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二十九章 再敗援軍撫齊魯(上)
「臣周有德參見陛下」,周有德來到蓮花大可汗的大帳,恭恭敬敬地行禮。
「平身吧,賜坐」,蘇勒坦平靜地凝視著面前之人,見他禮節周到、小心謹慎,露出了滿意的神色。此人剛開始歸順時,他並不怎麼信任。蓋此人乃是兵敗後投降的,忠誠度要打個折扣,更重要的是投降清廷較早,還入了漢軍鑲紅旗,自然更要提防。可畢竟是第一位歸順自己的滿清封疆大吏,太冷落也不行,所以一直放在身邊監視,不,重用。這些日子的攻城戰打下來,此人攻城格外賣力,部下降兵降將傷亡不少,算是給自己交了投名狀。北京乃是順治帝居住的地方,攻打北京便是想要滿清皇帝的命,再也回不了頭,因此在一眾降將中,算是可以信任的。
「謝陛下」,周有德小心地坐了小半個屁股。
蘇勒坦愈發滿意,按照漢人的習慣親切地稱呼他的字以示親近,「彝初,聽說汝在山東為官時官聲極好,深受山東百姓愛戴?」這話倒是真的,去年周有德初任山東巡撫,便屢次向順治帝上疏請求寬限登州、萊州、青州三府海禁,使當地漁民得以捕魚資生;後又復孤貧口糧、將駐軍侵占的民田仍還於民、免除積欠的租稅、已逃亡虛增的田額戶口盡皆取銷,短短一年,著實做了不少好事。
「臣只是盡了為官之職,不敢說官聲極好」,周有德謙虛地回答。
「說的好!百姓才是國家的根本,愛護百姓本就是為官的本職,可總有些人不明白這個道理~」蘇勒坦大談了一番「當官不為民作主、不如回家賣紅薯」的道理後,話鋒一轉,「彝初,天津鎮總兵牛萬才派人向朕求援,說是偽清的河道總督朱之錫帶了兩萬多兵馬來救北京,眼下已逼近靜海。呵呵,多尼的大軍都敗了,居然還有人敢來捋朕的虎鬚,倒是出乎意料。汝巡撫山東一年多,與那朱之錫同省為官,深知其底細,且為朕說明」。
周有德吁了口氣,他知道眼前之人看著和善,卻心狠手辣,不,殺伐決斷,自己因為「旗人」的身份並不十分受相信,也就是前些日子督促部下賣力攻城,方才有了些信任,可畢竟新降之人根基不穩,此次單獨召自己入帳不知所為何事,難免忐忑,聽到是詢問此事,方才鬆了口氣。侃侃而言道:「陛下不必擔憂,臣以為不用發援軍,僅憑牛總鎮一鎮之力足以守住天津」。
「哦,為何?」蘇勒坦不由一愣,牛萬才部只有六千人,而求援信上說來的清軍超過兩萬,寡不敵眾啊。
「臣與朱之錫同省為官,深知其部下雖然號稱二十四營、兩萬多兵馬,可絕大多數都是些民伕,真正的戰兵不過八九千。即便是那些戰兵,也久不操練,與民伕差不了太多,讓他們巡個堤還行,打仗絕不是牛總鎮麾下兵馬的對手」,周有德認真地為大可汗解說。
「兩萬多民伕?哈哈哈~」聽他說得有趣,蘇勒坦不由得放聲大笑,笑過後又放緩語氣說道:「雖然如此,朕仍打算讓汝帶四千人馬支援牛萬才。若我軍不敵,汝便會同牛萬才堅守天津;若我軍戰勝,當趁勝南下替朕招撫山東。汝本就是山東巡撫,與山東地方官員相熟,官聲又極好,招撫山東,再妙不過」。
招撫山東?周有德聞言一驚,看來這位乾元皇帝陛下是真的下決心要滅清,山東位於直隸南方,一旦招撫成功,北京便愈發孤立。不過自己這些日子攻打北京時格外出力,想必清廷也不會放過自己,滅清若能成功,等於替自己掃除了後患。想到這裡,欣然表態道:「臣定不負陛下厚望!」
「好!明日一早汝便獨領一軍至通州,朕會讓色特爾派船護送汝南下」,下完令後,蘇勒坦忽然走下無畏獅子座,拍了拍周有德的肩膀,露出和煦的微笑,「朕信得過汝,大衛絕不會虧待功臣,勉之!」
「臣謝陛下信任!」這一刻,周有德忽然有些激動。終於明白這位看起來不起眼的西番首領何以能有一統天下之勢,不說別的,僅這籠絡人心的手段,便非尋常君主能有,哪個君主不是高坐於金鑾殿內享受著大臣的朝拜?誰肯紆尊降貴走下龍椅拍大臣的肩膀以示親近?雖然明知道這只是籠絡自己的手段,可放眼整個大衛,能讓大汗走下龍椅拍肩膀的大臣能有幾人?受到這待遇,真正是不感動都不行!——
河間府青縣,天津鎮總兵牛萬才正與部將賀元魁飲酒慶功。青縣之戰又勝得不費吹灰之力,還沒攻城,便有守軍棄城逃跑,輕鬆便入了城,僅傷亡百人便殲敵三千,真正是送軍功給自己,怎能不好生慶祝一番?
