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競爭者出現
「阿東,市場上發現不少不是我們的風車產品在銷售。」
這天早上,李文東在翻看當天的報紙,就看到羅大海急匆匆的進來。
「海哥,這是早晚的事情。港島這麼多家塑料工廠,想要跟風生產,簡直不要太容易。」
有競爭者出現,李文東並沒有感到驚訝,這種情況他早就預料到了。
「我們已經吃到了魚頭和魚肚,剩下的魚尾他們要搶,就讓他們搶就是了。」
李文東平靜地繼續說道,「關鍵是我們不能因為別人跟風就亂了陣腳。
我們的優勢在於創新和品牌,這是其他跟風者難以複製的。」
羅大海點了點頭,但他的眉頭仍然緊鎖,「話雖如此,但如果他們的價格比我們低,肯定會搶走一部分市場。」
李文東微微一笑,「海哥,價格戰是短期內的競爭手段,我們不能只顧眼前利益。
風車的市場只有那麼大,就算用低價奪取市場,又能賺到多少錢呢。
我們要做的是提升產品的價值,讓我們的風車不僅僅是一個玩具,而是一個帶有文化和情感寓意的產品。
你要知道,只有我們的風車才是英國那位老太太欽點的。
風車的裝飾設計和施工,目前只有我們能做。
所以,只要做好這方面的宣傳,即使價格稍高,消費者也願意為我們的品牌買單。」
「那我們現在要做什麼?」羅大海問道。
「普通風車的生產停下來,只生產限量版風車,和風車裝飾設計。」
「好,聽你的,那我馬上去安排。」羅大海聽完李文東的安排,立刻行動起來。
看著羅大海風風火火的出去,李文東笑著搖了搖頭。
生產風車實在沒什麼難度,即便他把其中一些樣式申請專利,也擋不住別人。
所以,從最初生產的時候,他就沒想過吃獨食。
現在利用英國老太太訪問港島機會,已經將遠方實業的風車與高端、文化和情感寓意聯繫在一起,這本身就是一種品牌溢價。
剩下一點殘羹冷炙讓出去,也沒什麼可惜的。
重新拿起報紙,李文東繼續翻看起來。
每天他都要把當天的報紙,尤其是商業類的報紙,仔細閱讀一遍。
這個年代,報紙是獲取信息和新聞的重要渠道之一。
忽然,報紙上的一則消息引起了他注意。
那是一則關於米國的消息,新聞上說,「從1973年12月到1975年5月,經濟危機已經持續了十八個月之久,1.5萬家企業破產,固定資產投資下降16.6%......」
李文東知道,這些大量的破產企業中,有許多化工企業。
要是資金充足,到米國去收購一家生產塑料原料的化工企業,可以大大降低對外部原料供應的依賴,穩定生產成本。
若有所思的放下手裡的報紙,他對蘇曉雅說道:「曉雅,你去問問財務,帳上現在有多少錢?」
維多利亞公園風車項目賺了五十九萬,加上近期風車爆火後賺到的二十四萬,僅從風車項目上,遠方實業就獲得了八十二萬港幣營收。
加上全密封保鮮盒五十九萬營收。
遠方實業一共有一百四十一萬的營業收入。
收入大,花銷同樣不小。
買弘盛、租廠房、招工人、買原料......
