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4章 暫停,中場休息(62k)
第524章 暫停,中場休息(6.2k)
一件事如果只是正面的傳播,往往不會掀起很大的波瀾,但如果伴隨著的,有與其針鋒相對的事件,那麼輿論傳起來,就會很起勁了。
莫岩得獎這事,就是典型。
一開始,大量媒體看不清風向,基本上都只報導和轉載莫岩得獎的消息。
於是他們大多只做最安全的同行採訪。
文學界對這件事的看法很正面,基本都是在祝賀和恭喜。
王藝安:「祝賀,很為莫岩高興。」
王孟:「這是一件很好的事情,說明中國當代作家以及中國當代文學成就獲得了世界關注。」
彭明學:「在傳統閱讀受到挑戰之時,莫岩的創作獲得世界文學最高榮譽,給了堅持現實主義創作、堅信文學力量的作家和讀者以很大鼓舞。」
而採訪到劉震芸的時候,他的話帶了點刺:
「莫岩獲獎之後,城門失火殃及池魚,好多人問我的感受,這就跟我哥娶了嫂子,洞房花燭夜,別人問我感受一樣。
我說祝他愉快。
莫岩能得獎,表明華國至少有十個人也可以獲獎,就比如小陳,前半年不才傳出,有國外作者想要推薦他,然後被直接拒絕了麼,這就是例子。」
這話一出,好像是掀開了某種無形的桎梏一樣。
此後,不少作家被採訪時,記者都詢問起對莫岩得獎和陳麟風觀點的看法。
「恭喜莫岩得獎,陳麟風?我沒什麼看法,到他這個地位,有自己的看法,很正常,我現在還沒到能以平常心看待諾獎的程度,所以,就不發言了。」
「得獎總是一件好事,小陳作家的觀點一向犀利而且不掩飾,他這個年紀就是這樣的,說實話我挺羨慕的。對於他的觀點,我就不多評價了,不好說。」
「……」
很多作家採用顧左右而言他的法子,來規避談論,圍繞在陳麟風和莫岩之間的輿論爭端。
陳麟風在作家圈裡是很特殊的存在,他的成就太突出了,以銷量論英雄的話,可以說國內一眾人加起來,夠嗆能比得上他一個。
而莫岩,如今眼看諾獎到手,以後也是要飛升的人物。
眾多作家採取誰都不得罪的策略。
你們大神鬥法,還是不要殃及無辜的好。
媒體們其實挺理解的,畢竟現在連他們都不太敢報導這兩位,尤其是陳麟風的負面報導。
但一直這樣,沒銷量啊。
讀者們等著吃瓜看熱鬧呢。
於是他們就採訪到了於華。
這位可是大佬,而且和輿論中心的兩位,關係都不錯,這總能說兩句了吧。
然而於華也不是傻的,他何必去得罪人呢。
何況,眼下這事全民關注,亂說話是要被罵的。
「關於諾貝爾文學獎的看法,國內也不是沒有爭議,大體還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
我沒有小陳那麼鋒利的觀點,總歸還是為莫岩高興的。
只是小陳的話,我覺得眾多文學作者還是要引以為戒,文學創作確實應該純粹一些,別因為他人的看法而扭曲了自己理念。」
這話好像說了點什麼,又好像什麼都沒說。
網上很是有些人,認為於華也認為莫岩不太純粹,有為了外國人的看重而創作的意思。
另一波人則持相反的看法,於華都替莫岩高興了,人家是朋友,用你來在這做閱讀理解?
