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55章 昊天所賜(求票票)
第3255章 昊天所賜(求票票)
強出一些,也只可能是一些。
不可能強出太多,除非出了一些別的事情。
《商君書》、《韓非子》……那些書自己少幼就有閱讀瀏覽,君王手持二柄,法術並行。
若然真的在一位君王麾下出現一位明耀綽然的無比卓絕之人,那麼,其人定然難以長久。
為何難以長久?
有那人之故。
也有君王之故。
也有外在諸力之故。
……
蒙氏一族很受父皇器重,如若真的走到那一步,父皇定不會讓他們木秀於林的。
王氏一族,就算以後會稍有不如蒙氏一族,也不會太差,多年來的底蘊……非一朝可以消耗殆盡。
非有多年乃至於數十年之功不可。
目下,兩家相仿。
接下來,應如自己所料,隨著上將軍蒙恬對北胡匈奴戰事的不斷取勝,隨著長史蒙毅的不斷重用。
蒙氏一族,自當水漲船高。
通武侯王賁老矣,王離……較之蒙恬和蒙毅他們暫時還差了一些。
王氏一族!
剛才胡亥所言,上將軍蒙恬那邊……一些事不好說,也不好做,要將目光放在帝國另外一支兵家豪族身上?
通武侯王賁,明顯也是有些行不通。
胡亥……剛才所言種種,公子高承認其說的有一些道理,有那麼一點點道理。
惜哉。
那些道理欲要成真,欲要有所用,多難!
語落,墨眉沒有舒展,持酒盞,大口飲著。
胡亥,囉里囉嗦的說了一大堆,就不能說一些有用的?說一些可用的?說一些能用的?
「兄弟所言甚是。」
「如若咸陽內的諸事不變,天下間也沒有什麼大的變故,那麼,五年、十年之後,王氏一族……會弱於蒙氏一族。」
「但!」
「兄弟莫不是忘了另外一件事,兄弟覺得蒙氏一族和王氏一族為何顯耀?」
胡亥頷首以對。
觀公子高飲酒,忙又持酒壺斟上。
順而再道。
「胡亥,你今兒說事怎麼吞吞吐吐的?」
「蒙氏一族和王氏一族……自然都是對帝國立下莫大功勞的,帝國行法道,自然獎賞。」
「如此,他們一步步走到今日。」
「當年的時候,無論蒙氏一族,還是王氏一族,在秦國都是不顯耀的存在。」
「……」
公子高輕哼一聲。
這麼一個簡單的問題,還來問自己?
有什麼話,盡可直言不就好了,只要不是十分過分的話題和言語,自己又不對對胡亥怎麼樣。
「哈哈,兄弟真的這麼想?」
「既如此,那百多年前的商君,為何身死?」
「秦國乃有今日,根由於百多年前的商君變法強秦,再加上孝公先祖嘔心泣血之故,方才鑄就秦國霸業根基。」
「但,商君既然有那樣大的功勞,何以後來身死?」
「還有昭襄先王歲月的武安君白起,他……他的過錯又是什麼?為何後來也是身死?」
「……」
胡亥清朗一笑,聞此言,並不有急。
觀公子高再次持盞品飲,接著先前的話頭,繼續言之。
「……」
「商君?百多年前,商君之所以身死,非孝公先祖故,也非惠文先祖故,只是……,只是一個錯誤!」
「後來,那件事……解決了。」
登時。
持盞飲酒的公子高動靜一滯,神色有動,多有奇異和古怪的看向胡亥,胡亥話中有話啊。
商君當年立下的大功,自不消說。
身死?
之所以身死是有些緣故的,因秦國當年的一些老世族之人,還有廟朝的另外一些人不住攻訐。
再後來。
被殺!
然!
商君的名聲、地位、官爵後來恢復了,故而,那只是一個錯誤。
武安君白起?
此人被昭襄先王刺死賜死,自然有其緣由,也有其人取死之道,若說可惜,也卻有一點點。
胡亥。
剛才還在說著蒙氏一族以及王氏一族,現在……怎麼就又落在商君那些人身上了?
