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5章 斬將
延津。
「報,黎陽有大批輕騎出動,觀其旗號,為顏良、文丑二將,而今正往延津北岸趕赴。」
一聲通稟傳來,曹操露出愜意的笑色,他對出謀的郭嘉說道:「奉孝,如你所料,袁本初果是派遣輕騎,調配到了延津來。」
郭嘉面色亦是含笑,他拱手向曹操言道:「明公,即是袁軍輕騎出動,身處白馬的難樓、蘇仆延一時間得不到救援,我軍的戰機當下已現也。」
「自然。」曹操朗聲應道,他發號施令:「著偏將軍關羽、中郎將張遼為前鋒,統輕騎直趨白馬,吾統精銳為之後繼,今日定要攻破難樓、蘇仆延。」
隨著曹操的一聲令下,偏將軍關羽、中郎將張遼二人,統帥著曹軍輕騎往白馬城的方向席捲而去。
望著關羽、張遼離去的背影,曹操也跟了上去,他督促麾下步卒速速行進,以便能在關羽和張遼所統率的先鋒前部輕騎抵達白馬後,與難樓、蘇仆延的烏桓胡騎纏鬥廝殺之時,趁機殺入戰場,一舉抵定勝局。
這也是曹操的無奈之舉,畢竟他麾下騎卒不多,不能只純用輕騎趕赴白馬擊破烏桓胡騎,只能先遣輕騎纏住往來如風的烏桓胡騎,而後精銳步卒趕到,上前攻殺被纏住的烏桓胡騎,步騎並進,藉此擊破難樓和蘇仆延。
作為先鋒的關羽和張遼二人,一為河東人,一為雁門人,皆是豪傑之士,二人的關係在曹營中算的上不錯,尤其是關羽委身曹操,沒有效命曹操的情況下,關羽舉目無有親舊,他很是看中張遼這個朋友,二人之間的默契也就很深。
就如當下,關羽和張遼一邊飛馳趕路,一邊於馬背上討論起了作戰方案。
雖是曹操的要求,是讓他二人纏住難樓和蘇仆延的人馬,等到後續的步卒趕到,步騎並進,攻破烏桓。
但關羽有一二點不同的看法:「文遠,烏桓胡騎,貪於財貨,四散劫掠,分在四野,我軍突然趕赴,難樓和蘇仆延必然應對不及,其眾雖有五千餘騎,但一時間難以召集,至多合攏兩千餘騎,在半數左右。」
「於我等,卻是有可破之機。」
「雲長兄言是也。」張遼先是應了一聲,而後疑慮了一句:「然我軍輕騎不過千餘人,雖是我軍驍銳,加之難樓和蘇仆延的人馬一時間難以募集,但要想攻破倍數之敵,不知雲長兄有何妙策。」
「無他,直以意突爾。」關羽神色淡然,給出了他的妙策:「我軍突至,烏桓必然震動,當此之時,揮師殺入,穿透烏桓的陣型,破之不難矣,只是不知文遠是否願同我衝上一衝。」
「兄長即是有此豪情,遼豈能落於人後。」張遼朗聲回應了一句,鬚髮之間豪情頓發,他作為雁門人,抵近夷狄,崇敬高尚力氣,慣於征戰廝殺,自然無畏無懼,膽氣壯烈。
當關羽和張遼統率的輕騎千餘人接近白馬城二十餘里時,身處白馬城下的難樓和蘇仆延自斥候口中得知了這條消息,正如關羽所料,這兩位烏桓大人大為震驚。
依著難樓和蘇仆延前面所知悉的消息,曹軍正在上游的延津謀求渡河,卻是沒有兵馬向白馬而來,只是不知緣何曹軍輕騎突然趕赴此地,且腳程極快,就將與他們發生接觸。
難樓和蘇仆延商談一番,立即做出了決定,先是召集分散的兒郎,但一時間卻是難以盡數匯集,二人只能儘量召集更多的兒郎。
此外二人現下身處的位置在白馬城下,為防白馬城內的人偵知援軍到來,引軍出城,前後夾擊他們,於是難樓和蘇仆延領著麾下兒郎,打算去會一會趕赴此地的曹軍輕騎。
而難樓和蘇仆延之所以如此膽壯,蓋因他們從斥候口中得知曹軍輕騎人數在千餘左右,就算他們召集不齊這次帶來的五千胡騎,就憑眼下半數的兩千五百人,想來就足以擊破對方了。
於是難樓和蘇仆延議定,先攻破來到這裡的曹軍輕騎,然後重新引軍圍困白馬城,如此便萬無一失,同時二人不忘遣使往黎陽通稟,請求援軍到來。
不多時,雙向奔赴的兩隊人馬撞在了一起。
「我乃雁門張文遠是也。」張遼大聲疾呼,膽氣直衝雲霄,手中騎矛舞動,如一顆炮彈般撞進了烏桓胡騎的隊伍當中,對陣之時,無有一合之敵。
在張遼這般神勇的表現下,曹軍騎士一個兩個不甘落後,跟著張遼衝殺進了烏桓胡騎的隊伍中,曹軍騎士憑藉著甲冑堅韌,武器優良,戰鬥力彪悍,在人數少於烏桓的情況下,竟是壓著烏桓胡騎打。
『好硬的骨頭。』難樓和蘇仆延,置身於麾蓋之下,心中感喟起了曹軍騎士的驍銳,心中升起了退卻之意。
而二人之所以處於麾蓋之下,是因為二人效仿先進文明漢軍的原故,漢軍中,作為指揮大軍的上將,當乘戎車,設幢麾、張蓋,只是難樓和蘇仆延沒有乘坐戎車的習慣,所以他們只用上了頭頂的麾蓋,坐下還是慣常的馬匹。
然而就是難樓、蘇仆延效仿漢軍的作風,張布起的麾蓋,為曹軍中的一位萬人敵所偵見。
關羽鳳眼微張,冷冽的目光鎖定了在麾蓋下的難樓和蘇仆延,他雙腿一夾,催動座下馬匹,有如飛馳一般殺向了麾蓋所在的地方。
無一錯一首一發一內一容一在一一看!
