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老人,青年
布萊恩感受著手心裡的溫度,心思與靈魂卻好像回到剛剛來到這個世界的時候。
那時候的自己是什麼樣?
不甘,憤怒,憋著一股無處釋放的勁兒,接下了老泰勒留下的爛攤子。
憑藉一點運氣和三寸不爛之舌,他確實救活了公司,可這之後呢?
跌跌撞撞,被周遭所同化,有點小成績,卻總覺得心裡空落落的;明明他有了新的朋友,公司上下都對他心服口服,司各特、狄更斯與他命運交織,首相那般大人物也和他談笑風生。
可是為什麼呢?總覺得差了那麼一點。
這種感覺在西斯爾伍德被處刑時開始顯現,當他和伊頓等人被關進監獄後,在那暗無天日的牢籠里逐漸積蓄,最終在法庭上爆發開來。
邊沁在勝局已定時的提問就像他行至懸崖邊及時的呼喝,確實驚出他一身冷汗,卻也讓他清醒過來。
此時老人溫熱的掌心,咫尺距離外殷切的目光,令布萊恩豁然開朗,這或許就是自己需要的。
如同孩童盛夏出門前母親遙遙一聲:早點回來吃飯;
如同離家求學火車前父母無法訴諸於口的心底話:記得早點回家;
如同清早出門上班前妻子日常詢問:今晚想吃什麼,我去買菜。
無關其他,只是每個人都曾背負過的,名叫希望、期待、責任的東西。
布萊恩認真回答道:「邊沁先生,我當然願意與您共同為了這個世界變得更加美好而奮鬥。」
邊沁剛剛露出喜色就聽他繼續道,
「但這既不是由我來繼承您的衣缽,也不是你我埋頭向這座屹立千百年的怪物風車發起衝鋒;
你和我,車裡車外,貧窮的富有的,高貴的低賤的,男人與女人,老人與小孩,未來與現在,所有的人早已身處這場無法阻止的變革中,只是大多數人還不自知。」
布萊恩露出自嘲的笑容,「而且讓我和您學習那浩如煙海的法律,我不是幹這個的料,恐怕最終結果會令您大失所望。」
「邊沁先生,我和您有著相同的目標,但是我們實現這一目標的方式是不同的。
唯有結合你我的長處,互幫互助才能發揮出各自最大的優勢,才能讓這場革命取得真正的勝利。」
布萊恩在老人思索的目光中指了指窗外:
「百年前這裡還是一片荒地,現在街道房屋井然有序,這不是某個人的高瞻遠矚,是那些工匠、商人、農夫先在這裡定居才有了現在的繁華;
五十年前這些人還在以穿上棉衣絲綢而感到驕傲,現如今紡織業進入工廠時代,幾乎所有人都買得起這玩意。」說著他扯了扯自己的衣角。
當然,一套精緻體面的華服還是一般人家置辦不起的,這在哪個年代都一樣。
「實現這一切的是人就在這裡,他們不是依靠貴族的賞賜,不是上帝的福祉,是自己勤勞的雙手,以及辛苦的汗水改變了這一切也獲得了這一切。
他們是真正腳踏實地去做的人,也是承受了大部分苦難的人。」
布萊恩抬手敲了敲頂棚,示意夜梟伊頓準備下車。
打開車門,他對邊沁邀請道:「請您跟我一起走走看看,這或許更有助於我的表達。」
於是一群人在前走著,馬車在後面跟著,成了街上一道別樣的風景。
攙扶著老人,布萊恩一邊整理思路一邊道:
「與您不同,編寫《道德與立法原理引論》創立功利主義學說,還將之應用於法學、政治學、經濟學等領域;
我更擅長用手中的筆記錄下所見所聞,用我的想像勾勒出一個又一個或真或假的形象,傾注我所有的感情,書寫那人那事那景的悲喜交歡,最後向所有人分享它。」
「這又有什麼關係呢?我不擅長言辭,總是和枯燥乏味的理論打交道,如果沒有助手迪蒙的幫助,恐怕我的生活早就亂了套,就連《道德與立法原理引論》也是經他修改潤色才變得條理清晰、辭藻華麗。」