「人主有二患:任賢,則臣將乘於賢以劫其君。」
「妄舉,則事沮不勝。」
「故人主好賢,則群臣飾行以要群欲,則是群臣之情不效!」
「兄弟聰慧,我所言如此,想來一些道理兄弟也可以明白。」
「蒙氏一族和王氏一族乃有今日,固然是他們家族這些年來為帝國立下諸多功勞的緣故。」
「此外,亦是有父皇格外提攜的緣故。」
「人才!」
「帝國需要人才,但……人才是什麼?」
「百多年來,秦國走到這一步,一天下大勢,只是因為秦國有人才?不足夠!」
「難道山東諸國就沒有人才了!」
「自商君之後,秦國的廟朝之上,山東之人不少。」
「可見,天下間的人才是很多的。」
「人才很多,唯有一些人可以走到那一步,既是功勞故,也是機緣故,更是君主故。」
「武安君白起,百戰鐵血,最後連一個侯爵都沒有得到。」
「而帝國一天下,封侯之人甚多。」
「昭襄先王歲月,秦國外戚之人,封侯、封君皆有不少,而另外一些人縱然立下功勞,也難以走到那一步。」
「功勞是需要的,沒有功勞,蒙氏一族和王氏一族,是絕對不可能走到這一步的。」
「但,想要走到這一步,單單只有功勞也絕對不行的。」
「王翦當年本為文信侯呂不韋提攜,後來……心意有動,審時度勢,一路扶持和擁護、忠心父皇,才有後來的秦國大軍統率之位。」
「上將軍蒙恬也是一樣,若非蒙恬少幼就同父皇一起長大,深得父皇信任,否則,如何有蒙恬將軍的機緣?」
「蒙毅也是一樣!」
「故而,胡亥不才,胡亥以為,比起蒙氏一族、王氏一族立下的諸多功勞,我以為……父皇之心更加重要。」
「秦國法道,固然法道昌然。」
「實則,法……是需要人施為的。」
「欲要法行天下,自然無不妥。」
「兄弟覺得,法道可以將天子框在其中?」
「可以將天子限制住?」
「……」
胡亥一口氣又說了許多。
這一次……沒有再不住反問,直接將另外一些道理縷析條分的道出,迎著此刻有些沉默的兄弟,稍有緩和,飲下一口酒水。
再道。
「……」
公子高把玩手中的酒盞,這一次沒有多言,任由胡亥一言一語的說著,耳邊不住流轉其聲。
時間一息一息的過去,公子高神色淺淺異動。
「法道,是好東西。」
「秦國百年來,奉行法道,遵守之,方有今日。」
「法道成就了秦國,秦國也成全了法道。」
「但……我所言那個問題,是無論如何都絕對存在的。」
「尤其是在涉及一些大事的時候,法道顯得更為弱小了。」
「對天子而言,法道是權柄,也許也是束縛,卻非很大的束縛。」
「蒙氏一族有今日,多父皇之故,若然父皇不喜蒙氏一族,就算他們立下再大的功勞,也不會有今日。」
「何況,如若父皇真的不喜他們,他們也不會有那般多的機會。」
「王氏一族也是一樣。」
「兄弟剛才所言,接下來……王氏一族或許不如蒙氏一族,這個結果……諸多外事不變的情況下,是對的。」
「果然父皇接下來格外寵幸王氏一族,兄弟覺得如何?」
「那王氏一族還會弱於蒙氏一族嗎?」
「不會!」
「但……現在來看,蒙氏一族和王氏一族相對比,無疑,蒙氏一族更得父皇信任。」
「這一點……也非秘密。」
無一錯一首一發一內一容一在一一看!
「也不難猜。」
「許多人都能隱約的知道。」
「當然,王氏一族亦是十分受父皇器重,只是高下深厚淺薄之分。」
「……」
「連咱們都能大體猜出來的事情,兄弟覺得通武侯王賁將軍是否也能猜到?」
「是否也會知道?」
「既然知道了,那麼,兄弟覺得通武侯王賁將軍是否會有所動?是否會有一些動作?」
「……」
終於。
胡亥暫緩口中之言,持盞一飲而盡,繼而起身,替公子高和自己再次滿上,沒有著急再道。
看向近在身邊的公子高。
他。
已經沉吟片刻了。
當有所得。
必有所得。
一些事情,無論是否思索,無論是否考量,無論是否細究,它……都會存在。
「通武侯王賁將軍已經位極人臣,已經權勢至極,縱然有所動?又能如何?」
「更進一步為郡侯叔父的位置?」
「王賁將軍雖不俗,同郡侯叔父相比,還是差了一些的。」
「同其父武成候王翦老將軍相比,亦是差了一些。」
「而今的諸夏間,也沒有滅國之功了,尋常功勞不足夠。」
「箕子朝鮮,太小。」
「就算所動,又能如何?」
「……」
無知無覺,本能的將手中幾乎滿溢出來的酒水一飲過半,順而,公子高長長的呼吸一口氣。
胡亥。
今兒,說了太多的話。
今兒,那些話給自己太多的……雜念,讓自己的一顆心此刻亂紛紛,諸般念頭亂飛。
一些事,真的那樣艱難嗎?
