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人才啊
張惠:「弘殷呀,你不用拐彎抹角,有話直說就行。不要擔心錢糧的數目太大,不好意思開口。壓力是我們的,你只管幹就行。」
「我想要三叔的一個養子名額,這個名額不需要繼承留後,將來也不會當節度使,就是行走方便。讓別人知道這個樣子是自己人。」
朱全忠和張惠眼神一個交流:這孩子就要個養子名額。
張惠看過來:他是不是傻。
朱全忠眼神回到:他傻嗎?看著不像?
張惠:「我替你三叔答應了,給你一個養子名額,只要你能做成這件事。」
趙弘殷道:「養子可以事後給,一百騎兵現在給,我都等不及了。」
朱全忠叫來了朱珍,吩咐道:「朱珍,領著趙弘殷去軍營里挑選一百騎兵,從今天起,他就是宣武軍的百夫長。」
趙弘殷拿著汴梁縣令的任命書,跟著朱珍去軍營了。
朱全忠:「夫人,我感覺這小子能力有億點強,是個人才。」
張惠:「可惜還是太年輕了,不知道隔行如隔山,明明在為官、搞經濟上很有天賦,偏偏想著當兵。
在軍事方面,我覺得他差得遠了。
不過這也正是咱們現在所最需要的人才,尤其是在後勤經濟上,至少吹的自己堪比蕭何。
也不知道是真是假?
咱們還是要再觀察觀察,看他是不是紙上談兵。」
朱全忠:「夫人,平時你可不誇人,今天怎麼誇起這小子來了?
平時都叫你女諸葛。
你看其他人更是覺得一個比一個笨,只有趙弘殷,你給他這麼高的評價。
一個人不能把什麼優勢都占了?
至少他沒有吹蕭何、韓信、張良的能力,全都集中到他一人身上。
我看他行軍打仗,估計不大行。
那些衣甲鮮明,長得高大威猛的士卒。
帥是沒錯。
但把時間花在擦盔甲上的士卒,大多數都是一些中看不中用的花架子。
戰場上的老兵越低調越好,甚至會把盔甲弄的和周圍一樣髒,才能活得長久,不容易成為敵方的集火目標。
假如我一開始領著他說的那一隻百人騎兵,現在的墳頭草都得有三米高了。」
張惠:「年輕人嘛,總要有弱點,否則的話,還叫年輕人嗎?
好在弘殷是咱們的人,他的能力越大越好。」
朱全忠附和道:「沒錯,沒錯,夫人,他是不是有嘴上說的那麼厲害,就要拭目以待了。」
張惠:「不管他有沒有說的那麼厲害,他都是一個不可多得的人才,年輕人可能分不清現實和理想,等他碰一鼻子灰來求咱們,就是咱們給他提要求了。」
夫妻倆都覺得趙弘殷戰略是頂級的,吹牛也是頂級的。
去軍營的路上,通過攀談,趙弘殷也了解到朱珍的一些情況。
朱全忠參加起義後,遇到了同鄉朱珍,老鄉見老鄉,兩眼淚汪汪。
等著朱全忠成為小頭目後,就把朱珍要了來,擔任外圍的警衛工作,自此不離左右。
對於朱全忠的脾氣,朱珍可是再了解不過。
所以當他聽到趙弘殷擔任百夫長,挑選一百騎兵的時候,震驚的嘴裡能含個雞蛋。
「恭喜趙縣令官復原職。
節帥很看重你,知道嗎?
咱們騎兵一共200,就是去碭山縣的先頭部隊,平時都金貴著呢?
絕不允許他人染指。
哪個將領想分點騎兵做親衛,節帥也不答應,
只讓這些騎兵跟在自己身邊。」
趙弘殷心想:要是換做是我,我肯定也把騎兵都放在身邊當警衛連,如果前方戰鬥打不過,還可以騎馬逃跑。不,是讓騎兵保護著我戰略轉移。
打仗的事,怎麼能叫逃跑呢?
這也是趙弘殷為什麼索要一百騎兵的重要原因之一。
生活在亂世中,肯定會經歷很多戰鬥。
戰鬥可以輸,但命要活下來。
只有活下來,才能在不斷的戰爭中學習,成為一個常勝將軍,培養出大宋開國皇帝。
畢竟他不是李克用,擁有神仙開局。
人家草原部落首領,根本不缺馬,整支軍隊都是騎兵。
有多少人,就有多少騎兵。
草原人從小騎馬射箭,射箭就是他們的日常遊戲。
不像中原地區的孩子,只能撒泡尿和泥巴。
兩種人成長起來,論單兵作戰能力肯定是草原人更勝一籌。
也難怪李克用的一萬五千名沙陀騎兵,能夠屢屢重挫黃巢幾十萬部隊。
硬生生把黃巢30萬人打到了現在15萬人。
當然也不僅僅是李克用的功勞,還有其他節度使,但歸根結底,功勞最大的還是李克用的沙陀騎兵。
沒事就用騎兵騷擾,當你衝出來的時候,他再騎馬離開,你追不上他,這种放風箏的打法,非常克制兩條腿行動的農民起義軍。
打不著,跑不過,只能被收割。
騎兵哪都好,但想要在中原地區打造騎兵隊伍,確實不是一件輕鬆的事情。
現在別說馬吃的,就連人吃的糧食都金貴著呢!
