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77.第1424章 軍神定計
「道門勢大,想要出頭卻很難,如果真武宗不甘心尾隨人後,或許這是一個恰當的時機。」文昌帝君想了想,覺得這個方法不是不可以。
他和真武大帝也是相交已久的老交情了,當初的真武大帝為了長生,為了真武宗的壯大,他們可以放棄大明皇室跟別人合作,那麼現在為了真武宗壯大也同樣能夠放棄別人。
或許在一些人看來,這麼多年神霄派跟真武宗合作長久,雙方之間的同盟根深蒂固,牢不可破。
可是在文昌帝君看來,根本沒有什麼牢不可破的聯盟,如果自己觀察的話,就會發現這些年這兩方勢力已經漸行漸遠。
而這漸行漸遠的原因其實很簡單,那就是神霄派壯大的太快了,已經不是當初那個可以和真武宗一路互相扶持的盟友了,相反真武宗需要仰仗神霄派的太多庇佑。
對於其他的勢力和強者看來,能夠有神霄派這樣的頂級仙門中的霸主,長生道君這樣的無敵強者庇佑,對於自身未來發展有諸多益處,為此哪怕是屈居人下也是可以接受的。
但是換做是真武大帝和真武宗,他們卻是不可能一直接受這樣的局面的。
如同真武宗這般的勢力,他們看起來並不強大,比之原本歸來的一些古國聖地也要稍遜一籌,但是這樣的勢力有一點是其他的勢力無法比擬的。
站在最高處的感覺!
對於如今的大薛古國、大江古國還有其他的一些仙門,頂級仙門來說,他們的目的也是想要站在第一序列最高處,而如果無法站在最巔峰,那麼退而求其次站在第一序列也不是不能夠接受。
因為他們沒有真正的站在最巔峰,他們沒有過那樣的感覺,所以沒有太多的執念,只要一直提升就很滿足。
可是真武宗不同,在天地未曾復甦的時候,真武宗就是大明江湖最巔峰的存在,六百年大明帝國的存在之間,真武宗一直站在最高處,見證各方勢力的起伏,他們卻從未跌落。
可是等到天地復甦,有了長生機會之後,真武宗卻發現自己不再是最巔峰的存在了,這是一種難以想像的落差感,這種落差若非自己親身經歷過,沒有人能夠言語出來。
曾經的時候因為實力不如人,需要積蓄力量慢慢發展,所以他們能夠繼續的忍耐,可以接受被曾經的盟友拋在身後,他們也只是默默追趕。
但是到了如今,有了登臨巔峰的機會,真武宗絕對不會錯過。
若是真的願意一味的跟隨在神霄派之後,成為神霄派的附庸,那麼當初真武大帝就不會冒著神霄派翻臉的可能,接受玉皇的投資。
單單從這一次的舉動,就可以知道他們的雄心未泯,依舊是想要追求最巔峰的位置,初心不改,從未動搖。
真武大帝包括真武宗的高層都清楚,如果一直跟隨在神霄派之後,他們根本無法跨越神霄派、龍虎山的存在,即便是崛起也無法站在最巔峰。
這是他們所不能夠接受的,對於他們這般曾經站在過最巔峰的勢力而言。
一如現在的玄天宗不斷的折騰,明明在許多的仙門和強者看來,玄天宗已經站在第一序列的頂端,可是對於玄天宗來說一日無法登臨最巔峰,他們都無法接受。
「巔峰的位置啊!」玉皇聽著文昌帝君的話,不由感慨出聲。
雖然這個計劃是他所提出來的,但是聽到文昌帝君的分析,玉皇何嘗不是心潮澎湃。
曾經的大明帝國何其輝煌,威壓天下,號令九州,如今的他雖然登臨天帝之位,可是卻處處受到壓制,何其的憋屈。
如今的他和真武大帝其實是也有著相同的處境,感同身受啊。
文昌帝君默然不語,他一直支持玉皇的原因,除了為了儒教之外,何嘗不是因為內心中對於大明的執念。