邊沁對此不以為意,他是常年搞研究的,更喜歡透過現象看本質,而不是著迷於誘人的表象,無論生活還是研究都有不少助手協助,也是這些人的默默付出,邊沁偌大的名聲。
布萊恩點頭道:「或許這就是我與您的不同之處。」
指了指街邊的商販路人,尖頂教堂,布萊恩道:
「我更像是一個觀察家,去看去說去寫我所看到的東西;而您更像是一個分析家,抽絲剝繭,釐清那紛繁複雜現象下的本質。
我想寫下這些人所經歷的辛酸苦辣,所期望的幸福安康,想要讓他們避免人生悲劇;您更願意分析他們因何而痛苦,又如何才會感到幸福;
雖然最終我們都是想向世人解釋自己的理論發現,但這就是我所說的,我們不同的思考方式,使得我們實現目標的方式不同。」
邊沁雖然年過七十,但依舊身體健康,精神矍鑠。
法庭內,馬車上有些憋悶,這時候走走反倒更顯精神。
「我明白你的意思了,雖然有些遺憾,但是這一趟外出也不算白來,至少我發現了一個志同道合的朋友。」
布萊恩露出受寵若驚的表情,忙道:「能得您指教就已經是我的榮幸了,如果讓人知道您願意與我為友,恐怕要羨煞許多人了。」
「我更期待你能走到更高處,如果有一天別人說:邊沁你竟然能和泰勒相識。這才會更令我高興,這說明你沒有辜負我的眼光,也沒有辜負自己的才華。」
「誠然如您所望,我一定努力不辜負這份期望。」布萊恩雖然因攙扶老人而彎著腰,這一刻在旁人眼中卻看到了他的堅定與昂然。
「這才令人感到痛快,看著年輕的面龐永遠昂首向陽,看著這個世道越來越光鮮明亮。這才是我所期待的一個人的最大幸福。」
邊沁快慰的拍了拍身旁的年輕人,這些年在失望了一次又一次後,他久違的感受到了喜悅。
紐曼馬考萊等人安靜的聽著前面兩人的對話,時不時眼中異彩連連。
幾人中確實是布萊恩最為出彩,文章深邃達練,得到大眾歡迎喜愛,還有獨特的文學理念,甚至足以擔任學校導師,但這還是他們第一次如此清晰的認識到這個人就是他們的朋友。
那時候的自己是什麼樣?
不甘,憤怒,憋著一股無處釋放的勁兒,接下了老泰勒留下的爛攤子。
憑藉一點運氣和三寸不爛之舌,他確實救活了公司,可這之後呢?
跌跌撞撞,被周遭所同化,有點小成績,卻總覺得心裡空落落的;明明他有了新的朋友,公司上下都對他心服口服,司各特、狄更斯與他命運交織,首相那般大人物也和他談笑風生。
可是為什麼呢?總覺得差了那麼一點。
這種感覺在西斯爾伍德被處刑時開始顯現,當他和伊頓等人被關進監獄後,在那暗無天日的牢籠里逐漸積蓄,最終在法庭上爆發開來。
邊沁在勝局已定時的提問就像他行至懸崖邊及時的呼喝,確實驚出他一身冷汗,卻也讓他清醒過來。
此時老人溫熱的掌心,咫尺距離外殷切的目光,令布萊恩豁然開朗,這或許就是自己需要的。
如同孩童盛夏出門前母親遙遙一聲:早點回來吃飯;
如同離家求學火車前父母無法訴諸於口的心底話:記得早點回家;
如同清早出門上班前妻子日常詢問:今晚想吃什麼,我去買菜。
無關其他,只是每個人都曾背負過的,名叫希望、期待、責任的東西。
布萊恩認真回答道:「邊沁先生,我當然願意與您共同為了這個世界變得更加美好而奮鬥。」
邊沁剛剛露出喜色就聽他繼續道,
「但這既不是由我來繼承您的衣缽,也不是你我埋頭向這座屹立千百年的怪物風車發起衝鋒;
你和我,車裡車外,貧窮的富有的,高貴的低賤的,男人與女人,老人與小孩,未來與現在,所有的人早已身處這場無法阻止的變革中,只是大多數人還不自知。」
布萊恩露出自嘲的笑容,「而且讓我和您學習那浩如煙海的法律,我不是幹這個的料,恐怕最終結果會令您大失所望。」
「邊沁先生,我和您有著相同的目標,但是我們實現這一目標的方式是不同的。