一些事,如何為之?
一些事,又那樣的令人迷惑、沉吟、難解……。
法道!
天子!
帝國兵家豪族的興衰!
趙國王族亂事。
一樁樁。
一件件。
依稀之間,仿佛抓住了胡亥想要說什麼的根本,又覺……胡亥是否了解、知曉的太多了。
他!
他所思所想……非自己能及。
非自己所能比。
自己……並無思忖那些,就算有一些,也只是一點點,也是為數不多的一點點。
胡亥。
他……想要做什麼?
他也有意那個位置?
他如何有那個機會!
胡亥在父皇面前,並不受寵,若非自己之故,胡亥他一歲都不會見到父皇幾次。
他。
是為自己?
那些事,可以先不論,他所言的那些對自己的確有莫大……衝擊,讓自己的思緒、眼界更加開闊。
讓自己……受益。
確是受益。
「兄弟。」
「以通武侯王賁現在的尊貴地位,如兄弟所言,縱然有心思,也難以更進一步。」
「縱然再有攻城滅國,也只是錦上添花。」
「尤其,就算通武侯王賁真的可以更進一步,能夠同其父武成候王翦並列,又能如何?」
「以王賁將軍的年歲,又能將王氏一族顯耀多久?」
「蒙氏一族,之所以觀之比王氏一族的將來更加明耀,其實……答案也很簡單。」
「蒙氏一族不孤注一擲,沒有如賭坊里的一些賭徒,將所有的財貨之力,全部壓在一處地方。」
「當然,若是壓下去的賭注贏了,自然獲利匪淺。」
「若是虧了,則本錢都無,那個結果,是相當危險的。」
「更無需提後續諸般事。」
「蒙氏一族在軍、在朝都有不少的力量,國府一些行署,都有不少蒙氏一族的人。」
「長史蒙毅更是其中位重者。」
「帝國一天下,以後的戰事只會越來越少,想要攻城滅國,幾乎不太可能了。」
「無疑,以後的權柄之地,更多的一些會落於文臣手中,同蒙氏一族相比,王氏一族的族人中,並無十分榮耀之人。」
「一些族人或許也不錯,終究……一些事情和以前不一樣了。」
「有兩大學宮的存在,可用之人很多,若非真正的大才,欲要位重……多艱難。」
「只是想要承襲王氏一族的尊榮不難,位份則難料。」
「當此時。」
「王氏一族唯一能做的就是……將力量儘可能用在族中一些資質不錯的子弟身上。」
「如此,在通武侯王賁將來離去之前,說不定還能為王家培養出一二可用之人。」
「那是王氏一族的機會。」
「兄弟,亦是你的機會。」
「蒙氏一族天然同扶蘇兄長親近,這一點……就算蒙恬將軍他們想要改變都難。」
「王氏一族則不同。」
「連日來,我多思之,愈發覺這是昊天特意留給兄弟你的莫大之力。」
「王氏一族。」
「只要兄弟你能夠得到他們的支持,則……將來無論如何,結果都不會差的。」
「何況!」
「退一步說,如若將來扶蘇兄長坐上那個位置,兄弟覺王氏一族是否會擔心?」
「是以,那就是機會。」
「也是剛才我所言那些的緣故。」
「兄弟,單單父皇賞賜給你的力量,不足夠為用,還需要汲取外在力量,才能夠變得更強,更加有力量。」
「父皇當年為太子,是先王所封,也是父皇爭來了,若是什麼都不做,如何有父皇后來的登位?如何有今日的父皇?」
「……」
言談於此,胡亥神情突然激昂起來,有些異瞳的雙眸更是綻放別樣華光,目光灼灼的看向面前公子高。
預謀大事,必要謀身!
此刻什麼都不謀,只是唯父皇之事為事,唯父皇之力為力,固不會出錯,又有何用?
