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54章 帝王權衡(求票票)
第3254章 帝王權衡(求票票)
言辭懇切,儀態深深。
並未因面前公子高的神情有變就不予多言,話語間,再次一禮,將所思所想細細道出。
許多事情,看上去很簡單,實則內里不簡單。
許多事情,需要未雨綢繆。
許多事情,寧可多思多慮一些,也不要什麼都不想。
……
「胡亥,你這番話……很大膽,若是傳出去,你會很麻煩。」
「但……你這片心……我能夠感覺到。」
「趙國之事。」
「眼下之事。」
「扶蘇兄長,多年來看,扶蘇兄長曆練許多,麾下自有不少的朝野之力,你以前不也說過,泗水郡農家之事,扶蘇兄長接納了不少農家弟子。」
「那些人在野之中,還是不少的。」
「那什麼農家田言她們,就在其中。」
「還有他身邊的一些人,還有另外一些絕對存在的力量。」
「……」
「胡亥,你之意,我現在也有立下屬於自己的力量,而非……。」
「可……此舉何為?」
「父皇旨意所言,只是讓我在齊魯巡察處理諸事,並未有其它,若是一些動靜被父皇得知,豈非麻煩?「
「……」
很大膽。
很魯莽!
很輕率!
真的很膽大。
胡亥,他的膽子還真不小,縱然真的要舉例子,何以找趙武靈王的沙丘之事為用?
那是趙國的腌臢事,就是放在諸國王族之中,也是不願意多提及的事情。
只是說著趙章和趙何之事?
胡亥所言,公子高俊秀的眉目更為蹙起,原本舒朗的墨眉,此刻無聲無息之間婉轉而起。
雙眸生輝,直視面前的胡亥。
輕聲呵斥一聲。
卻……沒有多言。
一些話,胡亥說的有沒有道理?
有一些道理。
有沒有為自己著想?
一些事,自己的確沒有想到。
有沒有他自己的私心?
怕是也有!
但!
那些事,自己的確沒有考慮到,真的沒有。
胡亥所言,父皇給自己的,賞賜自己的,不是自己的?父皇可以隨時收回去?
只有那種真正屬於自己的力量,屬於自己的東西,別人才拿不走,哪怕是父皇!
這番言論……若是被別人聽到,只怕頗為大不敬吧。
只怕會引來無窮麻煩吧。
好端端的,為何要有那樣的心思?
……
細細思忖之,又好像不無道理。
又好像別有道理。
扶蘇兄長,除了父皇賞賜的東西外,有沒有自己的東西?有沒有自己的力量?
自己心中有數。
只不過,先前一直都沒有在意。
如今,胡亥這般神秘兮兮的語論於此,又說著趙國沙丘宮變之事,公子高一時沉默。
並未沉默太久。
深深的呼吸一口氣,頭腦隱約間清明許多,縱然胡亥說的有理,又能如何?難道他們在齊魯的所作所為,父皇不知道嗎?
身邊的許多人,都是咸陽的。
有些自己都不認識,還有一些影密衛在,影密衛是什麼人?那是屬於父皇直接調遣的人。
還有一些羅網的人。
羅網,羅網不是自己所能掌控的,果然被他們得知?對自己而言,豈非也不是好事?
父皇!
父皇是三代以來最為恢弘的天子,胡亥這般言語、這般心思……,自己若是做了,父皇該如何?
……
一些道理,的確存在。
趙章和趙何相爭的時候,但凡趙章手中多一些力量,那麼,趙惠文王趙何絕對討不了好。
趙國的許多事情都會變化。
自己?
扶蘇兄長?