錢剛剛進了遠方的帳戶,又流水一般迅速的花了出去。
弘盛塑料廠原有的廠房只有2000多尺,新增的兩台注塑機放進去之後,一下擁擠不堪。
李文東讓蘇曉雅在同一棟大廈內,直接租了一層11000尺(1000平方米)的廠房。
保鮮盒的生產線全部搬到了新租的廠房。
原有的廠房,留給了羅大海的風車項目組。
廠房大了,需要的工人同樣也多。
為了給後續擴大產能留出餘地,李文東一次就招聘了四十名工人和幾名辦公文員。
「我這就去。」
蘇曉雅說完,便快步走出了辦公室。
不一會兒,她拿著財務報表走了進來。
「東哥,帳上現在有八十六萬。但是下個月我們需要支付原料供應商的款項,還有新員工的工資,預計會支出十二萬。」蘇曉雅把報表遞給李文東。
李文東接過報表,仔細看了一遍。
除了要支付出去的,剩下的七十四萬對於目前的遠方實業來說,雖然不是個小數目,但要實現他心中的計劃,這筆錢還遠遠不夠。
「這樣吧,帳上留十六萬,剩下的幫我存到花旗銀行。」
李文東接著說道:「曉雅,除了存錢的事情,再幫我準備一下去米國的相關資料。」
李文東準備親自去米國看看,一是推銷全密封保鮮盒,二是考察一下當地的化工企業,看看是否有合適的收購機會。
現在港島的全密封保鮮盒銷售,在電台GG和電視GG的宣傳下,進入爆發之後的平穩銷售階段。
從市場潛力來看,再次銷量爆發的可能性很小。
港島市場雖好,但畢竟有限,要想實現更大的發展,就必須開拓國際市場。
米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經濟體之一,無疑是一個理想的目標。
如果不是英國老太太訪問港島打亂他的計劃,他早就去米國推銷了。
「東哥,你要去米國?」
蘇曉雅驚訝的問道。
在她的心目中,李文東不管是在家裡還是公司,一直都是主心骨。
聽到他要去米國,蘇曉雅心裡頓時有些慌亂。
李文東注意到了蘇曉雅的不安,他笑著安慰她說:「我這次去米國,是去推銷全密封保鮮盒。
你留在家裡,幫我看好公司,我辦完事會儘快回來的。」
他繼續說道:「曉雅,我不在的時候,公司的日常運營就交給你和海哥了。我相信你們能夠處理好一切。」
蘇曉雅點了點頭,儘管心裡有些不安,但她還是堅定地說:「東哥,你放心。我會盡我最大的努力,幫你看好公司。」
事不宜遲,既然決定要搶在米國經濟危機結束之前撿便宜,肯定是越快越好。
安排好家裡的事情,李文東踏上了飛往米國的飛機。
這天早上,李文東在翻看當天的報紙,就看到羅大海急匆匆的進來。
「海哥,這是早晚的事情。港島這麼多家塑料工廠,想要跟風生產,簡直不要太容易。」
有競爭者出現,李文東並沒有感到驚訝,這種情況他早就預料到了。
「我們已經吃到了魚頭和魚肚,剩下的魚尾他們要搶,就讓他們搶就是了。」
李文東平靜地繼續說道,「關鍵是我們不能因為別人跟風就亂了陣腳。
我們的優勢在於創新和品牌,這是其他跟風者難以複製的。」
羅大海點了點頭,但他的眉頭仍然緊鎖,「話雖如此,但如果他們的價格比我們低,肯定會搶走一部分市場。」
李文東微微一笑,「海哥,價格戰是短期內的競爭手段,我們不能只顧眼前利益。
風車的市場只有那麼大,就算用低價奪取市場,又能賺到多少錢呢。
我們要做的是提升產品的價值,讓我們的風車不僅僅是一個玩具,而是一個帶有文化和情感寓意的產品。
你要知道,只有我們的風車才是英國那位老太太欽點的。
風車的裝飾設計和施工,目前只有我們能做。
所以,只要做好這方面的宣傳,即使價格稍高,消費者也願意為我們的品牌買單。」
「那我們現在要做什麼?」羅大海問道。
「普通風車的生產停下來,只生產限量版風車,和風車裝飾設計。」
「好,聽你的,那我馬上去安排。」羅大海聽完李文東的安排,立刻行動起來。
看著羅大海風風火火的出去,李文東笑著搖了搖頭。
生產風車實在沒什麼難度,即便他把其中一些樣式申請專利,也擋不住別人。
