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當天夜裡,楊樂與強叔秉燭夜談,初步的拿出了農具租借的方案。
至於為什麼不直接發給寨民收穫一波功德,原因也很簡單,世人不論貴賤,皆是不患寡而患不均,全寨上下二百餘戶,給誰不給誰?
楊樂在村里扶貧的時候見過太多類似的例子,有些貧困戶確實貧困,但是越扶越貧,不是因為別的,就是產生了依賴性,既然什麼都不做就能得到,那為什麼還要去做,到最後不僅貧困戶是懶漢,就連其他的村民也都不願意做事了。
而且那些扶不起來的貧困戶絲毫不會因為你去扶貧而感恩,當哪天不扶了,還會視你為仇寇,所以扶貧先扶志才是正途。
畢竟人性就是如此,平白得到的不知道珍惜,沒有分到的就會心懷不滿,確實在分發下去的時候收穫一些功德,但過後再想收穫可就難了。
第二日一早就向寨民們公布了農具租用的方案,一兩糧食一天,要是用壞了就是折價賠償。
起初寨民們意見都很大,畢竟之前楊樂帶著青壯們修建的設施,都是讓大傢伙免費使用,他們也都習慣了享受這些福利,如今這批農具突然說要用糧食換,一時間都議論紛紛。
一兩糧食的價格雖然不多,但誰家的糧食都是辛辛苦苦的從地里刨來的,新農具雖然好用,但誰知道用了以後能增產多少,一時間反而冷清下來,沒人出來說要借。
對此楊樂早有心裡準備,並沒有多說什麼。
之後的幾天,農具還是無人問津,倒是騾子常有人過來借,借騾子也是一樣,一斤糧食或者五斤草料可以用一天,有些腦子靈活的寨民,都是幾家一起湊著,借了騾子去拖水拖糧食,也算是早期的眾籌。
不過這些天楊樂可沒閒著,每天跟著寨民們下地幹活,不過寨民們種的是祖祖輩輩耕作的熟田,而楊樂則是到山腳下開墾新田。
寨子周邊有許多野地,有的是離寨子太遠,有的是附近沒有水源,還有的是土質不好,但究其核心原因,還是寨子人口少,勞動力有限,土地多了也種不過來。
楊樂畢竟沒有務農的經驗,先是踏踏實實的跟著寨子裡的老農民學了兩天,而後才背著鋤頭到野地里開荒。
開荒是個力氣活,好在楊樂現在最不缺的就是力氣,種田也是修煉,先點上一把火把雜草枯枝燒個乾淨,然後就是鋤禾日當午了。
野地的土壤可不想熟田那樣鬆散,泥土全部結成堅硬的土塊,裡面混雜著大大小小的碎石,幸好這批農具質量過硬,要是用寨子裡那些鐵包木頭的舊鋤頭,只怕沒幾下就得散架。
楊樂光著膀子,露出一身的腱子肉,彎腰把泥土裡的石塊挖出來,再把土塊全部敲碎,埋頭苦幹,有時微風拂過被汗浸濕脊樑,感到陣陣清涼,再回頭看看身後開挖平整的塊塊農田,心中滿是成就感。
山裡的氣候近似於雲南廣西那種高緯度地區,四季如春,可惜山裡的種植的作物不太好,雖然一年兩熟,但卻產量不高。
「阿樂,快來吃飯吧。」正賣力的幹活,旁邊傳來一聲呼喚,正是來送飯的狗兒。
寨民們到農忙的時節,都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整日呆在田裡,只有幾家田地靠近寨子的能夠在日頭最盛的時候回家休息,其他人都是自己帶幾顆糰子,找個蔭處歇息片刻。
楊樂開荒的這片田離寨子最遠,光是步行都得半個多小時,已經靠近山腳下了,距離最近的水源也有十幾分鐘的路程。
距離水源十幾分鐘路程看似不遠,但是現在這個時代運輸效率低下,打水全靠肩挑背扛,一個壯勞力一次最多打兩桶水,而兩桶水最多能澆兩分田,一畝地十分田就是十桶水,且不說體力消耗,光是澆灌三畝地,就得一天的時間。