強出一些,也只可能是一些。
不可能強出太多,除非出了一些別的事情。
《商君書》、《韓非子》……那些書自己少幼就有閱讀瀏覽,君王手持二柄,法術並行。
若然真的在一位君王麾下出現一位明耀綽然的無比卓絕之人,那麼,其人定然難以長久。
為何難以長久?
有那人之故。
也有君王之故。
也有外在諸力之故。
……
蒙氏一族很受父皇器重,如若真的走到那一步,父皇定不會讓他們木秀於林的。
王氏一族,就算以後會稍有不如蒙氏一族,也不會太差,多年來的底蘊……非一朝可以消耗殆盡。
非有多年乃至於數十年之功不可。
目下,兩家相仿。
接下來,應如自己所料,隨著上將軍蒙恬對北胡匈奴戰事的不斷取勝,隨著長史蒙毅的不斷重用。
蒙氏一族,自當水漲船高。
通武侯王賁老矣,王離……較之蒙恬和蒙毅他們暫時還差了一些。
王氏一族!
剛才胡亥所言,上將軍蒙恬那邊……一些事不好說,也不好做,要將目光放在帝國另外一支兵家豪族身上?
通武侯王賁,明顯也是有些行不通。
胡亥……剛才所言種種,公子高承認其說的有一些道理,有那麼一點點道理。
惜哉。
那些道理欲要成真,欲要有所用,多難!
語落,墨眉沒有舒展,持酒盞,大口飲著。
胡亥,囉里囉嗦的說了一大堆,就不能說一些有用的?說一些可用的?說一些能用的?
「兄弟所言甚是。」
「如若咸陽內的諸事不變,天下間也沒有什麼大的變故,那麼,五年、十年之後,王氏一族……會弱於蒙氏一族。」
「但!」
「兄弟莫不是忘了另外一件事,兄弟覺得蒙氏一族和王氏一族為何顯耀?」
胡亥頷首以對。
觀公子高飲酒,忙又持酒壺斟上。
順而再道。
「胡亥,你今兒說事怎麼吞吞吐吐的?」
「蒙氏一族和王氏一族……自然都是對帝國立下莫大功勞的,帝國行法道,自然獎賞。」
「如此,他們一步步走到今日。」
「當年的時候,無論蒙氏一族,還是王氏一族,在秦國都是不顯耀的存在。」
「……」
公子高輕哼一聲。
這麼一個簡單的問題,還來問自己?
有什麼話,盡可直言不就好了,只要不是十分過分的話題和言語,自己又不對對胡亥怎麼樣。
「哈哈,兄弟真的這麼想?」
「既如此,那百多年前的商君,為何身死?」
「秦國乃有今日,根由於百多年前的商君變法強秦,再加上孝公先祖嘔心泣血之故,方才鑄就秦國霸業根基。」
「但,商君既然有那樣大的功勞,何以後來身死?」
「還有昭襄先王歲月的武安君白起,他……他的過錯又是什麼?為何後來也是身死?」
「……」
胡亥清朗一笑,聞此言,並不有急。
觀公子高再次持盞品飲,接著先前的話頭,繼續言之。
「……」
「商君?百多年前,商君之所以身死,非孝公先祖故,也非惠文先祖故,只是……,只是一個錯誤!」
「後來,那件事……解決了。」
登時。
持盞飲酒的公子高動靜一滯,神色有動,多有奇異和古怪的看向胡亥,胡亥話中有話啊。
商君當年立下的大功,自不消說。
身死?
之所以身死是有些緣故的,因秦國當年的一些老世族之人,還有廟朝的另外一些人不住攻訐。
再後來。
被殺!
然!
商君的名聲、地位、官爵後來恢復了,故而,那只是一個錯誤。
武安君白起?
此人被昭襄先王刺死賜死,自然有其緣由,也有其人取死之道,若說可惜,也卻有一點點。
胡亥。
剛才還在說著蒙氏一族以及王氏一族,現在……怎麼就又落在商君那些人身上了?
