前的許國,有十旅之銳士,如今的許國,僅有六旅之甲。虛弱的許國,亟需休養生息,恢復元氣,而不是參與大國間的角逐。

  「就怕,夏后氏再發帝詔,到時,就沒轉圜餘地了。」

  伍文和憂心忡忡道:「天命終究是已歸於夏后氏,我等邦國縱然有心稽遲,可明面上依舊要尊奉天子聖明,除非不顧天命,豎起反旗,與萬邦為敵,不然帝詔當前,實容不得我等背逆。」

  「那就等他再發帝詔時再說,」

  呂尚道:「如果帝丘再發帝詔,那就說明北海的局勢,要比咱們想像的還要惡劣十倍百倍。也許北海之亂,只是個開始,以後的天下,會越來越亂!」

  夏后氏自帝禹王天下後,經帝啟、帝太康、帝仲康、帝相、帝少康、帝杼夏,共傳七代。

  這七代天子,亦並非都是聖君明主,太康失國,就發生在夏后氏第三代天子的身上。雖又復國,但夏后氏的天下,在帝太康、帝仲康時已經失去了諸侯敬畏,根基開始不穩。後有少康中興,再度穩固了夏后氏權威,延續了夏后氏的天命。

  帝少康之後就是當今天子帝杼夏,帝杼夏繼成夏后氏天下後,曾親征諸夷,降服畎夷、於夷、方夷、黃夷、白夷、赤夷、玄夷、風夷、陽夷,威懾萬邦,被九夷之眾稱為驕陽天子。

  年輕時的帝杼夏確實當得起驕陽天子的尊號,他真的如大日驕陽一般,普照九州兆億生民。

  先君許伯杵在時,就喜歡與兒子們講述帝杼夏的故事,對帝杼夏這個夏后氏天子,許伯杵是敬了一輩子,又怕了一輩子。如果許伯杵未崩,面對夏后氏的帝詔,很難說有多少勇氣說不,帝杼夏對許伯杵那一代人的威懾力太大了。

  哪怕現在的帝杼夏已是蒼蒼暮年,帝威十不存一,天下諸侯亦不敢不敬,不能不畏。呂尚先前說帝杼夏已不能如年輕時一樣號令諸侯了,這固然是實情,但帝杼夏之名仍如金烏一般耀眼光輝,璀璨奪目。

  帝杼夏一日不死,就無人敢悖逆夏后氏天命!

  伍文和躊躇了一下,道:「老臣也覺得這是大亂的先兆,」

  「當初先君在時,就有九夷之亂,帝杼夏那時已露老態,精力衰竭,無力親征夷患,於是任命百揆子期平亂。九夷之亂持續七年,極大動搖了夏后氏的根基,為平九夷之亂,夏后氏幾次征天下之兵,傷亡極重,萬邦都有不少怨氣。」

  百揆者,總攝百官,天下之相也!

  「如今九夷之亂剛過,又有北海妖亂,前鑒未遠,這次北海妖亂,又要多少年才能平定?就算是北海妖亂被迅速平定了,焉知北海之後,會不會又有反叛?」

  呂尚道:「我不管這天下亂不亂,反正我許國的江山社稷不能亂。以後每年國庫都會撥出六成錢糧,作為整固武備之用,我們要築關、積糧,練兵,六旅之甲還是太少了,最好能恢復到當年的十旅建制。」

  「十旅,」

  伍文和輕聲道:「會不會,太吃力了些?」

  山海大荒,能稱甲士者,皆是煅骨有成,披甲執銳之輩。

  這些人本身武力極強,又有重甲在身,幾乎就是殺戮機器,非甲士者百餘不能傷其分毫。

  如此勇健之士,所耗費錢糧,簡直如山似海。

  呂尚要在短時間內編練出四旅甲士,以許國國力不是不能做到,只是許國要付出極大的代價。

  「時不我予啊,我總覺得北海只是一個開始,以後的天下,或許會比現在更亂。」


  呂尚若有所思,道:「不趁著現在還有精力整頓兵備,真等到烽煙四起,天下大亂的時候,咱們就是想安心練兵擴軍,也要看看咱們這些個友鄰給不給機會。」

  呂尚知道伍文和的言外之意,陡然增編四旅甲士,國庫養起來會很吃力。

  只是呂尚一點都不擔心養不起,他就認準一個道理,亂世,兵強馬壯者為贏家,贏家通吃。

  刺骨一點的說法是,鄰國屯糧我屯兵,鄰國就是我糧倉!

