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級蟲巢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關於蟲巢,蟲族,蟲群,前世也有不少相關作品,比如星際爭霸中的zerg,群星里的索林原蟲,但就目前來看,這個世界應當是「環世界」。

  沒辦法,既視感實在太強烈,富含幾丁質的蟲巢,總是以昆蟲為原型的機械族,人類勢力中唯一能夠生產靈能的帝國,甚至於在剛剛意識甦醒時看到的鑽井惹惱蟲群的畫面。

  但是這就很神奇了,環世界畢竟只是個遊戲而已,那顯然並非一個真實的世界,甚至於有太多設定是極其不合理的,比如環世界中的蓄電池使用鐵和零件製作,在解鎖精密裝配科技後還能用鐵製作零件———蓄電池居然是純鐵的,這個配方無論從哪個方面來看都很邪門,簡直和純木質的飛船能在太空航行一樣離譜(可惜sos2還不至於如此邪門,是隔壁的stb)。

  在路子明繼續探查之後也打消了這些顧慮,行星上缺少化石能源,因為這顆人為改造的行星當然不可能在百萬年前就有生物被掩埋在地下,而這顆行星其實最開始是作為採礦基地開發的,也存在大量的礦石材料,從這些方面來看還算比較科學。

  蓄電池肯定也不是純鐵的,大概?

  如果這裡是現實,那就需要考慮更多事情,比如說在遊戲裡表現極差的帝國,以靈能聞名天下卻不能使用靈能,但在這樣的現實世界裡。

  如果路子明還有身體,那是肯定要打個冷顫的。

  能夠同時面對蟲群,機械族,野蠻部落還有各種海盜團和與其勾結的變節者,並且還能一直屹立不倒,難以想像這樣的帝國是如何的武德充沛。

  路子明找到的道路,被他自己稱之為「四級蟲巢」,即狩獵蟲巢,社會蟲巢,統御蟲巢,存理蟲巢。

  狩獵蟲巢正如其名,是外在的表面,基本組成和現在的蟲群沒有太大區別,可以為其他蟲巢提供小部分能量,也為未來將要進行的進化實驗提供素材。

  社會蟲巢是一種特殊分化,狩獵蟲巢除開預警作用,更多是為了迷惑人類,避免帝國過早的發現蟲巢的威脅,而社會蟲巢在路子明的設計里是真正的基石,社會蟲巢將會發展種植,養殖技術,給整個蟲巢提供大部分所需要的能量和個體。

  統御蟲巢分做兩部分,一部分作為專業化的軍隊,另一部分單純提供「算力」,支持路子明進行更精細的控制。

  最後的存理蟲巢最為特殊,其實這部分蟲群的個體都會由路子明自己代替,對各種基因樣本進行試驗,嘗試創造出更優秀的蟲群個體,研究靈能的本質,還有為蟲巢留下火種,一旦其他三級蟲巢滅亡,最後的存理蟲巢就會隱匿起來,直到時機適合再次破土而出進行發展。

  嗯,這聽起來相當的阿巴瑟。

  統計一下目前已經較為穩定的蟲群類型,分別是:數量優勢但體型較小的巨型甲蟲,體型巨大能力廣泛的巨型類蛛,負責保養蟲群內靈能裝置,危急情況下也能戰鬥的闊步蟲,還有數量巨大,僅僅被設計用來勞作的工蜂。

  毫無疑問,工蜂是最適合用來進行改造的,無論闊步蟲還是類蛛,都過分分化了,而甲蟲雖然構造簡單,但是體型太小,並且不具備生育能力,唯獨工蜂各方面來說都很合適。

  工蜂這個名字來自於星際爭霸,因為外表酷似星際爭霸里同名的單位「工蜂」,所以被路子明也稱作是工蜂,同時也是自然,工蜂並不是,也不像蜜蜂。

  養殖還有些困難,路子明在蟲群記憶中暫時還沒檢索出合適的目標,倒是種植的作物已經確定了,是只能在黑暗中生長,僅需要腐殖物就足夠提供能量的營養菇。

  目前還不營養,只是蘑菇,喜好居住山洞的人一定有儲藏營養菇的孢子,可惜從前的蟲群並不了解,導致其被無視,而現在只要去找一下山區附近的小型人類聚落,然後突擊過去搶來就行了,也不是太困難的事情。