「總鎮,城南三十里發現一支清軍」,二人正吃喝得熱鬧,哨探傳來軍情。
「又來了一支清軍?」牛萬才眉頭一皺,沒好氣地問:「可打聽清楚,來的是哪支人馬?有多少人?」
「從清軍打的旗幟判斷,是偽清江南提督高明忠的部下,人數大約一萬,乘船沿運河而來」。
「高明忠?」牛萬才愣了會神,方悠悠地說道:「此人倒有些難纏,好在兵馬只有一萬。賀賢弟,酒且不忙喝,留下兩百人看守俘虜,你我與他戰一場後再快活!」
「是,總鎮!」一聽又有仗打,賀元魁不由得眉飛色舞,前兩仗打得太順,正是心氣兒高的時候。
四千五百多衛軍於青縣城南列陣,不動如山,殺氣騰騰。
高明忠率一萬部下抵達戰場,畢竟久經沙場,見對方軍陣布的嚴整,知是勁敵,一時不敢輕舉妄動。
「請軍門撥給末將一百軍士,末將願衝鋒陷陣!」談祉請求。
知他想救朱之錫,高明忠感其忠義許之,命督標營參將徐登第部尾隨其後,金山營副將張國俊部為第二陣,水師右營游擊王大成率水師於運河上策應。
炮聲隆隆,雙方的小炮開始互射。硝煙未散之時,談祉率一百死士奮力向前衝去。順利逼近了衛軍軍陣,卻見軍陣前擺放著一具具拒馬槍。
「給吾搬!」談祉帶人竭力搬開這些路障。
「給吾射!」牛萬才於陣內瞅得明白,冷笑著下令。
無一錯一首一發一內一容一在一一看!
箭矢如雨,很快包里住談祉等人。正督促部下搬開路障的談祉忽覺額頭劇痛,接著便眼睛一黑,永遠失去了知覺。(本章完)
「平身吧,賜坐」,蘇勒坦平靜地凝視著面前之人,見他禮節周到、小心謹慎,露出了滿意的神色。此人剛開始歸順時,他並不怎麼信任。蓋此人乃是兵敗後投降的,忠誠度要打個折扣,更重要的是投降清廷較早,還入了漢軍鑲紅旗,自然更要提防。可畢竟是第一位歸順自己的滿清封疆大吏,太冷落也不行,所以一直放在身邊監視,不,重用。這些日子的攻城戰打下來,此人攻城格外賣力,部下降兵降將傷亡不少,算是給自己交了投名狀。北京乃是順治帝居住的地方,攻打北京便是想要滿清皇帝的命,再也回不了頭,因此在一眾降將中,算是可以信任的。
「謝陛下」,周有德小心地坐了小半個屁股。
蘇勒坦愈發滿意,按照漢人的習慣親切地稱呼他的字以示親近,「彝初,聽說汝在山東為官時官聲極好,深受山東百姓愛戴?」這話倒是真的,去年周有德初任山東巡撫,便屢次向順治帝上疏請求寬限登州、萊州、青州三府海禁,使當地漁民得以捕魚資生;後又復孤貧口糧、將駐軍侵占的民田仍還於民、免除積欠的租稅、已逃亡虛增的田額戶口盡皆取銷,短短一年,著實做了不少好事。
「臣只是盡了為官之職,不敢說官聲極好」,周有德謙虛地回答。
「說的好!百姓才是國家的根本,愛護百姓本就是為官的本職,可總有些人不明白這個道理~」蘇勒坦大談了一番「當官不為民作主、不如回家賣紅薯」的道理後,話鋒一轉,「彝初,天津鎮總兵牛萬才派人向朕求援,說是偽清的河道總督朱之錫帶了兩萬多兵馬來救北京,眼下已逼近靜海。呵呵,多尼的大軍都敗了,居然還有人敢來捋朕的虎鬚,倒是出乎意料。汝巡撫山東一年多,與那朱之錫同省為官,深知其底細,且為朕說明」。
周有德吁了口氣,他知道眼前之人看著和善,卻心狠手辣,不,殺伐決斷,自己因為「旗人」的身份並不十分受相信,也就是前些日子督促部下賣力攻城,方才有了些信任,可畢竟新降之人根基不穩,此次單獨召自己入帳不知所為何事,難免忐忑,聽到是詢問此事,方才鬆了口氣。侃侃而言道:「陛下不必擔憂,臣以為不用發援軍,僅憑牛總鎮一鎮之力足以守住天津」。