一時,多遲疑。
「兄弟,父皇未有所言,如何確定做了,就一定會受到懲罰?」
「秦國行法道,法道沒有禁止,行之,也許有礙,也許無礙。」
「那時,都是後事了!」
「關鍵……只要行之,無論如何都會有好處的,只要咱們這次將齊魯的事情做好,那麼,一些小事,想來父皇就算知道,也不會放在心上的!」
「再說了,兄弟,咱們又不是準備造反,又不是準備行該死的悖逆之事。」
「遇到一些不錯的人,收入麾下不是什麼大事吧。」
「如此,待那些人多了,便是以財貨之力,讓人變的更多,讓力量變的更強。」
「那些力量,只要安穩老實,於秦法無礙,便是無憂的,但……關鍵時刻,指不定就能派上用場。」
「廟朝文武之中,誰的身邊幾乎都有那些人。」
「別的不說,郡侯叔父身邊,可是有許多人手可以隨意調動的,父皇也並不給於理會。」
「可見,一些事情還是可為,還是可做的。」
「權衡利弊,我覺利大於弊!」
「最糟糕的結果,也就是被父皇呵斥一頓,其餘的,不會有礙,也不會有什麼危險。」
「兄弟,你覺得呢?」
「……」
胡亥笑語。
公子高之言,明顯已經心動了。
何況,那些事行之……也完全不成問題,父皇沒有言語,難道就不能做了?那個理由不足夠。
主要看其中利弊如何。
主要看權衡之,該有什麼結果。
主要看一顆心夠不夠膽大。
主要看一顆心有沒有遠謀。
……
「胡亥,你現在所思所想,越來越不一樣了。」
「……」
「力量,上將軍蒙恬?」
「胡亥,你應該知道的,我和蒙氏一族其實沒有太大的交情,咸陽宮內,和長史蒙毅也就尚可。」
「至於上將軍蒙恬,更是加起來都沒有見過幾次面。」
公子高瞪了眼前的胡亥一眼,若非他所言是為了自己考慮,是為了長遠之事,自己已經不搭理他了。
收納人手?
些許人、尋常人……無用。
大才之人,需要,眼下還沒有遇到過。
念及胡亥剛才所言的沙丘宮變之事,隱約間,回到先前的話題上,上將軍蒙恬?
胡亥是那個意思嗎?
且不說自己和上將軍蒙恬不熟悉,就算很熟悉,一些事情也不好做吧?蒙恬將軍對父皇的忠心沒得說。
滿朝文武誰都能看到。
保不齊,自己才有那般意思,上將軍蒙恬直接就和父皇說了,那個時候,事情豈非就……不好看了?
胡亥。
餿主意吧。
道理是那個道理,上將軍蒙恬根本就行不通的。
扶蘇兄長!
哼!
還真是好運道,年歲很小的時候,就和上將軍蒙恬關係不錯,這些年來,更是一直在軍營一處。
難不成父皇真有那樣的心思?
那可是黃金火騎兵啊。
帝國精銳騎兵大部分都在蒙恬將軍麾下,再加上蒙氏一族的軍中力量,扶蘇兄長……絕非當年趙國的趙章。
真走到那一步,自己就算成為趙何,也不安穩吧?
「兄弟所言確是那般道理,蒙氏一族在帝國,本就不俗,在軍中,更是有莫大的力量。」
「在外,有上將軍蒙恬,在內,則是蒙毅,護國學宮,還有蒙武老將軍,儘管他已經很老了,終究還沒死!」
「絕對的帝國樞機勛貴之家!」
「兄弟若是想要說服上將軍蒙恬,這一招……的確不妥,也難以有成,也有很大的危險。」
「但……,兄弟莫非忘了帝國兵家豪族的另外一家?」
觀公子高神情有些意動的模樣,儘管言語多謹慎,然則,一些心意、一些念頭已經萌生的。
胡亥順而繼續言談。
提及上將軍蒙恬,並非是讓公子高去深深的與之結交,那完全沒有必要,還是吃力不討好的事情。
無一錯一首一發一內一容一在一一看!