  路子明收攏意識,觀察起蟲群的活動,嗯,是得特別注意去觀察,就像是呼吸,一直自動進行著,直到你特別觀察到他,這就是蟲巢的本能,這樣想想,路子明更感覺這些蟲子像是沒有自己的意志,真的是自己身體的一部分。

  在路子明的觀察中,蟲群自發進行的人力資源管理相當完善,路子明自認是在智慧方面更勝一籌的人類,應當是要比這些大腦湊在一起才有智慧的蟲子更擅長這些事物的。

  但是仔細一想也就明白了,這樣的管理系統不是一時之間誕生的,是自然選擇得出的最佳方案,真要深究,不只是蟲群的智慧,更是蟲群的經驗,這也便是蟲群所承載的歷史的意義。

  那麼,進化也該是這樣的?

  蟲群的演變肯定不是蟲群自發控制的,因為路子明並沒有在蟲群的記憶里發現任何與此有關的記錄。

  著實麻煩。

  畢竟路子明又不是什麼基因學家,不可能知道基因片段指導某個蛋白質怎麼合成,組成什麼樣,會發生什麼事。

  去抓一個基因專家?

  暫且不論能否找到這麼一個學者,就算找到了,也無法將其從人類中神不知鬼不覺的擄來吧?更何況兩個物種語言不通,路子明會漢語,但是肯定不會這個世界的人們的語言的,頂多是比比畫畫來用形體語言溝通。

  那麼就只能主動加速進化過程了。

  路子明的生物成績並不好,好在二弟的生物成績還不錯,而前陣子二弟給三弟講解生物知識點的時候他也在旁邊聽了聽,還對此有些興趣又回去溫故了一下。

  進化本身就只是變異,只是這種變異是對當前環境有利,所以被稱作是進化,那麼路子明自己作為「自然」,來「選擇」蟲族的進化就可以了。

  進化的過程雖然非常漫長,但是其實那都只是積累的時間漫長,真正的進化非常非常快速!就只是基因的一小段突然改變,無論這種改變的原因是怎樣繁雜都是一樣的。

  實際上需要控制的變量僅有三個,第一是變異的概率,第二是變異的程度,第三是暴露變異特質是否達到要求的測試時長。

  嘖,真麻煩。

  甲蟲的生命流程其實要遠短於工蜂,因為其體積小,還只能用來戰鬥,所以淘汰時間快,而工蜂承擔的是基礎勞作,壽命甚至長於類蛛,畢竟後者也是戰鬥員的一種。

  壽命短一些的個體更適合觀察,這是必然的,但是即便在甲蟲上試驗成功了,誰又能保證這個基因片段也能在工蜂上實現?

  等等,工蜂和甲蟲,本質上也該是同一個物種才對!

  螞蟻的家族裡,即便只有蟻后生育後代,也不能看做其他的工蟻不能生育所以不是同個物種,這是要看基因的,生下的個體能否進行繁殖。

  但是螞蟻和螞蟻之間差距非常小,所以讓路子明刻意的忽略了各種蟲族之間的共同性,蟲族的個體差異應當是來自於「特異性表達」,這個詞原來是用於描述器官或者組織中某些基因的表達水平更高,或者可以簡單理解成長長的一段基因這個片段是這個器官,那個片段是那個器官,用來比喻現在蟲族的狀態簡直完美!

  所以其實路子明的目的根本不該是改變蟲族的基因!而是增加!

  就像是編程一樣,只要新加入的代碼不牽扯到其他的代碼,就能安然無恙的運行下去,只是這樣的方式進化的生命,本身的上限會極度依賴於基礎基因組。

  無所謂,基因的複雜性遠高於程序,能做到各種各樣的事情,暫時不需要多想。

  大概?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