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王佐之才(下)
楊素回座,說道:「先前老夫曾聽聞,聖上准你入仕時,你曾有經略突厥之論,薛道衡、盧愷等不以為然,而聖上卻極為嘉許。你之五論,倒也有別於朝臣,然而突厥逐漸強盛,騎射精絕,除去婦孺,舉國皆兵,實為我朝之大患。季晟將軍欲扶持染干抑制都藍,聞聽你與那染干有兄弟之情,我欲奏明聖上,在馬邑邊塞為染干築城,接納其部眾,籠絡其人心,助其奪回汗位,你以為如何?」
李靖道:「當前為上計,長久為下策。」
楊素一愕:「藥師此言何意?」
李靖道:「突厥人有狼性,狼嗜肉,不可改。染干需要我朝時,自會傾力配合;一旦自身坐大,則仍會南犯。但當前都藍聯合達頭,恐怕與我朝交惡難免。強敵當前,有染幹部落側翼襲擾,自是上策。然而一旦築城,染干主力南遷,必據地為主,先制服北地諸部,再南下擾我大隋。因而,縱虎易,縛虎難,還得想個萬全之策。」
楊素思索良久,點頭道:「藥師高瞻遠矚,年輕一輩中有此思量者,恐無一二。依你看,和親之策如何?」
李靖道:「若將宗室女嫁予染干,且這位公主有制約他的本事,誠為上計。然而長遠來看,仍需養馬備兵,增強互市,使突厥人無衣食之憂,逐漸胡漢同化,才是百年大計。」
楊素贊道:「藥師深謀遠慮,可堪大任。老夫聽聞你久歷四方,可否縱論諸夷威脅?我朝又當如何防備?」
李靖道:「自聖上統一南北,晉王、楊僕射建不世之功,天下太平,已現數百年未有之興盛。然而楊僕射居安思危,心懷四海,目及八荒,為大隋江山千秋萬世而謀,令愚下感佩。既然下問,愚下不自量力說點淺見:大隋極東為海,扶桑孤懸海外,若無舟師之利,不能為禍;南為嶺表,大部為冼太夫人所控,馮冼聯姻,堅如磐石,只須懷柔獎掖,南無戰事;西有吐谷渾、高昌、西突厥諸國,乃我朝與西域及西方諸國通商要道,若截斷商路,長安、洛陽、晉陽三大都會必然物資凋零,商旅疲睏,減損朝廷賦稅,故應備兵守關,交好諸國,使各國利益糾扯,戰事自消。北部兩大患,一是突厥,二是高麗,突厥汗國可用染干克制都藍;高麗應多予虛號,大加封賞,不宜長途遠征,自陷泥淖。若如此,四夷咸服,天下太平。」
楊素聽了,用肥厚的右手拍了拍榻沿:「藥師抱將相之具,有命世之才,終當坐此,其成就不在老夫之下。」回頭對內堂喚道:「紅拂,你出來。」
內堂施施然走出阿月,仍是手執紅拂塵。她還是那種淡然神色,依禮見過楊素、樂昌,再向李靖行禮。
李靖趕緊回禮,但不敢抬頭看她。
楊素道:「藥師,紅拂是我起的名,原先或叫阿月,或名陳氏。因手握紅色拂塵,熟悉的公卿都稱其為『紅拂』。紅拂隨侍老夫數年,辦事極為得力,等同老夫臂膀。但老夫既已許給我兒玄感,藥師就莫作他想了。我念你是個人才,有心成全你,府中美姬或我楊門女子,任由你選。」
李靖正不知如何回復,阿月道:「奴婢早晚服侍相爺,何故將奴婢當成物品?奴婢早就說過,此生不嫁,就願隨侍相爺,早晚學些詩文書畫。此人是誰?相爺為何待他如子侄一般?」
楊素道:「此人姓李名靖,字藥師,雍州三原人。聽說在你小時候他曾與你相識,那日在仁壽宮,他瞧你時神色有異,恐怕中意於你,因此今夜都叫來說清楚,免得生出誤會。」
阿月看了看李靖,搖頭道:「奴婢不識這位公子。再說小時候的事兒,誰還記得?」
李靖見她一臉冷漠,想起自己多年來一直惦念,如今卻冷漠無情,心中一悲。不過轉念一想,既與曲紅巾相愛,縱使有詐,也是自己心甘情願。阿月現已婀娜成熟,但當年確為孩童,從未對她有非分之想,只是母親臨死前要他去找,又在仁壽宮偶遇,才有救出的想法,並無愛戀之情。
