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章 往全能方向發展
第197章 往全能方向發展
狐狸皮的絨毛和針毛都比頭的細,但是皮板沒有頭的厚。
因此,狐狸皮毛不如頭皮毛結實抗造。
但狐狸皮紅彤彤的顏色鮮亮。
在北境,就時興男人戴頭帽子、女人戴狐皮帽子。
在衛淮家裡,他和老葛戴的都是頭帽,張曉蘭和草兒戴的是狐皮帽子,都是衛淮打來的皮子,老葛平日裡熟出來,製作出來的帽子。
火狐狸的皮毛顏色艷麗,給女人戴上顯得漂亮嬌艷。狐狸絨毛細,也襯托女人嬌嫩的臉蛋。
自打來到黃花嶺村子,草兒和衛淮,就沒戴過孢皮帽了,草兒的狗皮蘇恩倒是一直穿著,也正因為有了能更好遮風擋寒的蘇恩和狗皮手套,讓他比狗剩這男孩子還能野。
當然,狐皮帽和頭帽可不是什麼時候都能戴的。
只有進入數九寒天才能戴,戴早了容易上火,特別是狐皮帽子,戴早了燒眉眼。
這些東西,老葛一早跟衛淮說過,都記在心頭。
在衛淮看來,除了種地的,經商的(到林場、農場、工地打工賺錢的),山裡邊就只剩下兩種人,一種是吃河溝兒的,一種是吃山溝兒的。
吃河溝兒和吃山溝兒,是老葛的說法。
直白點說,吃河溝兒的就是打魚的,而吃山溝可不僅僅指山上,也包括草甸子。除了打圍,定對和放山都算是吃山溝的。
這裡邊說道極多。
就說打圍,分打大圍和打小圍。
打大圍又分騎馬挎槍的和不騎馬挎槍的,有帶狗的,有不帶狗的,還有帶狗挑顏色的。
打大圍都是專門打黑瞎子、野豬、鹿、狗子等大的山牲,打青皮子屬於除害性質,狼皮還沒頭皮值錢,而肉也很少有人吃。
而打小圍,叫皮子,主要是抓頭、水狗子之類,有隻小母狗子就行,沒狗的稍微差點。
打圍一般都有時間限制,不能打圍的時候就去定對,定對就是下夾子、下拍子、下套兒、下地槍、棒窖···
不管什麼山牲都能窖。
還有打倉、套、摔狐狸等。
夏天就去山裡挖參、採藥。
在這裡邊說到的定對,簡單理解就是陷阱,可其實,定和對是兩件事兒。
對,是兩個物件一合把山牲給拿住,各種方法萬變不離其宗,比如下套、下夾子等工具設施都叫對,這東西好學。
真正難學的,是定。
定,是把這些工具和設施安放在什麼場地,定的場地掌握不好,對做得再好也沒用,就像夾黃皮子、紫貂,要尋找卡口,和下掛子網得下在魚道上才能捕到魚是一樣的道理。
當然了,也不是定對都需要卡口,凡是有誘餌的對,比如鹿窖和一些大坑類的陷阱,只要定在山牲經常往來的地方就行。
這就很考驗經驗了。
衛淮以前跟著孟壽安、孟川他們的時候,也學到不少關於跑山打獵的知識和常識,但他們講的多是具體的狩獵實例,很少講狩獵的方法類別,甚至,問起這些時候,他們自己也說不明白。
也只是在老葛這裡,能系統地概括地講述吃山溝的具體概念和各種不同的狩獵方式。
老葛一點都不保守,是真的將自己的經驗和理解,統統傳給衛淮,有問必答老葛在衛淮眼裡,那是全能的。
言語中不難知道,他除了打獵,放山、採藥、采山珍,也樣樣在行,在吃河溝這一塊,也是精通。
也正是有了老葛,衛淮肚子裡貨才真正豐滿起來。
衛淮也在努力地實踐著,北境,要山有山,要河有河,他正在讓自己往全能的方向發展,既能吃山溝兒,也能吃河溝兒。
已經初八丁。
回家探親的知青已經有返回的。
衛淮也休息了不少時間,跟老葛、張曉蘭和草兒商量,準備去依林林場呆到開春再回來。
老葛腿腳不便,衛淮展現的能耐,也已經讓他放心,就留在家裡邊。
有他老人家坐鎮,衛淮外出,也完全不用擔心。
