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章 大秦安北都護府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第606章 大秦安北都護府

  對於獲得大秦的庇護,很多人還是很心動的,尤其是還可以互市貿易,那就更心動了。

  許多部族首領不是不知道匈奴首領現在生活過得多舒服,別的不說,賣奴隸就已經是賺的盆滿缽滿。以前是賺了錢沒地方用,現在是可以和大秦交易,能享用大秦豐富的商品,那才是人生啊。

  雖說受到的限制不少,但是得到的也很多,對於中小型部落來說,反而是好事,有靠譜大哥和沒有靠譜大哥,那是完全不一樣的。

  秦使並沒有要求現在就給出答覆,只是說具體想談事情,可以派出使者去薊都。

  並且宣告戰爭已經結束了,如果有人還想繼續開戰,大秦也一定奉陪到底。

  面對大秦給的選擇,本就也沒得選,大多數東胡人也是毫不猶豫的選擇了跟大秦混,先解決目前的問題,不受匈奴的侵占。

  先過上匈奴人的日子,至於以後,以後再說。

  草原上的人沒有資格想太遙遠的事情。

  至於少數的硬骨頭,他們的結果也是註定的。

  即便是硬骨頭,也不敢直接反抗大秦,但是不臣服就已經是有了取死之道。

  他們的未來只有默默消逝。

  就在今年,嬴政成立了大秦安北都護府。

  以王賁為安北都護,尉繚之徒王敖為安北都護丞,馮毋擇為安北都護御使,楊端和之子楊毅為安北都護都尉。

  安北都護定於蒙古高原,在今蒙古國哈爾和林西北地區建城,掌管所有匈奴部落和東胡部落。

  這裡處於北方草原的中心地帶,能對整個漠北地區形成有效威懾,便於控制草原諸部。

  嬴政要求他們要讓所有草原人學習秦話,用秦字,同時推行大秦的政令、法律,維護地方秩序。

  傳播大秦的思想和觀念,使年輕一代逐漸與傳統的部族文化疏遠,形成對大秦的文化認同。

  為了分割各部落,在政治上允許大小部落各自為治,製造各部族的高獨立性。分別冊封爵位官職,在地理地名上保持高度不同,劃分不同勢力範圍,牧場、水源、礦山等。

  要積極在各部族扶持大秦代理人,無論部落內還是部落外都製造權利紛爭,外部紛爭交由大秦裁決。

  部落壯大起來,就採用『胡人推恩令』,直接在下一代『分家』,遊牧民族分家可比中原簡單太多了,這也是為什麼嬴政要求每個部落都要派幾個質子的原因。

  還有就是經濟管控,將外部的經濟模式和商業活動引入部族地區,打破原有的經濟平衡和自給自足的狀態。儘可能分化各部族,使部族內部出現貧富差距加大、職業分化等問題,使不同經濟階層權利階層的人群產生利益分歧。

  要從政治、經濟、文化,軍事上全面分化胡人,讓胡人永遠一盤散沙,內部爭鬥。

  即便草原人口到達了極限,也讓他們自己打起來消耗人口,然後大秦介入適當調整勢力範圍,重置狀態,保持動態平衡。

  這也是為什麼嬴政要留下東胡的原因,為的就是讓他們互相殺。讓胡人局限於草原,胡人互相殺,總好過目光看向中原。

  這一切最重要的就是不能讓他們可以統一,要讓他們接受大秦的道德思想。

  當然也不是一味地折騰,不給胡人活路是不行的。草原上總是會有人的,而草原的生產模式生存模式決定了草原永遠是中原的直接威脅或潛在威脅。

  現在就是為了讓威脅儘可能時間長的潛伏下去,而不是轉為直接威脅。

  安北都護府的目的是讓胡人無法統一成為大秦的威脅,同樣讓草原成為大秦的畜牧養殖地,讓胡人成為大秦的牲畜供應商。

  安北都護府也是有積極作用的,要做好行政管理、經濟管理、文化思想交流傳播。

  在這個過程中,胡人也確實可以過得更好一點。

  當然這一切離不開軍事威懾,這也是為什麼派的主官和軍事主官都是久經戰陣的將門虎子,派去的不只是行政官員,還有大秦的移民和軍隊。

  有大秦精銳鐵騎鎮著,再加上大秦為後盾,這才能讓胡人乖乖按照大秦的規矩辦事。

  同時大秦不遺餘力的吸納胡人成為秦人。

  只要可以熟練說秦話,願意入鄉隨俗,改裝易服,遵守大秦的法律,遵守大秦的公序良俗,那就是秦人!


