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搶救實況記錄(四)
在急救室的大廳廁所的角落留宿觀察的一夜,我沒有合眼,天漸漸亮了(19日),一早,我手握著一大摞的化驗單,準備一個一個地去執行。
值班醫生要求我先做胃鏡,因為他想知道胃鏡的結果,消化系統到底是哪裡在出血。我早早地拿著愛人的胃鏡檢查單去胃鏡室排隊,我的單子排在較前面。
我趕緊回來張羅愛人簡單的洗漱提神,愛人不敢動彈一絲絲,怕再次出血,所有洗漱都是在推床上完成的。洗漱完畢我推著搖搖晃晃的小推床經過複雜的樓道和樓換樓的綠色通道,移動推床被我七倒八歪地推著,一個不食人間煙火的我,竟然被生活弄得七拱八翹,七零八落,千蒼百孔。
來到另一幢的6樓胃鏡室靜靜等待,由於站隊的程序我清楚,我排在第一,我小心翼翼地推著躺在病床上的愛人進了胃鏡室,生怕小床震動愛人都會出血。
我們心裡沒有底,愛人不知道他的消化系統到底發生了什麼,更不知道後面的路竟然是我們的生離死別。
輪到我們,醫生喊著我們的名字,愛人進去了,我在外面心中忐忑,我在外面等待的時間挺久的,我擔心是他20年前做過胃部3/5切除後的切除刀口是不是發生了病變。
那年,也是因為他的胃部老是出血,他自己考慮,做了胃部3/5切除術,胃部切除術讓我們工作、生活、健康太平了20年。我們只是期待這個胃鏡能夠告訴我們到底哪裡出了問題,希望胃鏡能夠給我們一個交代,給我們一個說法,給我們一個明確的診斷。
我正在胡思亂想,胃鏡室的門打開了,胃鏡醫生把我喊進去,指著胃鏡的屏幕告訴我說:「你看,胃裡面一片血海,什麼也看不見,別說找出血點了。」
現在我們該怎麼辦?
不可辯白,我也看見胃鏡的屏幕是一片血海,看不清任何部位,胃鏡失敗了,沒有結果,我帶著報告,推著小床又磕磕碰碰地返回急診大廳。做完胃鏡回來,我們的心情壞極了,因為沒有結果,胃部血海意味著什麼?
我推著愛人晃晃悠悠回到廁所角落那個原來的「床位」(廁所邊),屬於我們的床位。我來到醫生辦公室那裡,跟醫生闡述了檢查的結果。
還是昨天晚上值班的那位醫生,他說:「你們必須繼續在這裡留院觀察,沒有搞清楚出血情況,回家是很危險的」,這個簡單的道理我很清楚。
這裡我跟醫生請求希望能夠換個觀察的地方,不要在這廁所邊上。醫生說,整個大廳沒有插針的地方,你自己找找看。一圈走下來,真的是沒有插針的地方,換位置這是不可能的事情,幻想而已,庸人自擾而已。
換床位不可能,進病房更不可能,胃鏡又失敗,胃鏡找不到出血病因,這還讓不讓人活了。
回到小床邊上,愛人也很是著急,沒有找到嘔血依據,我們幻想著胃鏡一看,清清楚楚,回家打針吃藥,血就止住了,沒什麼大礙,我們又可以幹著我們各自喜歡的事情。現實竟然是那麼地殘酷,我們走投無路。
這一年,是2010年的3月19日(出血第二天)。兒子在國外留學,2008年2月份兒子進的澳洲格里菲斯大學,已經是第個三年頭了。