隔天,衛淮開始收拾自己的傢伙事,鍋碗瓢盆、油鹽醬醋、褥子等東西,都準備好,把自己的五六半好好保養一番,帶足了子彈,去周立成家裡和公社,開了出行證明,在第三天早上,吃過早飯後,把東西裝爬犁上,領著黑炭和饅頭,
以棗紅馬拉爬犁,踏雪跟爬犁後邊,趕往依林林場。
一路上遇到邊防巡邏和哨卡的檢查,在看過出行證明後,沒有任何刁難,在下午的時候,抵達依林林場。
遠遠看到自己在山腳草甸子邊的窩棚時,衛淮很有種恍然的感覺。
去年這個時候,還和老葛、草兒住在窩棚裡邊呢,而現在,一切都已經又有了不小的變化。
沒有人住,窩棚也就沒人打理,頂上鋪著的那一層一尺厚的黃泥,經過這幾個月的時間,上面已經長了不少雜草,還有藤蔓牽絆在上面。
窩棚前,厚厚的積雪,除了有幾串老鼠腳印和飛鳥的腳印,別的什麼都沒有他將爬犁卸下來,把踏雪和棗紅馬牽到前邊的草地上找草吃,這才推開沒鎖的小門,裡邊一股子霉味撲面而來,很潮濕。
衛淮進去後,簡單歸置打掃了一下,把東西也全都搬進去,先去後邊山坡上尋了些木柴回來,將土灶里的火攏著,在炕前面也攏了一堆,烘著窩棚裡邊的潮氣,也用這煙火氣息,去除裡邊的霉味。
等事情忙完後,他這才背著自己的五六半,前往林場場部。
一身狗皮蘇恩,戴著頭帽,背著五六半,還是原來的裝扮,只是到了場部的時候,發現多了不少新的面孔,有新來的知青,也有新搬來的職工,林場的住戶,已經有三十來戶的樣子。
過完年,未幫的把頭領著人手返回,已經開始了採伐,還有些今天剛到,也還有的還在路上。
一眾人看到衛淮進入場部,都用一種奇怪的眼神打量著這個鄂倫春人裝扮的年輕人。
衛淮也在搜尋著熟人的面孔,只是一路走過,沒碰到比較熟識的。
不得不說,林場的變化不小。
他直奔場長辦公室,敲了幾下門。
好在,門裡傳來姜玉珂熟悉的聲音:「進來!」
衛淮推門進去:「姜叔——」
看到進來的是衛淮,姜玉珂先是愣了一下,隨即笑了起來:「章岩、巴雲和他們幾個不止一次念叨,你是不是忘了他們了,要是你來的話,這個冬天就舒服了,現在想吃點灰狗子肉都費勁—..」
衛淮笑了起來:「我這不是來了嗎!」
「來了好啊——」
姜玉珂笑著點點頭:「這些時間,在黃花嶺過得咋樣?」
「挺順的!」
衛淮隨即將自己帶來的煙、酒和茶葉,給姜玉珂送上:,「姜叔,我過來就是打聲招呼,接下來的時間,我會一直在這裡待到開春再回去,行李已經搬到窩棚里去了!」
「還有兩個月左右的時間你住啥窩棚啊,場部有空閒的屋子,你直接搬過來就是,在這邊人多熱鬧,主要是想沾你的光,我們吃肉方便啊!」
對於姜玉珂的好意,衛淮心領了,他還是覺得一個人住窩棚裡邊方便。
人多的地方,少不了各種玩耍和應酬,也就少不了吃喝,總會在很多時候誤事,這是孤獨的好處。
至於想吃肉啥的,自然不用多說。
衛淮打到肉,除了皮子和值錢的東西會留下,大部分肯定是送給林場的,他自己一個人吃不了那麼多,也帶不回黃花嶺村子。
從姜玉珂口中得知,姚天澤已經調回阿木爾林業局去了,章岩、巴雲和還在林場幹著檢尺和管理林班的事情,管倉庫和修理器械的李和泰也已經調走,去了十八站林業局下屬的一個林場,現在管倉庫和修理的,是另一個知青。
林場裡,熟識的也就剩下那麼三個人了。
簡單了一陣,姜玉珂開年的工作挺忙,他也就不過多打擾,告辭出來,把給章岩和巴雲和兩人準備的東西,直接送他們家去,至於給姚天澤和李和泰兩人準備的那一份,人都不在林場了,只能提著回去。
這小小的變化,倒也讓衛淮有了些物是人非的感覺。
他跟著又去了林場的幾個林班,去轉了一圈,還真看到幾個去年冬天打過交道的把頭。
也讓他心裡一喜,有這些人在,能用灰狗子、飛龍、松雞等山牲的肉,零散地從他們手裡換出些錢來。