或許自己的弟子等一些人看來,這是愚忠,但是這就是自己的執念,內心的支持。
玉皇回過心神,出聲問道:「如今天庭已定,是否應該要趁機從人間下手。」
雖然如今天庭中還有火德星君和司命星君這兩位道君,但是這是紫微大帝需要處理的問題,在玉皇看來若紫微大帝連這些事情也解決不了,根本沒有資格和自己合作。
原本玉皇的計劃是平定天庭諸事以後,選擇擴張權柄的方向是諸天界海,一如當初針對外道聯盟一樣,奪取諸多世界的掌控權,加深自己天帝權柄的影響力,以此作為基點。
但是當這崆峒印到手以後,毫無意外是給了自己一個全新的選擇,並且這個新的選擇明顯要比之前的計劃要更加好。
要知道雖然制定了計劃從諸天界海開始行動,但是玉皇心中也有些擔憂,畢竟奪取各方世界的掌控權,最開始針對一兩方仙門還可以,就算遇到反抗以他們的力量也可以輕易鎮壓。
但是一旦戰火燒起,丟失世界掌控權的仙門越來越多,他們難免會聯合起來,若是在那個時候自己沒有占據足夠的世界,沒有有效的利用掠奪的資源,很容易成為一個放血點,對自己極其不利。
也就是說這個計劃雖然不錯,但是需要完美的實施每一步,一旦出現意外,就需要付出不小的代價。
為此玉皇和自己的臣子不知道商議了多少次,不斷的計算手中掌控的力量和圈定既定的目標。
不過依舊沒有徹底的定下來,因為各種意外都容易發生。
畢竟從紫府宗的那一次小小試探就能夠看出來,各方仙門其實也是猶如驚弓之鳥,緊繃著神經,一旦有任何的風吹草動都可能引起他們發狂。
沒錯,紫府宗的龍涎界發生那樣的事情背後有著玉皇的手筆,雖然不單單是玉皇一方的手段,但是玉皇也參與其中。
其實這件事想一想都能夠知道只有有限的幾人才能參與其中,玉皇作為天帝想要藉此機會煽風點火是再輕鬆不過了。
不過紫府宗的那般狠辣還擊,也讓玉皇投鼠忌器,他擔心被對方拖入戰爭的泥潭,這樣對於他就不利了。
玉皇想要的是最開始如同和佛門聯手攻伐外道聯盟分舵一樣,迅速出擊,果斷占領,這樣才能消化那些資源,轉化為力量。
以別人的資源來補給自身,然後繼續和對方交手,猶如外道聯盟反擊佛門一樣,這樣才是最佳的方法。
如果是以自己的資源和別人耗下去,就算是他作為天帝擁有海量資源,也根本無法長久下去。
「所以現在轉換角度,從人間開始掀起戰火?」文昌帝君說出玉皇的想法。
其實玉皇的這個想法根本從未掩飾,從他願意接受巫神教給與的崆峒印那一刻起,其實所有人都清楚了玉皇的想法。
巫神教拿出來的這個糖丸,哪怕明知道有毒,玉皇也不會拒絕,也沒辦法拒絕。
註定了他和人族五帝在接下來會成為對手,那麼不如將主動權掌握在自己的手中,這樣還能占據先機。
玉皇點點頭:「以大明神朝為中心點,輻射四方擴張疆域,儘可能的開疆拓土,以最快的速度占據一方大陸。」
在他的心中其實早已經有了大概的戰略,或者說這個戰略不知道在心中存在了多久,只是一直沒有合適的時機,合適的藉口開始。
如今神州世界除了五大陸之外,其實還有一些小的陸地、大的島嶼,可是終歸都不是神州世界的核心,唯有真正的五方大陸才是神州世界的重要根基組成。
哪怕是各方仙門對於神州世界人間的諸多事情不太插手,可是一方仙門是能夠在五方大陸上立足傳教,還是說只能屈居小的陸地甚至是海島之上,這才決定了一方仙門的強大與否。
