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御獸
由於數日前曾目睹熒兒嫻熟解開儲物袋之技,李元楷亦得以領悟其中竅門。他沉心靜氣,聚斂一股綿柔靈氣,緩緩注入袋中。
「果不其然,此乃儲物袋,然而……此儲物袋似乎別有洞天。」
李元楷細心探索這碧翠如玉的儲物袋,察覺其內確有寬敞空間,卻主要為一些生機勃勃的小生靈所占據。
「常聞儲物袋僅能容納死物,怎的此袋如此與眾不同?」
他滿心好奇地審視,未料精神竟被內里那幾隻小妖獸牢牢吸引。
「嗷嗷待食~」
「奇哉,這些小傢伙竟能將信息傳達與我。」
李元楷暗自揣測,或許是紫藤蘿在冥冥中起到了溝通媒介之用,令他能感知到這些小妖獸的心意。
他並未從這些小傢伙身上覺出絲毫惡意,唯有對食物的殷切期盼。
但李元楷生性謹慎,並未貿然投食,更未將它們放出。
「除了這幾個活潑的小傢伙,這些晶瑩剔透的藍色石頭,莫非就是傳說中的靈石?還有……這三件法器,以及……一本書?」
李元楷將那本書輕輕取出,見其裝幀古樸,多有修補之處,顯然常被翻閱。書頁後續似有增添,更顯其主人之珍視。
封面之上,赫然印有「御獸心訣」四字。
「哈哈,此定是金三瑣那廝的御獸秘典!」
李元楷心中狂喜。他既已踏入修行之道,雖有諸多艱難,但幸得靈液相助,已漸入佳境,無需再懼精元流失之危。
那《木衍渡春訣》雖是種植靈植之寶典,卻於鬥法之道無甚助益。
而偶得的紫藤蘿,亦非長久之計,畢竟培育它需耗費自身精血。
「得此心法,我李元楷終於有了與人爭鬥之本錢!」
他望向袋中那幾隻小妖獸,臉上難掩得意之色。
若習得御獸之術,再輔以這些小妖獸,他日定能成就一番事業!
李元楷囑咐紫藤蘿隱匿身形,密切注意四周動靜。
畢竟擊殺金三瑣之事,或許會引來不必要的麻煩,小心駛得萬年船。
而後他便踏入屋內,迫不及待地翻開那本御獸心訣。
書頁初啟,並未直接闡述修行之法,而是一句引人深思之語映入眼帘:
「吾輩常思,妖獸與人究竟有何異同?莫非僅為人類之附屬寵物乎?」
李元楷沉吟片刻,繼續埋首於書卷之中,只見金三瑣以洋洋灑灑的筆墨,述說著自己對妖獸的深厚情感。
他從卷首的楔子中得知,金三瑣自幼便對世間生靈抱有異於常人的熱愛。儘管他在水法一道上頗具天賦,卻毅然選擇了御獸之道,從此與妖獸為伴。
開篇讀罷,心得漸入正題。李元楷發現,金三瑣強調御獸之道首重同理心,再輔以神魂修行的鍛鍊。
全書大致可分為四篇,層層遞進,深入淺出。
首篇詳述神魂修行的體悟,次篇闡釋御獸的法門,第三篇則記錄了金三瑣所見識過的眾多妖獸,而第四篇,則是他在馴養妖獸過程中的經驗總結與問題反思。
李元楷不得不承認,儘管金三瑣為人心狠手辣,但對妖獸的寵愛之情卻溢於言表。從字裡行間,他能感受到金三瑣對妖獸無微不至的關懷,甚至每日的吃食時間都有詳盡的記錄與反思。
「這神魂修行之法,看似並無獨特之處,更像是金三瑣個人摸索出的獨門秘籍。相較之下,第二篇的御獸法門則顯得更為系統,應是傳承自某個仙門的寶貴典籍。」
李元楷隨後翻至第四篇,急切地尋找袋中小妖獸的信息。當他發現這些小傢伙尚未簽訂靈魂契約時,心中不禁長舒一口氣。
袋中藏著幾隻幼崽,包括靈蝶六隻,黑鼠兩隻,以及一隻模樣奇特的黑白熊。
「這熊兒黑白相間,模樣甚是討喜,不知其實力如何?」
