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節 伏牛山下遇商賈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宋威在沂州大敗王黃,入城後只管大排宴宴,各將士兵丁飲酒作樂。沂州刺史王進之看見大戰後的沂州城內滿目瘡痍,心痛萬分。在酒宴上,向宋威進言道

  「宋將軍神武,如天兵下凡,今沂州百姓幸得宋將軍護得周全,我將上書朝廷,向聖上呈遞宋將軍萬世之功。今草軍敗退,還望宋將軍懲惡除奸,不留後患。免再生亂!」

  宋不悅道:「王刺史一片愛民之心,現草軍大勢已去,公自可派沂州軍追擊,我們大軍舟車勞頓,今日有首戰首勝之功,卻未曾見刺史犒賞三軍,卻要我們大軍深入山林,若有失,誰之過?」

  王進之低頭不語,臉色漲的通紅。

  宴罷,宋威趁著酒勁,提筆寫到:

  臣啟奏聖上……

  今五鎮聯軍在沂州城外大破賊軍,誅賊首王仙芝,斬敵軍首級5萬餘顆,繳獲馬匹糧草無數……

  沂州地處貧瘠,平留盧鎮三千軍馬協助沂州以追繳殘敵,其餘兵馬應各自退回所屬潘鎮……

  書罷,五百里加急送往朝廷。

  捷報傳至長安城,滿朝喜氣洋洋,在這災害連連的年代,有個好消息傳來,特別是剿滅叛軍的大事傳來,不禁讓朝廷大臣們長長舒了口氣。田公公格外高興,宋威乃自己力推的主將,自然先在功勞簿中先給自己「狠狠地」記上一筆。盧攜也是欣喜萬分,賑災賑出了草軍,本來是要掉腦袋的事情,現在草軍滅了,災民不災民的沒關係,只要讓皇帝知道,賑災就還在「有條不紊」的持續進行中就夠了。鄭也開心,畢竟草軍這股風氣算是剎住了,朝廷暫時可以穩固,其他的事情可以從長計議。李儇開心,蹴鞠的水平日漸提高,朝廷也沒有那麼人整天來煩自己。有資格的朝廷大臣也開心,平日裡沒什麼喜事可言,現在都爭相向皇帝祝賀,上表為宋威請功。

  王仙芝、黃巢從沂州敗走,見無追兵來襲,也是鬆了口氣。攜著殘兵敗將,一路逃到了東都畿汝州境內。

  汝州刺史孫彥春早就接到線報,王、黃從沂州潰逃而來,直奔汝州。孫彥春思忖,東都畿雖然拱衛朝廷,可這裡的災情一點也不比東邊的潘鎮輕多少,而汝州又是下州,在朝廷里更顯得人微言輕。王、黃打的天補平均的旗號,對那些走投無路的災民們,有著不可比擬的吸引力。前些日子朝廷已經下令,將城中大部分糧食送往五鎮聯軍。眼下,城裡的糧食並不多,堅持不了多少時日。

  外面汝州長史羅義仁來報:「孫公,曹州孫老爺派人捎來書信。」

  「人在何處?」

  「就在庭前!」

  「快快有請。」

  只見十幾名小廝蓬頭垢面,伏倒變拜,其中一白面小廝當場哭出聲來,「叔叔!」

  聽得聲音,孫彥春才知道,原來這名小廝是個女子假扮的。心裡暗想:叫我叔叔?莫不是!

  只見那女子抬起頭,眼含淚珠,道:「叔叔,我是雛嫣啊,爹爹聽得黃公在沂州被殺,想起自己當初在曹州送予他錢糧,知道曹州刺史不會放過他,便叫我來投靠你了!爹爹還說。」

  孫彥春一面扶起孫雛嫣,一邊焦急的問:「還說什麼?」又給羅義仁使了個顏色,羅趕緊招呼下人,帶其餘的幾個小廝吃飯更衣。

  「爹爹還說,現朝廷寡情,黃公義重,曹州百姓有目共睹,這是爹爹寫給您的書信。」

  孫彥春接過上面寫著「舍弟親啟」字樣的書信,撕開來看:

  「見信如晤,自賢弟上次書信,愚兄時常思念。

  近日時局動盪,吾心中甚是不安。

  當前天下,風雲變幻,潘鎮紛爭,百姓流離。吾觀此局勢,似有山雨欲來風滿樓之勢。朝廷之中,權謀之術盛行,忠良之士備受排擠。外敵虎視眈眈,邊關戰事頻發,國家安危,岌岌可危。

  吾以為,當前之時,應摒棄門戶之見,重用賢能之士,共商國是。然則,人心不齊,乃是國家之大患。朝中奸佞之徒,為了一己私利,不惜出賣國家利益,此為禍國殃民之舉。吾等當明辨是非,遠離奸佞,以正視聽。

  賢弟天資聰穎,胸懷壯志。身處汝州,亦關心國家大事。以國家興亡為己任,以百姓疾苦為憂。望賢弟多讀史書,以古為鏡,知興替之理。

  今日蒙此劫難,將小女雛嫣託付與您,望弟不負兄囑。九泉之下,吾得少安。

  愚兄孫淼

  絕筆!」

  讀罷,孫彥春失聲痛哭。


  羅義仁輕拍孫手臂,安慰道:「孫公,節哀。先讓小姐沐浴更衣,我們再從長計議。」

  安頓好雛嫣後,孫彥春對著羅道:「吾先賢為武成王廟六十四將,得齊主信任,桂陵、馬陵之戰,圍魏救趙,盡保一方平安,《孫臏兵法》,兵家不二之卷。今天下生靈塗炭,朝廷權謀盛行,吾等卻只能苛捐雜稅於民,供其窮兵黷武!可悲!可悲啊!」說罷又長常嘆了口氣。

  羅也嘆道:「孫公,一心為民,日月可鑑。奈何時不我與,當今聖上年幼,朝廷由田公公一手把持,飛揚跋扈,朝廷大臣多為其下。唯有鄭公匡扶社稷,卻鄭相勢弱,哪還有為民請命之人!吾聽得王、黃以天補為名,救濟百姓,到底誰是正道,誰是賊民?」

  孫點點頭,「今日之事,只有你我二人知道。但命你去尋黃巢,我欲與之一會。」

  羅道:在下有一同鄉,在其麾下,可傳書遞簡。

  說罷,羅休書一封,約五日之後,在嵩山腳下伏牛亭相會。

  孫雛嫣聽羅道自己叔叔欲與黃巢會面,便前來見叔叔,躬身拜了萬福,道

  「叔叔,黃公在曹州扈通院時,曾有恩於雛嫣,此前聽爹爹說黃公被殺,在想這輩子沒有辦法報答他的恩情。現在叔叔與黃公相會,我也願一同前往,以當面答謝。」

  孫彥春搖搖頭,「你阿爹將你託付於我,現在外面兵荒馬亂,你在汝州城內,好生安息,待過些日子,叔叔尋得一良才,與你成秦晉之好,以報你阿爹在天之靈。」

  孫雛嫣搖了搖孫彥春手臂:「叔叔,我與黃公有一面之交,你與他相會,我還可以給你們互相引薦。」

  孫彥春還是搖搖頭。

  孫雛嫣又道,「叔叔,雛嫣只是過去看一眼,一切都聽叔叔的安排,請叔叔放心。」

  看雛嫣再三請求,羅在旁邊附道:「古人云:不求生入寒,唯當死報恩。小姐前去,了了她一番心愿,日後也可以安心守在汝州。我願意替您照看好她。」

  孫彥春只得點點頭。

  五日之後辰時,黃巢攜鄔道宣、孟楷和尚讓等人到達山腳。望著群山與雲海,其古樸典雅的韻味在晨霧中若隱若現。朝陽灑在山亭上,金色的光芒與青翠的山色交相輝映。山亭篆書刻著「伏牛亭」匾額,亭邊綠樹成蔭,清新的空氣夾雜著秋日的芬芳撲面而來,檐角的銅鈴隨風輕搖,發出悅耳的叮咚聲與遠處溪流潺潺聲交織在一起,如同天籟之音。