實際上,這些天以來,網上關於這事吵得愈發激烈。
觀點比較混亂。
不少人聽聞國人得諾獎,還是很高興的。
但因為陳麟風一貫以來的良好口碑,對於他的話,不少人也覺得沒什麼毛病。
哪怕因得獎而高興的群體裡,也挺認可文學創作應該純粹,不該諂媚的觀點。
核心就在於,莫岩得獎到底是不是獻媚西方,他到底要不要、該不該領獎。
這才是問題的核心。
但這些天以來,沒有一個名人就這個問題給出一個明確的觀點。
太敏感了。
網上則越是面對敏感的問題,越是討論的熱烈。
「這有什麼好說的,得獎不領獎,那不是涮人玩嘛,何況莫岩是正正經經得獎了,不像是某人,都沒得獎,你拒個什麼玩意。」
「呵呵,拒了才得不了獎,莫岩能得獎,真說不好有沒有你說的某人的助力呢。」
「又給自己臉上貼金,某人的粉絲能不能別這麼自大,諾貝爾文學獎,可不是阿貓阿狗能碰瓷的。」
「不會真有人以為,你得了個諾貝爾文學獎,就有資格來碰瓷了吧,放在50年後,除了去查資料,誰還會知道你一個諾貝爾文學獎得主。」
「對,尤其還是諾貝爾文學獎,這個獎的含金量,懂的都懂。」
「……」
網上的爭論逐漸有跑題的趨勢,開始爭論起莫岩和陳麟風的文學地位來。
但這種比較嚴肅的事,還是媒體,尤其是官媒聲量最大。
可官媒立場站的很穩,只祝賀,不評論,也不站隊。
那就只能看輿論中心的兩人怎麼說了。
14日,陳麟風這邊接到了一通電話。
實際上,這些天以來,他這邊電話就沒斷過。
很多都是詢問他的看法的,媒體一類的,他都給敷衍了過去。
一些業內朋友,主要是作家和編輯,他們的電話,話里話外也有詢問的意思。
陳麟風都是一樣的回覆,「當初什麼想法,我現在還是什麼想法,否則上半年我就沒必要拒絕諾獎評選了。
對於莫岩得獎,他想不想領獎,看他自己,我的觀點,當初就說完了,現在也不想再重複。」
這話還是很讓人信服的。
不像網上說的,什麼你沒得獎有什麼可拒的。
在眾多圈內作家看來。
有人給你推薦,就代表進入了諾獎評選序列,這種情況下,拒絕參評,就約等於拒絕了未來的諾貝爾文學獎。
要知道,陳麟風現在才幾歲,少說還有五十年的時間。
就算以後什麼文學作品不出,光等也能等到了。
何況,其實很難說,陳麟風今年本來有沒有機會。
瑞典文學會那邊,去掉一個華國人,然後遞補一個華國人,還是當年陳麟風特意舉例否認的人選。
這裡面有沒有故意的意思,實在是很難說。
業內其實不少人是有相關猜測的。
畢竟,相比外人,國內作家這些同行人士,其實更清楚小陳在國外文學圈的影響力。
他們到國外去參加交流時,往往談論最多的話題人物就是這位。
討論的當然不是銷量最高的那幾個系列,而是陳麟風唯一的那部,也是如今名氣越來越響亮的文學作品,《她》。
這部小說,迄今為止,已經拿遍世界各大文學獎,這真不是開玩笑的。
相對的,莫岩以《蛙》這部作品得諾獎。
兩者的知名度,可謂是一個天一個地。
國內越是出名的作家,對此就越是心知肚明。
這也是很多作家接受採訪時,閉口不談的原因。
莫岩得獎,你說他們不酸,那是純開玩笑。
能給你祝賀一下,就很夠意思了。
至於更具體的爭論、站隊,那真說不好站在哪邊。
在記者問出的那一刻,不少作家就恍然察覺到一事:
如果有人得諾貝爾文學獎,他們寧可小陳來得,至少這樣還更能接受一些。
而就在這種情況下,陳麟風接到了鐵總的電話。
「鐵姨,您也來關心我了啊。」
「你小子,可真能惹事。」
陳麟風無辜道,「當初年紀小,不懂遮掩,那都是過去好多年的事了,誰知道今年突然被扒出來了。」
「哎,」鐵總很是無奈,「就是知道這個,才難辦。」
「這有什麼難辦的,也就是一陣輿論罷了,慢慢也就過去了。」
「哪有你想的這麼簡單,上面要考慮的更多。」
鐵總道,「得獎是一件好事,上面的領導本來是要發一封賀信的,結果你批評諾獎的新聞傳到領導耳朵里,這一下子就尷尬了。」
「這又是為啥啊?我哪來的那麼大面子。」
「可別小看自己,尤其是你那本《她》,在上面都是掛了號的,很多領導都看過。」
鐵總嘴裡的領導,那級別肯定高到沒邊了。
陳麟風以前從沒聽人說過,這是剛知道。
他有些懷疑,「領導們還有空看書?」
「就是空閒時間不多,才只有少數作品能入他們眼啊,你那本《她》字數不算太多,又名聲在外,因此才有這麼一說。」
鐵總閒聊幾句,就又將話題轉到諾獎這事上。
「現在輿論爭的很厲害,甚至從我收到的消息看,不少同行是有點傾向於你的,可不管怎麼看,得獎都不能算是壞事,所以小陳,你得理解。」
陳麟風哭笑不得道,「您這怎麼跟哄小孩一樣,我沒什麼不理解的,你直說就是了。」
「是這樣,對於莫岩得獎的事,官方還是要給個說法的,你到時候千萬別又說點什麼,讓上面下不來台。」
「這你放心,我肯定不會多說什麼,對其他人我也一直是這個說法,該說的,當年我就說完了。」
陳麟風確實是這個想法,他做的鋪墊夠多了,剩下的只剩吃瓜。
鐵總嘆了口氣,她總感覺多此一舉,奈何上面非要她溝通一下。
其實從本心上來說,她是比較認同小陳的說法的。
上面多大也知道諾貝爾文學、和平這兩個獎,都帶有很多政治意涵。
但從另一個角度考慮,那畢竟是諾貝爾獎,國民渴望這麼一個獎項,也很久了。
兩方都有道理,兩難就難在這裡。
在兩人通話的同時,齊魯省,莫岩也在和人通話。
「老於,我現在這情況太尷尬了,你給出個主意。」
「我怎麼出主意,我說的你肯定不滿意。」
「沒事,你說說看嘛。」
於華道,「要按照我的意思來,乾脆就學小陳,拒了這個獎。」
話筒對面一陣沉默。
於華繼續道,「瑞典文學院那邊已經公布了,代表你已經有了得獎之名,如果你給他拒了,那就是只取名而棄其爭議,證明了自己的文學純粹性,再沒有人能給你潑髒水。」
「就為了他一句話,因為他拒絕了,我就也得拒絕?」
莫岩話里多少帶了點怒氣。
當初知道小陳當年那段採訪視頻的時候,他還能平常心看待。
指責他揭露黑暗面就是獻媚西方,他根本不在乎。
小孩子什麼都不懂,80年代,這些東西算什麼,那個時候,大家都是這麼寫的。
怎麼,到現在,就成了獻媚了?
