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土中國·》隨筆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針對鄉下人「土氣」這一問題,費孝通先生在《鄉土中國·鄉土本色》一章似乎從學理的層面進行了回答。作為中國社會基層的鄉下人,他們世世代代依靠土地謀生,愛土地勝於愛自己。在這塊不流動的土地上,他們以村落(住在一處的集團)聚居,與其他村落在空間上產生孤立與隔膜,但這種孤立與隔膜並不影響村落的正常運行。因為中國鄉土社會是有機的團結、禮俗社會,社會內部依靠「熟悉」構建禮俗社會,依靠禮俗來維繫村落內部的人際、事業發展。只不過這種鄉土社會獨特的運行特點無法及時適應現代社會的快速發展,不流動性、愛土地、不懂得時尚被視作「土氣」。這種「土氣」難道真的一無是處嗎?在這個有機而非機械的團體中,人與人之間的情感、交際是否會更顯人情溫暖?就如同在城市中,我們和鄰居的關係似乎遠遠比不上鄉土社會中鄰里那般醇厚。再如,鄉土社會依靠熟知構建信任,依靠約定成俗的規矩(禮俗)維繫發展,一個不學無術、失信於他人的鄉下人是根本無法在鄉土社會立足,於是他們更懂得守規矩,更懂得突破規矩之後的後果。可是這種守規矩在城裡人又被冠以「老實」「保守」。在我看來,從某種程度上我們這些生活在城市裡的人更應該向鄉下人學習。在黃土高原千溝萬壑的山村里,我的祖輩世代為農,於此伸手向土地里乞食,我也只有上高中之後才離開了這塊土地,我想我應該稱得上是一個地地道道的鄉下人。但是,在快速發展的現代社會,常人的眼裡總會認為我們鄉下人「土裡土氣」,甚至用「鄉巴佬」這一包含貶義的詞語來指代我們這些見識面少、過時土氣的鄉下人,我想認真閱讀完這一章的讀者們會對鄉下人身上的「土氣」會有更深的理解,對這群憨厚、辛勤勞作的鄉下人會有更多的包容。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