唯有結合你我的長處,互幫互助才能發揮出各自最大的優勢,才能讓這場革命取得真正的勝利。」
布萊恩在老人思索的目光中指了指窗外:
「百年前這裡還是一片荒地,現在街道房屋井然有序,這不是某個人的高瞻遠矚,是那些工匠、商人、農夫先在這裡定居才有了現在的繁華;
五十年前這些人還在以穿上棉衣絲綢而感到驕傲,現如今紡織業進入工廠時代,幾乎所有人都買得起這玩意。」說著他扯了扯自己的衣角。
當然,一套精緻體面的華服還是一般人家置辦不起的,這在哪個年代都一樣。
「實現這一切的是人就在這裡,他們不是依靠貴族的賞賜,不是上帝的福祉,是自己勤勞的雙手,以及辛苦的汗水改變了這一切也獲得了這一切。
他們是真正腳踏實地去做的人,也是承受了大部分苦難的人。」
布萊恩抬手敲了敲頂棚,示意夜梟伊頓準備下車。
打開車門,他對邊沁邀請道:「請您跟我一起走走看看,這或許更有助於我的表達。」
於是一群人在前走著,馬車在後面跟著,成了街上一道別樣的風景。
攙扶著老人,布萊恩一邊整理思路一邊道:
「與您不同,編寫《道德與立法原理引論》創立功利主義學說,還將之應用於法學、政治學、經濟學等領域;
我更擅長用手中的筆記錄下所見所聞,用我的想像勾勒出一個又一個或真或假的形象,傾注我所有的感情,書寫那人那事那景的悲喜交歡,最後向所有人分享它。」
「這又有什麼關係呢?我不擅長言辭,總是和枯燥乏味的理論打交道,如果沒有助手迪蒙的幫助,恐怕我的生活早就亂了套,就連《道德與立法原理引論》也是經他修改潤色才變得條理清晰、辭藻華麗。」
邊沁對此不以為意,他是常年搞研究的,更喜歡透過現象看本質,而不是著迷於誘人的表象,無論生活還是研究都有不少助手協助,也是這些人的默默付出,邊沁偌大的名聲。
布萊恩點頭道:「或許這就是我與您的不同之處。」
指了指街邊的商販路人,尖頂教堂,布萊恩道:
「我更像是一個觀察家,去看去說去寫我所看到的東西;而您更像是一個分析家,抽絲剝繭,釐清那紛繁複雜現象下的本質。
我想寫下這些人所經歷的辛酸苦辣,所期望的幸福安康,想要讓他們避免人生悲劇;您更願意分析他們因何而痛苦,又如何才會感到幸福;
雖然最終我們都是想向世人解釋自己的理論發現,但這就是我所說的,我們不同的思考方式,使得我們實現目標的方式不同。」
邊沁雖然年過七十,但依舊身體健康,精神矍鑠。
法庭內,馬車上有些憋悶,這時候走走反倒更顯精神。
「我明白你的意思了,雖然有些遺憾,但是這一趟外出也不算白來,至少我發現了一個志同道合的朋友。」
布萊恩露出受寵若驚的表情,忙道:「能得您指教就已經是我的榮幸了,如果讓人知道您願意與我為友,恐怕要羨煞許多人了。」
「我更期待你能走到更高處,如果有一天別人說:邊沁你竟然能和泰勒相識。這才會更令我高興,這說明你沒有辜負我的眼光,也沒有辜負自己的才華。」
「誠然如您所望,我一定努力不辜負這份期望。」布萊恩雖然因攙扶老人而彎著腰,這一刻在旁人眼中卻看到了他的堅定與昂然。
「這才令人感到痛快,看著年輕的面龐永遠昂首向陽,看著這個世道越來越光鮮明亮。這才是我所期待的一個人的最大幸福。」
邊沁快慰的拍了拍身旁的年輕人,這些年在失望了一次又一次後,他久違的感受到了喜悅。
紐曼馬考萊等人安靜的聽著前面兩人的對話,時不時眼中異彩連連。
幾人中確實是布萊恩最為出彩,文章深邃達練,得到大眾歡迎喜愛,還有獨特的文學理念,甚至足以擔任學校導師,但這還是他們第一次如此清晰的認識到這個人就是他們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