蒙氏一族,是很厲害。
然而。
在帝國之內,可以同蒙氏一族抗衡的家族,並非沒有。
饒有深意語落。
「另外一家?」
「嗯,胡亥,你……你是說王家?」
「通武侯王賁?」
「你的意思……,從通武侯王賁身上尋找助力?」
「這……可能?」
上將軍蒙恬。
欲要與之成事,根本不可能。
這一點,公子高早有明了。
胡亥……其意也非是落在蒙氏一族身上,而是另外一支兵家豪族,腦海直接浮現一人。
多年來,一直駐守在東郡之地的帝國高爵武官通武侯王賁,其人……軍功甚大,領兵滅國,為帝國一天下出莫大之力。
這些年來,又為山東諸地的平穩,立下不盡功勞。
若無東郡通武侯王賁的數十萬大軍坐鎮,以威懾四方宵小,還不知道山東諸地會出現什麼事情。
就是這一次,自己前來齊魯,巡察處理齊魯郡縣諸事的時候,通武侯王賁都有耀兵多日。
為箕子朝鮮,更是派出不少的兵力為援。
整個帝國之內,若言誰能夠在軍中同蒙氏一族抗衡,毫無疑問是絲毫不遜色蒙氏一族的王家。
自父皇登位以來,王翦便是有擁立、扶持之功,後來更是領兵同山東諸國交手,一場場戰鬥不可數。
一天下大事,王翦更是為主帥!
這些年來,軍中的軍將之人多出於王氏一族門下,若非護國學宮之力,只怕更為明顯了。
父皇將老將軍蒙武調任護國學宮大祭酒,未必沒有那個考量。
任何一家獨大都非好事!
既然胡亥都說上將軍蒙恬那裡難為,尋找另外的力量,王賁?也就剩下最明顯的此人了!
「正是通武侯王賁!」
「兄弟為何所言不可能?」
「世間之事,沒有什麼不可能的。」
「兄弟,你覺眼下而觀,蒙氏一族和王氏一族孰強孰弱?」
「……」
「兄弟,請!」
胡亥挺立身軀,將酒壺接過,分別斟滿,話語間,將屬於公子高的酒盞雙手遞過去。
「通武侯王賁,不可能。」
「這個可能性基本上和上將軍蒙恬一樣了,胡亥,你的心太大了。」
「這般想法……太異想天開了。」
「……」
「喝!」
「蒙氏一族和王氏一族強弱?」
「嗯,應該差不多吧。」
「從父皇多年來的手段來看,不會讓軍中之力一家獨大的,蒙氏一族就算再受器重也是一樣。」
「王氏一族當年攻城滅國,功勞滔天,亦是一樣。」
「通武侯王賁坐鎮東郡,統率數十萬大軍,鎮壓山東諸郡亂象,為帝國長治久安盡心竭力。」
「上將軍蒙恬,多年來,多在九原、雲中一地,為帝國訓練黃金火騎兵,以應對北胡匈奴之勢。」
「當年帝國一天下的時候,若非蒙恬將軍在北方攔阻胡族,帝國不會那麼順利。」
「近些年來,蒙恬將軍又率兵不斷地同匈奴交手,也是為帝國之故,要為帝國剪滅那個多年來的隱患。」
「都差不多!」
「彼此強弱,就算強,也只是一絲,縱然弱,也只是一絲。」
「……」
「胡亥,你打通武侯的主意,不足夠。」
「通武侯何等人傑,一舉一動,莫大之力,他只會忠心於父皇,忠心於帝國,其餘諸事,皆小。」
「扶蘇兄長當年在齊魯的時候,是那般動靜,有所助力。」
「我如今前來,他也是如此,也是這般助力。」
「蒙恬將軍之所以同扶蘇兄長親近,乃是少幼之故,而通武侯王賁將軍則沒有那般事。」
「……」
公子高用力的搖搖頭,從胡亥手中接過酒水,於胡亥異想天開之言給予駁斥。
他的想法,有些意思。
欲要為之,根本不足夠。
也不可能。
就算是扶蘇兄長同蒙恬將軍關係極好,又能如何?在父皇面前,一切皆小,扶蘇兄長也是不夠。
「兄弟所言甚是。」
「眼下而觀,蒙氏一族和王氏一族,都差不多。」
「但,以後呢?」
「兄弟,你覺五年之後,十年之後,兩家孰強孰弱?」
「……」
胡亥沒有著急辯解,也沒有著急,飲下一口酒水,耐心聽著公子高將那個問題回答著。
有條有理,恰如其分。
也完全的合乎情理。
「以後?」
「五年之後,十年之後?」
「……」
「通武侯王賁將軍現在的年歲已經不小了,近年來,也有聽聞他的身子不太好,當年率兵攻城滅國,留下不少暗傷。」
「五年之後,十年之後,王賁將軍怕是……。」
「嗯。」
「從諸般情形來看,蒙氏一族或許要稍微顯耀一些,只是,就算明耀大過王氏一族,父皇也不會讓蒙氏一族一家獨大的。」
「……」
胡亥又來了一個問題。
以後的兩家強弱?