「人主有二患:任賢,則臣將乘於賢以劫其君。」
「妄舉,則事沮不勝。」
「故人主好賢,則群臣飾行以要群欲,則是群臣之情不效!」
「兄弟聰慧,我所言如此,想來一些道理兄弟也可以明白。」
「蒙氏一族和王氏一族乃有今日,固然是他們家族這些年來為帝國立下諸多功勞的緣故。」
「此外,亦是有父皇格外提攜的緣故。」
「人才!」
「帝國需要人才,但……人才是什麼?」
「百多年來,秦國走到這一步,一天下大勢,只是因為秦國有人才?不足夠!」
「難道山東諸國就沒有人才了!」
「自商君之後,秦國的廟朝之上,山東之人不少。」
「可見,天下間的人才是很多的。」
「人才很多,唯有一些人可以走到那一步,既是功勞故,也是機緣故,更是君主故。」
「武安君白起,百戰鐵血,最後連一個侯爵都沒有得到。」
「而帝國一天下,封侯之人甚多。」
「昭襄先王歲月,秦國外戚之人,封侯、封君皆有不少,而另外一些人縱然立下功勞,也難以走到那一步。」
「功勞是需要的,沒有功勞,蒙氏一族和王氏一族,是絕對不可能走到這一步的。」
「但,想要走到這一步,單單只有功勞也絕對不行的。」
「王翦當年本為文信侯呂不韋提攜,後來……心意有動,審時度勢,一路扶持和擁護、忠心父皇,才有後來的秦國大軍統率之位。」
「上將軍蒙恬也是一樣,若非蒙恬少幼就同父皇一起長大,深得父皇信任,否則,如何有蒙恬將軍的機緣?」
「蒙毅也是一樣!」
「故而,胡亥不才,胡亥以為,比起蒙氏一族、王氏一族立下的諸多功勞,我以為……父皇之心更加重要。」
「秦國法道,固然法道昌然。」
「實則,法……是需要人施為的。」
「欲要法行天下,自然無不妥。」
「兄弟覺得,法道可以將天子框在其中?」
「可以將天子限制住?」
「……」
胡亥一口氣又說了許多。
這一次……沒有再不住反問,直接將另外一些道理縷析條分的道出,迎著此刻有些沉默的兄弟,稍有緩和,飲下一口酒水。
再道。
「……」
公子高把玩手中的酒盞,這一次沒有多言,任由胡亥一言一語的說著,耳邊不住流轉其聲。
時間一息一息的過去,公子高神色淺淺異動。
「法道,是好東西。」
「秦國百年來,奉行法道,遵守之,方有今日。」
「法道成就了秦國,秦國也成全了法道。」
「但……我所言那個問題,是無論如何都絕對存在的。」
「尤其是在涉及一些大事的時候,法道顯得更為弱小了。」
「對天子而言,法道是權柄,也許也是束縛,卻非很大的束縛。」
「蒙氏一族有今日,多父皇之故,若然父皇不喜蒙氏一族,就算他們立下再大的功勞,也不會有今日。」
「何況,如若父皇真的不喜他們,他們也不會有那般多的機會。」
「王氏一族也是一樣。」
「兄弟剛才所言,接下來……王氏一族或許不如蒙氏一族,這個結果……諸多外事不變的情況下,是對的。」
「果然父皇接下來格外寵幸王氏一族,兄弟覺得如何?」
「那王氏一族還會弱於蒙氏一族嗎?」
「不會!」
「但……現在來看,蒙氏一族和王氏一族相對比,無疑,蒙氏一族更得父皇信任。」
「這一點……也非秘密。」
無一錯一首一發一內一容一在一一看!
「也不難猜。」
「許多人都能隱約的知道。」
「當然,王氏一族亦是十分受父皇器重,只是高下深厚淺薄之分。」
「……」
「連咱們都能大體猜出來的事情,兄弟覺得通武侯王賁將軍是否也能猜到?」
「是否也會知道?」
「既然知道了,那麼,兄弟覺得通武侯王賁將軍是否會有所動?是否會有一些動作?」
「……」
終於。
胡亥暫緩口中之言,持盞一飲而盡,繼而起身,替公子高和自己再次滿上,沒有著急再道。
看向近在身邊的公子高。
他。
已經沉吟片刻了。
當有所得。
必有所得。
一些事情,無論是否思索,無論是否考量,無論是否細究,它……都會存在。
「通武侯王賁將軍已經位極人臣,已經權勢至極,縱然有所動?又能如何?」
「更進一步為郡侯叔父的位置?」
「王賁將軍雖不俗,同郡侯叔父相比,還是差了一些的。」
「同其父武成候王翦老將軍相比,亦是差了一些。」
「而今的諸夏間,也沒有滅國之功了,尋常功勞不足夠。」
「箕子朝鮮,太小。」
「就算所動,又能如何?」
「……」
無知無覺,本能的將手中幾乎滿溢出來的酒水一飲過半,順而,公子高長長的呼吸一口氣。
胡亥。
今兒,說了太多的話。
今兒,那些話給自己太多的……雜念,讓自己的一顆心此刻亂紛紛,諸般念頭亂飛。
一些事,真的那樣艱難嗎?
