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大舅回來了
宋安國站在炕沿邊上,拿開暖水瓶的塞子,往茶缸子裡倒了半缸子熱水,又把酒壺放進熱水裡溫著。
劉春花和宋安蘭陸續把菜給端上桌了,宋建田開口道:「叔,來動筷子,我們先吃點菜墊墊肚子,再喝酒」。
老頭沒有動筷子,反而是說:「春花別忙活了,快和兩個孩子都上來,我們一塊吃,我和建田喝酒」。
「叔你們先吃,我們等一會兒再吃就行,我們又不喝酒」,劉春花笑著回道。
「啥喝酒不喝酒的,大家都吃菜,就是一塊聊聊天罷了,我和建田喝點小酒,你們該吃菜吃菜,該吃飯吃飯哈,你們都不吃讓我咋吃啊」,老頭笑著說道。
「行了,聽大叔的,你們快點上來坐著吧,大家一塊都筷子,再不吃待會兒可就涼了哈」,宋建田也笑著說道。
「好,我去拿出點乾糧過來,我們吃飯,你們喝酒,都不耽擱」,劉春花笑著回道,說完轉身掀開帘子去拿乾糧去了。
宋安國兄妹倆趕緊上炕圍坐在桌子旁等著準備開飯。
劉春花從外面用籃子盛了些鍋貼進來,三個人一人拿了一個鍋貼準備夾菜吃。
一頓飯吃的高高興興,宋建田和慶山醫生也沒喝多少,一人喝了三四兩酒,主要是吃菜聊天,一直到晚上九點過才結束,這也幸虧劉春花把屋裡燒的暖和,要不然飯菜早就沒法吃了。
就這樣一連過了差不多兩個月,宋安國的大舅從關外趕回來了,要給他姥爺上墳。
宋安國的大舅名叫劉紅亮,也是六十年代拖家帶口到關外討生活,實際上關外北大荒很多人都是齊魯人的後裔,至少有據可考從滿清中早期就有不少齊魯大地上的人因為地少人多、自然災害、兵荒馬亂等原因,扶老攜幼逃亡關外討生活。
剛開始滿清管理非常嚴格,一般只有少數才能成功逃往關外,中後期管理漸漸軟弱了,大批齊魯人逃到關外。
關外土地肥沃,很多黑土地,更關鍵的是人口很少,自然災害也少,到了關外,交一定的稅錢就可以開荒種田,很容易養活全家。
新時代以後,又有大批人員在國家的組織下移民北大荒,通過有序的組織漸漸將北大荒開墾變成了糧油富饒的魚米之鄉,現如今的中國糧倉—北大倉。
雖然齊魯人有安土重遷的傳統,但是為了一家人能夠吃飽飯,也沒別的選擇,大舅當初從部隊退伍回家,家裡就只有那點退伍費,他又不會種地也不想種地,就聯繫了一個他在關外的戰友,聽到戰友介紹,決定一家人去關外闖闖。
大舅劉紅亮從關外回來宋安國的姥爺上墳,他在家裡待不長,也就住個三四天就要回到關外去。
在上墳的那天,宋安國一家子所有的人都去了,畢竟是姥爺的五期墳(就是第五個年頭),是非常鄭重的,像劉春花這樣出嫁的女兒也要參加。
在齊魯大地平時出嫁的女兒基本上不會管娘家爹媽上墳的事兒,都是兒子處理(這邊一般是老人去世當年、三年、五年、九年紀念比較隆重,外嫁女兒一家也要參加)。
一家人上完墳在二舅家吃了頓午飯,就回家了,劉春花在吃飯的空檔找到自己大哥,告訴他安國想去關外闖闖請大哥幫忙,請他後面走完親戚去家了住兩天,順便請教一下他看看是否方便。
人多嘴雜也不方便細說,劉紅亮答應過兩天就去妹妹家,現在他先在老家串串門走走親戚,畢竟兩年沒回來了,一些老親戚還是要上門看看。
一家人回到家裡,劉春花開始晾曬被蓋,自己大哥要來住,而且能不能去關外還要看大哥的意思,至少他們要讓大哥休息好,在這之前劉春花他們就已經開始做準備了。
宋建田父子倆出去下攔網,一連下了半個月的攔網,收穫不大,也就收穫了一些小雜魚,還好在這兩天,父子倆終於網到了一條三斤多沉的大黑魚,至少大舅來了不至於沒東西吃。
今天一早,劉春花兩口子起床,就開始預備,今天就是和自己大哥說好的日子,大哥今天應該會過來,自己二哥應該會把他送過來。
劉春花一大早起來做好早飯,一家人簡單吃了早飯,劉春花就讓宋建田出門去換豆腐,順便再去割點豬肉回來。
宋建田提著大豆拿了錢就出門去了。
宋安國則和妹妹一道在家裡開始打掃衛生,兩人負責把家裡的衛生給搞一搞,還沒等兩人把衛生打掃完,老爸宋建田已經提著豆腐等從外面回來了。