李元楷深知,靈蝶擅長追蹤尋跡,黑鼠則能助力靈植的培育,而這黑白熊雖看似可愛,卻讓人捉摸不透其真正用途。
書中對這隻黑白熊並無太多記載,僅提及它是在嶺南的竹林中被發現,且對竹子和竹筍情有獨鍾。
「這倒不難應對,」李元楷心中暗忖,「家中後院便是大片竹林,園中更有金斑竹栽種,待得機會,尋些種子來餵養它便是。」
一念及此,李元楷突然拍案而起,想起地底還埋藏著大量靈植。於是,他急忙吩咐紫藤蘿將那些靈植運送上來。
「短短一日之間,這些靈植便已歸還了些許靈氣於天地之間。」李元楷感嘆道,心中對未來的御獸之道充滿了期待。
幸得此特異儲物袋,李元楷方能妥善貯藏諸般寶物。他自袋中取出些許靈植,悉心餵養那幾隻妖獸。妖獸們貪婪地咀嚼著,似是極為滿意這份美食。
餘下的眾多靈植,李元楷則一一妥善收藏,意在為熒兒留下煉丹之材,同時也為應對不時之需。他心中暗忖,倘若園中掌事依舊癲狂,強令眾人種植靈植,他便可取出部分靈植交於園中,以此減輕眾人的負擔,避免更多人心血付諸東流。
「我與眾人皆是凡夫俗子,這些靈植本就是他們辛勤耕耘的結晶。我若獨占其利,豈非與金三瑣那等卑劣之徒無異?」李元楷心中如是思量,決心已定。
於是,他開始潛心修行。每日裡,他必修《木衍渡春訣》以滋養園中木靈之氣,生怕精氣外泄。不知不覺中,體內一百零八竅穴已被他的靈氣一一貫通。
修行約莫兩個時辰後,天際初露曙色,李元楷便著手研習那御獸心法。此法頗為晦澀難懂,需得放空心靈,進入冥想之境。然而,靈植園中危機重重,他始終難以完全放鬆心神。
幾番嘗試之下,李元楷仍無法領悟其中奧妙,不由得長嘆一聲:「靈獸締約之事,看來還需時日。此事不急於一時,待得回家再行修煉不遲。」
正此時,李自彧翩然而至,手中托著一封書信。「元楷兄,你已離家將近一旬,這是培青托人捎來的家書。」
李元楷聞言,連聲道謝,急忙接過書信拆開細閱。初時,他臉上洋溢著笑容,然而隨著閱讀的深入,他的臉色逐漸凝重起來,最後竟變得冰冷如霜。
「果不其然,此乃儲物袋,然而……此儲物袋似乎別有洞天。」
李元楷細心探索這碧翠如玉的儲物袋,察覺其內確有寬敞空間,卻主要為一些生機勃勃的小生靈所占據。
「常聞儲物袋僅能容納死物,怎的此袋如此與眾不同?」
他滿心好奇地審視,未料精神竟被內里那幾隻小妖獸牢牢吸引。
「嗷嗷待食~」
「奇哉,這些小傢伙竟能將信息傳達與我。」
李元楷暗自揣測,或許是紫藤蘿在冥冥中起到了溝通媒介之用,令他能感知到這些小妖獸的心意。
他並未從這些小傢伙身上覺出絲毫惡意,唯有對食物的殷切期盼。
但李元楷生性謹慎,並未貿然投食,更未將它們放出。
「除了這幾個活潑的小傢伙,這些晶瑩剔透的藍色石頭,莫非就是傳說中的靈石?還有……這三件法器,以及……一本書?」
李元楷將那本書輕輕取出,見其裝幀古樸,多有修補之處,顯然常被翻閱。書頁後續似有增添,更顯其主人之珍視。
封面之上,赫然印有「御獸心訣」四字。
「哈哈,此定是金三瑣那廝的御獸秘典!」
李元楷心中狂喜。他既已踏入修行之道,雖有諸多艱難,但幸得靈液相助,已漸入佳境,無需再懼精元流失之危。
那《木衍渡春訣》雖是種植靈植之寶典,卻於鬥法之道無甚助益。
而偶得的紫藤蘿,亦非長久之計,畢竟培育它需耗費自身精血。
「得此心法,我李元楷終於有了與人爭鬥之本錢!」
他望向袋中那幾隻小妖獸,臉上難掩得意之色。
若習得御獸之術,再輔以這些小妖獸,他日定能成就一番事業!
