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78.第1425章 艱難的決定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以大明神朝為中心擴張,可以集中力量,專注一點,然後以點破面,迅速的掃清障礙。但是卻容易打草驚蛇,」文昌帝君說先說起來第一點的利弊。

  雖然自身已經很久沒有親自製定這樣的戰略戰術,但是這些東西對於他來說不過是信手拈來。

  而且哪怕是沒有去真正的了解過大明神朝現如今的實力,但是心中也有一個大概,這麼多年來大明神朝所積蓄的力量絕對不少。

  要知道對於各方道君來說,他們在以的是玉皇在天庭之中的權柄影響,不想要讓玉皇掌控天庭以後給各方帶來掣肘。

  然而對於人間的事情,各方道君不會關注的太多,縱然是逼迫了玉皇放棄人皇尊位,也不會真的不讓玉皇發展人間神朝,這就是給玉皇壯大是機會。

  更清楚如果玉皇真的決心下場,那麼必然可以直接投入巨大的資源,將其轉化為有效的戰力,在這一點上除非道門和玄天宗最開始就下重注,否則人族五帝根本不占據優勢。

  當然,這樣可以迅速地出擊橫掃中土大陸,占據一方,卻也有危險,需要看對手的反應如何。

  無論是打草驚蛇之後,選定了戰場,對方卻在其餘的四方大陸同樣複製他們的操作,讓對手做好更多的防備。

  還是對方在做防備的同時,投入資源和力量來支持自己的對手,如同當初各方扶持外道聯盟一樣,將他們拖入戰爭的泥潭,不求取勝,只是用來拖延時間,就是一個很壞的局面。

  誰都知道玉皇此番得到崆峒印,就是有了要重新掌控人族的想法,這對於人族五帝來說是道爭,對於其他的道君來說何嘗不是一個極大的威脅。

  甚至在新晉道君聯盟之中,其餘的新晉道君是否要願意看到這一點也不一定。

  現在的玉皇已經很強勢了,強勢到超出了一些新晉道君的預料之外,他們不敢保證即便是和玉皇一起打破諸多老牌道君的壓制,玉皇是否會成為新的壓制。

  承諾在這一刻是不起作用的,沒有任何的道君敢於去賭玉皇的承諾,更何況有玉皇當初『背刺』長生道君的前科擺在那裡。

  所以對於各位新晉道君來說,其實借著這個機會給玉皇拖後腿,不讓玉皇變強的太快,就保持在這個強度,未免不是一件壞事。

  他們或許不會直接下場,但是就算如同當初各方支持外道聯盟一樣支持人族五帝,這也不是他們想要看到的。

  更何況,還有道門的支持,即便其他各方不下場,道門給與人族五帝的支持也是一個很大的威脅。

  「不過這一個計劃最好的一點,那就是我們可以有一個穩固的後方,穩紮穩打的推進,不會左右失衡,花費一定的代價和時間,最後必然能夠取得成功。」文昌帝君自信的說道。

  這個計劃最重要的是如同玉皇的想法一般,占據中土大陸,有一個穩固的根據地,依靠著這一點朝著四周輻射而去。

  就算是人族五帝他們反應過來,立刻在其餘的四方大陸做出效仿,可是玉皇他們也占據了優勢。

  只要迅速的鞏固中土大陸,人族五帝絕對比他們慢,這樣以快打慢。

  「那若是一同發動,多點開花呢?這樣是否對方就無法反應過來。」玉皇對這一點不置可否,問起後者該如何做。

  他明白了第一種計劃中的風險,不過對於這種風險並不擔憂,畢竟這是必然會發生的事情,無可避免。

  而誰說了只能夠對方給自己下絆子,自己就不能夠同樣的給對方下絆子,要知道在其他四方大陸他同樣有棋子存在,只是如此的話就直接演變成第二種情況,同時還是被動的捲入。

  因此如果選擇第一種計劃,歸根結底就是一個字:快。

  以雷霆之勢橫掃對手,在對方沒有反應之間擊潰阻礙的所有勢力,不給對方可乘之機。