這段時間是我和愛人最幸福的生活時段,我們每個人都在幹著自己喜歡的事情,如果測試我們的幸福的指數,就幸福指數而言我們應該是合格的:1.幹著自己喜歡的事情。2.不用操心孩子的功課。3.衣食無憂。4.身體健康。5.不失眠。6.不孤獨。7.不追逐名利。8.不被小人惦記。9.不為工作和生活煩惱。
可是我們現在健康出現了問題,還不知道哪裡出現問題了。我們只有傻傻地等待著今天白天一天的止血治療,希望血今天可以止住。
剛才夜班醫生要下班了,臨走告訴我:「住院是沒有指望的,因為消化內科那邊的一張病床都沒有。再說,還有好多的病人在排隊等待救治。」病床對於我們已經成為奢望,只是祈禱著觀察期間不再打出血。其實,祈禱是沒有用的,意外、不測、大出血輪番襲擊著我們。
突然,整個大廳蠕動起來,我們不知什麼事情發生,遠遠看去,一隊白衣緩緩地一小塊一小塊地蠕動著。鄰居床的病人告訴我們,早上急診大廳的10點鐘的大查房開始了。
原來是每天慣例10點整的急診大廳大查房,哇喔,好像大救星來了一般。我們焦急地等待急診室大廳的大查房輪到我的廁所的這個小角落。
2010年3月19日早上10點整,急診大廳查房醫生的名字叫劉良燕,劉良燕醫生帶著一幫白衣實習生在我們的床位前停下來,終於,白衣隊伍來到廁所的我們這一小塊區域,醫生帶領著隊伍一個一個地病人查詢,遠遠地看著那位中年醫生在查房、詢問、檢查每個病人很仔細,翻看病例,了解病情,那手勢和口吻都十分具有權威性,像是指揮者。
終於輪到我們,中年醫生仔細聽著愛人敘述病情,翻看胃鏡檢查失敗報告,愛人唯獨沒有闡述昨天晚上那噴射性的大嘔血。我著急地打斷愛人的說話,插進愛人的描述,我補充著重點描述了大出血的恐懼性,噴射狀的血、鮮紅的血、巨量的嘔血。中年醫生被我的插話描述大出血症狀給怔住了,開始重視起來,他仔細詢問:「出血什麼時候開始的?你是幹什麼工作的?病人多大年紀了?」
這位醫生一連串的詢問,我一刻也沒有耽擱,我仔細快速地回答,並且說到昨晚發生的一切,又說到愛人是張江高科國家重點項目的醫藥生物科研項目的研發人員,說到愛人只有55歲。
我明顯地感覺到這位醫生用他的一雙深邃的眼睛一遍又一遍地掃射著愛人的面部表情,我發現那雙炯炯有神的眼睛又掃射了一下我。我睿智地趕緊又補充了一句話,「我們是上海復旦畢業的,我們也是搞臨床的,在臨床10年後,我們應聘來到張江高科進行生物藥物研發工作。」
得知愛人是復旦畢業的,得知我們也是搞臨床的,得知現在被國家聘用張江高科園區做生物醫藥研發工作,出於對人才的愛惜,劉良燕決定向他的博士生導師管軍,申請住院部的急救床位。
劉良燕醫生俯下身對著愛人悄悄說:「你們做下準備,我試著向我的導師申請床位。」我簡直不敢相信我的耳朵,我真的簡直不敢相信我的耳朵。
醫生走到一個遠處清淨的角落,在給他的導師打電話。難道就是為了一個國家的人才?難道我們曾經是醫療臨床大同行?難道我們還是張江高科的研發人員?會不會還有一個原因,根據他們的經驗,我們這個病是致命的九死一生?
