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所謀者大(下)
李靖向華季堂行了一禮,身體有些打晃。「華兄能如此說,李靖銘感於心。但紅巾若是騙我,她學秘典有何用處?難道她想為父報仇?」
華季堂道:「這個目前無從知曉。但刺殺皇帝斷無可能。一個外來的教派,要想在中土生存,不能說對王朝俯首貼耳,但也不能跟皇權對著幹,否則斷無生存可能。曲姑娘是滕王私生女,更是貨真價實的祆教教主,就算開辦教坊,也只是掩人耳目、獲取資財以利其教而已。所謀者大,必有所忍。因此我突然對這位曲姑娘心生敬意。」
李靖一聽,心頭放鬆許多。突然對門外的韓柱喊道:「韓柱,給我拿些吃的,再燒些熱水,我要沐浴。」
華季堂見李靖終於恢復理智,起身施禮道:「兄弟心智之強,平生罕見,請受華某一拜。」
李靖道:「小弟得華兄提點,方才有點開悟。仁兄之言雖不完全認同,但卻讓我不再單一思慮、固執己見。紅巾與我之愛,原本並非自然而然,滕王在召我入見時已現端倪,只是我不願意承認而已。」
華季堂道:「兄弟切莫自責。人在一生之中,青壯時情慾熾盛,固執己見,往往一條道走到黑,不撞南牆不回頭,無論帝王將相、販夫走卒,都必然經歷。此間區別,是有的人能反躬自省,有的人死不承認。男女之歡,本屬自然,但若一段情愛太過離奇,傷心徹骨,其中必定有詐,也斷難長久。反而是那些平平淡淡的情感,柴米油鹽,瑣碎不堪,卻是真真切切。我家老婆子,是我當年萬念俱灰後,經媒人說合成婚,平平常常,安分守己,現仍在隴西老家孝敬公婆,也不問我在長安做甚、有無私養女人。她越是如此,我越潔身自好。人心都是肉長的,我拼命賺取這些錢財,還不是為了家人能過上好日子?不會因穿衣吃飯發愁?」
李靖行禮道:「李靖謹受教。若有機會,兄弟一定拜見嫂夫人。」
於是李靖請華季堂安坐,命韓柱拿了傷藥為他消腫,自去吃飯沐浴。
半個時辰後,李靖更衣出來,華季堂見他雖未恢復體力,但神情好了許多,心中高興,道:「李兄弟莫要煩惱。在你洗浴之時,我前後思慮,感覺那曲姑娘也無過錯。她可曾主動要你傳授上古秘典?」
李靖搖首道:「沒有,是我自願。」
華季堂道:「這就是了。你既是自願,就談不上欺騙。前者,愚兄出言無狀,還請兄弟見諒。」
李靖道:「我在沐浴時也想通了,也是我情慾作怪,才會入其彀中。若我不貪戀美色,情能自禁,斷然不會如此。只是,她若套我傳授秘典,究竟有何圖謀?」
華季堂道:「我是個商人,凡事從利益著想。雖然歷代以來都將商人視作下賤,但上到帝王,下到販夫,誰又離得開錢?官員按品秩領取俸祿,軍府靠錢糧訓養兵馬,教派靠財富吸引徒眾,就算是百姓人家,無錢則家徒四壁,有錢則樂業安居。曲姑娘作為滕王之女、祆教教主,絕非尋常歌伎可比,所謀者大,所慮者深。華清風這猴子當年憑一己之力盜墓,都積聚了巨額財富,助馬邑謝公東山再起。李兄弟總攬天下奇門之術,無論你用來盜陵,還是拿來用兵,均可進退自如。因此,曲姑娘既能讓奇男子傾心愛憐,又不費吹灰之力掌握此等絕技,何其高妙?」
李靖聽了,心中五味雜陳:「若真如華兄所言,我豈不成了冤大頭?」
華季堂道:「你有何冤屈?劍膽琴心,美人在懷,雖只在山中逍遙數日,卻也是陸地神仙。」
李靖嘆道:「縱使如此,她應直接說與我知,何苦使詐?」
華季堂道:「現在我也只是推測,究竟如何,或許將來可知。兄弟你仔細想想,寶象法王用盡渾身解數你都只寫了個偽本,長孫晟待你不薄你都未對其實言。須知,當年是皇帝命長孫晟尋找這部秘典,華清風為尋此典命喪嶺南,多少人拋家捨命一無所獲,而你機緣巧合終得大成,曲姑娘只用巧力便滿載而歸,還是此女棋高一著,華某打心底敬佩。」