一些事,如何為之?
一些事,又那樣的令人迷惑、沉吟、難解……。
法道!
天子!
帝國兵家豪族的興衰!
趙國王族亂事。
一樁樁。
一件件。
依稀之間,仿佛抓住了胡亥想要說什麼的根本,又覺……胡亥是否了解、知曉的太多了。
他!
他所思所想……非自己能及。
非自己所能比。
自己……並無思忖那些,就算有一些,也只是一點點,也是為數不多的一點點。
胡亥。
他……想要做什麼?
他也有意那個位置?
他如何有那個機會!
胡亥在父皇面前,並不受寵,若非自己之故,胡亥他一歲都不會見到父皇幾次。
他。
是為自己?
那些事,可以先不論,他所言的那些對自己的確有莫大……衝擊,讓自己的思緒、眼界更加開闊。
讓自己……受益。
確是受益。
「兄弟。」
「以通武侯王賁現在的尊貴地位,如兄弟所言,縱然有心思,也難以更進一步。」
「縱然再有攻城滅國,也只是錦上添花。」
「尤其,就算通武侯王賁真的可以更進一步,能夠同其父武成候王翦並列,又能如何?」
「以王賁將軍的年歲,又能將王氏一族顯耀多久?」
「蒙氏一族,之所以觀之比王氏一族的將來更加明耀,其實……答案也很簡單。」
「蒙氏一族不孤注一擲,沒有如賭坊里的一些賭徒,將所有的財貨之力,全部壓在一處地方。」
「當然,若是壓下去的賭注贏了,自然獲利匪淺。」
「若是虧了,則本錢都無,那個結果,是相當危險的。」
「更無需提後續諸般事。」
「蒙氏一族在軍、在朝都有不少的力量,國府一些行署,都有不少蒙氏一族的人。」
「長史蒙毅更是其中位重者。」
「帝國一天下,以後的戰事只會越來越少,想要攻城滅國,幾乎不太可能了。」
「無疑,以後的權柄之地,更多的一些會落於文臣手中,同蒙氏一族相比,王氏一族的族人中,並無十分榮耀之人。」
「一些族人或許也不錯,終究……一些事情和以前不一樣了。」
「有兩大學宮的存在,可用之人很多,若非真正的大才,欲要位重……多艱難。」
「只是想要承襲王氏一族的尊榮不難,位份則難料。」
「當此時。」
「王氏一族唯一能做的就是……將力量儘可能用在族中一些資質不錯的子弟身上。」
「如此,在通武侯王賁將來離去之前,說不定還能為王家培養出一二可用之人。」
「那是王氏一族的機會。」
「兄弟,亦是你的機會。」
「蒙氏一族天然同扶蘇兄長親近,這一點……就算蒙恬將軍他們想要改變都難。」
「王氏一族則不同。」
「連日來,我多思之,愈發覺這是昊天特意留給兄弟你的莫大之力。」
「王氏一族。」
「只要兄弟你能夠得到他們的支持,則……將來無論如何,結果都不會差的。」
「何況!」
「退一步說,如若將來扶蘇兄長坐上那個位置,兄弟覺王氏一族是否會擔心?」
「是以,那就是機會。」
「也是剛才我所言那些的緣故。」
「兄弟,單單父皇賞賜給你的力量,不足夠為用,還需要汲取外在力量,才能夠變得更強,更加有力量。」
「父皇當年為太子,是先王所封,也是父皇爭來了,若是什麼都不做,如何有父皇后來的登位?如何有今日的父皇?」
「……」
言談於此,胡亥神情突然激昂起來,有些異瞳的雙眸更是綻放別樣華光,目光灼灼的看向面前公子高。
預謀大事,必要謀身!
此刻什麼都不謀,只是唯父皇之事為事,唯父皇之力為力,固不會出錯,又有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