  不過想要做到這一點,也十分考驗自己麾下眾人的能力,還有大明神朝的士卒戰力。

  「後者多點開花,那就是真的煌煌正道,儘可能的掀起戰火,將所有人都拉下水。而趁著他們猶豫不定之際,迅速的擴張。」文昌帝君如是說道。

  其實這兩個計劃都相差無幾,只不過一個是以點破面,一個是亂拳打死老師傅的套路。

  畢竟玉皇拿到崆峒印的事情,各方都是知道了,也就意味著玉皇接下來的行動方向是明牌,無法隱藏,這也是巫神教的最重要的目的。

  在明牌的情況下,所能夠做的就是以快打慢,以最短的時間發揮最大的力量,然後占據足夠的優勢,唯有這樣才能夠真的掌握主動權。


  「看來似乎第一種計劃好一些?」玉皇緩緩開口。

  他已經很久沒有用這種不確定的口氣說過話了,眼下的自己已經到了一個關鍵的節點,如果沒有做出正確的抉擇,影響的範圍他有些難以想像。

  這兩個計劃的優劣之處被文昌帝君分析出來以後,哪怕是玉皇也沒有辦法立刻抉擇。

  文昌帝君默然不語,他只是做出一個闡述,但是最終的決定需要玉皇來決定,而不是自己。

  並非是文昌帝君沒有看法,而是清楚這件事情最終的決斷只能夠由玉皇來做,因為這接下來的一切都是需要玉皇來親自承擔的,任何人都無法代替。

  他即便是可以在這個時候為玉皇代替決定,但是他卻不能夠代替玉皇承受日後需要面對的壓力。

  這勢力是玉皇的心血,文昌帝君只是輔佐的存在,最大的壓力肩負在玉皇的身上。

  如果決定不是玉皇自己做的,未來的他是否會後悔,他是否會升起若是選擇另外一種選擇又該如何。

  「人性,註定了在某些時候,會考慮另外一種可能。」

  文昌帝君不可能不明白這一點,所以他只能夠將抉擇交給玉皇。

  「朕明白了。」玉皇看到沉默不語的文昌帝君,明白了對方的意思,也知曉對方為何要這麼做。

  不過他還是忍不住說道:「我還是想問,若是換做你在這個立場,你會傾向於哪一種?」

  此刻的他不再以朕自稱,稱呼文昌帝君也變成了你,意味著他只是要一個參考,不需要文昌帝君承擔任何的責任。

  「.」文昌帝君輕輕搖頭,依舊沉默不語,表達了自己的態度。

  不是他不信任玉皇,而是不想要給對方任何的傾向引導。

  文昌帝君的身份不同於其他人,玉皇麾下有諸多的官員,那些官員的智慧沒有任何問題。

  可是他們就算是一力主張某一種決定,玉皇是不會受到任何影響的,最後做出的決定還是發自玉皇的內心。

  但是文昌帝君不一樣,他是道君,他和玉皇同樣是亦師亦友的存在,尤其這麼多年來文昌帝君毫無保留的支持,讓兩人之間的關係不單單是君臣,文昌帝君對他有極大的影響力。

  「朕明白了,還請帝君等待幾日,朕與眾卿家商議後,再告訴帝君結果。」玉皇的臉上浮現了些許惋惜,不過這惋惜很快就消失不見,轉完化作堅毅的神色。

  作為一位走帝王之路的梟雄,他的道心何其堅定,不過頃刻間就恢復如此。

  話音落罷,玉皇果斷的轉身離開。

  現在時間緊急,既然文昌帝君這裡無法給他準確的答案,他自然需要發揮自家諸多臣子的智慧,以求尋找到正確的選擇。

  看著玉皇離去的背影,文昌帝君沒有任何的挽留,心中平淡毫無波瀾。

  他有自己的道,哪怕是輔佐玉皇,兩人名為君臣,可是實際上卻是道友,不會因為玉皇改變自己的原則。

  文昌帝君也相信玉皇不會因此有任何的不滿,因為兩人這麼多年就是如此相處下來的,這也是兩人能夠持續合作到如今的一個重要原因。

  「帝王之道,本身就是孤寂的道,對於帝王而言會有合作者,會有對手,卻鮮有朋友。」文昌帝君的腦海中莫名的浮現出這樣一句話。