之前,莫岩純當他是不懂事。
大眾總不至於也是這麼認為。
但最近這段時間,他才察覺出這話的惡毒之處,也才察覺到,時代的變化。
竟然真的有這麼多人,不認同他的文字。
想到這裡,莫岩愈發惱怒,「我不認可他的觀點,國家需要批評的聲音,只有讚美,那不就又回到過去那個年代了嗎?」
於華聽出了對面的怨氣,只能勸解,「我知道你的想法,但現在是文人名譽的問題,人家高風亮節,主動拒絕了諾獎,咱們身為前輩,同樣可以不在乎一個諾獎,不是嗎?」
無一錯一首一發一內一容一在一一看!
「現在這個獎已經身處是非之地,凡是最怕對比啊。」
「我不受他這個威脅,」聽了於華的勸解,莫岩反倒愈發的堅定了起來。
「這不是為了那個獎,而是不能認同他的歪理,不能他說是什麼就是什麼。」
說到後來,莫岩甚至有些咬牙切齒的意思。
於華無語。
他也不好再勸,心知好友有點鬥氣對著幹的意思了。
也是,這些天的輿論壓力有點太大了。
任誰經歷這樣的壓力,都很容易心態失衡。
尤其是剛剛得獎,正是心情好的時候,突然碰到這樣的事,反差之下,不生氣才怪。
於華不再多說,只聊些其他內容。
然後就說到一些朋友的近況,提到了劉震芸。
莫岩又氣了起來,「這麼多年的朋友,就因為我得了個獎,便要做不成朋友了嗎?」
在他看來,劉震芸那番話,明擺著就是在諷刺。
於華不太好回答。
這通電話也太難了。
沉默了一會,莫岩像是知道自己有些失言,主動換了個話題。
但連續的說不到一塊去,總是有些掃興。
沒多久,兩人便掛了電話。
掛完電話,莫岩看著手裡的手機,默默發呆。
晚上,哥哥關莫欣上門祝賀,聊起諾獎的事。
莫岩有些安靜,仍是沉浸在此前的情緒里。
關莫欣當然不會掃興多說別的,只是說到了當年印象里的一件事。
「那時候你接受採訪,我記得當時還說到了諾貝爾獎呢。」
「嗯?」莫岩抬起頭來。
「你那時候不還還說了麼,說不想得諾獎就有點裝孫子什麼的,具體我不太記得了,但印象里是有這事。」
莫岩騰的一下站起來,他也想起來了。
莫岩趕忙回到書房,在電腦上搜索當年的新聞,那是2006年的事了。
當初有記者問他,想不想得諾貝爾文學獎。
他的回答是,「想不想得諾貝爾獎?如果我說不想,那我太裝孫子了!能正大光明地獲得百萬獎金有什麼不好?