當此之時,身處麾蓋下的難樓尚且在觀察戰局,呼喝指揮麾下胡騎,只另一處麾蓋下的蘇仆延心下升起一股寒意,他舉目四望,見到了從側面有一曹軍騎士向他所在的位置殺來,而這名紅臉的漢軍騎士與他的距離,只在三十餘步。
「截住他。」蘇仆延一聲厲喝,指揮起了麾下兒郎。
緣奈何關羽馬快,只一個突進,騎矛捅出,蘇仆延就被捅了個透心涼,隨即關羽抽出腰間快刀,割下了蘇仆延的頭顱,這一套行雲流水,不消片刻,可見關羽常做這類的事情。
難樓和蘇仆延所距甚近,不過一丈之地,他自是見到了蘇仆延被殺,被割下頭顱的場景,同時他對上了那位紅臉漢軍騎士的一雙鳳眼,那雙鳳目冷如冰,寒如鐵,一股子深寒之意刺入了難樓的心中。
危也!!!
難樓露出驚駭之態,不管不顧的放下指揮權,丟下麾下兒郎,撥馬逃竄了起來。(本章完)
「報,黎陽有大批輕騎出動,觀其旗號,為顏良、文丑二將,而今正往延津北岸趕赴。」
一聲通稟傳來,曹操露出愜意的笑色,他對出謀的郭嘉說道:「奉孝,如你所料,袁本初果是派遣輕騎,調配到了延津來。」
郭嘉面色亦是含笑,他拱手向曹操言道:「明公,即是袁軍輕騎出動,身處白馬的難樓、蘇仆延一時間得不到救援,我軍的戰機當下已現也。」
「自然。」曹操朗聲應道,他發號施令:「著偏將軍關羽、中郎將張遼為前鋒,統輕騎直趨白馬,吾統精銳為之後繼,今日定要攻破難樓、蘇仆延。」
隨著曹操的一聲令下,偏將軍關羽、中郎將張遼二人,統帥著曹軍輕騎往白馬城的方向席捲而去。
望著關羽、張遼離去的背影,曹操也跟了上去,他督促麾下步卒速速行進,以便能在關羽和張遼所統率的先鋒前部輕騎抵達白馬後,與難樓、蘇仆延的烏桓胡騎纏鬥廝殺之時,趁機殺入戰場,一舉抵定勝局。
這也是曹操的無奈之舉,畢竟他麾下騎卒不多,不能只純用輕騎趕赴白馬擊破烏桓胡騎,只能先遣輕騎纏住往來如風的烏桓胡騎,而後精銳步卒趕到,上前攻殺被纏住的烏桓胡騎,步騎並進,藉此擊破難樓和蘇仆延。
作為先鋒的關羽和張遼二人,一為河東人,一為雁門人,皆是豪傑之士,二人的關係在曹營中算的上不錯,尤其是關羽委身曹操,沒有效命曹操的情況下,關羽舉目無有親舊,他很是看中張遼這個朋友,二人之間的默契也就很深。
就如當下,關羽和張遼一邊飛馳趕路,一邊於馬背上討論起了作戰方案。
雖是曹操的要求,是讓他二人纏住難樓和蘇仆延的人馬,等到後續的步卒趕到,步騎並進,攻破烏桓。
但關羽有一二點不同的看法:「文遠,烏桓胡騎,貪於財貨,四散劫掠,分在四野,我軍突然趕赴,難樓和蘇仆延必然應對不及,其眾雖有五千餘騎,但一時間難以召集,至多合攏兩千餘騎,在半數左右。」
「於我等,卻是有可破之機。」
「雲長兄言是也。」張遼先是應了一聲,而後疑慮了一句:「然我軍輕騎不過千餘人,雖是我軍驍銳,加之難樓和蘇仆延的人馬一時間難以募集,但要想攻破倍數之敵,不知雲長兄有何妙策。」
「無他,直以意突爾。」關羽神色淡然,給出了他的妙策:「我軍突至,烏桓必然震動,當此之時,揮師殺入,穿透烏桓的陣型,破之不難矣,只是不知文遠是否願同我衝上一衝。」