而且就算是寨子裡最強壯的漢子,也沒法連著挑五趟水,所以在寨子邊上最好的田,全是靠近小河邊上的。
其實楊樂自己算過,要是按照現在寨子的平均糧食產量,再算上自己和狗兒日漸增長的飯量,起碼得二十畝田才能吃飽飯,所以他現在迫切的需要一種高產的糧食作物來解決目前自己和寨子的困境。
袁飛走的時候,楊樂曾托他幫忙物色一些好的種子,並給了五兩定金,讓他下個月再來一趟,其實楊樂最想買的是水牛,水牛可是山區農民最好的夥伴,吃苦耐勞,不容易生病,能自己吃草,簡直是農業社會最寶貴的財富之一,可惜價格昂貴,即便是鎮上買牛犢子都得二十兩一頭。
「狗兒,我前段時間教你的那套動作和呼吸熟練沒有?」楊樂吃著糰子,對一旁戳泥巴的狗兒問道。
「熟練咯,我每晚都有偷偷的練呢!」狗兒仰著頭驕傲的說著。
楊樂在不久前把龍象般若功的第一層教給狗兒,這功法的前兩層都比較簡單,不涉及搬運氣血,只是按照動作調整呼吸就行,即便是愚鈍之人下苦工,也能練成。
「你練給我看看。」
「好嘞。」
狗兒聞言也不在乎地上的泥土,直接就原地蹲坐開始擺弄四肢,盤坐成一個有些奇怪的姿勢,呼吸時慢時快帶有莫名的節奏感,連帶著整個人都好似一張一縮,這說明狗兒已經掌握的第一層的要領,之後只需勤下苦功,等肌肉緩慢蛻變就能練成。
這讓楊樂感到更加緊迫,等狗兒練成後,食量也會大增,現在家裡的糧食已經不多了,其實這也是他堅持要用農具來賺取糧食的原因之一,當村官也得吃飯嘛。
近期功德點的收入與支出基本已經達到了平衡,楊樂如今的龍象般若功馬上就快要突破第三層了,每天需要大量的食物補充營養,僅靠糧食和肉乾根本不夠,他幾乎每天都會兌換一些肉食出來,而這段時間功德點收入也進入了瓶頸期。
寨民們對於現有的設施設備已經基本習慣了,沒有人會為已經習以為常的事物產生感激之情。
所以,近期必須得搞個大動作了。
至於為什麼不直接發給寨民收穫一波功德,原因也很簡單,世人不論貴賤,皆是不患寡而患不均,全寨上下二百餘戶,給誰不給誰?
楊樂在村里扶貧的時候見過太多類似的例子,有些貧困戶確實貧困,但是越扶越貧,不是因為別的,就是產生了依賴性,既然什麼都不做就能得到,那為什麼還要去做,到最後不僅貧困戶是懶漢,就連其他的村民也都不願意做事了。
而且那些扶不起來的貧困戶絲毫不會因為你去扶貧而感恩,當哪天不扶了,還會視你為仇寇,所以扶貧先扶志才是正途。
畢竟人性就是如此,平白得到的不知道珍惜,沒有分到的就會心懷不滿,確實在分發下去的時候收穫一些功德,但過後再想收穫可就難了。
第二日一早就向寨民們公布了農具租用的方案,一兩糧食一天,要是用壞了就是折價賠償。
起初寨民們意見都很大,畢竟之前楊樂帶著青壯們修建的設施,都是讓大傢伙免費使用,他們也都習慣了享受這些福利,如今這批農具突然說要用糧食換,一時間都議論紛紛。
一兩糧食的價格雖然不多,但誰家的糧食都是辛辛苦苦的從地里刨來的,新農具雖然好用,但誰知道用了以後能增產多少,一時間反而冷清下來,沒人出來說要借。
對此楊樂早有心裡準備,並沒有多說什麼。
之後的幾天,農具還是無人問津,倒是騾子常有人過來借,借騾子也是一樣,一斤糧食或者五斤草料可以用一天,有些腦子靈活的寨民,都是幾家一起湊著,借了騾子去拖水拖糧食,也算是早期的眾籌。
不過這些天楊樂可沒閒著,每天跟著寨民們下地幹活,不過寨民們種的是祖祖輩輩耕作的熟田,而楊樂則是到山腳下開墾新田。
寨子周邊有許多野地,有的是離寨子太遠,有的是附近沒有水源,還有的是土質不好,但究其核心原因,還是寨子人口少,勞動力有限,土地多了也種不過來。
