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1章 MAGA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第331章 MAGA

  「是的,沒錯,正是因為這部電影,我和她才.:

  9

  在明鏡周刊著名美女記者艾麗卡·施密特的眼裡,面前這個年輕英俊的採訪對象,突然流露出了一絲溫柔笑容,眼中也隨之放出一種喜悅的光來。

  哇偶。她心道這可確實比按摩棒看上去誘人多了。

  很可愛,很早就認識,但是...

  錄音筆忠實的工作著,記錄下對方的回答。艾麗卡可以把大半心神都用在細微的觀察上面。

  他正滔滔不絕的回答著問題,很明顯是帶著宣傳的任務,跟之前問一句答一句完全不同。

  和她這幾天在做採訪準備時所想的一樣,只要找對方向,他會是一個非常好的採訪對象。

  年輕,活力充沛,表達自如,而且,顯然很清楚風趣與輕桃之間那條分界線。

  這種風格應該會讓他們《明鏡》的那些老派讀者感覺非常新鮮,哪怕明知道是在宣傳電影也不會太反感。而給電影做宣傳是他們達成採訪協議的一部分。

  艾麗卡·施密特有點可惜,周刊上最終只能呈現幾張圖片和冷冰冰的文字,

  而沒有辦法完整的把她現在所感受到的東西,傳遞給他們的讀者。這毫無疑問,

  會讓他們的採訪失色不少。

  她覺得,面前這個中國演員身上,有一種無關年齡族裔的吸引力。

  就像她上個月去克尼比斯滑雪場滑雪,晚上外界的溫度抵達零下二十度,她和朋友在小木屋裡圍著爐火時,伸出手指所感受到的那種炙熱。

  她交換了雙腿,挪動臀部,細微的調整了一下坐姿。

  難怪他作為一個中國演員,居然能在歐美擁有上千方的粉絲。

  艾麗卡·施密特對陳諾的所有了解都是來自於這幾天準備的資料,她壓根沒有看過他任何一部電影。

  她甚至記不得自己上一次進電影院是什麼時候,看的上一部國外電影又是叫什麼名字。

  作為一名29歲的單身女人,她覺得電影和愛情一樣,都是屬於某種布爾喬亞式的、多餘的綺夢。

  按摩棒能解決身體的空虛,工作也能填補精神的不滿,那為什麼還需要愛情或者電影?

  不過,她現在有點改變主意了,

  她突然想看看他在電影屏幕上會是什麼樣。

  艾麗卡·施密特在這一刻決定了。

  今天晚上,她也要去參加今這部中國電影的首映,這不僅能滿足她的好奇,

  也或許能為她這篇採訪提供更多的佐料。

  0

  .總之,我認為我奉獻出了從影以來最好的一次表演。而她也一樣...::

  反正每部新電影上映,都一定要是「最好的」。

  陳諾都習慣了。

  就像他圍繞著《山楂樹之戀》,談了估計有三分鐘他和劉藝霏之間的愛情。

  完全看不出來,他已經決定「分手」。

  假如因為這事鬧,劉藝霏要和他分道揚,正好暮光的票房分成也差不多到帳了,本來馬上公司就要分紅,分完紅,再用2000萬買回股份,最終「神鵰俠侶,絕跡江湖」,也不枉相識一場。

  沒錯,這就是他之前被劉藝霏親了一口之後,想了挺久,最終做出的決定。

  自己什麼樣,陳諾太清楚了。

  不管劉藝霏是真的入戲太深還是來真的。

  他都知道一點。

  他的愛情,早就被捂死在了上輩子不知道哪個女人的被窩裡。

  同樣,劉藝霏據他了解,也是絕不可能像其他女人一樣,默認一些事情的。

  就算她同意,劉阿姨呢?也不必可能。

  別說他和劉藝霏的感情沒到那份上,真要他為了一棵樹放棄整片森林,在四年前或許還可能。

  現在?