朱全忠在黃巢軍隊中混了十幾年,才攢夠這二百騎兵。
所以能把200名騎兵分給趙弘殷100名。
著實讓朱珍震驚不已。
來到軍營,趙弘殷大老遠就看到騎兵們,有的刷馬,有的餵草料,有的釘馬掌,有的給馬整理毛髮,還有的在練習騎術。
另有一撮人在圍著李彥威,李彥威在向他的騎兵同僚們吹噓,馬上就要被封為養子的大喜事。
可把其他奇兵們羨慕的夠嗆。
拍馬屁的絡繹不絕。
「李大哥,我早就看出來你不是一般人。以後等你發達了,可別忘了小弟。」
「李大哥,今天晚上有時間嗎?我知道一間新開的酒樓不錯。我請客,不過我錢沒帶多少。不如大家湊湊。」
「憑什麼大家湊錢給你?要我說咱們不如湊一湊,直接給李大哥,讓他自己去城裡下館子。還能吃的多些,說不定還能喝上酒。」
自從成了官兵,不能燒殺搶掠。
靠著每月二兩銀子的軍餉。
不餓死,是因為管飯。
不然早都餓死了。
根本沒有什麼余錢。
別說他們這些當騎兵的沒有錢。
就連朱全忠也沒有多少錢。
他們之所以沒有跑,是因為騎兵相對於步兵,生存能力更強,而且待遇也更好。
別人每月軍餉是一兩銀子,他們是二兩銀子。
現在這年頭兵荒馬亂的。
幹著不算危險的活,吃得飽,穿的暖,還有高薪拿。
換誰,誰也不走。
當然只限於吃得飽,而不是吃的好。
他們這些普通士兵不知道多少年都沒嘗過酒的滋味了。
底層士兵的生活就是這麼樸實無華,且單調,字面意義上的。
「我想要三叔的一個養子名額,這個名額不需要繼承留後,將來也不會當節度使,就是行走方便。讓別人知道這個樣子是自己人。」
朱全忠和張惠眼神一個交流:這孩子就要個養子名額。
張惠看過來:他是不是傻。
朱全忠眼神回到:他傻嗎?看著不像?
張惠:「我替你三叔答應了,給你一個養子名額,只要你能做成這件事。」
趙弘殷道:「養子可以事後給,一百騎兵現在給,我都等不及了。」
朱全忠叫來了朱珍,吩咐道:「朱珍,領著趙弘殷去軍營里挑選一百騎兵,從今天起,他就是宣武軍的百夫長。」
趙弘殷拿著汴梁縣令的任命書,跟著朱珍去軍營了。
朱全忠:「夫人,我感覺這小子能力有億點強,是個人才。」
張惠:「可惜還是太年輕了,不知道隔行如隔山,明明在為官、搞經濟上很有天賦,偏偏想著當兵。
在軍事方面,我覺得他差得遠了。
不過這也正是咱們現在所最需要的人才,尤其是在後勤經濟上,至少吹的自己堪比蕭何。
也不知道是真是假?
咱們還是要再觀察觀察,看他是不是紙上談兵。」
朱全忠:「夫人,平時你可不誇人,今天怎麼誇起這小子來了?
平時都叫你女諸葛。
你看其他人更是覺得一個比一個笨,只有趙弘殷,你給他這麼高的評價。
一個人不能把什麼優勢都占了?
至少他沒有吹蕭何、韓信、張良的能力,全都集中到他一人身上。
我看他行軍打仗,估計不大行。
那些衣甲鮮明,長得高大威猛的士卒。
帥是沒錯。
但把時間花在擦盔甲上的士卒,大多數都是一些中看不中用的花架子。
戰場上的老兵越低調越好,甚至會把盔甲弄的和周圍一樣髒,才能活得長久,不容易成為敵方的集火目標。
假如我一開始領著他說的那一隻百人騎兵,現在的墳頭草都得有三米高了。」
張惠:「年輕人嘛,總要有弱點,否則的話,還叫年輕人嗎?
