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81.第1427章 天都神城 群雄匯聚 (新年快樂)
「是啊,我們出來的時間有些久了。」另外一位副將也出聲勸說道。
他們這般帶著人馬出來刺探次數不少了,不過像是今日這般久卻是罕見。
騎著蛟龍馬的世子一句話不說,只是目光凝視遠方。
敢於孤身只帶數十騎兵,冒險來到如此地方,探查敵情,這般的人物要麼是自大,要麼是自信。
不過能夠被如今的大明神朝皇帝信任,執掌百萬雄師,鎮守邊關,想必這英國公世子絕對不是無能之輩。
張維賢點點頭,說道:「走!」
話音落罷,調轉馬頭,驅使著胯下的蛟龍馬躍馬揮鞭,迴轉邊關而去。
這不是他第一次來這裡了,這樣的場景不知道出現了多少次,不算張維賢在邊關從軍的日子,就算只是他繼任邊關都督以來也有快百年時間了。
這百年之間大明神朝雖然未曾擴張,可是兩方勢力接壤的地方,總會有各種磨擦衝突發生,少則數百上千人,多則數萬人的戰鬥發生了無數次。
雙方的戰鬥結果有勝有負,不過總體而言是大明神朝勝的時候多一些。
不過哪怕是贏了,對方頂多是付出一些士卒的損失,選擇龜縮到城池之中,就再也沒有其他的辦法。
如今的神州世界發展到現在的樣子,城池的構造經過了不知道多少次的升級,尤其是幾方大陸上諸多勢力攻伐不斷,這就更加促進了一切和戰爭相關的事務不斷升級。
到現在的一方強大城池,若是有數萬大軍坐鎮,開啟陣法防禦以後,完全有實力來鎮壓至強者,至強者霸主。
這是人道昌盛的表現,意味著在天地不斷晉升,增強個體偉力的同時,也在提升著集體的力量,讓天人之間的平衡繼續保持。
如今的這位世子張維賢即便是作為至強者,但是他想要攻城掠地,也需要統御大軍,曾經封神之前那般一位強者鎮壓一城的情景再難以複製發生了。
對於張維賢來說,他留在這裡除了是本身肩負著英國公一脈的責任之外,更是為了要建功立業,為了自己有機會登臨更高處,尋求長生。
於現在的各方宗門教派所扶持的諸多神朝帝國來說,想要獲得長生,要麼是憑藉自己的能力登臨仙道,要麼是有足夠的功勳得到背後勢力的認可,運作一番後獲取神位求長生。
張維賢如今雖然對於自己的修行有足夠自信,但是卻也想要順勢的未雨綢繆一番,更何況對於男人而言,開疆拓土攻城滅國,建功立業本身就是一大樂事。
只是可惜的是,如今的時局詭異,哪怕是大明神朝內部千餘年之內都未曾真的進行過攻城滅國的戰略,一切以穩固防守為主。
即便是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但是張維賢也不敢擅自開啟大戰,畢竟他不是宗室,現在連爵位都沒有繼承,沒有這樣的資格。
不過自己不主動開啟,不代表不能夠讓別人來開啟,是以張維賢也進行過多次的挑釁,可惜對面的將領也是一直龜縮,縱然張維賢故意暴露出破綻,對方都敢真正進攻。
「也不知道何日才能夠揮兵而下!」張維賢在心中如是想到。
作為大明神朝的國公之後,又是統帥白萬大軍的都督,他作為神朝的高層,也知曉許多別人不知道的消息,清楚如今的局勢複雜混亂,就連真仙都不一定能夠做主,更何況他連真仙都不是。
所以,哪怕張維賢內心十分的躁動,卻不敢有任何的輕舉妄動,因為他承擔不起擅自出手的代價。
關鍵時刻,命從上出,任何擅自行動者,罪責難逃。