  森林也是由一棵棵樹組成的呀。

  大家都是樹,何來高低貴賤之分。

  所以不好意思,玩純愛只能下本書了。


  :.::.我也很期待今晚的首映,我也還沒有看過它的成片。我相信張一謀導演會給我一個驚喜。」陳諾最終把所有的心思掩蓋在了他那一張微笑著的臉龐下,沒有流露出一分一毫給記者窺見。

  艾麗卡·施密特真是做了很多功課,這個採訪到結束的時候,足足經過了兩個多小時,事無巨細的幾乎把陳諾身上所有的事都過了一遍。

  給人感覺就是《時代》和《人物》那兩次採訪加起來的長度。

  就在採訪即將結束的時候,突然,有個明鏡周刊的工作人員打斷了採訪,湊到艾麗卡·施密特耳邊嘀咕了半天。

  聽完後,艾麗卡·施密特嘴角帶笑,似乎是聽到了什麼好事一樣,說道:「陳,我剛剛得到了一個消息。羅曼·波蘭斯基在十分鐘前,接受德國之聲的採訪,在裡面他提到了你,和你的電影。」

  「噢?他說什麼了?」

  「他說...

  「我很尊敬張,他是我喜歡的那種導演,風格鮮明,有自己的想法。」

  「比如《紅高梁》里的高梁地中,姜和鞏所表現出的那種熱烈原始的愛,能夠讓世界上任何一個電影人動容。」

  「最終,它能夠在柏林摘下金熊,絕對是實至名歸。」

  「然而到了今天,張犯下了大錯。就跟第55屆柏林評委們一樣。他們都選了同一個男主角。」

  「《啞巴》我看到的第一眼,我就不喜歡。我覺得他就是一部粗製濫造的電影,和他一樣拙劣。」

  「我沒有想到,他會得到銀熊獎。」

  「他就是當今世代最被高估的男演員。他的作秀能力遠超他的演技。」

  「他在《黑暗騎士》里的表演誇張到令人作嘔,在《藍莓之夜》平庸至極,

  在《暮光之城》矯揉造作。」

  「至於去年的《母親》,呵呵,他在坎城所受到的好評,簡直讓我憎惡。唯一能讓我在電影院裡坐到最後,看完那一場所謂奇蹟之舞的理由是金。他的舞蹈是屬於對金的拙劣模仿。於佩爾居然能讓他拿到影帝,我只能說,她的眼光越來越差。」

  「張的這次柏林之旅,最終會因為陳而一敗塗地。甚至我都不知道他是來幹什麼?」

  「難道他以為柏林的評委會會再次頒發一個銀熊獎給他嗎?僅僅是四年之後?

  難道他以為柏林是什麼紅十字會之類的慈善機構,當一個人進大學的時候會給他發個獎,畢業的時候發另外一個?」

  「另外一部中國電影,王的《Aparttogether團圓》,我昨天去看了首映。」

  「作為本屆柏林的開幕電影,它絕對合格。」

  「他的觀影人數多到主辦方不得不加映一廳。新聞發布會吸引了近千家媒體,還因為提問熱烈,創下柏林歷史上開幕片記者會時長紀錄。這些都充分說明了,真正的好電影,不需要一張或者幾張好看的臉,也一樣能夠受人追捧。」

  「不過,張的電影今晚我也會去看,我已經搞到了首映禮的票,我會去的。」

  「到時候,我會在《銀屏》上寫下真實的評價。」

  做完了節目,

  羅曼·波蘭斯基跟著兩個助手和三個保鏢,六個人一起從德國之音的大樓里走出來,準備上車的時候,恰好一陣淒冷的風吹過,讓已經77歲的他打了個寒顫。

  風也把他額頭上稀疏雜亂的頭髮,吹得更像一蓬荒蕪土地上的雜草。他額頭的皺紋仿若亂麻。深陷的雙眼,目光透著股陰鬱,高挺的鼻樑下,嘴角習慣性下撇,帶出一抹陰沉,整個人散發著一種讓人難以親近的乖戾晦暗的感覺。

