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九章 來做大秦的狗吧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第605章 來做大秦的狗吧

  同時,親衛之間也存在著相互監督的機制。

  這些質子不是來自同一地方的人,也是各不熟悉,相互監督不怕出什麼問題。

  再加上他們的家人和部族的利益,與他們在大秦的表現息息相關。

  大秦的屠刀可不是擺著看的。

  而嬴政也會回報他們的忠誠,同樣也是為了自上而下的同化。

  表現好的質子,大秦會幫助他繼承他父親首領的位子,有大秦的幫助,可以說是十拿九穩。

  這也並不是只有強權壓迫他們部族同意,而是這些被嬴政認可的人做首領對整個部族也是大有好處的,畢竟在大秦有人,和大秦的交往中才能在互市貿易中得到公平的機會,以及得到經濟扶持。

  對大秦來說,這些充分秦化,並且接受對嬴政忠誠教育的質子,也是最好的工具,無論是以胡制胡,還是吸納蕃兵隨同作戰,都是更靠譜的對象。

  對於大秦的思想文化傳播也是最好的媒介,畢竟上行下效向來是最好最快的傳播方式。

  唯獨有一點不太好的就是,許多胡人在咸陽待久了,根本不願意走!

  笑話,在這全世界最繁華的城市有一份體面的工作,可以隨侍在天子左右,誰願意去惡劣落後的地方喝風吹沙?

  差得太多了!

  在大秦表現好,是可以做官的!

  沒錯,嬴政為了培養胡人對大秦的認同,為了可以更好控制,對於這些質子,表現良好的會授予官職,畢竟這群人的忠誠度綜合來說,甚至比許多七國之人還高。

  有許多小部族的質子被要求回去繼位的時候,那是真的在嬴政面前嚎啕大哭,苦苦哀求不願意回去。

  事實證明,恩威並施的馴化是極其成功的,這也是皈依者狂熱。

  每一個回去的人臨走之前都是依依不捨,一步三回頭,回去一路哭一路,這一走,回到草原吹風吃雪,再想回到咸陽,那是真的難了。

  回去繼承部落首領之位的質子,皆是不遺餘力的推廣大秦的思想和文化,接受過先進文明洗禮的他們實在忍受不了自家落後的境況。

  當然也有極少數的養不熟的白眼狼,但是禽獸之詐能有幾何?一旦被發現,這種都被直接處理掉。

  而且無論多麼受信任,表現得多麼出色的部落,嬴政都不允許他們吞併他人過度壯大,一片散沙的高原、草原和西域才是嬴政想要看到的。

  現在無論北方還是西方,都是一片稀碎,有著大秦維持秩序,不可能再有統一的機會。

  不受大秦干涉的匈奴部落已經沒有了,早就在此消彼長中被分食殆盡。

  現在匈奴部族足足有十幾個,都是各自為政,首領都有著嬴政冊封的爵位,是正兒八經的稀碎,在大秦持續性的分化下,不再有統一的可能了,在生存矛盾達到最終限度之前,匈奴不會是問題。

  包括勢力早就被匈奴擠壓的慘不忍睹的東胡,在大秦吞併燕國以後,現在也收到了大秦拋來的橄欖枝。

  只要當大秦的狗,就可以活下去,不會被匈奴滅掉。

  東胡這麼一個鬆散的部落制遊牧群體,原本勢力遠勝於匈奴,但是在被燕趙數次重創之後,匈奴趁勢崛起,現在整個蒙古高原內蒙古高原乃至部分東北平原,屬於匈奴與東胡一西一東左右並立,雙方矛盾十分劇烈。

  草原之上生活艱難困苦,弱肉強食,競爭往往是生死存亡的競爭,很難不拼命。

  在匈奴當大秦的狗,得到大秦的支援以後,雖然武器裝備少有提高,但是經濟狀況有所好轉。經濟狀況好轉自然就人口提升,這自然對東胡的威脅越來越大。

  主要是匈奴的日子真是越過越好了,能和中原貿易,哪怕暗地裡被宰的厲害,但是依舊是讓他們生活以肉眼可見的速度提升。

  這讓許多東胡牧民都悄悄投奔匈奴,此消彼長,東胡日子就越來越難過了,甚至可以說匈奴已經開始壓制東胡了。

  草原的變化永遠是極快的,其興也勃焉,亡也忽焉。遊牧民族總是現實的,活下去最重要。

  因為勢力在東北方位,先前在燕國未亡的情況下,東胡想要和大秦交流也難,大秦的勢力雖然說不至於力有未逮,但也是得不償失。

  在滅掉燕國以後,龐大的秦國即便是東胡人也是知道的,也不可能不知道,老對手匈奴這些年的情況是因為什麼強盛都是一清二楚的。


  在大秦勢力範圍覆蓋到東北以後,還沒等大秦派人去找狗,就已經有見機快的東胡部落主動上門。

  大秦只要臣服,不要合作,對此要先展示實力。

  蠻夷畏威不畏德,這個道理嬴政太懂了,不讓他們真正怕了,他們不會聽話的。

  匈奴知道大秦的厲害,是因為被殺怕了,有著深刻的認知。

  但是東胡還沒有深刻感知到大秦的厲害,還不能理解大秦的可怕。

  現在需要先給他們上一課。

  當然不是把主動上門的滅掉,是挑幾個距離燕國近的,又太跳的,經常襲擾燕國的部落。

  同樣這也是為了收買燕地人心。

  大秦一向是不遺餘力保護自己子民的!