武成候王翦已經去了,通武侯王賁也老了,也病了,蒙恬將軍……他的年歲也不小了,他和父皇年歲相仿。
從身子來看,蒙恬將軍好一些。
昔年帝國一天下的時候,蒙恬將軍並沒有出太大的力量,接下來對匈奴戰事有成,絲毫不遜色滅國之功的!
此外。
長史蒙毅現在很受器重,以其現在的路子,接下來就要位列九卿了,甚至於一窺李斯現在的位置也未必不能夠。
蒙毅年歲就小多了。
蒙毅的年歲同郡侯叔父差不多。
王家的子弟,近年來也有一些不錯的,通武侯的兒子王離……就有聞他立下不少功勞,頗有武成候王翦當年的氣韻。
但!
以後的帝國,可沒有那麼多攻城滅國的戰事了,欲要立功,也不太容易,縱然可以登高位,也不可同日而語!
故而,十年之後,蒙氏一族或許會強出不少!
言辭懇切,儀態深深。
並未因面前公子高的神情有變就不予多言,話語間,再次一禮,將所思所想細細道出。
許多事情,看上去很簡單,實則內里不簡單。
許多事情,需要未雨綢繆。
許多事情,寧可多思多慮一些,也不要什麼都不想。
……
「胡亥,你這番話……很大膽,若是傳出去,你會很麻煩。」
「但……你這片心……我能夠感覺到。」
「趙國之事。」
「眼下之事。」
「扶蘇兄長,多年來看,扶蘇兄長曆練許多,麾下自有不少的朝野之力,你以前不也說過,泗水郡農家之事,扶蘇兄長接納了不少農家弟子。」
「那些人在野之中,還是不少的。」
「那什麼農家田言她們,就在其中。」
「還有他身邊的一些人,還有另外一些絕對存在的力量。」
「……」
「胡亥,你之意,我現在也有立下屬於自己的力量,而非……。」
「可……此舉何為?」
「父皇旨意所言,只是讓我在齊魯巡察處理諸事,並未有其它,若是一些動靜被父皇得知,豈非麻煩?「
「……」
很大膽。
很魯莽!
很輕率!
真的很膽大。
胡亥,他的膽子還真不小,縱然真的要舉例子,何以找趙武靈王的沙丘之事為用?
那是趙國的腌臢事,就是放在諸國王族之中,也是不願意多提及的事情。
只是說著趙章和趙何之事?
胡亥所言,公子高俊秀的眉目更為蹙起,原本舒朗的墨眉,此刻無聲無息之間婉轉而起。
雙眸生輝,直視面前的胡亥。
輕聲呵斥一聲。
卻……沒有多言。
一些話,胡亥說的有沒有道理?
有一些道理。
有沒有為自己著想?
一些事,自己的確沒有想到。
有沒有他自己的私心?
怕是也有!
但!