  這句話不是文昌帝君說的,而是長生道君對他說的。

  當初在玉皇選擇和長生道君做出切割,和神霄派針鋒相對的時候,文昌帝君還因此去見了長生道君,希望對方不要介意。

  而原本以為會因此大怒的長生道君並未如同文昌帝君所預料的一般,反而對方表現的十分淡然,仿佛對於發生的一切都在預計之中。

  無需自己做出任何的勸解,相反在知道了自己堅定的要輔佐玉皇以後,那位道君還對此給自己了幾分告誡,讓文昌帝君哭笑不得。

  不過當初是哭笑不得,覺得對方是無稽之談,可是這麼多年不斷的相處下來,讓文昌帝君突然明白了,對方說的沒有錯。

  帝王之道,本身就是一條孤家寡人的道路,充滿了孤獨和寂寞。

  玉皇不知道文昌帝君在自己離開後看著自己的背影會想起這麼多的感慨,他只是知曉如今的局勢刻不容緩,需要今早的做出決定。

  畢竟當日眾目睽睽之下接受崆峒印,註定了自己的行動為各方所知曉。


  哪怕現在各方都沒有任何的異動,但是玉皇清楚自己的一舉一動都被各方所關注著,他們在等待著時機,一旦自己出手,各方都會所有反應。

  所以他務必要更快,抓緊時間,不給對方準備太多的時間,要利用這個時間差,奠定優勢,方能夠有獲勝的機會。

  接下來,玉皇和自己麾下的諸多部堂閣老,關於如何選定人道爭雄的戰略問題,進行了數日的討論。

  他們對於各種情況都進行了模擬推演,對於各種可能出現的意外,都做出了相對的後備計劃,其目的就是為了要讓他們的戰略準確順利的推動下去。

  這麼多年來玉皇哪怕是被幾位御尊所制衡,發展的不是很順利,但是也的確收攬了不少的人才,除了本身大明神朝的臣子,還有一些來自於諸天界海的強者。

  怎麼說玉皇也是天庭之主,名義上神州世界的統治者,看似身處逆境,備受打壓,卻也有人願意燒冷灶,在這個時候押注在玉皇的陣營。

  對於一些強者來說,他們清楚那些宗門教派的作風,自己等這種帶藝投師半路加入進來的強者,根本不可能得到重用,即便是加入進去成就也是有限的,有無形的天花板在限制著他們。

  這放在任何一方勢力都是如此,甚至哪怕是一些強大的宗門教派內部,各方支脈之間為了地位和資源都鬥爭不休,自己親自培養的弟子都不一定能夠上位,更何況外來者。

  所以不要看玉皇的形勢不好,但是如同玉皇和其餘幾位御尊這般的勢力,對於許多強者來說才是最合適的存在,是有機會上位的勢力。

  他們的加入讓玉皇和紫微大帝這幾位御尊的實力大增的同時,卻也意味著需要顧及這些人的訴求。

  正如龐弘他們自言說自己被底下的人所捆綁束縛,無法掙脫,只能夠被裹挾著不斷的擴張,無法駐足。

  那麼對於玉皇這幾位御尊來說何嘗不是同樣的情況,那些人願意在他們形勢不好的時候加入進來,是雪中送炭的想法,是因為看到了玉皇他們的雄心,可以帶著他們奔赴更好的未來,獲得更多的資源機會。

  到現在的玉皇他們已經不單單是因為自己的野心,他們也同樣是在被這些強者所裹挾著繼續向前走,向四面八方擴張,根本無法停止。

  一旦他們停止下來,無法獲得足夠的利益資源,那麼這些人也很有可能會選擇放棄他們,會讓玉皇他們苦心構建的勢力頃刻間倒塌。

  當然,如果玉皇這幾位御尊能夠堅持不懈,不改初心,能夠一直帶著他們擴張,一直不斷的獲取勝利,這些人也是他們最堅定的支持者,他們手中最鋒利的刀劍。

  成於此,也困於此,這到底是利是弊,不到最後一刻誰也不清楚。

  也正是因為如此,玉皇在做這個決定的時候十分的謹慎,因為他也清楚自己不能輸,至少不能夠從最開始就犯下巨大錯誤。(本章完)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