這是自家那位跟隨著文昌帝君一同參與封神大戰的先祖留下來的話,也是英國公一脈的鐵律。
放在平日裡,作為英國公世子,張維賢掀起一些戰亂,只要最後能夠獲勝,這樣有著人庇佑,也不會有太大的懲罰。
可是如今的局勢嚴峻,在上層未曾真正的定下戰略問題之前,誰要是敢擅自輕舉妄動引起波瀾,影響了整個玉皇一脈的戰略部署,別說是他了,就算是大明神朝的皇帝陛下都承擔不起。
「報」
就在張維賢踏入邊關之後,剛剛回到都督府,就聽到有斥候傳訊。
來不及更換衣服的張維賢,一身甲冑站在正堂,聽著面前的斥候開口:
「啟稟世子,老公爺派人傳來消息,命令世子即刻返回天都,傳聞之中,似乎是天庭有使者降臨,有諭令傳下,關乎我神朝大業,需要世子參與議事。」
回天都,天庭使者,神朝大業,商議大事。
在聽到斥候的稟報後,張維賢迅速的從中提取出了一系列的關鍵詞,臉上也浮現了激動的神色,他頃刻間明白了這代表著什麼樣的意義。
現在整個大明神朝按耐不動的原因,就是一直在等待著天庭玉皇的旨意,他們的一起行動是需要配合服從玉皇一方的大戰略。
不過這個戰略遲遲的未曾下達,讓所有人都有些擔憂和焦慮,不知道如何是好,更不敢擅自行動。
現在得到自家父親的傳訊,命令自己立刻回返天都,張維賢就清楚了這必然是和這件事情有關。
要知道自己雖然是英國公世子,但是也同樣是大明神朝鎮守一方的都督,這兩個身份中甚至後者的身份更在前面。
若真的是英國公府內的事情,就算是自己父親英國公親自分出一具化身前來邊關找自己,也不會讓自己擅離職守。
甚至就算是要讓自己返回天都,也會是英國公府內的人來傳訊,不可能藉助天都中五軍都督府的斥候來傳訊,即便這同樣是自家父親的屬下,公私有別,人老成精的英國公不會沒有這點智慧。
而且別人不知道的是,自己可是知道,自家父親雖然兼任著五軍都督府的職位,可是自從自己接掌了邊關都督之位後,為了避嫌免得外人覺得英國公一脈掌管大軍數量太多,自家父親基本閉關不出,從不去五軍都督府。
雖然說有著玉皇在上鎮壓,大明神朝中的皇帝更迭可能會在宗室中出亂子,也絕對不會出現臣子謀逆的情況。
但是有些時候規矩就是規矩,英國公一脈在自己接掌邊關百萬大軍以後,自家父親要是再繼續的坐鎮天都掌管五軍都督府,就有些面子上過不去了。
所以,此番的傳訊必然是關乎到下一步玉皇一脈的戰略事宜,或許就要決定出兵。
建功立業的機會來了,這是張維賢心中第一時間所升起的想法。
亂世將來臨,哪怕是得到了這個消息,清楚在接下來的混戰之中,即便是作為英國公世子的他都不一定能夠有十足的把握活下來,可是張維賢沒有絲毫的畏懼,反而有些躍躍欲試。
對於張維賢來說,這本身就是他所期盼的一件事情,這是一次千載難逢的機會,錯過了這一次,不知道會不會有。
至於說可能遭遇到的危險,他從未擔心,畢竟只要沒有真的證就真仙,那麼壽命終究有到頭的那一天。
張維賢立刻做出安排,命令自己信任的副將鎮守邊關,自己則低調的帶著一行人朝著天都趕去。
如今的神州世界五方大陸,每一方大陸都是疆域遼闊,在加上那鑄就的一座座不朽城池的陣法壓制,他這般的至強者也只能夠藉助傳送陣來不斷的傳送,沒辦法做到虛空橫渡。
整個大明神朝都是風起雲湧,不單單是英國公世子張維賢,其餘的諸多勛貴之後,皇室宗親,文臣武將,也都盡皆得到消息,接連不斷的折返天都。
一時間,整個天都城中的強者仿佛如同雨後春筍一般的冒出來。