順帶,他從一個熟識的木幫把頭手裡,花錢買了些草料。
來山里倒套子,馬匹能派上大用場,所以,分駐在各個林班窩棚里的木幫,
都帶著有馬匹,也準備有草料之類的東西。
衛淮的窩棚邊可沒有帶,只能找他們有結餘的花錢分一點。
但這量,顯然是不夠的,只能又去找姜玉珂,買了一些林場上給馬鹿準備的草料。
在這裡進山,可就得指望兩匹馬的腳力了,沒那麼多時間給它們採食,只能準備草料。
就在當天,他給棗紅馬架上爬犁,將草料拉了回來。
草垛堆放起來,豆餅、苞米、大豆之類的食料,只能放窩棚里,不然都扛不住老鼠的禍害。
這一忙活,就到了晚上。
衛淮也就簡單地用帶來的肉乾、黃米和大米,熬了一鍋粥填飽肚子,正吃著的時候,章岩和巴雲和兩人過來串門。
也只是隨便磅磅嗑,說下彼此大概的情況,按照兩人的說法,屬於是過來探望一眼,確定一下是不是衛淮,之後好過來烤灰狗子肉。
他們也就在衛淮的窩棚里呆了十多分鐘就回去了。
衛淮送走兩人的時候,抬頭看看了夜空。
一+不霧環環繞著月亮,泛著賊賊的青光,像是要把月光給全部吸收一樣。
在北境呆的時間長了,衛淮知道,這是風環,意味著明天要颳大風。
果然,第二天早上的時候,從東邊升起的太陽迷迷糊糊,無精打采,好像還沒睡醒。
太陽前面煙遮霧罩,雲靄瀰漫,往日的湛藍沒了,雲朵也躲得無影無蹤,整個天空灰濛濛的一片,分不出遠近高低,
濃稠的霧靄嚴嚴實實地擋著陽光,只隱隱約約的有一圈木盆大小的光暈垂掛在蒼穹,全無往日的喜眉笑臉。
這樣的天氣,衛淮不是第一次見到,但他只知道是要颳風,至於怎麼刮卻各有不同。
尋思了一下,他覺得自已還是不要走遠,不然,碰到大煙泡,那就麻煩了。
於是,只是背著五六半,獵囊里裝了夾子,領著兩條獵狗去了對面的落葉松林。
狐狸皮的絨毛和針毛都比頭的細,但是皮板沒有頭的厚。
因此,狐狸皮毛不如頭皮毛結實抗造。
但狐狸皮紅彤彤的顏色鮮亮。
在北境,就時興男人戴頭帽子、女人戴狐皮帽子。
在衛淮家裡,他和老葛戴的都是頭帽,張曉蘭和草兒戴的是狐皮帽子,都是衛淮打來的皮子,老葛平日裡熟出來,製作出來的帽子。
火狐狸的皮毛顏色艷麗,給女人戴上顯得漂亮嬌艷。狐狸絨毛細,也襯托女人嬌嫩的臉蛋。
自打來到黃花嶺村子,草兒和衛淮,就沒戴過孢皮帽了,草兒的狗皮蘇恩倒是一直穿著,也正因為有了能更好遮風擋寒的蘇恩和狗皮手套,讓他比狗剩這男孩子還能野。
當然,狐皮帽和頭帽可不是什麼時候都能戴的。
只有進入數九寒天才能戴,戴早了容易上火,特別是狐皮帽子,戴早了燒眉眼。
這些東西,老葛一早跟衛淮說過,都記在心頭。
在衛淮看來,除了種地的,經商的(到林場、農場、工地打工賺錢的),山裡邊就只剩下兩種人,一種是吃河溝兒的,一種是吃山溝兒的。
吃河溝兒和吃山溝兒,是老葛的說法。
直白點說,吃河溝兒的就是打魚的,而吃山溝可不僅僅指山上,也包括草甸子。除了打圍,定對和放山都算是吃山溝的。
這裡邊說道極多。
就說打圍,分打大圍和打小圍。
打大圍又分騎馬挎槍的和不騎馬挎槍的,有帶狗的,有不帶狗的,還有帶狗挑顏色的。
打大圍都是專門打黑瞎子、野豬、鹿、狗子等大的山牲,打青皮子屬於除害性質,狼皮還沒頭皮值錢,而肉也很少有人吃。
而打小圍,叫皮子,主要是抓頭、水狗子之類,有隻小母狗子就行,沒狗的稍微差點。
打圍一般都有時間限制,不能打圍的時候就去定對,定對就是下夾子、下拍子、下套兒、下地槍、棒窖···
不管什麼山牲都能窖。
還有打倉、套、摔狐狸等。
夏天就去山裡挖參、採藥。
