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化敵為友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在玄武湖邊看了許久的《搜神記》,司馬睿覺得有點餓了。他正想叫宮女過來伺候,轉念之間又想了想,沒有開口。

  自從王敦在建康不朝而去,回到武昌遙控朝廷之後,司馬睿也自知大勢已去。他自覺沒顏面再見列祖列宗,不敢到太廟跪罪。

  太極殿也好久沒去過了。如今的司馬睿等同於「提前退休」,每日看看書,在湖邊看看風景,看似閒雲野鶴,心中的憤懣卻始終消散不去。

  「如果當初我親自領兵,平定杜弢之亂,情況會否不一樣?」

  前醴陵縣令杜弢以流民起事,他派周訪和王敦率領諸軍征討。周訪在戰中被流矢射斷兩隻牙齒。周訪沒退卻,在當日黃昏又與叛軍隔水對峙。

  當時叛軍人數是周訪軍隊數倍,周訪暗中命部分兵士裝成樵夫離開,然後結成兵陣,鳴著戰鼓回來,更大叫:「左軍(王敦)至!」於是軍中士氣大振。

  這樣的計策司馬睿也能想到,但要他身先士卒,莫說衝鋒陷陣,面對流矢射來恐怕已經打起退堂鼓。

  想到這些往事,司馬睿不禁苦笑起來。石勒以區區十八騎起家,如今已經成一國之主,是實實在在大權在手的君主。

  「這年頭,光有政治智慧也只能當王氏的傀儡。我司馬氏雖然也為前朝立下赫赫軍功,畢竟不是馬上得天下。如今,怕是要在我手上毀了!」

  司馬睿低聲哭泣起來,他的心酸不止於此。王導前幾天讓人送來了《晉紀》初稿,說讓司馬睿過目。這是干寶修的國史,起宣帝迄愍帝,五十三年。

  這種時候了,司馬睿看到這些內容,只會覺得觸目驚心。他沒有翻開過。

  倒是干寶自己寫的《搜神記》引起了他的興趣。他不知道干寶出於何種目的,記錄下這些神怪之事。

  或許正如干寶在序中所說,史書撰寫貴在求真,言下之意是怪異之事,也可以從中搜索出事實的蛛絲馬跡。

  反正這些荒誕不經之事,如今正適合司馬睿這個行將就木之人的胃口。

  「建武元年六月,揚州大旱;十二月,河東地震。去年十二月,斬督運令史淳于伯,血逆流上柱二丈三尺,旋復下流四尺五寸。

  「是時淳于伯冤死,遂頻旱三年。刑罰妄加,群陰不附,則陽氣勝之罰,有冤氣之應也。」

  隨意翻開其中一篇,沒想到竟是這樣的內容。司馬睿瞳孔劇烈收縮,一口氣提不上來,差點當場吐血。

  這又是他司馬睿自己作的孽啊!當年長安城失陷,還是丞相的他親自出師野外,躬擐甲冑,移檄四方,說刻日便會北征。

  這當然只是一場政治公關,司馬睿根本沒有北上的想法。

  當時江左的士族未信服他,連長江中游也未納入勢力範圍,要全力勤王,那他提前到建鄴又有何意義?