  在與呂尚徹夜長談後,伍文和懷著忐忑的心,走出宮室。

  竹蓆上的呂尚,目送伍文和背影漸漸遠去,直到這個老臣身影逐漸模糊不清,他才收回目光。

  「帝敕,」

  呂尚徐徐伸手,掌心處靜靜躺著枚獸首印鈕。

  許伯印在手的呂尚,只感覺自身無比的強大,磅礴的天地精氣自四面八方灌注入身體。

  一念山河動,這並不是形容詞,而是有了許伯印的呂尚,真的能一念改變許國地理地貌。

  大荒山海的修行之道,以打磨精血,磨礪神體為主,最初易筋煅骨、換血練髓只是熬煉根基的階段,脫胎換骨證得真人之身,通法性,才是真正的登堂入室,舉手投足既有莫大威能。

  通法性,法性即通,神通自生,已然非人。

  呂尚自己就是真人級數的存在,他深知這個級數所能爆發的力道有多麼恐怖。

  但,真人再強,也有極限,與許伯印蘊含的天規地矩之力相比,呂尚真人級數的修為,就有些微不足道了。

  許伯印在手,非超凡入聖的至人,等閒真人磕著就死,碰著就傷。

  而這還僅僅只是一枚伯印,其上還有更高品秩的敕印。

  每每把玩這枚許伯印,呂尚都會為上古天帝伏羲氏的力量而驚嘆。

  這是何等偉岸的力量,竟能將天地規矩拘束在一方小印之上。這代表的意義,遠比想像中的可怕的多。

  天地在其手中,猶如掌上玩物,很難想像那又是怎樣的境界。

  敬畏!

  呂尚越是深入研究許伯印後,越是對那位天帝敬畏。

  無知者無畏,知道的越多,越懂得敬畏。

  隨之而來的,則是對未來道途的嚮往。

  太一神道顯然是一條大道坦途,前方已有五方天帝這些先行者,踐行了這條道路的可行性。

  呂尚只需要延著這條道路繼續前行,終會有追趕上五方天帝的那一天。

  雖然這需要漫長歲月的修行,需要經歷無窮劫數的洗禮,才有一線機會與五帝並肩同行。

  可這終歸是有一個目標在前方,等著呂尚逐步實現。

  ——————

  北海,幽都,

  《山海經》載:北海之內,有山,名曰幽都之山,黑水出焉,其上有玄鳥、玄蛇、玄豹、玄虎、玄狐。有大玄之山,玄丘之民。有大幽之國,有赤脛之民。

  幽國宮室,燈火通明,幽侯微有愁苦,看著殿中兀自狂歡牛飲的群妖,最後默默的嘆了口氣。

  幽國是屬於妖魔的國度,制度上與九州相仿,自初代幽侯立國,至今已傳三十代,每代耕耘積累,到他這一代,幽國已幾乎是北海群妖的領袖。

  但,只做名義上的領袖,顯然不能讓幽侯滿意。

  他有更大的野心,只做一個妖國的國君,遠不能滿足他的胃口,他想做妖皇,他想成妖帝。

  在龐大野心的推動下,再有某些別有用心之輩的慫恿,北海之亂也就順理成章的發生了。

  幽侯對國相道:「孤自問也有些相妖之術,有無本事,孤一眼就可看出三四分,就他們這點能耐,實難讓孤託付大任。」

  作為這場北海之亂的掀起人之一,幽侯知道自己已無退路,只能一條道走到黑。所以他豎起反旗後,就不遺餘力的徵招野妖,編練妖軍,選拔干將,力圖在北海做大。

  北海有七十二妖魔國度,若能一統,大事可期。

  只是,兵備好籌集,值得信任的領兵大將卻不好找啊!

  幽侯為此,愁得幾日幾夜都沒合眼。缺少強力的領兵大將,他的妖軍就無法發揮最強實力。

  真就是千軍易得,一將難求,幽侯反覆挑揀,始終都沒找到令他滿意的大將之選。

  幽國國相一愣,搖頭笑道:「君上這次可是有些武斷了,臣敢以項上首級擔保,這群野妖中必有大能力者。」

  「哦?」

  幽侯詫異的看著國相,知道國相從不妄言,既然敢說這話,必有依仗,問道:「怎麼說?」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