好在弘殷是咱們的人,他的能力越大越好。」
朱全忠附和道:「沒錯,沒錯,夫人,他是不是有嘴上說的那麼厲害,就要拭目以待了。」
張惠:「不管他有沒有說的那麼厲害,他都是一個不可多得的人才,年輕人可能分不清現實和理想,等他碰一鼻子灰來求咱們,就是咱們給他提要求了。」
夫妻倆都覺得趙弘殷戰略是頂級的,吹牛也是頂級的。
去軍營的路上,通過攀談,趙弘殷也了解到朱珍的一些情況。
朱全忠參加起義後,遇到了同鄉朱珍,老鄉見老鄉,兩眼淚汪汪。
等著朱全忠成為小頭目後,就把朱珍要了來,擔任外圍的警衛工作,自此不離左右。
對於朱全忠的脾氣,朱珍可是再了解不過。
所以當他聽到趙弘殷擔任百夫長,挑選一百騎兵的時候,震驚的嘴裡能含個雞蛋。
「恭喜趙縣令官復原職。
節帥很看重你,知道嗎?
咱們騎兵一共200,就是去碭山縣的先頭部隊,平時都金貴著呢?
絕不允許他人染指。
哪個將領想分點騎兵做親衛,節帥也不答應,
只讓這些騎兵跟在自己身邊。」
趙弘殷心想:要是換做是我,我肯定也把騎兵都放在身邊當警衛連,如果前方戰鬥打不過,還可以騎馬逃跑。不,是讓騎兵保護著我戰略轉移。
打仗的事,怎麼能叫逃跑呢?
這也是趙弘殷為什麼索要一百騎兵的重要原因之一。
生活在亂世中,肯定會經歷很多戰鬥。
戰鬥可以輸,但命要活下來。
只有活下來,才能在不斷的戰爭中學習,成為一個常勝將軍,培養出大宋開國皇帝。
畢竟他不是李克用,擁有神仙開局。
人家草原部落首領,根本不缺馬,整支軍隊都是騎兵。
有多少人,就有多少騎兵。
草原人從小騎馬射箭,射箭就是他們的日常遊戲。
不像中原地區的孩子,只能撒泡尿和泥巴。
兩種人成長起來,論單兵作戰能力肯定是草原人更勝一籌。
也難怪李克用的一萬五千名沙陀騎兵,能夠屢屢重挫黃巢幾十萬部隊。
硬生生把黃巢30萬人打到了現在15萬人。
當然也不僅僅是李克用的功勞,還有其他節度使,但歸根結底,功勞最大的還是李克用的沙陀騎兵。
沒事就用騎兵騷擾,當你衝出來的時候,他再騎馬離開,你追不上他,這种放風箏的打法,非常克制兩條腿行動的農民起義軍。
打不著,跑不過,只能被收割。
騎兵哪都好,但想要在中原地區打造騎兵隊伍,確實不是一件輕鬆的事情。
現在別說馬吃的,就連人吃的糧食都金貴著呢!
朱全忠在黃巢軍隊中混了十幾年,才攢夠這二百騎兵。
所以能把200名騎兵分給趙弘殷100名。
著實讓朱珍震驚不已。
來到軍營,趙弘殷大老遠就看到騎兵們,有的刷馬,有的餵草料,有的釘馬掌,有的給馬整理毛髮,還有的在練習騎術。
另有一撮人在圍著李彥威,李彥威在向他的騎兵同僚們吹噓,馬上就要被封為養子的大喜事。
可把其他奇兵們羨慕的夠嗆。
拍馬屁的絡繹不絕。
「李大哥,我早就看出來你不是一般人。以後等你發達了,可別忘了小弟。」
「李大哥,今天晚上有時間嗎?我知道一間新開的酒樓不錯。我請客,不過我錢沒帶多少。不如大家湊湊。」
「憑什麼大家湊錢給你?要我說咱們不如湊一湊,直接給李大哥,讓他自己去城裡下館子。還能吃的多些,說不定還能喝上酒。」
自從成了官兵,不能燒殺搶掠。
靠著每月二兩銀子的軍餉。
不餓死,是因為管飯。
不然早都餓死了。
根本沒有什麼余錢。
別說他們這些當騎兵的沒有錢。
就連朱全忠也沒有多少錢。
他們之所以沒有跑,是因為騎兵相對於步兵,生存能力更強,而且待遇也更好。
別人每月軍餉是一兩銀子,他們是二兩銀子。
現在這年頭兵荒馬亂的。
幹著不算危險的活,吃得飽,穿的暖,還有高薪拿。
換誰,誰也不走。
當然只限於吃得飽,而不是吃的好。
他們這些普通士兵不知道多少年都沒嘗過酒的滋味了。
底層士兵的生活就是這麼樸實無華,且單調,字面意義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