楊樂畢竟沒有務農的經驗,先是踏踏實實的跟著寨子裡的老農民學了兩天,而後才背著鋤頭到野地里開荒。
開荒是個力氣活,好在楊樂現在最不缺的就是力氣,種田也是修煉,先點上一把火把雜草枯枝燒個乾淨,然後就是鋤禾日當午了。
野地的土壤可不想熟田那樣鬆散,泥土全部結成堅硬的土塊,裡面混雜著大大小小的碎石,幸好這批農具質量過硬,要是用寨子裡那些鐵包木頭的舊鋤頭,只怕沒幾下就得散架。
楊樂光著膀子,露出一身的腱子肉,彎腰把泥土裡的石塊挖出來,再把土塊全部敲碎,埋頭苦幹,有時微風拂過被汗浸濕脊樑,感到陣陣清涼,再回頭看看身後開挖平整的塊塊農田,心中滿是成就感。
山裡的氣候近似於雲南廣西那種高緯度地區,四季如春,可惜山裡的種植的作物不太好,雖然一年兩熟,但卻產量不高。
「阿樂,快來吃飯吧。」正賣力的幹活,旁邊傳來一聲呼喚,正是來送飯的狗兒。
寨民們到農忙的時節,都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整日呆在田裡,只有幾家田地靠近寨子的能夠在日頭最盛的時候回家休息,其他人都是自己帶幾顆糰子,找個蔭處歇息片刻。
楊樂開荒的這片田離寨子最遠,光是步行都得半個多小時,已經靠近山腳下了,距離最近的水源也有十幾分鐘的路程。
距離水源十幾分鐘路程看似不遠,但是現在這個時代運輸效率低下,打水全靠肩挑背扛,一個壯勞力一次最多打兩桶水,而兩桶水最多能澆兩分田,一畝地十分田就是十桶水,且不說體力消耗,光是澆灌三畝地,就得一天的時間。
而且就算是寨子裡最強壯的漢子,也沒法連著挑五趟水,所以在寨子邊上最好的田,全是靠近小河邊上的。
其實楊樂自己算過,要是按照現在寨子的平均糧食產量,再算上自己和狗兒日漸增長的飯量,起碼得二十畝田才能吃飽飯,所以他現在迫切的需要一種高產的糧食作物來解決目前自己和寨子的困境。
袁飛走的時候,楊樂曾托他幫忙物色一些好的種子,並給了五兩定金,讓他下個月再來一趟,其實楊樂最想買的是水牛,水牛可是山區農民最好的夥伴,吃苦耐勞,不容易生病,能自己吃草,簡直是農業社會最寶貴的財富之一,可惜價格昂貴,即便是鎮上買牛犢子都得二十兩一頭。
「狗兒,我前段時間教你的那套動作和呼吸熟練沒有?」楊樂吃著糰子,對一旁戳泥巴的狗兒問道。
「熟練咯,我每晚都有偷偷的練呢!」狗兒仰著頭驕傲的說著。
楊樂在不久前把龍象般若功的第一層教給狗兒,這功法的前兩層都比較簡單,不涉及搬運氣血,只是按照動作調整呼吸就行,即便是愚鈍之人下苦工,也能練成。
「你練給我看看。」
「好嘞。」
狗兒聞言也不在乎地上的泥土,直接就原地蹲坐開始擺弄四肢,盤坐成一個有些奇怪的姿勢,呼吸時慢時快帶有莫名的節奏感,連帶著整個人都好似一張一縮,這說明狗兒已經掌握的第一層的要領,之後只需勤下苦功,等肌肉緩慢蛻變就能練成。
這讓楊樂感到更加緊迫,等狗兒練成後,食量也會大增,現在家裡的糧食已經不多了,其實這也是他堅持要用農具來賺取糧食的原因之一,當村官也得吃飯嘛。
近期功德點的收入與支出基本已經達到了平衡,楊樂如今的龍象般若功馬上就快要突破第三層了,每天需要大量的食物補充營養,僅靠糧食和肉乾根本不夠,他幾乎每天都會兌換一些肉食出來,而這段時間功德點收入也進入了瓶頸期。
寨民們對於現有的設施設備已經基本習慣了,沒有人會為已經習以為常的事物產生感激之情。
所以,近期必須得搞個大動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