我是想得,但我怎麼得啊?難道我知道怎樣寫才可以得獎嗎?難道我會為了這個獎來改變自己的創作嗎?」
呵呵,莫岩不自覺的笑了兩聲。
你小陳有當年的採訪,我也有。
我憑什麼不能領獎,這個獎是個該得的。
第二天,15日,莫岩宣布要開媒體記者會。
瞬間,大量的媒體,第一時間湧入齊魯省。
這裡面有眾多官媒,比如新華社、光明日報、青年報、學習時報、南方日報等。
也有各種網際網路媒體,新浪、企鵝、網易、搜狐、v站等。
對於最近輿論有所了解的都知道,這裡大多都是過往沒怎麼發言的媒體。
少數如南方報、燕京報等,是站在莫岩的角度來說話的。
在選取媒體這方面,也是下了功夫的。
面對記者,莫岩再無之前的沮喪和低沉,很是平常的回答著提問。
「拿到諾貝爾獎,心情怎麼樣?」
「請問你怎麼看待得獎這件事?」
「……」
前面的問題,偏常規,大家按照流程一問一答。
接下來,記者問的就有些深了。
「請問你咋麼看待,最近的各種報導和輿論?」
「感謝支持、挺我的朋友和批評我的朋友,讓我終於得到一個讓自己放在眾聲中喧譁的機會。
這段時間的爭議,讓我知道自己的不足,也知道我的優勢。
以前都不知道,有這麼多人喜歡,也有這麼多人厭惡我,這讓我第一次面對了廣大讀者群體。
近期圍繞我和諾貝爾獎的爭論,對我有很大幫助,它像一面鏡子,照出了世態人情,也照出了我自己。」
這話說的很漂亮,記者抖擻精神,繼續問道,
「網上很多網友覺得你的作品有些負面,你自己怎麼看呢?」
莫岩道,「早期的作品,因為我比較年輕,寫的比較激情澎湃,當時書里對社會的表達,有些偏頗,但我認為現如今這部作品,非常能代表我對的社會態度、人生態度和文學態度。
之前我曾在小說寫的農村,多是我自己的老家,它是小說的創作原型,但現在已經有所超越,是現在所有華國農村的縮影。」
一番話說的既有對過去的些許檢討,又有對於現在的自信。
看來確實是有備而來。
記者又問,「那麼,對於陳麟風,以及他所引發的相關討論,你是怎麼看的呢?」
重點來了,在場的所有人,都將目光集中在莫岩身上。
「小陳啊,他是新生代的作家,很優秀,但他所處的時代,和我們當年不是一個局面,因此,他有一些新的,不同於過往的想法,我是很理解的。
但面對一個全球性的文學獎項,一味的採用反對和拒絕的態度,我覺得不太好。
文學要有上揚的部分,也要有批判的一面,要允許批評的聲音。
小陳拒絕諾貝爾獎,他貫徹了自己態度,這很好,值得讚賞,但不是所有人都要和他保持一樣的看法,那樣又不好了。」
「所以,莫岩先生,你會去領獎,是嗎?」
記者迫不及待的問出了最關鍵的問題。
「是的,」莫岩認真說道,「當年,對於諾貝爾獎,我也有自己的看法。
那大概是06年的時候吧,南方日報的記者問的問題,當初我就對於諾貝爾獎有自己的闡述。
小陳忠實於他自己的想法,我也會忠實自己的想法。」
說完,莫岩就走下台,結束了記者會。
在場的記者們都看向南方日報的記者。
還有這事?
南報的記者滿腦子問號,那是前輩問的,我沒經歷過,我知道哇。
眾多媒體回去之後,紛紛查閱到當初的一份採訪,這才了解到全貌。
原來莫岩當初就說過,「光明正大的得獎,沒什麼不好」這樣的話。
這樣一來,陳麟風所說的「獻媚」之說,好像也不用太過在意了。
畢竟人家也曾說過,就算想得獎,也不會因為這個,而改變自己的創作。
這話說的很敞亮。
隨後,一篇篇報導發出。
陳麟風在家也看到了相關的報導。
不得不說,莫岩這回準備的很完善,輿論形勢不說一下子扭轉,至少好的多,不會一邊倒了。
想完全翻轉過來時不可能的。
畢竟陳麟風是在00年左右就說了的,當時他才10歲多,小孩子的年紀。
眾所周知,小孩子一般是不說謊的。
至少大眾是這樣看的。
而且這麼多年後,他還貫徹了自己的理念。
拒絕諾獎之後,陳麟風已經立於不敗之地了。