「哦,為何?」蘇勒坦不由一愣,牛萬才部只有六千人,而求援信上說來的清軍超過兩萬,寡不敵眾啊。
「臣與朱之錫同省為官,深知其部下雖然號稱二十四營、兩萬多兵馬,可絕大多數都是些民伕,真正的戰兵不過八九千。即便是那些戰兵,也久不操練,與民伕差不了太多,讓他們巡個堤還行,打仗絕不是牛總鎮麾下兵馬的對手」,周有德認真地為大可汗解說。
「兩萬多民伕?哈哈哈~」聽他說得有趣,蘇勒坦不由得放聲大笑,笑過後又放緩語氣說道:「雖然如此,朕仍打算讓汝帶四千人馬支援牛萬才。若我軍不敵,汝便會同牛萬才堅守天津;若我軍戰勝,當趁勝南下替朕招撫山東。汝本就是山東巡撫,與山東地方官員相熟,官聲又極好,招撫山東,再妙不過」。
招撫山東?周有德聞言一驚,看來這位乾元皇帝陛下是真的下決心要滅清,山東位於直隸南方,一旦招撫成功,北京便愈發孤立。不過自己這些日子攻打北京時格外出力,想必清廷也不會放過自己,滅清若能成功,等於替自己掃除了後患。想到這裡,欣然表態道:「臣定不負陛下厚望!」
「好!明日一早汝便獨領一軍至通州,朕會讓色特爾派船護送汝南下」,下完令後,蘇勒坦忽然走下無畏獅子座,拍了拍周有德的肩膀,露出和煦的微笑,「朕信得過汝,大衛絕不會虧待功臣,勉之!」
「臣謝陛下信任!」這一刻,周有德忽然有些激動。終於明白這位看起來不起眼的西番首領何以能有一統天下之勢,不說別的,僅這籠絡人心的手段,便非尋常君主能有,哪個君主不是高坐於金鑾殿內享受著大臣的朝拜?誰肯紆尊降貴走下龍椅拍大臣的肩膀以示親近?雖然明知道這只是籠絡自己的手段,可放眼整個大衛,能讓大汗走下龍椅拍肩膀的大臣能有幾人?受到這待遇,真正是不感動都不行!——
河間府青縣,天津鎮總兵牛萬才正與部將賀元魁飲酒慶功。青縣之戰又勝得不費吹灰之力,還沒攻城,便有守軍棄城逃跑,輕鬆便入了城,僅傷亡百人便殲敵三千,真正是送軍功給自己,怎能不好生慶祝一番?
「總鎮,城南三十里發現一支清軍」,二人正吃喝得熱鬧,哨探傳來軍情。
「又來了一支清軍?」牛萬才眉頭一皺,沒好氣地問:「可打聽清楚,來的是哪支人馬?有多少人?」
「從清軍打的旗幟判斷,是偽清江南提督高明忠的部下,人數大約一萬,乘船沿運河而來」。
「高明忠?」牛萬才愣了會神,方悠悠地說道:「此人倒有些難纏,好在兵馬只有一萬。賀賢弟,酒且不忙喝,留下兩百人看守俘虜,你我與他戰一場後再快活!」
「是,總鎮!」一聽又有仗打,賀元魁不由得眉飛色舞,前兩仗打得太順,正是心氣兒高的時候。
四千五百多衛軍於青縣城南列陣,不動如山,殺氣騰騰。
高明忠率一萬部下抵達戰場,畢竟久經沙場,見對方軍陣布的嚴整,知是勁敵,一時不敢輕舉妄動。
「請軍門撥給末將一百軍士,末將願衝鋒陷陣!」談祉請求。
知他想救朱之錫,高明忠感其忠義許之,命督標營參將徐登第部尾隨其後,金山營副將張國俊部為第二陣,水師右營游擊王大成率水師於運河上策應。
炮聲隆隆,雙方的小炮開始互射。硝煙未散之時,談祉率一百死士奮力向前衝去。順利逼近了衛軍軍陣,卻見軍陣前擺放著一具具拒馬槍。
「給吾搬!」談祉帶人竭力搬開這些路障。
「給吾射!」牛萬才於陣內瞅得明白,冷笑著下令。
無一錯一首一發一內一容一在一一看!
箭矢如雨,很快包里住談祉等人。正督促部下搬開路障的談祉忽覺額頭劇痛,接著便眼睛一黑,永遠失去了知覺。(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