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與秋收
放暑假了,育紅班的老師也調走了,可能是去鎮上繼續教其他孩子了,育紅班也要搬到村里新建的小學裡了,而我開學後就能進入一年級了,這個時候我對讀書一點概念都沒有,整天沉浸在玩耍中。
社會叔也畢業了,整天耗在家裡於是我就成了常客,看小人書,看他們打牌,看他練字,等他偶爾有空了讀小人書給我聽,後來社會叔進了大隊部協助記帳、寫文件、寫標語!
比如:要想富少生孩子,多種樹,要想富少生孩子多鋪路.要想富多修路。少生孩子多種樹,少養孩子多養豬!類似的標語五花八門難以計數。房前屋後都是,社會叔的字寫的是越看越帥了。
開學後我如願進入瘟神莊唯一的學校,一年級就一個班只有十五個學生,六個男生,九個女生,百年大計持續發威,到了我們二年級後,哪一屆一年級只有一個女生,但是卻有九個男孩子,簡直就如滅女運動一樣,到後來整個學校五個年級五個班,只有四個學生,所以小學廢棄了,
而到了十年前由四個自然村組成的管理區,一所小學五個年級不足十個孩子,百年大計戛然而止。警鐘長鳴!孩子才是未來!沒有孩子還談什麼未來?
開學不久就到了八月十五吃月餅,月餅不用買父親單位發月餅,不止是月餅還發過西服,面料很差,但是在農村卻是一件稀罕物,還發紀念幣、國債券反正就是不發錢,還有煤票入冬前父親會找人幫忙拉一拖拉機煤炭儲存起來冬天取暖用,
而秋收我記得主要是掰棒子,收花生,刨地瓜等,掰棒子我是不去的,我和赤腳大仙一樣,下地就會被麥茬子紮腳,玉米葉也如同小鋸子一樣,人一走一過裸露的皮膚,就是一條紅色的血痕,如果出了汗汗水流過簡直酸爽難挨,大人把掰下來的玉米倒在地頭,讓我看著,我順便往停在路邊的兩輪地排車的車廂里扔,
說到地排車,我還記憶猶新的就是完公糧也就是交公糧,就是用地排車拉著新收穫的曬乾後的麥子到鎮上糧庫繳納公糧,去了要排隊,要起早貪黑,上午去晚上才回來,我們一家三口帶著水壺乾糧,父母吃煎餅,而我,母親就到附近買兩個煎包,
那天交完公糧,父親拿到一張能夠證明你家已經如數繳納了公糧的白色條子時已經很晚了,本來母親抱著我坐在地排車上,父親拉著我們娘倆,但是等我睡著後母親下車了和父親肩並肩往家走,而且在小聲交談,我自然是醒了,但是在搖搖晃晃顛簸的地排車上我非常安逸舒服沒有出聲,我睜開眼望著浩瀚的夜空點點的星光一眨一眨美妙極了,這段路有五公里路程,父母在前面一步一步走著,而我躺在棉被鋪墊的車廂內,多麼希望這是一條沒有盡頭的路,父母可以一直這樣陪伴著我走下去。
一晃三十年後,當我將父親從ICU接出來送上救護車回家時重新走上了這條路,看著父親因為輸液浮腫的一條比正常腿大兩圈腿和一條粗大的胳膊我始終沉默,但是當腦海中浮現出那晚父親和母親肩並肩拉著我往家走的畫面時,我忍不住淚流滿面,父親一走這家就完了。
父親只陪伴了我短短三十六年,只有付出從未索取。