  巳時時分,有一隊商人也到亭里歇腳。只見領頭的頭戴軟角幞頭,身著窄袖圓領袍,腰系黑色革帶,足穿黑色長靴,中間有一白面小廝,呆呆的望向自己。

  黃巢曾是曹州鹽商,此時看到買賣人,自己打心裡有些親近。鄔道宣見狀便問:

  「客商打哪裡來?做什麼營生?」

  商隊領頭的人作揖答到:「我們自河南府來,販賣些草鹽到汝州城去。閣下穿著不像普通人,在哪裡高就?」

  聽到草鹽二字,黃巢心裡不禁咯噔一下。

  鄔道宣還了一揖,道:「我們做些藥材的買賣,嵩山栓皮櫟、麻櫟、化香等草藥世間有名,今日得見果真不同凡響,不僅質好量大,價錢還比我們那裡每兩便宜一錢。」

  商隊領頭的人樂道:「汝州這地好得很啊,背靠嵩山,什麼奇珍異果都有,可惜這幾年光景不行,到處有賊人草寇,好東西也運不出去,不能造福這裡百姓啊。」

  黃巢道:「客商言之有理,這裡的山靈水秀,我等就是想著能將這裡的好東西運出去,造福天下的百姓。」

  領頭人又道:「咱們都是商人,在商言商,哪有做虧本的買賣道理,今天不是我賺了,你賠了;要不就是明天你賺了,我賠了。說是造福天下,實際上是惦記著天下人兜里的幾兩碎銀子。」

  孟楷前面聽得摸不著頭腦,但是聽得自己惦記著天人的幾兩碎銀子,頓時不高興了。正要發怒,黃巢擺擺手道

  「客商言之有理,天下的商人就像這些大樹,說是為這花草遮擋風雨,哪個又不是拼了命的把根深深扎進這些石頭裡,與這花草爭這養分。但是,沒有這些樹用根把這些硬石頭碎開變成泥土,這些花草也活不了,這山也就是光禿禿的石頭山了。」

  領頭人聽罷哈哈大笑。

  「客官說話,甚是有趣。依客官所說,山頂的石頭倒是挺多,可這山頂確沒幾棵大樹,可見這樹啊,還是擇良地而生,並不如客官所說的無私!咱們商人,也就是賺賺窮人的錢罷了。」

  黃巢理了理衣服,將石桌上的茶碗推給領頭人,

  「今日有緣聽得兄台一番話,甚幸。如不嫌棄,先喝口水。」

  領頭人也不避諱,端起茶碗潤了潤嗓子。

  黃巢道:「兄台適才所言極是,您販做的是草鹽買賣,主要在中原一帶。而我們做的藥材,各地都要去。兄台去了嶺南鎮便會看見,這山頂大樹成林,山腰子以下,反而是竹林和野草的地盤。山頂雖然不易,對這樹而言,缺的是個機緣,鄙人就曾聽說,在宣歙鎮,有個名叫松生的仙人,以畢生的修煉,在山峰上種下了一顆松樹的種子。這顆種子在靈氣的滋養下迅速壯大,茁壯成長,它可以變幻多樣的形態,有時仿佛凌空騰飛,有時又似乎深入地底。它的樹冠似雲海,枝葉似風帆,枝條如觸手般縱橫交錯。」

  領頭人聽得點點頭。而一旁的小廝已經聽得入神了。

  黃巢繼續道:「時局安穩,百姓安居,我們這些商人才能有長久的買賣。現下災荒連連,瘟疫頻出,我們把這裡大好的藥材送到那些災民手上,就是在造福蒼生。」

  領頭人頷首不語,若有所思道:「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今日時辰不早了,咱們有緣再見。」

  領頭人在旁邊有人推了推那個白面小廝,那小廝一起起身離開,自己的手帕卻落下了,只見那手帕以五彩絲線刺的蟲鳥百徽,其中一角繡著一個嫣字。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