  這句話也是對胡人說的,犯我大秦,雖遠必誅!

  現在就讓你們見識一下大秦的手段,大秦有的是武力和手段。

  這次都沒考慮等春天馬瘦毛長進攻,直接就在滅燕不久,入秋之時就挑了合適的對象。

  在秦王嬴政的最高領導指示下,王翦的戰略指揮下,由白亦非率領八千精銳鐵騎,親入草原。

  開殺!

  這一次對胡人動手,滅了大小部落八個,斬首六千餘人,俘虜奴隸四萬餘人,牛羊馬匹等牲畜難以計數。

  姬無夜憋屈的在後面掃地。

  這次拿戰功的機會他沒搶到,只分到了一點。

  白亦非打完搶完以後,沒有多加逗留,立刻就回了燕地。

  這一次並不是想滅掉東胡,只是為了立威,要不然就不只是這點動靜了。

  但是即便如此,也不是表面看起來那麼簡單。

  在動手之前,二十多架機關朱雀和機關蝠翼早就勘察好了地形,另外也找了和東胡相鄰,熟悉地形的匈奴數百人,以及燕趙北疆邊境的老兵為嚮導。

  無一錯一首一發一內一容一在一一看!

  更有姬無夜率領兩萬精銳步兵隨後壓陣。

  在燕地還有王翦和蔡澤做好了防禦準備,隨時應對東胡人的大舉反攻。

  獅子搏象兔,皆用全力。兵家之事,從不敢大意。

  大秦這突然的出擊,也是嚇壞了東胡人,諸多部落也是緊急召集,都準備拼命了,結果發現秦軍滅了一些鄰近燕國的部落就撤退了。

  一時之間東胡人也真是摸不著頭腦。

  至於反擊報復,反擊報復是萬萬不敢的,大秦的威名也不是今天才有的,且不說匈奴,燕趙都被滅了,現在日漸衰弱的東胡人哪裡敢捋大秦的虎鬚?

  主動上門尋求合作,一旁眼睜睜看著其他部落被滅的東胡人,現在也是嚇得夠嗆,算是明白沒有合作的資格了。

  然後大秦就向他們拋去了橄欖枝,打了巴掌,該給甜棗了。

  這些東胡人果斷滑跪,他們不傻,知道自己沒有其他選擇,敢說個不字,前車之鑑就在眼前。

  同時,聚集在一起的東胡人,數十名大小首領也是爭吵不休。

  有那兇悍的,想要主動出擊報復,先下手為強,但是這種是少數,受到的支持更少。

  笑話,別說滅了燕趙的秦國,就連燕國都打不過,憑什麼拼?

  多數人還是畏懼大秦,不願與之直接相抗。

  現在懷著畏懼與憂愁的才是多數,大家日子本就不好過,若是再被大秦盯上,那可就真沒活路了。

  但是現在他們逃也沒地方逃了,草原西邊現在是匈奴人的地盤,去了一定被吞併。至於更往東北,那還是死了算了,根本不是人去的地方,牛馬去了都要死。至於和秦國拼命,那不還是找死嗎?

  就在所有人幾乎要絕望的時候,大秦的使者到了。

  先是解釋了先前出兵的理由:我大秦好生厭戰,只是某些孽障,不知天高地厚,妄圖襲擾我大秦邊境,亂我大秦之土,壞我大秦之民,這才不得已出兵。

  但是上天有好生之德,只要東胡知錯就改,願意臣服大秦,大秦願意不計前嫌,偉大的天子也願意為蠻夷之輩帶去聖王的光輝。

  為東胡安定秩序,開市交易,就像帶給匈奴一樣,給東胡帶來和平與繁榮。

  部族首領也可以成為大秦的官員與貴族,所有願意臣服大秦的部落,也都可以獲得大秦的庇護。

  眾多部落首領聽聞大秦使者的解釋,無語至極。

  真是笑話,我們哪裡襲擾你大秦了?你們大秦不是才拿下燕國和趙國嗎?而且即便是燕國趙國還在的時候,我們也好幾年沒去過了。李牧還在的時候,那也不是好惹的啊。

  但是也不敢反駁,只能默認。

  不過對於大秦剩下的意思,那是聽得明白了。

  大秦的意思很明確,願意臣服大秦,那就可以像匈奴人一樣日子越過越好。

  不願意臣服,反正之前也有不願意臣服的匈奴人,但是現在都沒了。

  (本章完)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