那些事,自己的確沒有考慮到,真的沒有。
胡亥所言,父皇給自己的,賞賜自己的,不是自己的?父皇可以隨時收回去?
只有那種真正屬於自己的力量,屬於自己的東西,別人才拿不走,哪怕是父皇!
這番言論……若是被別人聽到,只怕頗為大不敬吧。
只怕會引來無窮麻煩吧。
好端端的,為何要有那樣的心思?
……
細細思忖之,又好像不無道理。
又好像別有道理。
扶蘇兄長,除了父皇賞賜的東西外,有沒有自己的東西?有沒有自己的力量?
自己心中有數。
只不過,先前一直都沒有在意。
如今,胡亥這般神秘兮兮的語論於此,又說著趙國沙丘宮變之事,公子高一時沉默。
並未沉默太久。
深深的呼吸一口氣,頭腦隱約間清明許多,縱然胡亥說的有理,又能如何?難道他們在齊魯的所作所為,父皇不知道嗎?
身邊的許多人,都是咸陽的。
有些自己都不認識,還有一些影密衛在,影密衛是什麼人?那是屬於父皇直接調遣的人。
還有一些羅網的人。
羅網,羅網不是自己所能掌控的,果然被他們得知?對自己而言,豈非也不是好事?
父皇!
父皇是三代以來最為恢弘的天子,胡亥這般言語、這般心思……,自己若是做了,父皇該如何?
……
一些道理,的確存在。
趙章和趙何相爭的時候,但凡趙章手中多一些力量,那麼,趙惠文王趙何絕對討不了好。
趙國的許多事情都會變化。
自己?
扶蘇兄長?
一時,多遲疑。
「兄弟,父皇未有所言,如何確定做了,就一定會受到懲罰?」
「秦國行法道,法道沒有禁止,行之,也許有礙,也許無礙。」
「那時,都是後事了!」
「關鍵……只要行之,無論如何都會有好處的,只要咱們這次將齊魯的事情做好,那麼,一些小事,想來父皇就算知道,也不會放在心上的!」
「再說了,兄弟,咱們又不是準備造反,又不是準備行該死的悖逆之事。」
「遇到一些不錯的人,收入麾下不是什麼大事吧。」
「如此,待那些人多了,便是以財貨之力,讓人變的更多,讓力量變的更強。」
「那些力量,只要安穩老實,於秦法無礙,便是無憂的,但……關鍵時刻,指不定就能派上用場。」
「廟朝文武之中,誰的身邊幾乎都有那些人。」
「別的不說,郡侯叔父身邊,可是有許多人手可以隨意調動的,父皇也並不給於理會。」
「可見,一些事情還是可為,還是可做的。」
「權衡利弊,我覺利大於弊!」
「最糟糕的結果,也就是被父皇呵斥一頓,其餘的,不會有礙,也不會有什麼危險。」
「兄弟,你覺得呢?」
「……」
胡亥笑語。
公子高之言,明顯已經心動了。
何況,那些事行之……也完全不成問題,父皇沒有言語,難道就不能做了?那個理由不足夠。
主要看其中利弊如何。
主要看權衡之,該有什麼結果。
主要看一顆心夠不夠膽大。
主要看一顆心有沒有遠謀。
……
「胡亥,你現在所思所想,越來越不一樣了。」
「……」
「力量,上將軍蒙恬?」
「胡亥,你應該知道的,我和蒙氏一族其實沒有太大的交情,咸陽宮內,和長史蒙毅也就尚可。」
「至於上將軍蒙恬,更是加起來都沒有見過幾次面。」
公子高瞪了眼前的胡亥一眼,若非他所言是為了自己考慮,是為了長遠之事,自己已經不搭理他了。
收納人手?
些許人、尋常人……無用。
大才之人,需要,眼下還沒有遇到過。
念及胡亥剛才所言的沙丘宮變之事,隱約間,回到先前的話題上,上將軍蒙恬?
胡亥是那個意思嗎?