李元楷囑咐紫藤蘿隱匿身形,密切注意四周動靜。
畢竟擊殺金三瑣之事,或許會引來不必要的麻煩,小心駛得萬年船。
而後他便踏入屋內,迫不及待地翻開那本御獸心訣。
書頁初啟,並未直接闡述修行之法,而是一句引人深思之語映入眼帘:
「吾輩常思,妖獸與人究竟有何異同?莫非僅為人類之附屬寵物乎?」
李元楷沉吟片刻,繼續埋首於書卷之中,只見金三瑣以洋洋灑灑的筆墨,述說著自己對妖獸的深厚情感。
他從卷首的楔子中得知,金三瑣自幼便對世間生靈抱有異於常人的熱愛。儘管他在水法一道上頗具天賦,卻毅然選擇了御獸之道,從此與妖獸為伴。
開篇讀罷,心得漸入正題。李元楷發現,金三瑣強調御獸之道首重同理心,再輔以神魂修行的鍛鍊。
全書大致可分為四篇,層層遞進,深入淺出。
首篇詳述神魂修行的體悟,次篇闡釋御獸的法門,第三篇則記錄了金三瑣所見識過的眾多妖獸,而第四篇,則是他在馴養妖獸過程中的經驗總結與問題反思。
李元楷不得不承認,儘管金三瑣為人心狠手辣,但對妖獸的寵愛之情卻溢於言表。從字裡行間,他能感受到金三瑣對妖獸無微不至的關懷,甚至每日的吃食時間都有詳盡的記錄與反思。
「這神魂修行之法,看似並無獨特之處,更像是金三瑣個人摸索出的獨門秘籍。相較之下,第二篇的御獸法門則顯得更為系統,應是傳承自某個仙門的寶貴典籍。」
李元楷隨後翻至第四篇,急切地尋找袋中小妖獸的信息。當他發現這些小傢伙尚未簽訂靈魂契約時,心中不禁長舒一口氣。
袋中藏著幾隻幼崽,包括靈蝶六隻,黑鼠兩隻,以及一隻模樣奇特的黑白熊。
「這熊兒黑白相間,模樣甚是討喜,不知其實力如何?」
李元楷深知,靈蝶擅長追蹤尋跡,黑鼠則能助力靈植的培育,而這黑白熊雖看似可愛,卻讓人捉摸不透其真正用途。
書中對這隻黑白熊並無太多記載,僅提及它是在嶺南的竹林中被發現,且對竹子和竹筍情有獨鍾。
「這倒不難應對,」李元楷心中暗忖,「家中後院便是大片竹林,園中更有金斑竹栽種,待得機會,尋些種子來餵養它便是。」
一念及此,李元楷突然拍案而起,想起地底還埋藏著大量靈植。於是,他急忙吩咐紫藤蘿將那些靈植運送上來。
「短短一日之間,這些靈植便已歸還了些許靈氣於天地之間。」李元楷感嘆道,心中對未來的御獸之道充滿了期待。
幸得此特異儲物袋,李元楷方能妥善貯藏諸般寶物。他自袋中取出些許靈植,悉心餵養那幾隻妖獸。妖獸們貪婪地咀嚼著,似是極為滿意這份美食。
餘下的眾多靈植,李元楷則一一妥善收藏,意在為熒兒留下煉丹之材,同時也為應對不時之需。他心中暗忖,倘若園中掌事依舊癲狂,強令眾人種植靈植,他便可取出部分靈植交於園中,以此減輕眾人的負擔,避免更多人心血付諸東流。
「我與眾人皆是凡夫俗子,這些靈植本就是他們辛勤耕耘的結晶。我若獨占其利,豈非與金三瑣那等卑劣之徒無異?」李元楷心中如是思量,決心已定。
於是,他開始潛心修行。每日裡,他必修《木衍渡春訣》以滋養園中木靈之氣,生怕精氣外泄。不知不覺中,體內一百零八竅穴已被他的靈氣一一貫通。
修行約莫兩個時辰後,天際初露曙色,李元楷便著手研習那御獸心法。此法頗為晦澀難懂,需得放空心靈,進入冥想之境。然而,靈植園中危機重重,他始終難以完全放鬆心神。
幾番嘗試之下,李元楷仍無法領悟其中奧妙,不由得長嘆一聲:「靈獸締約之事,看來還需時日。此事不急於一時,待得回家再行修煉不遲。」
正此時,李自彧翩然而至,手中托著一封書信。「元楷兄,你已離家將近一旬,這是培青托人捎來的家書。」
李元楷聞言,連聲道謝,急忙接過書信拆開細閱。初時,他臉上洋溢著笑容,然而隨著閱讀的深入,他的臉色逐漸凝重起來,最後竟變得冰冷如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