  但救援不力總要找個替死鬼,當時擔任督運令史的淳于伯,就不幸成為了這個犧牲品。

  司馬睿以水道運糧耽誤日期為由,將淳于伯殺害。

  干寶自幼博覽群書,治史嚴謹,敢於秉筆直書,被稱為當世「良史」。更難得的是,干寶也參加了平定杜弢叛亂。司馬睿念其有功,賜爵關內侯。

  正所謂兼聽則明,司馬睿一直以為自己只是籠中之鳥,其實生機一直存在,只是他沒有那份敢於承擔的勇氣。

  司馬睿強撐著身軀,搖搖晃晃地獨自回到寢宮內。

  數天後,郭璞的書疏送到他床前。

  那天在玄武湖受驚之後,司馬睿就臥床不起,之後還看見了搜神記裡面的種種怪誕之事,什麼「落頭民」、「刀勞鬼」、手持生死簿的鬼吏,不分晝夜向他襲來。

  聽聞甘卓在死前也曾見自己身首異處,司馬睿內心更覺不安。

  郭璞已經回了暨陽守孝,這是司馬睿為數不多能親自處理的政務,他印象深刻。

  或許是搜神記看太多了,也或許是覺得循規蹈矩已經沒用,司馬睿早前收留了一個叫任谷的方術之士。

  任谷也是暨陽人,本來是農夫,說自己「因耕息於樹下,忽有一人著羽衣就淫之,既而不知所在,谷遂有娠」。後來任谷就聲稱有了道術。

  郭璞在奏疏里說,為國為民者,則當克己修禮以弭其妖,不宜令谷安然自容。如果是早些日子看到這些內容,司馬睿只會覺得是「同行相輕」,如今的他忽然發現自己是多麼荒謬。

  郭璞滿腹經綸,之前又大破石勒的詭計,但還是沒得到他和士族的首肯。如今他卻偏信一個為求入宮而自閹的江湖神棍。難道真指望這樣的騙子去對抗王敦,去抵禦石勒?


  司馬睿覺得自己有點可笑,還是早點安排後事吧。

  司馬睿下旨將任谷趕出了宮。他越來越覺得自己時日無多,對之前打壓祖逖的做法更加愧疚不已。

  轉眼間已是十月,王導被傳入宮。此時的司馬睿已經病入膏肓。

  這段時間,王敦繼續加強他的勢力,任命王邃都督青徐幽平四州,鎮淮陰。其實除了平州之外,都是些已經逐漸失去的地盤。平州是慕容鮮卑的勢力,不過名義上效忠東晉。

  王敦又讓武昌太守王諒為交州刺史,此人自然也是其心腹。

  不過王氏宗親也失去了兩元大將:王廙病逝,享年四十七歲;王敦的堂弟王棱,因此多次直諫王敦,引起後者深深不滿,於是派刺客將王棱暗中殺掉。

  王導再次步入了久違的式乾殿,這是皇宮內殿。雖然處理政務一般在太極殿,但皇帝也會與公卿等大臣在此集議政事。

  這是司馬睿刻意的安排,內殿更有人情味,也更顯機密,能在這裡接見大臣是一種寵信的暗示。他想找回昔日的一絲威嚴。

  司馬睿已經需要拐杖才能走動,自從被幽禁後他再次穿起龍袍,步態卻不復往日。

  見到司馬睿,王導依然按照君臣之禮下拜。司馬睿沒有扶起王導,只是擺擺手讓王導平身。

  殿內沒有其他人,只在案上擺著一壺酒,兩隻玻璃酒杯。

  司馬睿作為將死之人,已經厭倦了這些人前做作了,也不想再與王導演戲。他知道,要拉攏王導,只有靠實實在在的利益。

  他手上只剩下最後一張牌:司馬紹。

  「茂弘啊,我與你南渡江東,保住這半壁江山,這功勞我知道是你們王氏的。」

  王導還沒摸清司馬睿的用意,沒有開口答話。不過他見司馬睿沒有用「孤」或者「朕」的自稱,也猜到大概了。

  「我自知命不久矣,如今還放不下的只有兩個人。親如王棱,也遭處仲殺害,我恐怕王敦也會對茂弘你不利。」

  王導輕描淡寫又不失體面地回道:「歷朝歷代都有亂臣賊子,為臣怎麼也想不到,這次的逆賊居然出在王家。」

  司馬睿見王導說話依舊滴水不漏,輕嘆了一口氣。他知道只有一件事能擊潰王導內心防線:

  「伯仁之前與我在此地把酒言歡,我已經多年滴酒未沾了,今天我卻特別想再破戒一回。」

  司馬睿說完,忍不住咳嗽了幾聲。十月的天氣已經讓他招架不住,無論穿幾件寒衣也覺冷,這個冬天看來是熬不過了。

  王導臉色暗變,他雖然在朝中呼風喚雨,但一直致力平衡各方勢力,中庸之道修煉得爐火純青。平生憾事,唯周顗因他而死。

  幾滴淚珠從王導臉上滑落,他顫抖著說:「老夫此生愧對伯仁。」

  司馬睿見王導反應,深知要把握時機。他面色嚴正,肅然說道:「茂弘已有愧意,便應與太子共同誅滅逆賊,此方為告慰伯仁在天之靈也。」

  王導見司馬睿終於說出了意圖,也長嘆一聲,悲聲說:「處仲為人莽撞,我也沒做好族長本分。如今大錯已成,我自當親手平亂。寧為忠臣而死,不作逆賊而生!」

  「好!」司馬睿身軀一震,神情也輕鬆起來。他連日以來為此事心內如焚,王導與王敦決裂的想法他是能看出來的,王導求的是宗族的長久安定,不是一時的顯赫富貴。

  司馬睿回身到案前,倒滿了兩杯酒,將一杯遞給王導,「太子二十有餘,王敦必欲除之而後快。我曾將司馬衝出繼為東海王,若然王敦要另立太子,茂弘能否輔命?」

  王導接過酒杯,葡萄的香氣撲面而來。他眼神變得毒辣起來,「處仲失道寡助,已讓眾多士族寒心。如此下去,又如何抵禦北方胡人?再來一個傀儡,不過是治標不治本。老夫迷途知返,定不能教家國易主!」

  司馬睿哈哈大笑,「好,茂弘說得好!」

  他神情悽然又帶幾分興奮,「傀儡」二字能從王導口中說出,證明的確是交心之言了。

  事實往往是殘酷的,他司馬睿一直就是傀儡,為了保住司馬紹,又有什麼顏面是不能丟棄的呢?

  王導沒有等司馬睿喝完,也舉杯同飲起來。他料定司馬睿不可能在杯酒中落毒,這樣魚死網破的做派不是司馬睿的作風,也更加保不住司馬紹之命。

  何況就算毒發身亡,又如何呢?

  算計多年,這樣的日子王導也覺得累了,有時也想老夫聊發少年狂,快意一回。周顗因他而死,如果真的身死,就當是把這條命還給他罷了!


  美酒入喉,幽幽的果香中帶點苦澀。酒里當然沒有下毒,兩人借著酒勁,說了很多平時不會說的話。什麼君臣之道此刻不復存在,有的只是多年同行的摯友。

  司馬紹還未找到分享這種複雜感情的好友,此刻的他,正心不在焉地與溫嶠下著圍棋。

  「溫公是說,王敦又要來建康城?」

  溫嶠飛快地在棋盤上落下一子,「是幼輿(謝鯤之字)在書信里說的,不會有錯。」

  「可惜劉遵遠在襄陽,又要協助守衛豫州,我手上只有兩百餘名武士,杯水車薪。」司馬紹沒有想到自己,擔心的是司馬睿性命。

  「裴妃也發來書信,說絕不會讓沖兒置身險境。太子,一場山雨很快就要襲來了。」

  司馬紹恍然大悟,原來王敦是衝著自己而來的。他這幾個月繼續下基層體恤民情,又找祖約拿了祖家兵法來研讀。但他為人磊落,一直想不通為何不讓各地流民帥回建康勤王,只是覺得自己還有很多事情要學習。

  「這盤棋該如何下才能獲勝?」司馬紹不知不覺分了神。

  溫嶠淡淡一笑,回想起自己南下勸進時,在朝堂上慷慨陳辭,盛讚劉琨忠義,又力言江東承襲晉統是眾望所歸。

  那時他怎料到再也見不到劉琨一面,他又何嘗沒有迷惘失意,自暴自棄過呢?

  溫嶠的信念除了出於對晉室的忠心外,還有劉遵。無論如何,他不能讓王敦得逞。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