「兄長即是有此豪情,遼豈能落於人後。」張遼朗聲回應了一句,鬚髮之間豪情頓發,他作為雁門人,抵近夷狄,崇敬高尚力氣,慣於征戰廝殺,自然無畏無懼,膽氣壯烈。
當關羽和張遼統率的輕騎千餘人接近白馬城二十餘里時,身處白馬城下的難樓和蘇仆延自斥候口中得知了這條消息,正如關羽所料,這兩位烏桓大人大為震驚。
依著難樓和蘇仆延前面所知悉的消息,曹軍正在上游的延津謀求渡河,卻是沒有兵馬向白馬而來,只是不知緣何曹軍輕騎突然趕赴此地,且腳程極快,就將與他們發生接觸。
難樓和蘇仆延商談一番,立即做出了決定,先是召集分散的兒郎,但一時間卻是難以盡數匯集,二人只能儘量召集更多的兒郎。
此外二人現下身處的位置在白馬城下,為防白馬城內的人偵知援軍到來,引軍出城,前後夾擊他們,於是難樓和蘇仆延領著麾下兒郎,打算去會一會趕赴此地的曹軍輕騎。
而難樓和蘇仆延之所以如此膽壯,蓋因他們從斥候口中得知曹軍輕騎人數在千餘左右,就算他們召集不齊這次帶來的五千胡騎,就憑眼下半數的兩千五百人,想來就足以擊破對方了。
於是難樓和蘇仆延議定,先攻破來到這裡的曹軍輕騎,然後重新引軍圍困白馬城,如此便萬無一失,同時二人不忘遣使往黎陽通稟,請求援軍到來。
不多時,雙向奔赴的兩隊人馬撞在了一起。
「我乃雁門張文遠是也。」張遼大聲疾呼,膽氣直衝雲霄,手中騎矛舞動,如一顆炮彈般撞進了烏桓胡騎的隊伍當中,對陣之時,無有一合之敵。
在張遼這般神勇的表現下,曹軍騎士一個兩個不甘落後,跟著張遼衝殺進了烏桓胡騎的隊伍中,曹軍騎士憑藉著甲冑堅韌,武器優良,戰鬥力彪悍,在人數少於烏桓的情況下,竟是壓著烏桓胡騎打。
『好硬的骨頭。』難樓和蘇仆延,置身於麾蓋之下,心中感喟起了曹軍騎士的驍銳,心中升起了退卻之意。
而二人之所以處於麾蓋之下,是因為二人效仿先進文明漢軍的原故,漢軍中,作為指揮大軍的上將,當乘戎車,設幢麾、張蓋,只是難樓和蘇仆延沒有乘坐戎車的習慣,所以他們只用上了頭頂的麾蓋,坐下還是慣常的馬匹。
然而就是難樓、蘇仆延效仿漢軍的作風,張布起的麾蓋,為曹軍中的一位萬人敵所偵見。
關羽鳳眼微張,冷冽的目光鎖定了在麾蓋下的難樓和蘇仆延,他雙腿一夾,催動座下馬匹,有如飛馳一般殺向了麾蓋所在的地方。
無一錯一首一發一內一容一在一一看!
當此之時,身處麾蓋下的難樓尚且在觀察戰局,呼喝指揮麾下胡騎,只另一處麾蓋下的蘇仆延心下升起一股寒意,他舉目四望,見到了從側面有一曹軍騎士向他所在的位置殺來,而這名紅臉的漢軍騎士與他的距離,只在三十餘步。
「截住他。」蘇仆延一聲厲喝,指揮起了麾下兒郎。
緣奈何關羽馬快,只一個突進,騎矛捅出,蘇仆延就被捅了個透心涼,隨即關羽抽出腰間快刀,割下了蘇仆延的頭顱,這一套行雲流水,不消片刻,可見關羽常做這類的事情。
難樓和蘇仆延所距甚近,不過一丈之地,他自是見到了蘇仆延被殺,被割下頭顱的場景,同時他對上了那位紅臉漢軍騎士的一雙鳳眼,那雙鳳目冷如冰,寒如鐵,一股子深寒之意刺入了難樓的心中。
危也!!!
難樓露出驚駭之態,不管不顧的放下指揮權,丟下麾下兒郎,撥馬逃竄了起來。(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