在這裡邊說到的定對,簡單理解就是陷阱,可其實,定和對是兩件事兒。
對,是兩個物件一合把山牲給拿住,各種方法萬變不離其宗,比如下套、下夾子等工具設施都叫對,這東西好學。
真正難學的,是定。
定,是把這些工具和設施安放在什麼場地,定的場地掌握不好,對做得再好也沒用,就像夾黃皮子、紫貂,要尋找卡口,和下掛子網得下在魚道上才能捕到魚是一樣的道理。
當然了,也不是定對都需要卡口,凡是有誘餌的對,比如鹿窖和一些大坑類的陷阱,只要定在山牲經常往來的地方就行。
這就很考驗經驗了。
衛淮以前跟著孟壽安、孟川他們的時候,也學到不少關於跑山打獵的知識和常識,但他們講的多是具體的狩獵實例,很少講狩獵的方法類別,甚至,問起這些時候,他們自己也說不明白。
也只是在老葛這裡,能系統地概括地講述吃山溝的具體概念和各種不同的狩獵方式。
老葛一點都不保守,是真的將自己的經驗和理解,統統傳給衛淮,有問必答老葛在衛淮眼裡,那是全能的。
言語中不難知道,他除了打獵,放山、採藥、采山珍,也樣樣在行,在吃河溝這一塊,也是精通。
也正是有了老葛,衛淮肚子裡貨才真正豐滿起來。
衛淮也在努力地實踐著,北境,要山有山,要河有河,他正在讓自己往全能的方向發展,既能吃山溝兒,也能吃河溝兒。
已經初八丁。
回家探親的知青已經有返回的。
衛淮也休息了不少時間,跟老葛、張曉蘭和草兒商量,準備去依林林場呆到開春再回來。
老葛腿腳不便,衛淮展現的能耐,也已經讓他放心,就留在家裡邊。
有他老人家坐鎮,衛淮外出,也完全不用擔心。
隔天,衛淮開始收拾自己的傢伙事,鍋碗瓢盆、油鹽醬醋、褥子等東西,都準備好,把自己的五六半好好保養一番,帶足了子彈,去周立成家裡和公社,開了出行證明,在第三天早上,吃過早飯後,把東西裝爬犁上,領著黑炭和饅頭,
以棗紅馬拉爬犁,踏雪跟爬犁後邊,趕往依林林場。
一路上遇到邊防巡邏和哨卡的檢查,在看過出行證明後,沒有任何刁難,在下午的時候,抵達依林林場。
遠遠看到自己在山腳草甸子邊的窩棚時,衛淮很有種恍然的感覺。
去年這個時候,還和老葛、草兒住在窩棚裡邊呢,而現在,一切都已經又有了不小的變化。
沒有人住,窩棚也就沒人打理,頂上鋪著的那一層一尺厚的黃泥,經過這幾個月的時間,上面已經長了不少雜草,還有藤蔓牽絆在上面。
窩棚前,厚厚的積雪,除了有幾串老鼠腳印和飛鳥的腳印,別的什麼都沒有他將爬犁卸下來,把踏雪和棗紅馬牽到前邊的草地上找草吃,這才推開沒鎖的小門,裡邊一股子霉味撲面而來,很潮濕。
衛淮進去後,簡單歸置打掃了一下,把東西也全都搬進去,先去後邊山坡上尋了些木柴回來,將土灶里的火攏著,在炕前面也攏了一堆,烘著窩棚裡邊的潮氣,也用這煙火氣息,去除裡邊的霉味。
等事情忙完後,他這才背著自己的五六半,前往林場場部。
一身狗皮蘇恩,戴著頭帽,背著五六半,還是原來的裝扮,只是到了場部的時候,發現多了不少新的面孔,有新來的知青,也有新搬來的職工,林場的住戶,已經有三十來戶的樣子。
過完年,未幫的把頭領著人手返回,已經開始了採伐,還有些今天剛到,也還有的還在路上。
一眾人看到衛淮進入場部,都用一種奇怪的眼神打量著這個鄂倫春人裝扮的年輕人。
衛淮也在搜尋著熟人的面孔,只是一路走過,沒碰到比較熟識的。
不得不說,林場的變化不小。
他直奔場長辦公室,敲了幾下門。
好在,門裡傳來姜玉珂熟悉的聲音:「進來!」
衛淮推門進去:「姜叔——」
看到進來的是衛淮,姜玉珂先是愣了一下,隨即笑了起來:「章岩、巴雲和他們幾個不止一次念叨,你是不是忘了他們了,要是你來的話,這個冬天就舒服了,現在想吃點灰狗子肉都費勁—..」