  坐上車之後,他的整張臉都隱藏在陰影之下,這種感覺就更明顯了。

  一名50多歲的女助手小心翼翼的說道:「接下來還有兩個採訪,羅曼,要不要休息一下?」

  「不用了。繼續。」

  「晚上你還要去看電影,真的不用——」

  羅曼·波蘭斯基用沙啞的聲線吼道:「我說了繼續。你沒有聽到嗎?智障。

  你們這群腦子壞死的蠢貨,我發誓你再敢從你那張臭嘴裡蹦出一個字,我就把你的腦子掀開羅曼·波蘭斯基足足罵了快一分鐘,才逐漸平息下來。

  不過,除了那個快被唾沫星子淹死的中年女人,其他人都十分鎮定,仿佛習以為常。


  羅曼氣喘吁吁的平息下來,狠狠道:「記住我說的話,我還沒有老。蘇黎世那群雜種既然沒抓到我,這就是上帝給予我的機會,我這次就一定要——.」」

  話沒有說完,但車裡眾人都懂了。

  去年9月,蘇黎世電影節給羅曼頒發了一座終身成就獎。本來眾人都已經準備動身出發去領獎,結果羅曼·波蘭斯基臨時患上了感冒,於是取消了行程。

  後來才得知,如果他們過去,瑞士警方就會在機場立刻逮捕他們。

  自那之後,羅曼·波蘭斯基就對他現在這部電影看得尤為重要。

  誰都知道。

  羅曼·波蘭斯基能夠背著美利堅的通緝令在歐洲大陸逍遙快活,一方面是他的案子太過久遠。

  今年是2010年,距離1978年他在美國法庭認罪又偷跑回法國,已經有32年了。美利堅那邊負責他幼女性侵案的檢察官換了一批又一批,沒有和他太較真。

  另外一方面,作為法國和波蘭雙重國籍的擁有者,身上的著名大導演的稱謂和獲得的榮譽才是他真正的護身符。

  這次蘇黎世的事情給他敲響了警鐘。

  近年來他身上的光環黯淡了不少,這讓他的處境也似乎變得有些危險。

  因而,這次為了在柏林獲獎,羅曼波蘭斯基幾乎是使出了全部手段。

  除了評委會主席維爾納·赫爾佐格,這個新德國電影運動中最著名導演之一,他沒能搞定。

  其餘所有人他都通過不同的中間人遞過話。

  其中索馬利亞的野人努魯丁·法拉赫,美國的蕾妮·齊薇格和中國的余男返回來的消息不算積極。

  但是,義大利導演弗朗西斯卡·科曼茨尼,德國演員科奈莉亞·弗洛波伊斯,以及西班牙製片人何塞·瑪利亞·莫拉雷斯,他都或多或少的得到了一些承諾。

  他在這屆柏林電影節上的目標很明確,第一是金熊,其次是最佳導演。

  在這兩個獎項的競爭上,他的對手在他看來,也很明確。

  哪怕王全安的團圓在昨天的開幕式上聲勢不凡,

  但是羅曼·波蘭斯基這輩子參加的電影節簡直數都數不清,他太知道哪些電影是具備重量級獎項的衝擊能力,哪些電影是雷聲大雨點小的了。

  剛才在電台節目裡為《團圓》吹噓,那是他知道,《團圓》就是那種聲勢浩大,最後最多得一個安慰性質的邊緣獎項的電影。

  對他的金熊和最佳導演造不成任何威脅。

  他應該最擔心的,不是別人,正是他那個年輕的中國對頭主演,並且在今晚首映的《山楂樹》。

  首先,從影響力上看,它具備衝擊一切獎項的可能性。

  導演張一謀和柏林淵源極深,一直很受當地評委青睞。

  還有他。

  當初小丑上映時,為了他,解放報和世界報之間的口水官司可是吵了足足好幾期。

  這次當得知《山楂樹》送報柏林之後,有一些德國媒體甚至宣稱,已經奪得了柏林和坎城之後,這部電影不去威尼斯,卻被再度送到了柏林,這分明就是諾陳為了彌補四年前沒有親自到現場領獎的遺憾。由此可見,柏林電影節在世界影壇的地位。