於是李靖道:「稟楊僕射,這位姑娘所言不差。愚下與她確實不識,縱使幼時見過,也都不記得了。今夜來此,並非為她,只為樂昌公主再續前緣之事。」
楊素麵露慍色:「藥師,老夫念你是後起之秀,不忍為難,你卻為難老夫,是何道理?」
李靖道:「楊僕射當朝宰相,百官楷模,愚下心中敬仰。曾聽聞李百藥之事,深服楊僕射心胸如海,連市井百姓都讚頌僕射成人之美,冠絕古今。因此愚下以為,既有先例,楊僕射何不再施恩德,續寫佳話?」
楊素做宰相之後,目中無人,喜聽阿諛之辭。李靖給他戴了高帽,很是受用,但仍寒著臉道:「若老夫定要處死徐德言,又當如何?」
李靖道:「樂昌公主畢竟服侍楊僕射七八年,且先前有約,若前夫到京,就與其回歸。古有關羽將軍掛印封金,今有樂昌公主棄貴從賤,足見聖賢所言信義之事,世間長存,足以感天地、泣鬼神。楊僕射節制將帥,運帷朝綱,豈能因私愛而失信?況且公主表面柔弱,內心剛烈,若徐德言被處死,公主豈能獨活?屆時,朝野議論楊僕射逼死愛妾,仁德盡失,信義不存,有損名相威名;若是成全二人,則公主感念,萬眾膜拜,官民咸服,豈不美哉!」
楊素不說話,起身負手踱步,命麥鐵杖出去散了兵士。半晌,才撫須問阿月:「紅拂,你如何看?」
阿月道:「這位公子說的倒也有幾分道理,相爺雖不懼他人評判,但畢竟有恩德於人更能服眾。只是就此放走,好像相爺理應如此。相爺八年來對我們姑侄關懷備至,姑姑如何想奴婢不知,但奴婢對相爺關愛之情,視作再生父母。相爺武勝韓白衛霍,文有子建之風,何不以詩文為注?倘若作不出好詩文,此事作罷,亦可堵悠悠之口。」
楊素擊掌贊道:「還是紅拂知我!好,藥師,你即刻作詩,若能令老夫感動,就按你說的辦。」
李靖一愣,隨即抱拳道:「愚下作文尚有不通之處,作詩更是為難。況且不是愚下求妻,不該我作。」
楊素點頭道:「也是。」當即命麥鐵杖拿了他的令牌,即刻到大興獄把徐德言提來。
李靖道:「當前為上計,長久為下策。」
楊素一愕:「藥師此言何意?」
李靖道:「突厥人有狼性,狼嗜肉,不可改。染干需要我朝時,自會傾力配合;一旦自身坐大,則仍會南犯。但當前都藍聯合達頭,恐怕與我朝交惡難免。強敵當前,有染幹部落側翼襲擾,自是上策。然而一旦築城,染干主力南遷,必據地為主,先制服北地諸部,再南下擾我大隋。因而,縱虎易,縛虎難,還得想個萬全之策。」
楊素思索良久,點頭道:「藥師高瞻遠矚,年輕一輩中有此思量者,恐無一二。依你看,和親之策如何?」
李靖道:「若將宗室女嫁予染干,且這位公主有制約他的本事,誠為上計。然而長遠來看,仍需養馬備兵,增強互市,使突厥人無衣食之憂,逐漸胡漢同化,才是百年大計。」
楊素贊道:「藥師深謀遠慮,可堪大任。老夫聽聞你久歷四方,可否縱論諸夷威脅?我朝又當如何防備?」
李靖道:「自聖上統一南北,晉王、楊僕射建不世之功,天下太平,已現數百年未有之興盛。然而楊僕射居安思危,心懷四海,目及八荒,為大隋江山千秋萬世而謀,令愚下感佩。既然下問,愚下不自量力說點淺見:大隋極東為海,扶桑孤懸海外,若無舟師之利,不能為禍;南為嶺表,大部為冼太夫人所控,馮冼聯姻,堅如磐石,只須懷柔獎掖,南無戰事;西有吐谷渾、高昌、西突厥諸國,乃我朝與西域及西方諸國通商要道,若截斷商路,長安、洛陽、晉陽三大都會必然物資凋零,商旅疲睏,減損朝廷賦稅,故應備兵守關,交好諸國,使各國利益糾扯,戰事自消。北部兩大患,一是突厥,二是高麗,突厥汗國可用染干克制都藍;高麗應多予虛號,大加封賞,不宜長途遠征,自陷泥淖。若如此,四夷咸服,天下太平。」
