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襲人三勸寶玉有何深意?
襲人有三勸,卻是道出曹公的大觀點。
李嬤嬤離開了,寶玉的束縛就鬆開了嗎?首先,文中寫襲人的母親哥哥要贖她出去,她在母親和哥哥面前「哭鬧一陣」,說了不出去的狠話。可知襲人原本有機會恢復自由身出去的,但她一心要留在寶玉身邊。這裡需要註明一點,曹公時代要求女子在家從父,父不在從兄弟,出嫁從夫,夫死從子,所以襲人母親雖在,但也要看她兄長的意見。
寶玉誇了襲人的兩姨妹子,襲人顯然有些醋意,還趁機撒謊說自己要回去,這是她對寶玉的欲擒故縱,以探其情,以壓其氣。寶玉苦留襲人,動情處淚痕滿面,襲人趁機規勸寶玉。
襲人有三勸:一勸寶玉不要說化煙成灰的話;二勸寶玉不要說混帳話;三勸寶玉不要毀僧謗道,調脂弄粉。來分析這三勸。
一勸可見寶玉不貪戀榮華富貴,不在意生死,襲人則不然。
二勸暗藏曹公的大觀點,借襲人之口說出寶玉的認知:「凡讀書上進的人,都是祿蠹」,這句表明寶玉不認可舉學。還有這句,「只除『明明德』外無書,都是前人自己不能解聖人之書,便另出己意,混編纂出來的。」這句應該是寶玉對反對舉學的進一步解釋,可見曹公對舉學主要書籍《四書》的否定。曹公認為這是「前人」不解聖人意思自己混編纂的。因《四書》是宋代理學編纂的書,被定義為儒家經典書籍,「前人」指向宋代理學,或也指向更早的以儒家名義撰寫儒家書籍的人。就是說,曹公將儒家思想分為聖人的觀點和後人混編撰的兩個部分,他反對的是後人混編撰的部分,這樣的區分顯然是有時代意義的。
三勸分為兩個部分,一是「毀僧謗道」,曹公筆下有癩頭和尚、跛足道人、後易名為情僧的空空道人,這樣的出家人不在毀謗之列。曹公嘲諷的是淨虛,張道士,馬道婆這等出家人。可見對僧道的態度亦如對儒家思想的態度,曹公認可真正得道的人。第二部分是寶玉調脂弄粉的毛病,愛紅的毛病,這便指向寶玉喜歡和女孩兒們混的情況,襲人自然不希望寶玉沾染其他女人,襲人並不認可寶玉的「意淫」。
寶玉似乎看出了襲人的心思,「你在這裡長遠了,不怕沒八人轎你坐。」這就是暗示地位的抬升了。襲人倒是清楚自己最高能到達的地位,作為丫鬟,能到趙姨娘的地位就到頂了,在鳳姐這樣正主子的眼中,依舊是奴才。在現階段,李嬤嬤走了,她應當是滿足於自己的地位的。
李嬤嬤離開了,寶玉的束縛就鬆開了嗎?首先,文中寫襲人的母親哥哥要贖她出去,她在母親和哥哥面前「哭鬧一陣」,說了不出去的狠話。可知襲人原本有機會恢復自由身出去的,但她一心要留在寶玉身邊。這裡需要註明一點,曹公時代要求女子在家從父,父不在從兄弟,出嫁從夫,夫死從子,所以襲人母親雖在,但也要看她兄長的意見。
寶玉誇了襲人的兩姨妹子,襲人顯然有些醋意,還趁機撒謊說自己要回去,這是她對寶玉的欲擒故縱,以探其情,以壓其氣。寶玉苦留襲人,動情處淚痕滿面,襲人趁機規勸寶玉。
襲人有三勸:一勸寶玉不要說化煙成灰的話;二勸寶玉不要說混帳話;三勸寶玉不要毀僧謗道,調脂弄粉。來分析這三勸。
一勸可見寶玉不貪戀榮華富貴,不在意生死,襲人則不然。
二勸暗藏曹公的大觀點,借襲人之口說出寶玉的認知:「凡讀書上進的人,都是祿蠹」,這句表明寶玉不認可舉學。還有這句,「只除『明明德』外無書,都是前人自己不能解聖人之書,便另出己意,混編纂出來的。」這句應該是寶玉對反對舉學的進一步解釋,可見曹公對舉學主要書籍《四書》的否定。曹公認為這是「前人」不解聖人意思自己混編纂的。因《四書》是宋代理學編纂的書,被定義為儒家經典書籍,「前人」指向宋代理學,或也指向更早的以儒家名義撰寫儒家書籍的人。就是說,曹公將儒家思想分為聖人的觀點和後人混編撰的兩個部分,他反對的是後人混編撰的部分,這樣的區分顯然是有時代意義的。
三勸分為兩個部分,一是「毀僧謗道」,曹公筆下有癩頭和尚、跛足道人、後易名為情僧的空空道人,這樣的出家人不在毀謗之列。曹公嘲諷的是淨虛,張道士,馬道婆這等出家人。可見對僧道的態度亦如對儒家思想的態度,曹公認可真正得道的人。第二部分是寶玉調脂弄粉的毛病,愛紅的毛病,這便指向寶玉喜歡和女孩兒們混的情況,襲人自然不希望寶玉沾染其他女人,襲人並不認可寶玉的「意淫」。
寶玉似乎看出了襲人的心思,「你在這裡長遠了,不怕沒八人轎你坐。」這就是暗示地位的抬升了。襲人倒是清楚自己最高能到達的地位,作為丫鬟,能到趙姨娘的地位就到頂了,在鳳姐這樣正主子的眼中,依舊是奴才。在現階段,李嬤嬤走了,她應當是滿足於自己的地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