要知道仙門的傳承壯大除了資源之外,所需要的就是人才,而只有五大陸占據了神州世界最大的地域,人傑地靈,擁有不計其數的人族,會有不少的天才誕生,哪怕是玄都觀這樣的仙門,也會在五方大陸留下傳承,挑選真正的弟子。
倒不是說海外和其餘的小型陸地沒有天驕誕生,可是出身地域的區別,在最初的時候就有著巨大的差異,他們未來的潛力也有限。
五方大陸就是各方勢力必爭之地,也是人道之爭最為重要的地域,不可放棄的戰略核心。
若是以大明神朝為核心,迅速的出兵橫掃對手,占據一方大陸,這樣對於玉皇未來的戰略有著極大的幫助。
「除了大明神朝所在的中土,其餘的四方大陸是否也要同時動手?」文昌大帝詢問道。
別看玉皇一方只有在中土大陸留存大明神朝是明面上的存在,可是這不是意味著在其他的幾方大陸玉皇一方沒有觸手存在。
不說他們背後所支持的那些神朝帝國,就是這麼多年分散出去的大明神朝宗室的一些分支,他們在各方大陸開枝散葉,如果匯聚起來也是不小的勢力。
更何況別忘了文昌帝君的身份,作為儒教的心聖,哪怕是儒教如今分裂,他在儒教內部的影響力也是極強大的。
而這五方大陸的諸多神朝帝國之中,除了一些原本其他世界融入到神州世界的勢力外,神州世界的本土神朝帝國,哪一個沒有儒教的影響滲透。
就算是那些後來融入到神州世界的神朝帝國,這些年來儒教在其內部也有不小的作用。
說實話,論其治國平天下,在文斗方面,儒教本身面對道門、魔門、佛門等各方教派就具有著極強的戰鬥力。
這是經過歷史和時間驗證過的,尤其是各方教派可能還有屬於自己的立場,但是儒教他們本身就是和各方神朝帝國的統治者屬於同一個立場。
所以他想要知道的是,現在的玉皇是準備慢慢來,還是一次性大打出手。
「帝君如何看呢?」玉皇笑著問道,沒有說自己的想法,反而問起文昌帝君的看法。
說到底玉皇就算是對於自己手段戰略有著超強的信心,但是也要看和誰比較。
論起來戰略布局,他自己在這諸天界海也是頂級的棋手,不過如果要說在軍事上面的戰略謀劃,他也不得不承認眼前的文昌帝君要勝自己一籌,或者沒有人能夠敢自信勝過對方。
文昌帝君,儒教心聖,自開一脈的祖師級別的人物,可能封神大戰以後得許多後輩認為這不過是一尊實力強橫的道君。
但是只有經歷過封神大戰的強者,才知曉這位文昌帝君不單單是儒教祖師,更是一代兵家軍神,是足以和當初孫吳白韓、衛霍李岳平齊的一代兵法大家。
也不同於孫吳白韓這些軍神是活在史書記載中,文昌帝君的軍事能力是得到驗證的,是得到所有人親身經歷的。
作為曾經封神大戰聯軍的最高統帥,文昌帝君的軍事能力強大是許多道君都認可的,現如今天庭中的天兵統帥托塔天王,也不過是這位帝君曾經帳下將軍。
甚至在最初的時候,這位帝君主持軍事會議的時候,眼下的托塔天王可能都沒有資格進入大帳內議事,只能聽後軍令。
所以此刻和文昌帝君說起接下來的戰略,玉皇何嘗沒有要向對方問計的想法。
他的戰略可能沒問題,可是真的要落實到具體的完美實施這些戰略,可需要文昌帝君這樣的軍神來親自操刀,方才不會出現任何的意外。
文昌帝君也明白玉皇的想法,沒有任何的謙虛,畢竟雙方是站在一條船上的,他說道:「無論是單純以大明神朝為基點來擴張,亦或者是同時掀起戰火,這兩條道路都是有利有弊。」
「願聞其詳,還請帝君指教。」玉皇示意道。
玉皇現在也沒有任何天帝的架子,十分虛心的請教,想要聽一聽這位軍神對於接下來局勢的看法和計劃。
