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推恩令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朱全忠有點不相信自己的耳朵,「你出一個主意,換我一百騎兵。你覺得可能嗎?是不是當我傻?」

  張惠:「你不妨先聽弘殷的妙計,嬸嬸做主,如果真的值一百騎兵。那就撥給你一百騎兵。」

  張惠心想:反正給不給是我們一句話的事情。這一百騎兵可以給,也可以收回來,又跑不了。

  他就是耍小孩子的威風而已,18歲的年輕人,總有一個縱橫沙場的夢。

  趙弘殷:「節帥現在最大的問題是缺糧少兵,士兵還在不斷逃跑,空有土地而無人耕作,我說的沒錯吧。」

  張惠:「沒錯,弘殷,你看的很準,你繼續說。」張惠的身子微微坐正,她沒想到趙弘殷能看得這麼准。

  誰知趙弘殷接下來的一句話,就讓他們大吃一驚。

  趙弘殷:「那麼咱就讓放這些士兵走,畢竟強扭的瓜不甜。」

  朱全忠忍不住了,罵道:「放你他娘的狗臭屁,把人都放走,誰給老子打仗?」

  張惠搖了搖頭,還以為趙弘毅能說出什麼錦囊妙計。

  人家不想留,你就放人家走,這算哪門子的錦囊妙計?

  趙弘殷:「你倆先聽我把話說完。

  現在這些人,已經跟節帥幹了很多年,他們想家,主要是想念家裡人。

  但是他們的家鄉真的是天堂嗎?

  恐怕不是,

  據我觀察:官府的苛稅繁重,百姓流離失所,活不下去,賣兒賣女。

  只要咱們開出好的政策來。

  人們自然會回來,還會把咱們的好政策宣傳出去,帶來人口。

  有了人口,就會有源源不斷的糧食。

  他們越努力耕作,我們的糧食越多,越能招募更多的人手開墾土地,進入良性循環。

  因此我們可以給這些士兵路費,比如想走的士卒,發放二兩銀子。

  願意把家裡人接來的,我們每戶家庭給予土地。

  咱們還要少收稅,吸引更多的人來,

  有更多的人就有,就需要更多的地,我們募兵擴充地盤。

  有了更多的地,又能讓更多的人進入良性循環。

  天下流離失所的災民實在是太多了。

  對於那些願意來的流民,他們又不願意參軍,我們每人還可以給予土地。」

  朱全忠:「你的說的挺好,但是萬一那些士兵投敵怎麼辦。」

  背叛的人,最擔心別人的背叛。

  趙弘殷:「那就更好了!」

  張惠疑惑道:「為什麼我們手底下的士兵投敵,加入敵軍,反而是高興的事?」

  趙弘殷:「你們下過棋嗎?知道下棋最重要的是什麼?」

  朱全忠:「是挑個弱小的對手?」

  張惠:「是料敵於先?」

  趙弘殷:「孫子兵法曰,知己知彼,百戰百勝。

  我們怎麼做到知己知彼?

  只有用間諜,我們可以給所有離開士兵許諾,如果有重要情報送回來,給與賞賜。

  現在士卒每月軍餉不多,節度使也不是大善人。

  我們給這些士卒百畝良田,再加上百兩白銀。

  他在敵軍中,混的不好。

  當出現對我軍有重大價值的情報,就會傳遞出來給我們。

  那麼我軍就能夠做到知己知彼。

  下棋,最起碼要知道敵人走哪步。

  久而久之,和我們作戰的敵軍,都知道我們士兵是間諜,根本不會再收留這些逃兵。」

  朱全忠:「弘殷,你實在是太陰險了。連這種鬼計都想得出來,但是我喜歡。夫人,你看弘殷的這條妙計如何?」

  張惠:「有弘殷幫助,何愁大事不成。

  別說一百騎,就是一千騎,一萬騎也是值得的。

  請節帥立即下令,授予弘殷百夫長軍職,讓他領一百騎。」

  趙弘殷打斷道:「節帥,我想要裝備精良,衣甲鮮明的,高大威猛的士卒,這樣我走在大街上才威風。」


  朱全忠:「好,好,好,都依你,讓你自己挑。別叫節帥,叫三叔。」

  張惠:「弘殷,推恩令的執行、縣衙修建都需要錢。

  你打算在我這裡,支取多少?

  太多可不行啊!

  你也知道你三叔事業剛剛起步,沒有多少錢了。

  原來積攢的那些,都送去王重榮,還有陛下身邊的宦官。

  要不然咱們也撈不到現在這個根據地。

  但嬸嬸不是不明事理的人。

  只要是該花的錢,那咱們就必須得花,哪怕府里吃穿用度減少一點,衣服穿舊一點,不再添置新衣。

  也要把推恩令執行下去,打造仁義之師。」

  朱全忠和張惠對趙弘殷重視起來。

  兩人都是讀過書的,劉邦為什麼能屢敗屢戰,最後打敗項羽,還不是靠蕭何在後方無限量的提供人馬、糧草、器械嗎?

  劉邦可以失敗無數次,但是項羽一次也不能失敗。

  八千子弟打光了,就沒臉回去了。

  趙弘殷微微一笑,自信道:「叔、嬸,你瞧不起誰呢?我這麼大的官,能給你們要錢發展汴梁?

  給我一百騎兵,一文錢也不用給我。

  我就可以將推恩令執行下去。

  修縣衙,招募衙役,也不需要花你們一分錢。」

  兩夫妻自從跟趙弘殷談話,已經不知道震驚多少次了。

  但趙弘殷帶給他們的驚喜,一次比一次厲害。

  朱全忠:「賢侄,莫要開玩笑。

  你不當家,不知道柴米貴。

  我這些士卒一個月不發軍餉,就得給我鬧譁變。

  不給錢,老兄弟的面子也不好使。

  這還是跟我了十幾年的手足同袍。

  你空口白話,他們根本不可能聽的。」

  趙弘殷:「三叔,行軍打仗我不如你,但要說為官之道,我家可是祖傳的手藝,

  從我爺爺那輩就當縣令,到我這裡已經是當了三代縣令。

  但凡需要花錢辦成的事兒,那都不叫本事。

  我只需要動動嘴,整個汴梁立刻就會開展大生產運動,你就瞧好吧。」

  張惠不可置信道:「你真的什麼也不需要,就能把政令執行下去?」

  張惠也是官宦人家出身,但是父親對女孩子總是要有所保留的。

  如果是對女婿,那可能會毫無保留。

  張惠可沒做過官,對裡面的門道,也一知半解。

  趙弘殷象忽然想到了什麼,道:「也不是什麼都不要,還需要一件。」

  夫妻倆這才恍然大悟。

  朱全忠:「我就說他肯定要東西吧,怎麼可能什麼都不要?」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