收花生就簡單多了,沙窩地里抓住秧子用力一拔就搞定了,但是這樣會有好多漏網之魚留在沙地里,每當這時候都有一些人拿著小鋤頭在別人拔過的地里重新刨一遍,撿拾主人家落在地里的果實,地瓜也是這樣,這群人里就有我老奶奶,她吃著我家的卻忘不了她的閨女就是我姑奶奶,她收了莊稼曬乾了送給我姑奶奶。
收地瓜需要使用大鋤頭用力揮動一下一下刨地瓜,刨出來堆成堆等一下使用地瓜鎪子將地瓜鎪成地瓜干,然後將地瓜干灑在地里等晾乾了再過來撿拾,當然要留下長相比較好的地瓜放入地窖里儲存起來冬天吃。
而小孩子有個很有趣的遊戲就是烤地瓜也叫燒窯子,要借地勢挖一個土灶,再在灶台上使用土塊也叫土坷垃,一層一層壘起來,形成一個高高的拱形窯,不必留天窗封死即可,然後到處撿拾柴火準備燒火,大火燒到拱形上的土塊發紅將火熄滅,爐灰掏出來再將準備好的地瓜扔進爐膛,爐灰推進去用腳當然要穿鞋或者大木棍砸被燒紅的土塊到爐膛內,然後使用土將這一切掩埋起來,半個小時或者一個小時就可以出爐了,如此這般烤出來的地瓜香氣瀰漫在空氣中,誘人極至。地瓜皮烤得焦黃酥脆,輕輕一剝,誘人的香氣撲鼻而來。而內部則是金黃色的肉質,入口即化,甜而不膩。看著大人們吃著地瓜不住的誇獎,這就是小孩子心中最大的成就。
收完秋就是耕作,這時候二叔就牛氣了他會駕馭耕牛,無論是犁地還是耙地他都是高手,那時候我家還沒有耕牛需要借耕牛,耕牛被奶奶牽走了,但是過完年後開了春,母親在姥姥家牽回來一頭小母牛,這是和舅舅約定好的可能是小牛長大後下了小牛前兩年的要給舅舅,具體我也記不清了,白天請二叔幫忙耕地,父親下班後又去河裡炸了許多魚,晚上在我家吃飯三叔自然也來了,一大家子熱熱鬧鬧挺不錯。
八月十五我還到二叔家吃了飯,這才對二叔有了印象,說實在的二叔對我還不錯,就是對我父親不太服氣處處頂著來。
耕地過後就是種麥子,記得村子裡有一台拖拉機也有專門的駕駛員,負責播種,當然我在祖屋裡也見過三腿耬,耬由一個漏斗和三個腿組成。
漏斗的頂部有一個小口,可以用來放入小麥籽。當人駕駛著牲畜拉著「三腿耬」在田地里行走時,漏斗里的小麥籽會通過三個腿流進土壤中。好像還要左搖右晃才行。
不過我見到耬是因為用它在旱地里種穀子或者是高粱。
社會叔也畢業了,整天耗在家裡於是我就成了常客,看小人書,看他們打牌,看他練字,等他偶爾有空了讀小人書給我聽,後來社會叔進了大隊部協助記帳、寫文件、寫標語!
比如:要想富少生孩子,多種樹,要想富少生孩子多鋪路.要想富多修路。少生孩子多種樹,少養孩子多養豬!類似的標語五花八門難以計數。房前屋後都是,社會叔的字寫的是越看越帥了。
開學後我如願進入瘟神莊唯一的學校,一年級就一個班只有十五個學生,六個男生,九個女生,百年大計持續發威,到了我們二年級後,哪一屆一年級只有一個女生,但是卻有九個男孩子,簡直就如滅女運動一樣,到後來整個學校五個年級五個班,只有四個學生,所以小學廢棄了,
而到了十年前由四個自然村組成的管理區,一所小學五個年級不足十個孩子,百年大計戛然而止。警鐘長鳴!孩子才是未來!沒有孩子還談什麼未來?