這話說得李靖心底說不出是酸是甜。他道:「就算如此,以她的武功再加上那老婆子,殺我易如反掌。當初,在怡樂教坊樓上,我被薰香迷倒,就毫無還手之力。還有,她為何要在我口授完秘典後就自殺?若如仁兄所言她是假自殺,為何又要急匆匆離開?」
華季堂撓了撓頭,說道:「兄弟所言有理。華某不懂女人,否則當年也不會栽在石榴裙下。但有一點可以肯定:既然是你口授,就算她天縱其才,憶識超群,也必須儘快找個所在,用紙筆將所學錄下,否則必有殘缺之處。你現在記得牢,也是經過很長時間融會貫通,而她則要迅速記得才可以備用。至於她與那老婆子『自殺』,無非想讓你斷絕念想罷了。」
李靖道:「若這秘典對她如此重要,她完全可以殺死我。如此一來,天下只有她一人會,豈不更妙?」
華季堂道:「要殺你,你活不到現在。之所以留你活命,華某猜測原因有三:其一,她雖假戲真做,但女人之心如海深,她內心愛你恐怕也是真;其二,若將你殺死,天下全懂秘典者再無一人,若將來她在實際運用中發現有殘缺或有不解之處,找誰去問?其三,你一個好端端的人若憑空消失,三原李家、河南韓家、朝廷、孫先生、長孫晟、巫山派、崆峒山、青城山、馬邑謝公、你師兄衛太守還有我,能查不出來?一旦查出,祆教休想在中土存活。」
李靖心中陡然升起一股溫暖。這一路行來,雖歷盡艱辛,樹敵無數,但身後確有親友助力。親友從未懷疑過他,也從不拋棄他,給予他無限的關愛與支持,他豈能因私人情感而辜負他們?
於是他站起,對華季堂深深一揖:「今日華兄教誨,有如深冬逢暖日、旱地降甘霖。我用情過深,一時難以自拔,但會儘快調節。無論如何,我都不會輕生,請仁兄放心。」
華季堂道:「這個目前無從知曉。但刺殺皇帝斷無可能。一個外來的教派,要想在中土生存,不能說對王朝俯首貼耳,但也不能跟皇權對著幹,否則斷無生存可能。曲姑娘是滕王私生女,更是貨真價實的祆教教主,就算開辦教坊,也只是掩人耳目、獲取資財以利其教而已。所謀者大,必有所忍。因此我突然對這位曲姑娘心生敬意。」
李靖一聽,心頭放鬆許多。突然對門外的韓柱喊道:「韓柱,給我拿些吃的,再燒些熱水,我要沐浴。」
華季堂見李靖終於恢復理智,起身施禮道:「兄弟心智之強,平生罕見,請受華某一拜。」
李靖道:「小弟得華兄提點,方才有點開悟。仁兄之言雖不完全認同,但卻讓我不再單一思慮、固執己見。紅巾與我之愛,原本並非自然而然,滕王在召我入見時已現端倪,只是我不願意承認而已。」
華季堂道:「兄弟切莫自責。人在一生之中,青壯時情慾熾盛,固執己見,往往一條道走到黑,不撞南牆不回頭,無論帝王將相、販夫走卒,都必然經歷。此間區別,是有的人能反躬自省,有的人死不承認。男女之歡,本屬自然,但若一段情愛太過離奇,傷心徹骨,其中必定有詐,也斷難長久。反而是那些平平淡淡的情感,柴米油鹽,瑣碎不堪,卻是真真切切。我家老婆子,是我當年萬念俱灰後,經媒人說合成婚,平平常常,安分守己,現仍在隴西老家孝敬公婆,也不問我在長安做甚、有無私養女人。她越是如此,我越潔身自好。人心都是肉長的,我拼命賺取這些錢財,還不是為了家人能過上好日子?不會因穿衣吃飯發愁?」
李靖行禮道:「李靖謹受教。若有機會,兄弟一定拜見嫂夫人。」
於是李靖請華季堂安坐,命韓柱拿了傷藥為他消腫,自去吃飯沐浴。