術業有專攻,他不會剛愎自用到,認為自己任何一樣都強於別人。(本章完)
他和真武大帝也是相交已久的老交情了,當初的真武大帝為了長生,為了真武宗的壯大,他們可以放棄大明皇室跟別人合作,那麼現在為了真武宗壯大也同樣能夠放棄別人。
或許在一些人看來,這麼多年神霄派跟真武宗合作長久,雙方之間的同盟根深蒂固,牢不可破。
可是在文昌帝君看來,根本沒有什麼牢不可破的聯盟,如果自己觀察的話,就會發現這些年這兩方勢力已經漸行漸遠。
而這漸行漸遠的原因其實很簡單,那就是神霄派壯大的太快了,已經不是當初那個可以和真武宗一路互相扶持的盟友了,相反真武宗需要仰仗神霄派的太多庇佑。
對於其他的勢力和強者看來,能夠有神霄派這樣的頂級仙門中的霸主,長生道君這樣的無敵強者庇佑,對於自身未來發展有諸多益處,為此哪怕是屈居人下也是可以接受的。
但是換做是真武大帝和真武宗,他們卻是不可能一直接受這樣的局面的。
如同真武宗這般的勢力,他們看起來並不強大,比之原本歸來的一些古國聖地也要稍遜一籌,但是這樣的勢力有一點是其他的勢力無法比擬的。
站在最高處的感覺!
對於如今的大薛古國、大江古國還有其他的一些仙門,頂級仙門來說,他們的目的也是想要站在第一序列最高處,而如果無法站在最巔峰,那麼退而求其次站在第一序列也不是不能夠接受。
因為他們沒有真正的站在最巔峰,他們沒有過那樣的感覺,所以沒有太多的執念,只要一直提升就很滿足。
可是真武宗不同,在天地未曾復甦的時候,真武宗就是大明江湖最巔峰的存在,六百年大明帝國的存在之間,真武宗一直站在最高處,見證各方勢力的起伏,他們卻從未跌落。
可是等到天地復甦,有了長生機會之後,真武宗卻發現自己不再是最巔峰的存在了,這是一種難以想像的落差感,這種落差若非自己親身經歷過,沒有人能夠言語出來。
曾經的時候因為實力不如人,需要積蓄力量慢慢發展,所以他們能夠繼續的忍耐,可以接受被曾經的盟友拋在身後,他們也只是默默追趕。
但是到了如今,有了登臨巔峰的機會,真武宗絕對不會錯過。
若是真的願意一味的跟隨在神霄派之後,成為神霄派的附庸,那麼當初真武大帝就不會冒著神霄派翻臉的可能,接受玉皇的投資。
單單從這一次的舉動,就可以知道他們的雄心未泯,依舊是想要追求最巔峰的位置,初心不改,從未動搖。
真武大帝包括真武宗的高層都清楚,如果一直跟隨在神霄派之後,他們根本無法跨越神霄派、龍虎山的存在,即便是崛起也無法站在最巔峰。
這是他們所不能夠接受的,對於他們這般曾經站在過最巔峰的勢力而言。
一如現在的玄天宗不斷的折騰,明明在許多的仙門和強者看來,玄天宗已經站在第一序列的頂端,可是對於玄天宗來說一日無法登臨最巔峰,他們都無法接受。
「巔峰的位置啊!」玉皇聽著文昌帝君的話,不由感慨出聲。
雖然這個計劃是他所提出來的,但是聽到文昌帝君的分析,玉皇何嘗不是心潮澎湃。
曾經的大明帝國何其輝煌,威壓天下,號令九州,如今的他雖然登臨天帝之位,可是卻處處受到壓制,何其的憋屈。
如今的他和真武大帝其實是也有著相同的處境,感同身受啊。
文昌帝君默然不語,他一直支持玉皇的原因,除了為了儒教之外,何嘗不是因為內心中對於大明的執念。
或許自己的弟子等一些人看來,這是愚忠,但是這就是自己的執念,內心的支持。
玉皇回過心神,出聲問道:「如今天庭已定,是否應該要趁機從人間下手。」