現在的輿論,最多是覺得,可能確實有些作者是獻媚的類型,但莫岩不是。
人家也早就表過態了。
不少官媒也是在往這個角度去引導。
可這畢竟只是在自說自話,還是會有一批人認為,莫岩應該也表現一下自己的氣節,尤以網絡上最多。
不過相比之前,這種聲音還是小了不少,畢竟沒有多少媒體配合轉載了不是。
「陳導,當初說好了,等到國人拿諾獎,您就來參加節目,現在,您看……」
「好說,既然當初有過約定,我肯定會去,只是,時間上,可能要等到12月之後,你看如何?」
「也好,這肯定要照顧您的時間。」
掛掉電話,陳麟風看著手上的電話,笑了笑。
這事還早呢。
莫岩自己怎麼說沒用,得看別人配不配合。
你說自己是在創作,但人家因為什麼原因取了你,可就不一定了。
那可就說不清了。
他自己拒絕諾獎,最大的擔心就是這個。
莫岩非要去領獎也好。
現在,陳麟風期待著,12月諾獎頒獎時,瑞典文學院給莫岩發出沉重的一記背刺。
(本章完)
一件事如果只是正面的傳播,往往不會掀起很大的波瀾,但如果伴隨著的,有與其針鋒相對的事件,那麼輿論傳起來,就會很起勁了。
莫岩得獎這事,就是典型。
一開始,大量媒體看不清風向,基本上都只報導和轉載莫岩得獎的消息。
於是他們大多只做最安全的同行採訪。
文學界對這件事的看法很正面,基本都是在祝賀和恭喜。
王藝安:「祝賀,很為莫岩高興。」
王孟:「這是一件很好的事情,說明中國當代作家以及中國當代文學成就獲得了世界關注。」
彭明學:「在傳統閱讀受到挑戰之時,莫岩的創作獲得世界文學最高榮譽,給了堅持現實主義創作、堅信文學力量的作家和讀者以很大鼓舞。」
而採訪到劉震芸的時候,他的話帶了點刺:
「莫岩獲獎之後,城門失火殃及池魚,好多人問我的感受,這就跟我哥娶了嫂子,洞房花燭夜,別人問我感受一樣。
我說祝他愉快。
莫岩能得獎,表明華國至少有十個人也可以獲獎,就比如小陳,前半年不才傳出,有國外作者想要推薦他,然後被直接拒絕了麼,這就是例子。」
這話一出,好像是掀開了某種無形的桎梏一樣。
此後,不少作家被採訪時,記者都詢問起對莫岩得獎和陳麟風觀點的看法。
「恭喜莫岩得獎,陳麟風?我沒什麼看法,到他這個地位,有自己的看法,很正常,我現在還沒到能以平常心看待諾獎的程度,所以,就不發言了。」
「得獎總是一件好事,小陳作家的觀點一向犀利而且不掩飾,他這個年紀就是這樣的,說實話我挺羨慕的。對於他的觀點,我就不多評價了,不好說。」
「……」
很多作家採用顧左右而言他的法子,來規避談論,圍繞在陳麟風和莫岩之間的輿論爭端。
陳麟風在作家圈裡是很特殊的存在,他的成就太突出了,以銷量論英雄的話,可以說國內一眾人加起來,夠嗆能比得上他一個。
而莫岩,如今眼看諾獎到手,以後也是要飛升的人物。
眾多作家採取誰都不得罪的策略。
你們大神鬥法,還是不要殃及無辜的好。
媒體們其實挺理解的,畢竟現在連他們都不太敢報導這兩位,尤其是陳麟風的負面報導。
但一直這樣,沒銷量啊。
讀者們等著吃瓜看熱鬧呢。
於是他們就採訪到了於華。
這位可是大佬,而且和輿論中心的兩位,關係都不錯,這總能說兩句了吧。
然而於華也不是傻的,他何必去得罪人呢。
何況,眼下這事全民關注,亂說話是要被罵的。
「關於諾貝爾文學獎的看法,國內也不是沒有爭議,大體還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
我沒有小陳那麼鋒利的觀點,總歸還是為莫岩高興的。
只是小陳的話,我覺得眾多文學作者還是要引以為戒,文學創作確實應該純粹一些,別因為他人的看法而扭曲了自己理念。」
這話好像說了點什麼,又好像什麼都沒說。
網上很是有些人,認為於華也認為莫岩不太純粹,有為了外國人的看重而創作的意思。
另一波人則持相反的看法,於華都替莫岩高興了,人家是朋友,用你來在這做閱讀理解?