我不知道是什麼原因,不知道是因為前者、還是後者,致使中年醫生在那兒給他的導師打電話,申請一張床位,這麼快的一個決定,愛人的命運得到大轉機,如果沒有及時離開這個大廳,幾個小時後的又一次大出血兇險無極,致使後來的搶救根本沒有時間,沒有設備,沒有時間,愛人在大廳早就一命嗚呼了。
整個大廳一眼望去,大廳除了老弱病殘還是老弱病殘,基本看不到我們這樣年紀的病人,要不是我們出血緊急,我們也不會呆在這臭氣哄哄的急診大廳。
查房醫生聽我們的大出血驚恐、聽我們噴射狀的危急、聽我們是名校出身、還有,聽我們是張江高科搞醫藥生物科技研發工作的。醫生是不是覺得我們這是國家的人才啊,醫生是不是覺得人才很重要啊,絕對不能讓國家人才流失。
這個10點大查房的中年醫生劉良燕,我好感激啊,後來我們成了朋友。
值班醫生要求我先做胃鏡,因為他想知道胃鏡的結果,消化系統到底是哪裡在出血。我早早地拿著愛人的胃鏡檢查單去胃鏡室排隊,我的單子排在較前面。
我趕緊回來張羅愛人簡單的洗漱提神,愛人不敢動彈一絲絲,怕再次出血,所有洗漱都是在推床上完成的。洗漱完畢我推著搖搖晃晃的小推床經過複雜的樓道和樓換樓的綠色通道,移動推床被我七倒八歪地推著,一個不食人間煙火的我,竟然被生活弄得七拱八翹,七零八落,千蒼百孔。
來到另一幢的6樓胃鏡室靜靜等待,由於站隊的程序我清楚,我排在第一,我小心翼翼地推著躺在病床上的愛人進了胃鏡室,生怕小床震動愛人都會出血。
我們心裡沒有底,愛人不知道他的消化系統到底發生了什麼,更不知道後面的路竟然是我們的生離死別。
輪到我們,醫生喊著我們的名字,愛人進去了,我在外面心中忐忑,我在外面等待的時間挺久的,我擔心是他20年前做過胃部3/5切除後的切除刀口是不是發生了病變。
那年,也是因為他的胃部老是出血,他自己考慮,做了胃部3/5切除術,胃部切除術讓我們工作、生活、健康太平了20年。我們只是期待這個胃鏡能夠告訴我們到底哪裡出了問題,希望胃鏡能夠給我們一個交代,給我們一個說法,給我們一個明確的診斷。
我正在胡思亂想,胃鏡室的門打開了,胃鏡醫生把我喊進去,指著胃鏡的屏幕告訴我說:「你看,胃裡面一片血海,什麼也看不見,別說找出血點了。」
現在我們該怎麼辦?
不可辯白,我也看見胃鏡的屏幕是一片血海,看不清任何部位,胃鏡失敗了,沒有結果,我帶著報告,推著小床又磕磕碰碰地返回急診大廳。做完胃鏡回來,我們的心情壞極了,因為沒有結果,胃部血海意味著什麼?
我推著愛人晃晃悠悠回到廁所角落那個原來的「床位」(廁所邊),屬於我們的床位。我來到醫生辦公室那裡,跟醫生闡述了檢查的結果。
還是昨天晚上值班的那位醫生,他說:「你們必須繼續在這裡留院觀察,沒有搞清楚出血情況,回家是很危險的」,這個簡單的道理我很清楚。
這裡我跟醫生請求希望能夠換個觀察的地方,不要在這廁所邊上。醫生說,整個大廳沒有插針的地方,你自己找找看。一圈走下來,真的是沒有插針的地方,換位置這是不可能的事情,幻想而已,庸人自擾而已。
換床位不可能,進病房更不可能,胃鏡又失敗,胃鏡找不到出血病因,這還讓不讓人活了。
回到小床邊上,愛人也很是著急,沒有找到嘔血依據,我們幻想著胃鏡一看,清清楚楚,回家打針吃藥,血就止住了,沒什麼大礙,我們又可以幹著我們各自喜歡的事情。現實竟然是那麼地殘酷,我們走投無路。
這一年,是2010年的3月19日(出血第二天)。兒子在國外留學,2008年2月份兒子進的澳洲格里菲斯大學,已經是第個三年頭了。
這段時間是我和愛人最幸福的生活時段,我們每個人都在幹著自己喜歡的事情,如果測試我們的幸福的指數,就幸福指數而言我們應該是合格的:1.幹著自己喜歡的事情。2.不用操心孩子的功課。3.衣食無憂。4.身體健康。5.不失眠。6.不孤獨。7.不追逐名利。8.不被小人惦記。9.不為工作和生活煩惱。