且不說自己和上將軍蒙恬不熟悉,就算很熟悉,一些事情也不好做吧?蒙恬將軍對父皇的忠心沒得說。
滿朝文武誰都能看到。
保不齊,自己才有那般意思,上將軍蒙恬直接就和父皇說了,那個時候,事情豈非就……不好看了?
胡亥。
餿主意吧。
道理是那個道理,上將軍蒙恬根本就行不通的。
扶蘇兄長!
哼!
還真是好運道,年歲很小的時候,就和上將軍蒙恬關係不錯,這些年來,更是一直在軍營一處。
難不成父皇真有那樣的心思?
那可是黃金火騎兵啊。
帝國精銳騎兵大部分都在蒙恬將軍麾下,再加上蒙氏一族的軍中力量,扶蘇兄長……絕非當年趙國的趙章。
真走到那一步,自己就算成為趙何,也不安穩吧?
「兄弟所言確是那般道理,蒙氏一族在帝國,本就不俗,在軍中,更是有莫大的力量。」
「在外,有上將軍蒙恬,在內,則是蒙毅,護國學宮,還有蒙武老將軍,儘管他已經很老了,終究還沒死!」
「絕對的帝國樞機勛貴之家!」
「兄弟若是想要說服上將軍蒙恬,這一招……的確不妥,也難以有成,也有很大的危險。」
「但……,兄弟莫非忘了帝國兵家豪族的另外一家?」
觀公子高神情有些意動的模樣,儘管言語多謹慎,然則,一些心意、一些念頭已經萌生的。
胡亥順而繼續言談。
提及上將軍蒙恬,並非是讓公子高去深深的與之結交,那完全沒有必要,還是吃力不討好的事情。
無一錯一首一發一內一容一在一一看!
蒙氏一族,是很厲害。
然而。
在帝國之內,可以同蒙氏一族抗衡的家族,並非沒有。
饒有深意語落。
「另外一家?」
「嗯,胡亥,你……你是說王家?」
「通武侯王賁?」
「你的意思……,從通武侯王賁身上尋找助力?」
「這……可能?」
上將軍蒙恬。
欲要與之成事,根本不可能。
這一點,公子高早有明了。
胡亥……其意也非是落在蒙氏一族身上,而是另外一支兵家豪族,腦海直接浮現一人。
多年來,一直駐守在東郡之地的帝國高爵武官通武侯王賁,其人……軍功甚大,領兵滅國,為帝國一天下出莫大之力。
這些年來,又為山東諸地的平穩,立下不盡功勞。
若無東郡通武侯王賁的數十萬大軍坐鎮,以威懾四方宵小,還不知道山東諸地會出現什麼事情。
就是這一次,自己前來齊魯,巡察處理齊魯郡縣諸事的時候,通武侯王賁都有耀兵多日。
為箕子朝鮮,更是派出不少的兵力為援。
整個帝國之內,若言誰能夠在軍中同蒙氏一族抗衡,毫無疑問是絲毫不遜色蒙氏一族的王家。
自父皇登位以來,王翦便是有擁立、扶持之功,後來更是領兵同山東諸國交手,一場場戰鬥不可數。
一天下大事,王翦更是為主帥!
這些年來,軍中的軍將之人多出於王氏一族門下,若非護國學宮之力,只怕更為明顯了。
父皇將老將軍蒙武調任護國學宮大祭酒,未必沒有那個考量。
任何一家獨大都非好事!
既然胡亥都說上將軍蒙恬那裡難為,尋找另外的力量,王賁?也就剩下最明顯的此人了!