當張維賢經過不斷的傳送,再次的來到天都城外的時候,看著輝煌鼎盛的天都城,心中無限感慨,哪怕是他幼年時代生長如斯,可是每一次見到天都城,都免不了為其所震驚。
作為大明神朝的核心之地,經過無數年的經營,此地早就被打造成為了一座不朽神城,傳聞中恐怖的防禦冠絕神州世界五方大陸。
一道道七彩的光芒流轉,古樸的城牆流動著晦暗的氣息,絢麗的大道符文,毀滅的力量不時之間從中閃爍出。張維賢望著眼前高聳入雲的天都城,目露震驚。
這是一座不朽的神城,從大明神朝建立傳承至今,從未被攻破,也是大明神朝所有子民心中的一座聖城。
三座高大的雕塑,在虛空中巍然矗立,直插雲霄,正是大明太祖皇帝,天庭玉皇,儒教文昌帝君。每一座聖像,都是流動著光華,仿佛擁有著自己的靈性,庇護天都城,永恆如一。
望著眼前的天都城,張維賢在心中升起親切的同時,也有一種直面凶獸的感覺,仿佛隨時可以張開血盆大口,撕毀一切的阻擋,這就是大明神朝最強大力量。而大明神朝也如同天都城一般,潛伏以待時機,橫行天地。
「走吧,回返英國公府!」張維賢對著身旁陷入震撼的副將說道。
他身旁的這位副將不同於張維賢,其本身出身於邊關,雖然已經算的上大明神朝的中層將領,卻一直沒有機會來到過天都城。
此刻第一次看到天都城,這副將也是心神震撼,久久難以平復心神。
「都督,此番屬下才明白我大明神朝為何能夠屹立中土大陸,獨尊天下。」副將臉上浮現自豪榮幸的神色。
作為大明神朝的一份子,他的立場毫無疑問是站在大明神朝一邊的,現在能夠看到大明神朝的強大,那麼自己也能夠有光明的未來,這位副將怎麼能夠不自豪榮幸。
此刻的天都城中,一位位的強者降臨,這些強者中的任何一位放在神州世界的五方大陸,都是威震八方的存在,但是卻沒有任何一人敢於擾亂天都城的秩序。
一個個強大的戰士,從天都城中的禁軍兵營中走出,巡守天都城。
而對於這天都城中所發生的一切,中土大陸中的各方勢力的探子都親眼所見,親耳所聞,他們開始想方設法的藉助自己的渠道將這些消息傳遞出去。
而同樣天機閣和百曉生組織兩方,他們售賣的消息中,也多出了許多大明神朝一方的相關,這些消息的價格每一條都是價格昂貴,卻絲毫沒有缺少買家。
玉皇自從拿到崆峒印的那一刻起,在場的諸多強者都清楚了玉皇接下來必然會從人間下手,都在警惕的關注著預防一方的一舉一動。
除了他們自身麾下的力量之外,還早在百曉生和天機閣兩方做出預防,等待著這兩方隨時反饋關於玉皇一脈的任何消息,這自然也將人間的大明神朝包括在內。
天地間沒有不漏風的牆,就算是玉皇他們的保密工作做得再好,也會些許的蛛絲馬跡顯露出來,會讓一些強者猜測到他們的行動。
更何況有些時候不一定需要去親自探查證據,要知道天機大道的可怕,只要各方勢力願意付出足夠的代價,那麼無論是天機閣還是百曉生組織都不吝惜耗費精力來推演未來天機,為這些人推演玉皇一方的行動。
所以即便是玉皇一方做出諸多防備,可是具體的戰術計劃沒有辦法探查,玉皇一方人馬的行動卻是無法隱藏的。
對於普通的勢力來說,或許無法拼湊出什麼,但是頂級仙門單單憑藉些許的蛛絲馬跡,就能夠推測出玉皇一方的大概戰略方向,因此做出相應的決斷了。
而如今的天地,能夠真的雄霸一方的勢力,即便是背後沒有什麼大的靠山,卻也有自己的生存之道,如同神州世界中土大陸的一些神朝帝國,他們也能夠嗅到一股山雨欲來風滿樓的危險氣息。