實際上,這些天以來,網上關於這事吵得愈發激烈。
觀點比較混亂。
不少人聽聞國人得諾獎,還是很高興的。
但因為陳麟風一貫以來的良好口碑,對於他的話,不少人也覺得沒什麼毛病。
哪怕因得獎而高興的群體裡,也挺認可文學創作應該純粹,不該諂媚的觀點。
核心就在於,莫岩得獎到底是不是獻媚西方,他到底要不要、該不該領獎。
這才是問題的核心。
但這些天以來,沒有一個名人就這個問題給出一個明確的觀點。
太敏感了。
網上則越是面對敏感的問題,越是討論的熱烈。
「這有什麼好說的,得獎不領獎,那不是涮人玩嘛,何況莫岩是正正經經得獎了,不像是某人,都沒得獎,你拒個什麼玩意。」
「呵呵,拒了才得不了獎,莫岩能得獎,真說不好有沒有你說的某人的助力呢。」
「又給自己臉上貼金,某人的粉絲能不能別這麼自大,諾貝爾文學獎,可不是阿貓阿狗能碰瓷的。」
「不會真有人以為,你得了個諾貝爾文學獎,就有資格來碰瓷了吧,放在50年後,除了去查資料,誰還會知道你一個諾貝爾文學獎得主。」
「對,尤其還是諾貝爾文學獎,這個獎的含金量,懂的都懂。」
「……」
網上的爭論逐漸有跑題的趨勢,開始爭論起莫岩和陳麟風的文學地位來。
但這種比較嚴肅的事,還是媒體,尤其是官媒聲量最大。
可官媒立場站的很穩,只祝賀,不評論,也不站隊。
那就只能看輿論中心的兩人怎麼說了。
14日,陳麟風這邊接到了一通電話。
實際上,這些天以來,他這邊電話就沒斷過。
很多都是詢問他的看法的,媒體一類的,他都給敷衍了過去。
一些業內朋友,主要是作家和編輯,他們的電話,話里話外也有詢問的意思。
陳麟風都是一樣的回覆,「當初什麼想法,我現在還是什麼想法,否則上半年我就沒必要拒絕諾獎評選了。
對於莫岩得獎,他想不想領獎,看他自己,我的觀點,當初就說完了,現在也不想再重複。」
這話還是很讓人信服的。
不像網上說的,什麼你沒得獎有什麼可拒的。
在眾多圈內作家看來。
有人給你推薦,就代表進入了諾獎評選序列,這種情況下,拒絕參評,就約等於拒絕了未來的諾貝爾文學獎。
要知道,陳麟風現在才幾歲,少說還有五十年的時間。
就算以後什麼文學作品不出,光等也能等到了。
何況,其實很難說,陳麟風今年本來有沒有機會。
瑞典文學會那邊,去掉一個華國人,然後遞補一個華國人,還是當年陳麟風特意舉例否認的人選。
這裡面有沒有故意的意思,實在是很難說。
業內其實不少人是有相關猜測的。
畢竟,相比外人,國內作家這些同行人士,其實更清楚小陳在國外文學圈的影響力。
他們到國外去參加交流時,往往談論最多的話題人物就是這位。
討論的當然不是銷量最高的那幾個系列,而是陳麟風唯一的那部,也是如今名氣越來越響亮的文學作品,《她》。
這部小說,迄今為止,已經拿遍世界各大文學獎,這真不是開玩笑的。
相對的,莫岩以《蛙》這部作品得諾獎。
兩者的知名度,可謂是一個天一個地。
國內越是出名的作家,對此就越是心知肚明。
這也是很多作家接受採訪時,閉口不談的原因。
莫岩得獎,你說他們不酸,那是純開玩笑。
能給你祝賀一下,就很夠意思了。
至於更具體的爭論、站隊,那真說不好站在哪邊。
在記者問出的那一刻,不少作家就恍然察覺到一事:
如果有人得諾貝爾文學獎,他們寧可小陳來得,至少這樣還更能接受一些。
而就在這種情況下,陳麟風接到了鐵總的電話。
「鐵姨,您也來關心我了啊。」
「你小子,可真能惹事。」
陳麟風無辜道,「當初年紀小,不懂遮掩,那都是過去好多年的事了,誰知道今年突然被扒出來了。」
「哎,」鐵總很是無奈,「就是知道這個,才難辦。」
「這有什麼難辦的,也就是一陣輿論罷了,慢慢也就過去了。」
「哪有你想的這麼簡單,上面要考慮的更多。」
鐵總道,「得獎是一件好事,上面的領導本來是要發一封賀信的,結果你批評諾獎的新聞傳到領導耳朵里,這一下子就尷尬了。」
「這又是為啥啊?我哪來的那麼大面子。」
「可別小看自己,尤其是你那本《她》,在上面都是掛了號的,很多領導都看過。」
鐵總嘴裡的領導,那級別肯定高到沒邊了。
陳麟風以前從沒聽人說過,這是剛知道。
他有些懷疑,「領導們還有空看書?」
「就是空閒時間不多,才只有少數作品能入他們眼啊,你那本《她》字數不算太多,又名聲在外,因此才有這麼一說。」
鐵總閒聊幾句,就又將話題轉到諾獎這事上。
「現在輿論爭的很厲害,甚至從我收到的消息看,不少同行是有點傾向於你的,可不管怎麼看,得獎都不能算是壞事,所以小陳,你得理解。」
陳麟風哭笑不得道,「您這怎麼跟哄小孩一樣,我沒什麼不理解的,你直說就是了。」
「是這樣,對於莫岩得獎的事,官方還是要給個說法的,你到時候千萬別又說點什麼,讓上面下不來台。」
「這你放心,我肯定不會多說什麼,對其他人我也一直是這個說法,該說的,當年我就說完了。」
陳麟風確實是這個想法,他做的鋪墊夠多了,剩下的只剩吃瓜。
鐵總嘆了口氣,她總感覺多此一舉,奈何上面非要她溝通一下。
其實從本心上來說,她是比較認同小陳的說法的。
上面多大也知道諾貝爾文學、和平這兩個獎,都帶有很多政治意涵。
但從另一個角度考慮,那畢竟是諾貝爾獎,國民渴望這麼一個獎項,也很久了。
兩方都有道理,兩難就難在這裡。
在兩人通話的同時,齊魯省,莫岩也在和人通話。
「老於,我現在這情況太尷尬了,你給出個主意。」
「我怎麼出主意,我說的你肯定不滿意。」
「沒事,你說說看嘛。」
於華道,「要按照我的意思來,乾脆就學小陳,拒了這個獎。」
話筒對面一陣沉默。
於華繼續道,「瑞典文學院那邊已經公布了,代表你已經有了得獎之名,如果你給他拒了,那就是只取名而棄其爭議,證明了自己的文學純粹性,再沒有人能給你潑髒水。」
「就為了他一句話,因為他拒絕了,我就也得拒絕?」
莫岩話里多少帶了點怒氣。
當初知道小陳當年那段採訪視頻的時候,他還能平常心看待。
指責他揭露黑暗面就是獻媚西方,他根本不在乎。
小孩子什麼都不懂,80年代,這些東西算什麼,那個時候,大家都是這麼寫的。
怎麼,到現在,就成了獻媚了?