  這種言論在波蘭斯基看來,才是最可怕的言論。也是最有可能讓電影獲獎的言論,極有可能影響組委會和評委會的某些微妙的傾向。

  這讓他是真的不敢休息,哪怕身體再累,也要多跑幾家媒體,為自己造勢,

  同時也打壓對手。

  他深知,在影片質量不相上下的時候,輿論就是勝負手。

  「羅曼,有一個來自美國的電話。」這時,有一個更加年輕的助手,捂著他的公務手機聽筒,低聲說道。

  「誰?」

  「哈維,哈維·維恩斯坦。他想跟你聊聊陳的事情。」

  兩個對頭開始聯絡的時候,陳諾剛結束完採訪,正在配合《明鏡》的攝影師拍照。

  之前他就知道,這次的明鏡周刊會是在五天之後上市,他這次是屬於封面採訪。

  所以他也就想當然的認為,他現在拍的照片是封面照。

  而這,顯然就是他對於明鏡周刊這個以「調查求實、揭露弊端、批評官僚」為宗旨,世界知名嚴肅政治雜誌的誤解。


  德國《明鏡》可不是像美國《人物》那種,會每年底評選什麼全球最美100張臉的娛樂雜誌,也沒有《時代》那麼時髦。

  它至今還沿用著1947年創刊時期的那種招貼畫風格。

  等拍完照之後,他才知道,德國人就是德國人,他現在拍的照片只是用作內文配圖。

  封面其實早就已經準備好了。

  「我們這次並不準備用你的照片,因為時代用過了,人物也用過了。」艾麗卡·施密特說這話的時候,給陳諾的感覺,就像是某個書香門第的世家子弟,在談論某個暴發戶親戚,一臉淡淡的輕蔑和不屑。

  「他們想要用你的樣子提高銷量,但是我們不用。訂閱我們雜誌的用戶,很多都是從祖輩開始,一輩輩的傳承下來。所以,我們準備採取另外一種方式。和你一樣,更加年輕,富有個性。也更令人印象深刻。」

  一張白色底板,包裹著幾道紅色的邊框,左上方是近百年沒有更改過的德語「明鏡」。

  在封面的中間,是兩個很大的帶著音標的紅色漢語拼音。

  」chénnuo」

  下面配有一行德語小字。

  除此之外,什麼圖片都沒有。

  陳諾和齊雲天站在艾麗卡·施密特的筆記本電腦面前,看著這所謂的年輕個性的封面,實在是不知道說什麼才好。

  這就是所謂德國人的審美觀嗎?

  挺對稱的倒是。

  「wow。」陳諾乾巴巴的感嘆了一聲,「的確令人印象深刻。」

  艾麗卡·施密特笑眯眯的說道:「喜歡嗎?我親自挑選的。需要我跟你解釋一下其中的意思嗎,用中文拼音拼寫出來的名字,不僅是名字,也暗示著你的中國背景。同時,下面那張小字也是我擬定的。意思是第55屆柏林影帝,一個來自中國的電影演員。但是我現在已經改變主意了。」

  「為什麼?我覺得挺好的。」陳諾說道。

  艾麗卡·施密特搖頭道:「不不不,並不好,太淺顯了。不足以概括我在這次採訪中所感受到的東西。等到今晚看完首映禮之後,我再好好想想。尤其是最後你說得那段話·

  一頭淡金色的長頭髮,灰藍色瞳孔的雅利安美人,露出了一種幾十年前她的祖先征服法國或者波蘭的時候,露出的那種笑容。冰冷的如同零下二十多度的滑雪場。

  「作為一名專業的政治記者,和一名業餘的娛樂記者。我個人評價是,你雖然把羅曼·波蘭斯基的逍遙法外,和美國衰落聯繫起來略有勉強。」

  「但是,隨之而來的那一句口號。我覺得挺有意思,足夠吸引很多美國人的注意。」

  「至少,在傳播開來之後,奧巴瑪肯定會注意到它的。」

  「看來你是真的很想讓羅曼·波蘭斯基老死在美國的某個監獄裡。陳。」

  陳諾搖頭道:「不不不,千方別這麼說,艾麗卡。我只是因為我女朋友是美國人,我愛屋及烏,發自內心的希望美國再次偉大而已。」

  「為了傳播,除了你們雜誌之外,我還準備把這句話縮寫一下,當做一個標籤話題,發到fb上去,就像當初metoo一樣。你覺得這能不能讓美國再次偉大的速度再快一點?」

  「damn,你是想他快點坐牢是吧,我要是波蘭斯基,我一定會在今天跪在你的門口.......所以,你的意思是,你準備叫它MAGA?」

  「對,MAGA。」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