所以縱然是暫時沒有得到任何的消息情報,可是出於本能的危機感,各方勢力也當即開始行動起來,做出了許多的防備。(本章完)
他們這般帶著人馬出來刺探次數不少了,不過像是今日這般久卻是罕見。
騎著蛟龍馬的世子一句話不說,只是目光凝視遠方。
敢於孤身只帶數十騎兵,冒險來到如此地方,探查敵情,這般的人物要麼是自大,要麼是自信。
不過能夠被如今的大明神朝皇帝信任,執掌百萬雄師,鎮守邊關,想必這英國公世子絕對不是無能之輩。
張維賢點點頭,說道:「走!」
話音落罷,調轉馬頭,驅使著胯下的蛟龍馬躍馬揮鞭,迴轉邊關而去。
這不是他第一次來這裡了,這樣的場景不知道出現了多少次,不算張維賢在邊關從軍的日子,就算只是他繼任邊關都督以來也有快百年時間了。
這百年之間大明神朝雖然未曾擴張,可是兩方勢力接壤的地方,總會有各種磨擦衝突發生,少則數百上千人,多則數萬人的戰鬥發生了無數次。
雙方的戰鬥結果有勝有負,不過總體而言是大明神朝勝的時候多一些。
不過哪怕是贏了,對方頂多是付出一些士卒的損失,選擇龜縮到城池之中,就再也沒有其他的辦法。
如今的神州世界發展到現在的樣子,城池的構造經過了不知道多少次的升級,尤其是幾方大陸上諸多勢力攻伐不斷,這就更加促進了一切和戰爭相關的事務不斷升級。
到現在的一方強大城池,若是有數萬大軍坐鎮,開啟陣法防禦以後,完全有實力來鎮壓至強者,至強者霸主。
這是人道昌盛的表現,意味著在天地不斷晉升,增強個體偉力的同時,也在提升著集體的力量,讓天人之間的平衡繼續保持。
如今的這位世子張維賢即便是作為至強者,但是他想要攻城掠地,也需要統御大軍,曾經封神之前那般一位強者鎮壓一城的情景再難以複製發生了。
對於張維賢來說,他留在這裡除了是本身肩負著英國公一脈的責任之外,更是為了要建功立業,為了自己有機會登臨更高處,尋求長生。
於現在的各方宗門教派所扶持的諸多神朝帝國來說,想要獲得長生,要麼是憑藉自己的能力登臨仙道,要麼是有足夠的功勳得到背後勢力的認可,運作一番後獲取神位求長生。
張維賢如今雖然對於自己的修行有足夠自信,但是卻也想要順勢的未雨綢繆一番,更何況對於男人而言,開疆拓土攻城滅國,建功立業本身就是一大樂事。
只是可惜的是,如今的時局詭異,哪怕是大明神朝內部千餘年之內都未曾真的進行過攻城滅國的戰略,一切以穩固防守為主。
即便是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但是張維賢也不敢擅自開啟大戰,畢竟他不是宗室,現在連爵位都沒有繼承,沒有這樣的資格。
不過自己不主動開啟,不代表不能夠讓別人來開啟,是以張維賢也進行過多次的挑釁,可惜對面的將領也是一直龜縮,縱然張維賢故意暴露出破綻,對方都敢真正進攻。
「也不知道何日才能夠揮兵而下!」張維賢在心中如是想到。
作為大明神朝的國公之後,又是統帥白萬大軍的都督,他作為神朝的高層,也知曉許多別人不知道的消息,清楚如今的局勢複雜混亂,就連真仙都不一定能夠做主,更何況他連真仙都不是。
所以,哪怕張維賢內心十分的躁動,卻不敢有任何的輕舉妄動,因為他承擔不起擅自出手的代價。
關鍵時刻,命從上出,任何擅自行動者,罪責難逃。
這是自家那位跟隨著文昌帝君一同參與封神大戰的先祖留下來的話,也是英國公一脈的鐵律。
放在平日裡,作為英國公世子,張維賢掀起一些戰亂,只要最後能夠獲勝,這樣有著人庇佑,也不會有太大的懲罰。