可是我們現在健康出現了問題,還不知道哪裡出現問題了。我們只有傻傻地等待著今天白天一天的止血治療,希望血今天可以止住。
剛才夜班醫生要下班了,臨走告訴我:「住院是沒有指望的,因為消化內科那邊的一張病床都沒有。再說,還有好多的病人在排隊等待救治。」病床對於我們已經成為奢望,只是祈禱著觀察期間不再打出血。其實,祈禱是沒有用的,意外、不測、大出血輪番襲擊著我們。
突然,整個大廳蠕動起來,我們不知什麼事情發生,遠遠看去,一隊白衣緩緩地一小塊一小塊地蠕動著。鄰居床的病人告訴我們,早上急診大廳的10點鐘的大查房開始了。
原來是每天慣例10點整的急診大廳大查房,哇喔,好像大救星來了一般。我們焦急地等待急診室大廳的大查房輪到我的廁所的這個小角落。
2010年3月19日早上10點整,急診大廳查房醫生的名字叫劉良燕,劉良燕醫生帶著一幫白衣實習生在我們的床位前停下來,終於,白衣隊伍來到廁所的我們這一小塊區域,醫生帶領著隊伍一個一個地病人查詢,遠遠地看著那位中年醫生在查房、詢問、檢查每個病人很仔細,翻看病例,了解病情,那手勢和口吻都十分具有權威性,像是指揮者。
終於輪到我們,中年醫生仔細聽著愛人敘述病情,翻看胃鏡檢查失敗報告,愛人唯獨沒有闡述昨天晚上那噴射性的大嘔血。我著急地打斷愛人的說話,插進愛人的描述,我補充著重點描述了大出血的恐懼性,噴射狀的血、鮮紅的血、巨量的嘔血。中年醫生被我的插話描述大出血症狀給怔住了,開始重視起來,他仔細詢問:「出血什麼時候開始的?你是幹什麼工作的?病人多大年紀了?」
這位醫生一連串的詢問,我一刻也沒有耽擱,我仔細快速地回答,並且說到昨晚發生的一切,又說到愛人是張江高科國家重點項目的醫藥生物科研項目的研發人員,說到愛人只有55歲。
我明顯地感覺到這位醫生用他的一雙深邃的眼睛一遍又一遍地掃射著愛人的面部表情,我發現那雙炯炯有神的眼睛又掃射了一下我。我睿智地趕緊又補充了一句話,「我們是上海復旦畢業的,我們也是搞臨床的,在臨床10年後,我們應聘來到張江高科進行生物藥物研發工作。」
得知愛人是復旦畢業的,得知我們也是搞臨床的,得知現在被國家聘用張江高科園區做生物醫藥研發工作,出於對人才的愛惜,劉良燕決定向他的博士生導師管軍,申請住院部的急救床位。
劉良燕醫生俯下身對著愛人悄悄說:「你們做下準備,我試著向我的導師申請床位。」我簡直不敢相信我的耳朵,我真的簡直不敢相信我的耳朵。
醫生走到一個遠處清淨的角落,在給他的導師打電話。難道就是為了一個國家的人才?難道我們曾經是醫療臨床大同行?難道我們還是張江高科的研發人員?會不會還有一個原因,根據他們的經驗,我們這個病是致命的九死一生?
我不知道是什麼原因,不知道是因為前者、還是後者,致使中年醫生在那兒給他的導師打電話,申請一張床位,這麼快的一個決定,愛人的命運得到大轉機,如果沒有及時離開這個大廳,幾個小時後的又一次大出血兇險無極,致使後來的搶救根本沒有時間,沒有設備,沒有時間,愛人在大廳早就一命嗚呼了。
整個大廳一眼望去,大廳除了老弱病殘還是老弱病殘,基本看不到我們這樣年紀的病人,要不是我們出血緊急,我們也不會呆在這臭氣哄哄的急診大廳。
查房醫生聽我們的大出血驚恐、聽我們噴射狀的危急、聽我們是名校出身、還有,聽我們是張江高科搞醫藥生物科技研發工作的。醫生是不是覺得我們這是國家的人才啊,醫生是不是覺得人才很重要啊,絕對不能讓國家人才流失。
這個10點大查房的中年醫生劉良燕,我好感激啊,後來我們成了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