楊素聽了,用肥厚的右手拍了拍榻沿:「藥師抱將相之具,有命世之才,終當坐此,其成就不在老夫之下。」回頭對內堂喚道:「紅拂,你出來。」
內堂施施然走出阿月,仍是手執紅拂塵。她還是那種淡然神色,依禮見過楊素、樂昌,再向李靖行禮。
李靖趕緊回禮,但不敢抬頭看她。
楊素道:「藥師,紅拂是我起的名,原先或叫阿月,或名陳氏。因手握紅色拂塵,熟悉的公卿都稱其為『紅拂』。紅拂隨侍老夫數年,辦事極為得力,等同老夫臂膀。但老夫既已許給我兒玄感,藥師就莫作他想了。我念你是個人才,有心成全你,府中美姬或我楊門女子,任由你選。」
李靖正不知如何回復,阿月道:「奴婢早晚服侍相爺,何故將奴婢當成物品?奴婢早就說過,此生不嫁,就願隨侍相爺,早晚學些詩文書畫。此人是誰?相爺為何待他如子侄一般?」
楊素道:「此人姓李名靖,字藥師,雍州三原人。聽說在你小時候他曾與你相識,那日在仁壽宮,他瞧你時神色有異,恐怕中意於你,因此今夜都叫來說清楚,免得生出誤會。」
阿月看了看李靖,搖頭道:「奴婢不識這位公子。再說小時候的事兒,誰還記得?」
李靖見她一臉冷漠,想起自己多年來一直惦念,如今卻冷漠無情,心中一悲。不過轉念一想,既與曲紅巾相愛,縱使有詐,也是自己心甘情願。阿月現已婀娜成熟,但當年確為孩童,從未對她有非分之想,只是母親臨死前要他去找,又在仁壽宮偶遇,才有救出的想法,並無愛戀之情。
於是李靖道:「稟楊僕射,這位姑娘所言不差。愚下與她確實不識,縱使幼時見過,也都不記得了。今夜來此,並非為她,只為樂昌公主再續前緣之事。」
楊素麵露慍色:「藥師,老夫念你是後起之秀,不忍為難,你卻為難老夫,是何道理?」
李靖道:「楊僕射當朝宰相,百官楷模,愚下心中敬仰。曾聽聞李百藥之事,深服楊僕射心胸如海,連市井百姓都讚頌僕射成人之美,冠絕古今。因此愚下以為,既有先例,楊僕射何不再施恩德,續寫佳話?」
楊素做宰相之後,目中無人,喜聽阿諛之辭。李靖給他戴了高帽,很是受用,但仍寒著臉道:「若老夫定要處死徐德言,又當如何?」
李靖道:「樂昌公主畢竟服侍楊僕射七八年,且先前有約,若前夫到京,就與其回歸。古有關羽將軍掛印封金,今有樂昌公主棄貴從賤,足見聖賢所言信義之事,世間長存,足以感天地、泣鬼神。楊僕射節制將帥,運帷朝綱,豈能因私愛而失信?況且公主表面柔弱,內心剛烈,若徐德言被處死,公主豈能獨活?屆時,朝野議論楊僕射逼死愛妾,仁德盡失,信義不存,有損名相威名;若是成全二人,則公主感念,萬眾膜拜,官民咸服,豈不美哉!」
楊素不說話,起身負手踱步,命麥鐵杖出去散了兵士。半晌,才撫須問阿月:「紅拂,你如何看?」
阿月道:「這位公子說的倒也有幾分道理,相爺雖不懼他人評判,但畢竟有恩德於人更能服眾。只是就此放走,好像相爺理應如此。相爺八年來對我們姑侄關懷備至,姑姑如何想奴婢不知,但奴婢對相爺關愛之情,視作再生父母。相爺武勝韓白衛霍,文有子建之風,何不以詩文為注?倘若作不出好詩文,此事作罷,亦可堵悠悠之口。」
楊素擊掌贊道:「還是紅拂知我!好,藥師,你即刻作詩,若能令老夫感動,就按你說的辦。」
李靖一愣,隨即抱拳道:「愚下作文尚有不通之處,作詩更是為難。況且不是愚下求妻,不該我作。」
楊素點頭道:「也是。」當即命麥鐵杖拿了他的令牌,即刻到大興獄把徐德言提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