可是如今的局勢嚴峻,在上層未曾真正的定下戰略問題之前,誰要是敢擅自輕舉妄動引起波瀾,影響了整個玉皇一脈的戰略部署,別說是他了,就算是大明神朝的皇帝陛下都承擔不起。
「報」
就在張維賢踏入邊關之後,剛剛回到都督府,就聽到有斥候傳訊。
來不及更換衣服的張維賢,一身甲冑站在正堂,聽著面前的斥候開口:
「啟稟世子,老公爺派人傳來消息,命令世子即刻返回天都,傳聞之中,似乎是天庭有使者降臨,有諭令傳下,關乎我神朝大業,需要世子參與議事。」
回天都,天庭使者,神朝大業,商議大事。
在聽到斥候的稟報後,張維賢迅速的從中提取出了一系列的關鍵詞,臉上也浮現了激動的神色,他頃刻間明白了這代表著什麼樣的意義。
現在整個大明神朝按耐不動的原因,就是一直在等待著天庭玉皇的旨意,他們的一起行動是需要配合服從玉皇一方的大戰略。
不過這個戰略遲遲的未曾下達,讓所有人都有些擔憂和焦慮,不知道如何是好,更不敢擅自行動。
現在得到自家父親的傳訊,命令自己立刻回返天都,張維賢就清楚了這必然是和這件事情有關。
要知道自己雖然是英國公世子,但是也同樣是大明神朝鎮守一方的都督,這兩個身份中甚至後者的身份更在前面。
若真的是英國公府內的事情,就算是自己父親英國公親自分出一具化身前來邊關找自己,也不會讓自己擅離職守。
甚至就算是要讓自己返回天都,也會是英國公府內的人來傳訊,不可能藉助天都中五軍都督府的斥候來傳訊,即便這同樣是自家父親的屬下,公私有別,人老成精的英國公不會沒有這點智慧。
而且別人不知道的是,自己可是知道,自家父親雖然兼任著五軍都督府的職位,可是自從自己接掌了邊關都督之位後,為了避嫌免得外人覺得英國公一脈掌管大軍數量太多,自家父親基本閉關不出,從不去五軍都督府。
雖然說有著玉皇在上鎮壓,大明神朝中的皇帝更迭可能會在宗室中出亂子,也絕對不會出現臣子謀逆的情況。
但是有些時候規矩就是規矩,英國公一脈在自己接掌邊關百萬大軍以後,自家父親要是再繼續的坐鎮天都掌管五軍都督府,就有些面子上過不去了。
所以,此番的傳訊必然是關乎到下一步玉皇一脈的戰略事宜,或許就要決定出兵。
建功立業的機會來了,這是張維賢心中第一時間所升起的想法。
亂世將來臨,哪怕是得到了這個消息,清楚在接下來的混戰之中,即便是作為英國公世子的他都不一定能夠有十足的把握活下來,可是張維賢沒有絲毫的畏懼,反而有些躍躍欲試。
對於張維賢來說,這本身就是他所期盼的一件事情,這是一次千載難逢的機會,錯過了這一次,不知道會不會有。
至於說可能遭遇到的危險,他從未擔心,畢竟只要沒有真的證就真仙,那麼壽命終究有到頭的那一天。
張維賢立刻做出安排,命令自己信任的副將鎮守邊關,自己則低調的帶著一行人朝著天都趕去。
如今的神州世界五方大陸,每一方大陸都是疆域遼闊,在加上那鑄就的一座座不朽城池的陣法壓制,他這般的至強者也只能夠藉助傳送陣來不斷的傳送,沒辦法做到虛空橫渡。
整個大明神朝都是風起雲湧,不單單是英國公世子張維賢,其餘的諸多勛貴之後,皇室宗親,文臣武將,也都盡皆得到消息,接連不斷的折返天都。
一時間,整個天都城中的強者仿佛如同雨後春筍一般的冒出來。
當張維賢經過不斷的傳送,再次的來到天都城外的時候,看著輝煌鼎盛的天都城,心中無限感慨,哪怕是他幼年時代生長如斯,可是每一次見到天都城,都免不了為其所震驚。