之前,莫岩純當他是不懂事。
大眾總不至於也是這麼認為。
但最近這段時間,他才察覺出這話的惡毒之處,也才察覺到,時代的變化。
竟然真的有這麼多人,不認同他的文字。
想到這裡,莫岩愈發惱怒,「我不認可他的觀點,國家需要批評的聲音,只有讚美,那不就又回到過去那個年代了嗎?」
於華聽出了對面的怨氣,只能勸解,「我知道你的想法,但現在是文人名譽的問題,人家高風亮節,主動拒絕了諾獎,咱們身為前輩,同樣可以不在乎一個諾獎,不是嗎?」
無一錯一首一發一內一容一在一一看!
「現在這個獎已經身處是非之地,凡是最怕對比啊。」
「我不受他這個威脅,」聽了於華的勸解,莫岩反倒愈發的堅定了起來。
「這不是為了那個獎,而是不能認同他的歪理,不能他說是什麼就是什麼。」
說到後來,莫岩甚至有些咬牙切齒的意思。
於華無語。
他也不好再勸,心知好友有點鬥氣對著幹的意思了。
也是,這些天的輿論壓力有點太大了。
任誰經歷這樣的壓力,都很容易心態失衡。
尤其是剛剛得獎,正是心情好的時候,突然碰到這樣的事,反差之下,不生氣才怪。
於華不再多說,只聊些其他內容。
然後就說到一些朋友的近況,提到了劉震芸。
莫岩又氣了起來,「這麼多年的朋友,就因為我得了個獎,便要做不成朋友了嗎?」
在他看來,劉震芸那番話,明擺著就是在諷刺。
於華不太好回答。
這通電話也太難了。
沉默了一會,莫岩像是知道自己有些失言,主動換了個話題。
但連續的說不到一塊去,總是有些掃興。
沒多久,兩人便掛了電話。
掛完電話,莫岩看著手裡的手機,默默發呆。
晚上,哥哥關莫欣上門祝賀,聊起諾獎的事。
莫岩有些安靜,仍是沉浸在此前的情緒里。
關莫欣當然不會掃興多說別的,只是說到了當年印象里的一件事。
「那時候你接受採訪,我記得當時還說到了諾貝爾獎呢。」
「嗯?」莫岩抬起頭來。
「你那時候不還還說了麼,說不想得諾獎就有點裝孫子什麼的,具體我不太記得了,但印象里是有這事。」
莫岩騰的一下站起來,他也想起來了。
莫岩趕忙回到書房,在電腦上搜索當年的新聞,那是2006年的事了。
當初有記者問他,想不想得諾貝爾文學獎。
他的回答是,「想不想得諾貝爾獎?如果我說不想,那我太裝孫子了!能正大光明地獲得百萬獎金有什麼不好?