所以,從最初生產的時候,他就沒想過吃獨食。
現在利用英國老太太訪問港島機會,已經將遠方實業的風車與高端、文化和情感寓意聯繫在一起,這本身就是一種品牌溢價。
剩下一點殘羹冷炙讓出去,也沒什麼可惜的。
重新拿起報紙,李文東繼續翻看起來。
每天他都要把當天的報紙,尤其是商業類的報紙,仔細閱讀一遍。
這個年代,報紙是獲取信息和新聞的重要渠道之一。
忽然,報紙上的一則消息引起了他注意。
那是一則關於米國的消息,新聞上說,「從1973年12月到1975年5月,經濟危機已經持續了十八個月之久,1.5萬家企業破產,固定資產投資下降16.6%......」
李文東知道,這些大量的破產企業中,有許多化工企業。
要是資金充足,到米國去收購一家生產塑料原料的化工企業,可以大大降低對外部原料供應的依賴,穩定生產成本。
若有所思的放下手裡的報紙,他對蘇曉雅說道:「曉雅,你去問問財務,帳上現在有多少錢?」
維多利亞公園風車項目賺了五十九萬,加上近期風車爆火後賺到的二十四萬,僅從風車項目上,遠方實業就獲得了八十二萬港幣營收。
加上全密封保鮮盒五十九萬營收。
遠方實業一共有一百四十一萬的營業收入。
收入大,花銷同樣不小。
買弘盛、租廠房、招工人、買原料......
錢剛剛進了遠方的帳戶,又流水一般迅速的花了出去。
弘盛塑料廠原有的廠房只有2000多尺,新增的兩台注塑機放進去之後,一下擁擠不堪。
李文東讓蘇曉雅在同一棟大廈內,直接租了一層11000尺(1000平方米)的廠房。
保鮮盒的生產線全部搬到了新租的廠房。
原有的廠房,留給了羅大海的風車項目組。
廠房大了,需要的工人同樣也多。
為了給後續擴大產能留出餘地,李文東一次就招聘了四十名工人和幾名辦公文員。
「我這就去。」
蘇曉雅說完,便快步走出了辦公室。
不一會兒,她拿著財務報表走了進來。
「東哥,帳上現在有八十六萬。但是下個月我們需要支付原料供應商的款項,還有新員工的工資,預計會支出十二萬。」蘇曉雅把報表遞給李文東。
李文東接過報表,仔細看了一遍。
除了要支付出去的,剩下的七十四萬對於目前的遠方實業來說,雖然不是個小數目,但要實現他心中的計劃,這筆錢還遠遠不夠。
「這樣吧,帳上留十六萬,剩下的幫我存到花旗銀行。」
李文東接著說道:「曉雅,除了存錢的事情,再幫我準備一下去米國的相關資料。」
李文東準備親自去米國看看,一是推銷全密封保鮮盒,二是考察一下當地的化工企業,看看是否有合適的收購機會。
現在港島的全密封保鮮盒銷售,在電台GG和電視GG的宣傳下,進入爆發之後的平穩銷售階段。
從市場潛力來看,再次銷量爆發的可能性很小。
港島市場雖好,但畢竟有限,要想實現更大的發展,就必須開拓國際市場。
米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經濟體之一,無疑是一個理想的目標。
如果不是英國老太太訪問港島打亂他的計劃,他早就去米國推銷了。
「東哥,你要去米國?」
蘇曉雅驚訝的問道。
在她的心目中,李文東不管是在家裡還是公司,一直都是主心骨。
聽到他要去米國,蘇曉雅心裡頓時有些慌亂。
李文東注意到了蘇曉雅的不安,他笑著安慰她說:「我這次去米國,是去推銷全密封保鮮盒。
你留在家裡,幫我看好公司,我辦完事會儘快回來的。」
他繼續說道:「曉雅,我不在的時候,公司的日常運營就交給你和海哥了。我相信你們能夠處理好一切。」
蘇曉雅點了點頭,儘管心裡有些不安,但她還是堅定地說:「東哥,你放心。我會盡我最大的努力,幫你看好公司。」
事不宜遲,既然決定要搶在米國經濟危機結束之前撿便宜,肯定是越快越好。
安排好家裡的事情,李文東踏上了飛往米國的飛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