一進門,他就笑著對兩個孩子開口喊道:「安蘭、安國快來吃油條了」。
宋安蘭一聽自己老爸的話,高興地圍了上去。
劉春花笑著問道:「那賣油條的今天來了啊」。
「嗯,我正在小展他們家稱豬肉呢,他正好從村口過來,正好遇上,我就稱了兩斤,正好給他倆解解饞」,宋建田笑著回道。
說完話,宋建田從繩子上扯下一根油條遞給了自己閨女,宋安蘭已經洗了一把手在旁邊等著了呢。
宋安國笑著回道:「爸,我待會兒吃,我先把院子打掃完了再吃」。
宋建田也沒說什麼,把東西全部放到屋裡去。
劉春花已經把中午要做的飯菜都準備齊了,就等著自己大哥二哥過來了。
一家人忙活好,剛在屋裡坐了二十多分鐘,門外就傳來喊聲。
「建田、春花,在家不」,一個粗狂的聲音在門外叫道。
一聽這聲音,宋安國就站了起來,自己二舅劉紅全的聲音。
一家人趕忙出了屋門,來到胡同里。果然是大舅二舅他們到了。
劉紅全趕著家裡的牛車,拉著自己大哥一塊來的。
宋建田和宋安國兩父子急忙上前,幫著提行李,拿東西。
大舅哥這次來,可不是空著手的,給買了不少吃的東西,還有他自己的一個手提箱,應該是裝著幾身換洗的衣服之類的。
「大哥二哥快進屋」,劉春花笑著歡迎道。
「你們先進去,我把牛栓好了著」,劉紅全笑著回道,他們哥倆在自己妹妹家也沒啥好拘束的。
「行,那我們先進屋了哈,你把牛拴到路邊那樹上就行,我們先進屋了」,劉春花笑著指了指不遠處的一顆小樹說道。
「知道了」,宋安國的二舅答應道。
一進屋,宋安蘭先用茶缸給自己大舅二舅倒了熱水,見自己二舅還沒進來,就給他放在旁邊桌子上了。
宋安蘭其實對自己大舅一點都不熟,她到現在一共也沒見過大舅幾次,更沒說過話聊過天,和自己的二舅她關係好的很,因為每次去二舅家,二舅都要給她弄好吃的。
等二舅劉紅全進屋來,幾人聊了會兒天,劉春花就笑著說道:「大哥、二哥你們先坐會兒,我去把桌子收拾好,我們就開吃了,飯菜早就預備了,就等你們來了」。
劉春花和宋安蘭陸續把菜給端上桌了,宋建田開口道:「叔,來動筷子,我們先吃點菜墊墊肚子,再喝酒」。
老頭沒有動筷子,反而是說:「春花別忙活了,快和兩個孩子都上來,我們一塊吃,我和建田喝酒」。
「叔你們先吃,我們等一會兒再吃就行,我們又不喝酒」,劉春花笑著回道。
「啥喝酒不喝酒的,大家都吃菜,就是一塊聊聊天罷了,我和建田喝點小酒,你們該吃菜吃菜,該吃飯吃飯哈,你們都不吃讓我咋吃啊」,老頭笑著說道。
「行了,聽大叔的,你們快點上來坐著吧,大家一塊都筷子,再不吃待會兒可就涼了哈」,宋建田也笑著說道。
「好,我去拿出點乾糧過來,我們吃飯,你們喝酒,都不耽擱」,劉春花笑著回道,說完轉身掀開帘子去拿乾糧去了。
宋安國兄妹倆趕緊上炕圍坐在桌子旁等著準備開飯。
劉春花從外面用籃子盛了些鍋貼進來,三個人一人拿了一個鍋貼準備夾菜吃。
一頓飯吃的高高興興,宋建田和慶山醫生也沒喝多少,一人喝了三四兩酒,主要是吃菜聊天,一直到晚上九點過才結束,這也幸虧劉春花把屋裡燒的暖和,要不然飯菜早就沒法吃了。
就這樣一連過了差不多兩個月,宋安國的大舅從關外趕回來了,要給他姥爺上墳。
宋安國的大舅名叫劉紅亮,也是六十年代拖家帶口到關外討生活,實際上關外北大荒很多人都是齊魯人的後裔,至少有據可考從滿清中早期就有不少齊魯大地上的人因為地少人多、自然災害、兵荒馬亂等原因,扶老攜幼逃亡關外討生活。
剛開始滿清管理非常嚴格,一般只有少數才能成功逃往關外,中後期管理漸漸軟弱了,大批齊魯人逃到關外。
關外土地肥沃,很多黑土地,更關鍵的是人口很少,自然災害也少,到了關外,交一定的稅錢就可以開荒種田,很容易養活全家。
新時代以後,又有大批人員在國家的組織下移民北大荒,通過有序的組織漸漸將北大荒開墾變成了糧油富饒的魚米之鄉,現如今的中國糧倉—北大倉。