雖然如今天庭中還有火德星君和司命星君這兩位道君,但是這是紫微大帝需要處理的問題,在玉皇看來若紫微大帝連這些事情也解決不了,根本沒有資格和自己合作。
原本玉皇的計劃是平定天庭諸事以後,選擇擴張權柄的方向是諸天界海,一如當初針對外道聯盟一樣,奪取諸多世界的掌控權,加深自己天帝權柄的影響力,以此作為基點。
但是當這崆峒印到手以後,毫無意外是給了自己一個全新的選擇,並且這個新的選擇明顯要比之前的計劃要更加好。
要知道雖然制定了計劃從諸天界海開始行動,但是玉皇心中也有些擔憂,畢竟奪取各方世界的掌控權,最開始針對一兩方仙門還可以,就算遇到反抗以他們的力量也可以輕易鎮壓。
但是一旦戰火燒起,丟失世界掌控權的仙門越來越多,他們難免會聯合起來,若是在那個時候自己沒有占據足夠的世界,沒有有效的利用掠奪的資源,很容易成為一個放血點,對自己極其不利。
也就是說這個計劃雖然不錯,但是需要完美的實施每一步,一旦出現意外,就需要付出不小的代價。
為此玉皇和自己的臣子不知道商議了多少次,不斷的計算手中掌控的力量和圈定既定的目標。
不過依舊沒有徹底的定下來,因為各種意外都容易發生。
畢竟從紫府宗的那一次小小試探就能夠看出來,各方仙門其實也是猶如驚弓之鳥,緊繃著神經,一旦有任何的風吹草動都可能引起他們發狂。
沒錯,紫府宗的龍涎界發生那樣的事情背後有著玉皇的手筆,雖然不單單是玉皇一方的手段,但是玉皇也參與其中。
其實這件事想一想都能夠知道只有有限的幾人才能參與其中,玉皇作為天帝想要藉此機會煽風點火是再輕鬆不過了。
不過紫府宗的那般狠辣還擊,也讓玉皇投鼠忌器,他擔心被對方拖入戰爭的泥潭,這樣對於他就不利了。
玉皇想要的是最開始如同和佛門聯手攻伐外道聯盟分舵一樣,迅速出擊,果斷占領,這樣才能消化那些資源,轉化為力量。
以別人的資源來補給自身,然後繼續和對方交手,猶如外道聯盟反擊佛門一樣,這樣才是最佳的方法。
如果是以自己的資源和別人耗下去,就算是他作為天帝擁有海量資源,也根本無法長久下去。
「所以現在轉換角度,從人間開始掀起戰火?」文昌帝君說出玉皇的想法。
其實玉皇的這個想法根本從未掩飾,從他願意接受巫神教給與的崆峒印那一刻起,其實所有人都清楚了玉皇的想法。
巫神教拿出來的這個糖丸,哪怕明知道有毒,玉皇也不會拒絕,也沒辦法拒絕。
註定了他和人族五帝在接下來會成為對手,那麼不如將主動權掌握在自己的手中,這樣還能占據先機。
玉皇點點頭:「以大明神朝為中心點,輻射四方擴張疆域,儘可能的開疆拓土,以最快的速度占據一方大陸。」
在他的心中其實早已經有了大概的戰略,或者說這個戰略不知道在心中存在了多久,只是一直沒有合適的時機,合適的藉口開始。
如今神州世界除了五大陸之外,其實還有一些小的陸地、大的島嶼,可是終歸都不是神州世界的核心,唯有真正的五方大陸才是神州世界的重要根基組成。
哪怕是各方仙門對於神州世界人間的諸多事情不太插手,可是一方仙門是能夠在五方大陸上立足傳教,還是說只能屈居小的陸地甚至是海島之上,這才決定了一方仙門的強大與否。
要知道仙門的傳承壯大除了資源之外,所需要的就是人才,而只有五大陸占據了神州世界最大的地域,人傑地靈,擁有不計其數的人族,會有不少的天才誕生,哪怕是玄都觀這樣的仙門,也會在五方大陸留下傳承,挑選真正的弟子。