開學不久就到了八月十五吃月餅,月餅不用買父親單位發月餅,不止是月餅還發過西服,面料很差,但是在農村卻是一件稀罕物,還發紀念幣、國債券反正就是不發錢,還有煤票入冬前父親會找人幫忙拉一拖拉機煤炭儲存起來冬天取暖用,
而秋收我記得主要是掰棒子,收花生,刨地瓜等,掰棒子我是不去的,我和赤腳大仙一樣,下地就會被麥茬子紮腳,玉米葉也如同小鋸子一樣,人一走一過裸露的皮膚,就是一條紅色的血痕,如果出了汗汗水流過簡直酸爽難挨,大人把掰下來的玉米倒在地頭,讓我看著,我順便往停在路邊的兩輪地排車的車廂里扔,
說到地排車,我還記憶猶新的就是完公糧也就是交公糧,就是用地排車拉著新收穫的曬乾後的麥子到鎮上糧庫繳納公糧,去了要排隊,要起早貪黑,上午去晚上才回來,我們一家三口帶著水壺乾糧,父母吃煎餅,而我,母親就到附近買兩個煎包,
那天交完公糧,父親拿到一張能夠證明你家已經如數繳納了公糧的白色條子時已經很晚了,本來母親抱著我坐在地排車上,父親拉著我們娘倆,但是等我睡著後母親下車了和父親肩並肩往家走,而且在小聲交談,我自然是醒了,但是在搖搖晃晃顛簸的地排車上我非常安逸舒服沒有出聲,我睜開眼望著浩瀚的夜空點點的星光一眨一眨美妙極了,這段路有五公里路程,父母在前面一步一步走著,而我躺在棉被鋪墊的車廂內,多麼希望這是一條沒有盡頭的路,父母可以一直這樣陪伴著我走下去。
一晃三十年後,當我將父親從ICU接出來送上救護車回家時重新走上了這條路,看著父親因為輸液浮腫的一條比正常腿大兩圈腿和一條粗大的胳膊我始終沉默,但是當腦海中浮現出那晚父親和母親肩並肩拉著我往家走的畫面時,我忍不住淚流滿面,父親一走這家就完了。
父親只陪伴了我短短三十六年,只有付出從未索取。
收花生就簡單多了,沙窩地里抓住秧子用力一拔就搞定了,但是這樣會有好多漏網之魚留在沙地里,每當這時候都有一些人拿著小鋤頭在別人拔過的地里重新刨一遍,撿拾主人家落在地里的果實,地瓜也是這樣,這群人里就有我老奶奶,她吃著我家的卻忘不了她的閨女就是我姑奶奶,她收了莊稼曬乾了送給我姑奶奶。
收地瓜需要使用大鋤頭用力揮動一下一下刨地瓜,刨出來堆成堆等一下使用地瓜鎪子將地瓜鎪成地瓜干,然後將地瓜干灑在地里等晾乾了再過來撿拾,當然要留下長相比較好的地瓜放入地窖里儲存起來冬天吃。
而小孩子有個很有趣的遊戲就是烤地瓜也叫燒窯子,要借地勢挖一個土灶,再在灶台上使用土塊也叫土坷垃,一層一層壘起來,形成一個高高的拱形窯,不必留天窗封死即可,然後到處撿拾柴火準備燒火,大火燒到拱形上的土塊發紅將火熄滅,爐灰掏出來再將準備好的地瓜扔進爐膛,爐灰推進去用腳當然要穿鞋或者大木棍砸被燒紅的土塊到爐膛內,然後使用土將這一切掩埋起來,半個小時或者一個小時就可以出爐了,如此這般烤出來的地瓜香氣瀰漫在空氣中,誘人極至。地瓜皮烤得焦黃酥脆,輕輕一剝,誘人的香氣撲鼻而來。而內部則是金黃色的肉質,入口即化,甜而不膩。看著大人們吃著地瓜不住的誇獎,這就是小孩子心中最大的成就。
收完秋就是耕作,這時候二叔就牛氣了他會駕馭耕牛,無論是犁地還是耙地他都是高手,那時候我家還沒有耕牛需要借耕牛,耕牛被奶奶牽走了,但是過完年後開了春,母親在姥姥家牽回來一頭小母牛,這是和舅舅約定好的可能是小牛長大後下了小牛前兩年的要給舅舅,具體我也記不清了,白天請二叔幫忙耕地,父親下班後又去河裡炸了許多魚,晚上在我家吃飯三叔自然也來了,一大家子熱熱鬧鬧挺不錯。
八月十五我還到二叔家吃了飯,這才對二叔有了印象,說實在的二叔對我還不錯,就是對我父親不太服氣處處頂著來。
耕地過後就是種麥子,記得村子裡有一台拖拉機也有專門的駕駛員,負責播種,當然我在祖屋裡也見過三腿耬,耬由一個漏斗和三個腿組成。
漏斗的頂部有一個小口,可以用來放入小麥籽。當人駕駛著牲畜拉著「三腿耬」在田地里行走時,漏斗里的小麥籽會通過三個腿流進土壤中。好像還要左搖右晃才行。
不過我見到耬是因為用它在旱地里種穀子或者是高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