我是想得,但我怎麼得啊?難道我知道怎樣寫才可以得獎嗎?難道我會為了這個獎來改變自己的創作嗎?」
呵呵,莫岩不自覺的笑了兩聲。
你小陳有當年的採訪,我也有。
我憑什麼不能領獎,這個獎是個該得的。
第二天,15日,莫岩宣布要開媒體記者會。
瞬間,大量的媒體,第一時間湧入齊魯省。
這裡面有眾多官媒,比如新華社、光明日報、青年報、學習時報、南方日報等。
也有各種網際網路媒體,新浪、企鵝、網易、搜狐、v站等。
對於最近輿論有所了解的都知道,這裡大多都是過往沒怎麼發言的媒體。
少數如南方報、燕京報等,是站在莫岩的角度來說話的。
在選取媒體這方面,也是下了功夫的。
面對記者,莫岩再無之前的沮喪和低沉,很是平常的回答著提問。
「拿到諾貝爾獎,心情怎麼樣?」
「請問你怎麼看待得獎這件事?」
「……」
前面的問題,偏常規,大家按照流程一問一答。
接下來,記者問的就有些深了。
「請問你咋麼看待,最近的各種報導和輿論?」
「感謝支持、挺我的朋友和批評我的朋友,讓我終於得到一個讓自己放在眾聲中喧譁的機會。
這段時間的爭議,讓我知道自己的不足,也知道我的優勢。
以前都不知道,有這麼多人喜歡,也有這麼多人厭惡我,這讓我第一次面對了廣大讀者群體。
近期圍繞我和諾貝爾獎的爭論,對我有很大幫助,它像一面鏡子,照出了世態人情,也照出了我自己。」
這話說的很漂亮,記者抖擻精神,繼續問道,
「網上很多網友覺得你的作品有些負面,你自己怎麼看呢?」
莫岩道,「早期的作品,因為我比較年輕,寫的比較激情澎湃,當時書里對社會的表達,有些偏頗,但我認為現如今這部作品,非常能代表我對的社會態度、人生態度和文學態度。
之前我曾在小說寫的農村,多是我自己的老家,它是小說的創作原型,但現在已經有所超越,是現在所有華國農村的縮影。」
一番話說的既有對過去的些許檢討,又有對於現在的自信。
看來確實是有備而來。
記者又問,「那麼,對於陳麟風,以及他所引發的相關討論,你是怎麼看的呢?」
重點來了,在場的所有人,都將目光集中在莫岩身上。
「小陳啊,他是新生代的作家,很優秀,但他所處的時代,和我們當年不是一個局面,因此,他有一些新的,不同於過往的想法,我是很理解的。
但面對一個全球性的文學獎項,一味的採用反對和拒絕的態度,我覺得不太好。
文學要有上揚的部分,也要有批判的一面,要允許批評的聲音。
小陳拒絕諾貝爾獎,他貫徹了自己態度,這很好,值得讚賞,但不是所有人都要和他保持一樣的看法,那樣又不好了。」
「所以,莫岩先生,你會去領獎,是嗎?」
記者迫不及待的問出了最關鍵的問題。
「是的,」莫岩認真說道,「當年,對於諾貝爾獎,我也有自己的看法。
那大概是06年的時候吧,南方日報的記者問的問題,當初我就對於諾貝爾獎有自己的闡述。
小陳忠實於他自己的想法,我也會忠實自己的想法。」
說完,莫岩就走下台,結束了記者會。
在場的記者們都看向南方日報的記者。
還有這事?
南報的記者滿腦子問號,那是前輩問的,我沒經歷過,我知道哇。
眾多媒體回去之後,紛紛查閱到當初的一份採訪,這才了解到全貌。
原來莫岩當初就說過,「光明正大的得獎,沒什麼不好」這樣的話。
這樣一來,陳麟風所說的「獻媚」之說,好像也不用太過在意了。
畢竟人家也曾說過,就算想得獎,也不會因為這個,而改變自己的創作。
這話說的很敞亮。
隨後,一篇篇報導發出。
陳麟風在家也看到了相關的報導。
不得不說,莫岩這回準備的很完善,輿論形勢不說一下子扭轉,至少好的多,不會一邊倒了。
想完全翻轉過來時不可能的。
畢竟陳麟風是在00年左右就說了的,當時他才10歲多,小孩子的年紀。
眾所周知,小孩子一般是不說謊的。
至少大眾是這樣看的。
而且這麼多年後,他還貫徹了自己的理念。
拒絕諾獎之後,陳麟風已經立於不敗之地了。
現在的輿論,最多是覺得,可能確實有些作者是獻媚的類型,但莫岩不是。
人家也早就表過態了。
不少官媒也是在往這個角度去引導。
可這畢竟只是在自說自話,還是會有一批人認為,莫岩應該也表現一下自己的氣節,尤以網絡上最多。
不過相比之前,這種聲音還是小了不少,畢竟沒有多少媒體配合轉載了不是。
「陳導,當初說好了,等到國人拿諾獎,您就來參加節目,現在,您看……」
「好說,既然當初有過約定,我肯定會去,只是,時間上,可能要等到12月之後,你看如何?」
「也好,這肯定要照顧您的時間。」
掛掉電話,陳麟風看著手上的電話,笑了笑。
這事還早呢。
莫岩自己怎麼說沒用,得看別人配不配合。
你說自己是在創作,但人家因為什麼原因取了你,可就不一定了。
那可就說不清了。
他自己拒絕諾獎,最大的擔心就是這個。
莫岩非要去領獎也好。
現在,陳麟風期待著,12月諾獎頒獎時,瑞典文學院給莫岩發出沉重的一記背刺。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