雖然齊魯人有安土重遷的傳統,但是為了一家人能夠吃飽飯,也沒別的選擇,大舅當初從部隊退伍回家,家裡就只有那點退伍費,他又不會種地也不想種地,就聯繫了一個他在關外的戰友,聽到戰友介紹,決定一家人去關外闖闖。
大舅劉紅亮從關外回來宋安國的姥爺上墳,他在家裡待不長,也就住個三四天就要回到關外去。
在上墳的那天,宋安國一家子所有的人都去了,畢竟是姥爺的五期墳(就是第五個年頭),是非常鄭重的,像劉春花這樣出嫁的女兒也要參加。
在齊魯大地平時出嫁的女兒基本上不會管娘家爹媽上墳的事兒,都是兒子處理(這邊一般是老人去世當年、三年、五年、九年紀念比較隆重,外嫁女兒一家也要參加)。
一家人上完墳在二舅家吃了頓午飯,就回家了,劉春花在吃飯的空檔找到自己大哥,告訴他安國想去關外闖闖請大哥幫忙,請他後面走完親戚去家了住兩天,順便請教一下他看看是否方便。
人多嘴雜也不方便細說,劉紅亮答應過兩天就去妹妹家,現在他先在老家串串門走走親戚,畢竟兩年沒回來了,一些老親戚還是要上門看看。
一家人回到家裡,劉春花開始晾曬被蓋,自己大哥要來住,而且能不能去關外還要看大哥的意思,至少他們要讓大哥休息好,在這之前劉春花他們就已經開始做準備了。
宋建田父子倆出去下攔網,一連下了半個月的攔網,收穫不大,也就收穫了一些小雜魚,還好在這兩天,父子倆終於網到了一條三斤多沉的大黑魚,至少大舅來了不至於沒東西吃。
今天一早,劉春花兩口子起床,就開始預備,今天就是和自己大哥說好的日子,大哥今天應該會過來,自己二哥應該會把他送過來。
劉春花一大早起來做好早飯,一家人簡單吃了早飯,劉春花就讓宋建田出門去換豆腐,順便再去割點豬肉回來。
宋建田提著大豆拿了錢就出門去了。
宋安國則和妹妹一道在家裡開始打掃衛生,兩人負責把家裡的衛生給搞一搞,還沒等兩人把衛生打掃完,老爸宋建田已經提著豆腐等從外面回來了。
一進門,他就笑著對兩個孩子開口喊道:「安蘭、安國快來吃油條了」。
宋安蘭一聽自己老爸的話,高興地圍了上去。
劉春花笑著問道:「那賣油條的今天來了啊」。
「嗯,我正在小展他們家稱豬肉呢,他正好從村口過來,正好遇上,我就稱了兩斤,正好給他倆解解饞」,宋建田笑著回道。
說完話,宋建田從繩子上扯下一根油條遞給了自己閨女,宋安蘭已經洗了一把手在旁邊等著了呢。
宋安國笑著回道:「爸,我待會兒吃,我先把院子打掃完了再吃」。
宋建田也沒說什麼,把東西全部放到屋裡去。
劉春花已經把中午要做的飯菜都準備齊了,就等著自己大哥二哥過來了。
一家人忙活好,剛在屋裡坐了二十多分鐘,門外就傳來喊聲。
「建田、春花,在家不」,一個粗狂的聲音在門外叫道。
一聽這聲音,宋安國就站了起來,自己二舅劉紅全的聲音。
一家人趕忙出了屋門,來到胡同里。果然是大舅二舅他們到了。
劉紅全趕著家裡的牛車,拉著自己大哥一塊來的。
宋建田和宋安國兩父子急忙上前,幫著提行李,拿東西。
大舅哥這次來,可不是空著手的,給買了不少吃的東西,還有他自己的一個手提箱,應該是裝著幾身換洗的衣服之類的。
「大哥二哥快進屋」,劉春花笑著歡迎道。
「你們先進去,我把牛栓好了著」,劉紅全笑著回道,他們哥倆在自己妹妹家也沒啥好拘束的。
「行,那我們先進屋了哈,你把牛拴到路邊那樹上就行,我們先進屋了」,劉春花笑著指了指不遠處的一顆小樹說道。
「知道了」,宋安國的二舅答應道。
一進屋,宋安蘭先用茶缸給自己大舅二舅倒了熱水,見自己二舅還沒進來,就給他放在旁邊桌子上了。
宋安蘭其實對自己大舅一點都不熟,她到現在一共也沒見過大舅幾次,更沒說過話聊過天,和自己的二舅她關係好的很,因為每次去二舅家,二舅都要給她弄好吃的。
等二舅劉紅全進屋來,幾人聊了會兒天,劉春花就笑著說道:「大哥、二哥你們先坐會兒,我去把桌子收拾好,我們就開吃了,飯菜早就預備了,就等你們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