「正是通武侯王賁!」
「兄弟為何所言不可能?」
「世間之事,沒有什麼不可能的。」
「兄弟,你覺眼下而觀,蒙氏一族和王氏一族孰強孰弱?」
「……」
「兄弟,請!」
胡亥挺立身軀,將酒壺接過,分別斟滿,話語間,將屬於公子高的酒盞雙手遞過去。
「通武侯王賁,不可能。」
「這個可能性基本上和上將軍蒙恬一樣了,胡亥,你的心太大了。」
「這般想法……太異想天開了。」
「……」
「喝!」
「蒙氏一族和王氏一族強弱?」
「嗯,應該差不多吧。」
「從父皇多年來的手段來看,不會讓軍中之力一家獨大的,蒙氏一族就算再受器重也是一樣。」
「王氏一族當年攻城滅國,功勞滔天,亦是一樣。」
「通武侯王賁坐鎮東郡,統率數十萬大軍,鎮壓山東諸郡亂象,為帝國長治久安盡心竭力。」
「上將軍蒙恬,多年來,多在九原、雲中一地,為帝國訓練黃金火騎兵,以應對北胡匈奴之勢。」
「當年帝國一天下的時候,若非蒙恬將軍在北方攔阻胡族,帝國不會那麼順利。」
「近些年來,蒙恬將軍又率兵不斷地同匈奴交手,也是為帝國之故,要為帝國剪滅那個多年來的隱患。」
「都差不多!」
「彼此強弱,就算強,也只是一絲,縱然弱,也只是一絲。」
「……」
「胡亥,你打通武侯的主意,不足夠。」
「通武侯何等人傑,一舉一動,莫大之力,他只會忠心於父皇,忠心於帝國,其餘諸事,皆小。」
「扶蘇兄長當年在齊魯的時候,是那般動靜,有所助力。」
「我如今前來,他也是如此,也是這般助力。」
「蒙恬將軍之所以同扶蘇兄長親近,乃是少幼之故,而通武侯王賁將軍則沒有那般事。」
「……」
公子高用力的搖搖頭,從胡亥手中接過酒水,於胡亥異想天開之言給予駁斥。
他的想法,有些意思。
欲要為之,根本不足夠。
也不可能。
就算是扶蘇兄長同蒙恬將軍關係極好,又能如何?在父皇面前,一切皆小,扶蘇兄長也是不夠。
「兄弟所言甚是。」
「眼下而觀,蒙氏一族和王氏一族,都差不多。」
「但,以後呢?」
「兄弟,你覺五年之後,十年之後,兩家孰強孰弱?」
「……」
胡亥沒有著急辯解,也沒有著急,飲下一口酒水,耐心聽著公子高將那個問題回答著。
有條有理,恰如其分。
也完全的合乎情理。
「以後?」
「五年之後,十年之後?」
「……」
「通武侯王賁將軍現在的年歲已經不小了,近年來,也有聽聞他的身子不太好,當年率兵攻城滅國,留下不少暗傷。」
「五年之後,十年之後,王賁將軍怕是……。」
「嗯。」
「從諸般情形來看,蒙氏一族或許要稍微顯耀一些,只是,就算明耀大過王氏一族,父皇也不會讓蒙氏一族一家獨大的。」
「……」
胡亥又來了一個問題。
以後的兩家強弱?
武成候王翦已經去了,通武侯王賁也老了,也病了,蒙恬將軍……他的年歲也不小了,他和父皇年歲相仿。
從身子來看,蒙恬將軍好一些。
昔年帝國一天下的時候,蒙恬將軍並沒有出太大的力量,接下來對匈奴戰事有成,絲毫不遜色滅國之功的!
此外。
長史蒙毅現在很受器重,以其現在的路子,接下來就要位列九卿了,甚至於一窺李斯現在的位置也未必不能夠。
蒙毅年歲就小多了。
蒙毅的年歲同郡侯叔父差不多。
王家的子弟,近年來也有一些不錯的,通武侯的兒子王離……就有聞他立下不少功勞,頗有武成候王翦當年的氣韻。
但!
以後的帝國,可沒有那麼多攻城滅國的戰事了,欲要立功,也不太容易,縱然可以登高位,也不可同日而語!
故而,十年之後,蒙氏一族或許會強出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