衛淮笑了起來:「我這不是來了嗎!」
「來了好啊——」
姜玉珂笑著點點頭:「這些時間,在黃花嶺過得咋樣?」
「挺順的!」
衛淮隨即將自己帶來的煙、酒和茶葉,給姜玉珂送上:,「姜叔,我過來就是打聲招呼,接下來的時間,我會一直在這裡待到開春再回去,行李已經搬到窩棚里去了!」
「還有兩個月左右的時間你住啥窩棚啊,場部有空閒的屋子,你直接搬過來就是,在這邊人多熱鬧,主要是想沾你的光,我們吃肉方便啊!」
對於姜玉珂的好意,衛淮心領了,他還是覺得一個人住窩棚裡邊方便。
人多的地方,少不了各種玩耍和應酬,也就少不了吃喝,總會在很多時候誤事,這是孤獨的好處。
至於想吃肉啥的,自然不用多說。
衛淮打到肉,除了皮子和值錢的東西會留下,大部分肯定是送給林場的,他自己一個人吃不了那麼多,也帶不回黃花嶺村子。
從姜玉珂口中得知,姚天澤已經調回阿木爾林業局去了,章岩、巴雲和還在林場幹著檢尺和管理林班的事情,管倉庫和修理器械的李和泰也已經調走,去了十八站林業局下屬的一個林場,現在管倉庫和修理的,是另一個知青。
林場裡,熟識的也就剩下那麼三個人了。
簡單了一陣,姜玉珂開年的工作挺忙,他也就不過多打擾,告辭出來,把給章岩和巴雲和兩人準備的東西,直接送他們家去,至於給姚天澤和李和泰兩人準備的那一份,人都不在林場了,只能提著回去。
這小小的變化,倒也讓衛淮有了些物是人非的感覺。
他跟著又去了林場的幾個林班,去轉了一圈,還真看到幾個去年冬天打過交道的把頭。
也讓他心裡一喜,有這些人在,能用灰狗子、飛龍、松雞等山牲的肉,零散地從他們手裡換出些錢來。
順帶,他從一個熟識的木幫把頭手裡,花錢買了些草料。
來山里倒套子,馬匹能派上大用場,所以,分駐在各個林班窩棚里的木幫,
都帶著有馬匹,也準備有草料之類的東西。
衛淮的窩棚邊可沒有帶,只能找他們有結餘的花錢分一點。
但這量,顯然是不夠的,只能又去找姜玉珂,買了一些林場上給馬鹿準備的草料。
在這裡進山,可就得指望兩匹馬的腳力了,沒那麼多時間給它們採食,只能準備草料。
就在當天,他給棗紅馬架上爬犁,將草料拉了回來。
草垛堆放起來,豆餅、苞米、大豆之類的食料,只能放窩棚里,不然都扛不住老鼠的禍害。
這一忙活,就到了晚上。
衛淮也就簡單地用帶來的肉乾、黃米和大米,熬了一鍋粥填飽肚子,正吃著的時候,章岩和巴雲和兩人過來串門。
也只是隨便磅磅嗑,說下彼此大概的情況,按照兩人的說法,屬於是過來探望一眼,確定一下是不是衛淮,之後好過來烤灰狗子肉。
他們也就在衛淮的窩棚里呆了十多分鐘就回去了。
衛淮送走兩人的時候,抬頭看看了夜空。
一+不霧環環繞著月亮,泛著賊賊的青光,像是要把月光給全部吸收一樣。
在北境呆的時間長了,衛淮知道,這是風環,意味著明天要颳大風。
果然,第二天早上的時候,從東邊升起的太陽迷迷糊糊,無精打采,好像還沒睡醒。
太陽前面煙遮霧罩,雲靄瀰漫,往日的湛藍沒了,雲朵也躲得無影無蹤,整個天空灰濛濛的一片,分不出遠近高低,
濃稠的霧靄嚴嚴實實地擋著陽光,只隱隱約約的有一圈木盆大小的光暈垂掛在蒼穹,全無往日的喜眉笑臉。
這樣的天氣,衛淮不是第一次見到,但他只知道是要颳風,至於怎麼刮卻各有不同。
尋思了一下,他覺得自已還是不要走遠,不然,碰到大煙泡,那就麻煩了。
於是,只是背著五六半,獵囊里裝了夾子,領著兩條獵狗去了對面的落葉松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