半個時辰後,李靖更衣出來,華季堂見他雖未恢復體力,但神情好了許多,心中高興,道:「李兄弟莫要煩惱。在你洗浴之時,我前後思慮,感覺那曲姑娘也無過錯。她可曾主動要你傳授上古秘典?」
李靖搖首道:「沒有,是我自願。」
華季堂道:「這就是了。你既是自願,就談不上欺騙。前者,愚兄出言無狀,還請兄弟見諒。」
李靖道:「我在沐浴時也想通了,也是我情慾作怪,才會入其彀中。若我不貪戀美色,情能自禁,斷然不會如此。只是,她若套我傳授秘典,究竟有何圖謀?」
華季堂道:「我是個商人,凡事從利益著想。雖然歷代以來都將商人視作下賤,但上到帝王,下到販夫,誰又離得開錢?官員按品秩領取俸祿,軍府靠錢糧訓養兵馬,教派靠財富吸引徒眾,就算是百姓人家,無錢則家徒四壁,有錢則樂業安居。曲姑娘作為滕王之女、祆教教主,絕非尋常歌伎可比,所謀者大,所慮者深。華清風這猴子當年憑一己之力盜墓,都積聚了巨額財富,助馬邑謝公東山再起。李兄弟總攬天下奇門之術,無論你用來盜陵,還是拿來用兵,均可進退自如。因此,曲姑娘既能讓奇男子傾心愛憐,又不費吹灰之力掌握此等絕技,何其高妙?」
李靖聽了,心中五味雜陳:「若真如華兄所言,我豈不成了冤大頭?」
華季堂道:「你有何冤屈?劍膽琴心,美人在懷,雖只在山中逍遙數日,卻也是陸地神仙。」
李靖嘆道:「縱使如此,她應直接說與我知,何苦使詐?」
華季堂道:「現在我也只是推測,究竟如何,或許將來可知。兄弟你仔細想想,寶象法王用盡渾身解數你都只寫了個偽本,長孫晟待你不薄你都未對其實言。須知,當年是皇帝命長孫晟尋找這部秘典,華清風為尋此典命喪嶺南,多少人拋家捨命一無所獲,而你機緣巧合終得大成,曲姑娘只用巧力便滿載而歸,還是此女棋高一著,華某打心底敬佩。」
這話說得李靖心底說不出是酸是甜。他道:「就算如此,以她的武功再加上那老婆子,殺我易如反掌。當初,在怡樂教坊樓上,我被薰香迷倒,就毫無還手之力。還有,她為何要在我口授完秘典後就自殺?若如仁兄所言她是假自殺,為何又要急匆匆離開?」
華季堂撓了撓頭,說道:「兄弟所言有理。華某不懂女人,否則當年也不會栽在石榴裙下。但有一點可以肯定:既然是你口授,就算她天縱其才,憶識超群,也必須儘快找個所在,用紙筆將所學錄下,否則必有殘缺之處。你現在記得牢,也是經過很長時間融會貫通,而她則要迅速記得才可以備用。至於她與那老婆子『自殺』,無非想讓你斷絕念想罷了。」
李靖道:「若這秘典對她如此重要,她完全可以殺死我。如此一來,天下只有她一人會,豈不更妙?」
華季堂道:「要殺你,你活不到現在。之所以留你活命,華某猜測原因有三:其一,她雖假戲真做,但女人之心如海深,她內心愛你恐怕也是真;其二,若將你殺死,天下全懂秘典者再無一人,若將來她在實際運用中發現有殘缺或有不解之處,找誰去問?其三,你一個好端端的人若憑空消失,三原李家、河南韓家、朝廷、孫先生、長孫晟、巫山派、崆峒山、青城山、馬邑謝公、你師兄衛太守還有我,能查不出來?一旦查出,祆教休想在中土存活。」
李靖心中陡然升起一股溫暖。這一路行來,雖歷盡艱辛,樹敵無數,但身後確有親友助力。親友從未懷疑過他,也從不拋棄他,給予他無限的關愛與支持,他豈能因私人情感而辜負他們?
於是他站起,對華季堂深深一揖:「今日華兄教誨,有如深冬逢暖日、旱地降甘霖。我用情過深,一時難以自拔,但會儘快調節。無論如何,我都不會輕生,請仁兄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