作為大明神朝的核心之地,經過無數年的經營,此地早就被打造成為了一座不朽神城,傳聞中恐怖的防禦冠絕神州世界五方大陸。
一道道七彩的光芒流轉,古樸的城牆流動著晦暗的氣息,絢麗的大道符文,毀滅的力量不時之間從中閃爍出。張維賢望著眼前高聳入雲的天都城,目露震驚。
這是一座不朽的神城,從大明神朝建立傳承至今,從未被攻破,也是大明神朝所有子民心中的一座聖城。
三座高大的雕塑,在虛空中巍然矗立,直插雲霄,正是大明太祖皇帝,天庭玉皇,儒教文昌帝君。每一座聖像,都是流動著光華,仿佛擁有著自己的靈性,庇護天都城,永恆如一。
望著眼前的天都城,張維賢在心中升起親切的同時,也有一種直面凶獸的感覺,仿佛隨時可以張開血盆大口,撕毀一切的阻擋,這就是大明神朝最強大力量。而大明神朝也如同天都城一般,潛伏以待時機,橫行天地。
「走吧,回返英國公府!」張維賢對著身旁陷入震撼的副將說道。
他身旁的這位副將不同於張維賢,其本身出身於邊關,雖然已經算的上大明神朝的中層將領,卻一直沒有機會來到過天都城。
此刻第一次看到天都城,這副將也是心神震撼,久久難以平復心神。
「都督,此番屬下才明白我大明神朝為何能夠屹立中土大陸,獨尊天下。」副將臉上浮現自豪榮幸的神色。
作為大明神朝的一份子,他的立場毫無疑問是站在大明神朝一邊的,現在能夠看到大明神朝的強大,那麼自己也能夠有光明的未來,這位副將怎麼能夠不自豪榮幸。
此刻的天都城中,一位位的強者降臨,這些強者中的任何一位放在神州世界的五方大陸,都是威震八方的存在,但是卻沒有任何一人敢於擾亂天都城的秩序。
一個個強大的戰士,從天都城中的禁軍兵營中走出,巡守天都城。
而對於這天都城中所發生的一切,中土大陸中的各方勢力的探子都親眼所見,親耳所聞,他們開始想方設法的藉助自己的渠道將這些消息傳遞出去。
而同樣天機閣和百曉生組織兩方,他們售賣的消息中,也多出了許多大明神朝一方的相關,這些消息的價格每一條都是價格昂貴,卻絲毫沒有缺少買家。
玉皇自從拿到崆峒印的那一刻起,在場的諸多強者都清楚了玉皇接下來必然會從人間下手,都在警惕的關注著預防一方的一舉一動。
除了他們自身麾下的力量之外,還早在百曉生和天機閣兩方做出預防,等待著這兩方隨時反饋關於玉皇一脈的任何消息,這自然也將人間的大明神朝包括在內。
天地間沒有不漏風的牆,就算是玉皇他們的保密工作做得再好,也會些許的蛛絲馬跡顯露出來,會讓一些強者猜測到他們的行動。
更何況有些時候不一定需要去親自探查證據,要知道天機大道的可怕,只要各方勢力願意付出足夠的代價,那麼無論是天機閣還是百曉生組織都不吝惜耗費精力來推演未來天機,為這些人推演玉皇一方的行動。
所以即便是玉皇一方做出諸多防備,可是具體的戰術計劃沒有辦法探查,玉皇一方人馬的行動卻是無法隱藏的。
對於普通的勢力來說,或許無法拼湊出什麼,但是頂級仙門單單憑藉些許的蛛絲馬跡,就能夠推測出玉皇一方的大概戰略方向,因此做出相應的決斷了。
而如今的天地,能夠真的雄霸一方的勢力,即便是背後沒有什麼大的靠山,卻也有自己的生存之道,如同神州世界中土大陸的一些神朝帝國,他們也能夠嗅到一股山雨欲來風滿樓的危險氣息。
所以縱然是暫時沒有得到任何的消息情報,可是出於本能的危機感,各方勢力也當即開始行動起來,做出了許多的防備。(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