倒不是說海外和其餘的小型陸地沒有天驕誕生,可是出身地域的區別,在最初的時候就有著巨大的差異,他們未來的潛力也有限。
五方大陸就是各方勢力必爭之地,也是人道之爭最為重要的地域,不可放棄的戰略核心。
若是以大明神朝為核心,迅速的出兵橫掃對手,占據一方大陸,這樣對於玉皇未來的戰略有著極大的幫助。
「除了大明神朝所在的中土,其餘的四方大陸是否也要同時動手?」文昌大帝詢問道。
別看玉皇一方只有在中土大陸留存大明神朝是明面上的存在,可是這不是意味著在其他的幾方大陸玉皇一方沒有觸手存在。
不說他們背後所支持的那些神朝帝國,就是這麼多年分散出去的大明神朝宗室的一些分支,他們在各方大陸開枝散葉,如果匯聚起來也是不小的勢力。
更何況別忘了文昌帝君的身份,作為儒教的心聖,哪怕是儒教如今分裂,他在儒教內部的影響力也是極強大的。
而這五方大陸的諸多神朝帝國之中,除了一些原本其他世界融入到神州世界的勢力外,神州世界的本土神朝帝國,哪一個沒有儒教的影響滲透。
就算是那些後來融入到神州世界的神朝帝國,這些年來儒教在其內部也有不小的作用。
說實話,論其治國平天下,在文斗方面,儒教本身面對道門、魔門、佛門等各方教派就具有著極強的戰鬥力。
這是經過歷史和時間驗證過的,尤其是各方教派可能還有屬於自己的立場,但是儒教他們本身就是和各方神朝帝國的統治者屬於同一個立場。
所以他想要知道的是,現在的玉皇是準備慢慢來,還是一次性大打出手。
「帝君如何看呢?」玉皇笑著問道,沒有說自己的想法,反而問起文昌帝君的看法。
說到底玉皇就算是對於自己手段戰略有著超強的信心,但是也要看和誰比較。
論起來戰略布局,他自己在這諸天界海也是頂級的棋手,不過如果要說在軍事上面的戰略謀劃,他也不得不承認眼前的文昌帝君要勝自己一籌,或者沒有人能夠敢自信勝過對方。
文昌帝君,儒教心聖,自開一脈的祖師級別的人物,可能封神大戰以後得許多後輩認為這不過是一尊實力強橫的道君。
但是只有經歷過封神大戰的強者,才知曉這位文昌帝君不單單是儒教祖師,更是一代兵家軍神,是足以和當初孫吳白韓、衛霍李岳平齊的一代兵法大家。
也不同於孫吳白韓這些軍神是活在史書記載中,文昌帝君的軍事能力是得到驗證的,是得到所有人親身經歷的。
作為曾經封神大戰聯軍的最高統帥,文昌帝君的軍事能力強大是許多道君都認可的,現如今天庭中的天兵統帥托塔天王,也不過是這位帝君曾經帳下將軍。
甚至在最初的時候,這位帝君主持軍事會議的時候,眼下的托塔天王可能都沒有資格進入大帳內議事,只能聽後軍令。
所以此刻和文昌帝君說起接下來的戰略,玉皇何嘗沒有要向對方問計的想法。
他的戰略可能沒問題,可是真的要落實到具體的完美實施這些戰略,可需要文昌帝君這樣的軍神來親自操刀,方才不會出現任何的意外。
文昌帝君也明白玉皇的想法,沒有任何的謙虛,畢竟雙方是站在一條船上的,他說道:「無論是單純以大明神朝為基點來擴張,亦或者是同時掀起戰火,這兩條道路都是有利有弊。」
「願聞其詳,還請帝君指教。」玉皇示意道。
玉皇現在也沒有任何天帝的架子,十分虛心的請教,想要聽一聽這位軍神對於接下來局勢的看法和計劃。
術業有專攻,他不會剛愎自用到,認為自己任何一樣都強於別人。(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