  嬴政並不以血脈論國籍,思想遠比血脈靠得住。

  就目前來看,大秦是沒有任何外部威脅的。

  草原的人口增長也是需要時間的,在人口爆炸之前,不用擔心外部壓力。

  再加上神州對草原的吸納,以及互市帶來的資源平衡,五十年內不用擔心出問題。

  而且就目前的情況,只要可以讓胡人都說秦話寫秦字,以後即便真鬧起來,那也是內部矛盾了。

  現在的胡人文明程度太低了,都沒有成系統的文字,高級文明在有意識的侵蝕下,是可以吞噬改變對方的。

  思想的同化才是真的同化。

  書同文、車同軌、度同衡、行同倫、地同域、幣同制,只有做到這些才是真正的一個集體。

  真正的改變都是潤物細無聲的,驀然回首,已是改天換地。

  秦王政十四年,這一年嬴政並不打算吞併魏國,還可以再緩緩,明年再說。

  而且今年穩一手,也能讓楚國那兄友弟恭的三兄弟能放心再打起來。

  他們閒不住的。

  沒有任何一個君王可以忍受自己家裡還有兩個獨立的勢力。

  而任何一個野心勃勃的野心家也不可能停止吞噬權力的步伐。

  再加上還有嬴政持續不斷的挑撥。

  別忘了,每年給尉繚幾萬金可不是白給的,這位縱橫大家收了錢是辦事的,而他能發揮出來的威能更是無限。

  韓趙燕的消亡那麼順利,離不開尉繚的功績,然而他卻是聲名不顯,貌似也沒做出來什麼大動靜。

  這就是善戰者無赫赫之功,善謀者無昭昭之名。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羚羊掛角無跡可尋,便是此理。

  無一錯一首一發一內一容一在一一看!

  但是無論如何,目前對全天下來說都是安寧的一年,起碼看起來是這樣。

  在今年嬴政也放開高產農作物的限制了,開始自巴蜀與關中逐漸推廣,如今大局已定,人口疆域都已經占據了絕對的優勢,可以放開了。

  農作物的推廣與種植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也是需要時間的,而且不同農作物也要合理化配置種植比例,吃的用的,水果蔬菜,還是要合理配置種植比例的。

  再說了,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糧食關乎民生大事,嬴政也不敢激進。

  哪怕農家和陰陽家用十幾年的時間培育良種,在關中和巴蜀也有培育基地,現在的長勢也都良好,但是嬴政依舊不敢著急。

  還是要穩一點來,反正現在沒有饑荒,不用急。

  等到其餘三國學到,那時候天下也只有一國了。

  最多不過五六年了。

  除了高產農作物,還有就是放開了一批經過改進的新型農具,如曲轅犁、扇車、翻車、筒車、耬車等。

  這些都是簡單實用,並且製作也簡單的農具,有這些,農業生產效率綜合提高至少六成以上。

  對於農業生產,農民百業,嬴政一向最是上心,老百姓餓不死帝國就不會倒,這個道理非常樸素。

  民以食為天,只要餓不死,帝國就是穩的。

  帝國的一切都在穩步向前,一切都在蓬勃發展,一切都令嬴政為之滿意。

  而現在唯一令嬴政為之不喜也就只有一件事。

  就是道家和陰陽家現在已經多年過去了,前後耗費物資難以計數,算起來至少三四萬金,還有醫家和農家的協助,但是在長壽藥的研發上依舊是成績渺茫。

  雖然知道急不來,但是嬴政依舊很明確的表達了不滿,很明確的給他們施加了壓力。

  最近道家和陰陽家壓力都很大。

  鄒奭最近急得不行,他現在已經基本暫時徹底熄了一切的其他的小心思,是專心在大秦發展。他又不瞎,閉著眼也看得出如果不在大秦發展,那就全天下也沒容身之地了。

  他都這把年紀了,就是死也要死在中原啊。

  而且在大秦發展是真的好啊!

  現在正在推進的幾個事情,都是留名青史功德無量的事情,現在就算讓鄒奭離開大秦他也不走,打都打不走。

  徐福還沒資格承接嬴政的不滿,嬴政的敲打自然是對鄒奭的,所以鄒奭是真的害怕。

  這些年嬴政權勢越來越大,說是呼風喚雨威福由心毫不為過,嬴政只是召見他問了一下進度,只是問了一句:莫不是長生藥本就無法煉成?

  就已經嚇得鄒奭心驚肉跳。

  自章法殿離開以後,鄒奭擦了擦額頭冷汗,第一時間就去找徐福。

  他這把年紀還受這般驚嚇,也是難為他了。

  徐福這些年過的不是一般的好,貴為大秦博士,享受著榮華富貴,深受嬴政信重,每年海量的資源投入,缺什麼給什麼。

  在咸陽城給他專門修建了豪華的煉丹宮殿,嬴政親筆提名丹華妙境。

  在整個咸陽,那也是有頭有臉的人物。

  (本章完)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