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官職太多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第107章 官職太多

  當初的李善長是風風光光的告老還鄉,可是現在再次回到京城,就顯得無比低調了。

  不過即使李善長看似非常低調,但是只要他回到京城,肯定就會引起不少人的關注。。

  沒別的原因,就因為他是李善長,是大明的左丞相。

  陛下武有徐達、常遇春等人,文就是以李善長為首了,這是天下皆知的事情,這就是真正的百官之首。

  與李善長低調的回京相比,中書省這邊就算是熱鬧起來了。

  即使現在還沒有旨意,可是只要李善長回到了京城,必然會被陛下委以重任,肯定會繼續參與國政,這都是不用懷疑的事情。

  對於不少淮西人來說,這是極為振奮的好消息。但是對於浙東人來說,宛若晴天霹靂了。

  洪武三年八月十七日,皇宮裡顯得非常莊重。

  朱樉等人九旒冕九章服,一個個的就乖乖的站在奉天門外。

  等到皇帝升座之後,朱標第一時間出班,「宣皇次子等入殿。」

  侍衛們不斷宣揚傳旨,一路傳旨到殿外,李貞和馬尋立刻領著朱樉等人入殿。

  不過李貞和馬尋也不是單純的帶路,李貞抱著不到一歲半的朱梓,馬尋則是抱著朱杞,這倆孩子今天也要封王。

  這兩個小的本來是不用來,但是皇帝想要看到自己的親兒子們風光,就帶過來了。一歲半,也稍微懂點事情了,起碼簡單的話是聽得懂。

  跟著一起過來的還有朱守謙,這個名義上的郡王,實質上的親王和朱樉等人穿著一樣的冕服。

  朱樉等人一到奉天殿就跪下,「兒臣朱樉(朱棡、朱棣)等,拜見父皇陛下。」

  李貞和馬尋就抱著孩子跪下,他們這兩人其實就是帶著孩子走過場。因為名義上的主禮官,顯然就是朱標了。

  「有制!」

  朱標打開聖旨,宣讀道,「冊皇次子朱樉為秦王,皇三子朱棡為晉王、皇四子朱棣為燕王.」

  「冊皇侄孫朱守謙為靖江王。」

  聖旨宣讀完畢,朱標就開始為弟弟們挨個頒發冊書。

  一眾文武百官看的就是恍惚了,這些事情本該是主禮官來做,但是現在是皇太子在做。這些本該是皇帝直接下旨,但是看似全程都是太子在操辦。

  可是這一個個的,也都不覺得這麼做有什麼不對,好似這一切都是理所當然、天經地義一般。

  正式的諸王冊封算是進行了,可是禮儀還沒有正式完成。

  朱樉等人在接過冊寶後立刻謝恩,隨後趕緊去柔儀宮。

  謝完馬秀英,這些皇子再去文華殿謝太子,然後再是李善長率領文武百官拜諸親王,這一個個的都非常忙碌。

  第一天是忙著儀式、謝恩,第二天諸王還要上朝再次謝恩,百官也需要進筏稱賀,帝後也要分別對百官和命婦賜宴。

  冊封諸王,大家都忙得腳不沾地,這也是正常的事情,畢竟這是大事。

  雖然很忙,不過馬尋還是比較開心,他的外甥們現在也算是長大了。

  朱樉等人無疑是最開心的,以後他們就是有著正式的王爵封號了,出門在外大家要稱呼為『秦王殿下』等,而不是皇次子殿下之類。

  一連忙了三天,馬尋和劉姝寧吃住還是在宮裡。

  李貞的小院裡非常熱鬧,這一次多了個李文忠。

  說起來李文忠也無奈,想要侍奉老爹,那還要請旨入宮。想要看看長子,還是需要入宮請旨。想要將父親、兒子接回去,那是不可能的事情。

  「保兒,過來。」朱元璋非常開心,說道,「老二說他去了西安就要打仗,你說他該去打哪裡?」

  李文忠就笑著說道,「秦王要是想要出征,我覺得可能也就是西番了。」

  所謂西番也就是西羌,是相對靠近陝西等地。

  朱樉就有些抱怨的說道,「西番?那些人成不了氣候,我要是帶兵去打就沒意思了。」

  聽到朱樉不滿的話,朱元璋哈哈大笑,「王保保現在都給趕走了,你還能有什麼用武之地?鎮壓一些西番叛亂就了不得,你還能做些什麼?」

  朱標就笑著說道,「我覺得老二還有大用,上回舅舅回來的時候還說關中凋敝。老二以後去了西安,肯定是要修城牆、修關隘。」


  朱元璋也立刻說道,「對,還是標兒想的周到。關中天險之地肯定是要修,這些差事以後就落在老二的肩頭了。」

  朱樉顯然是更加鬱悶,他可是想要指揮千軍萬馬的,但是怎麼就變成讓他去鎮壓一小股番民叛亂,以及修築城牆了呢?

  殺雞焉用牛刀,朱樉覺得自己要是去做這些事情,那就是大材小用了!

  看得出來朱樉現在有些鬱悶,可是即使是鬱悶,他顯然也沒轍。

  少年時有著雄心壯志很正常,不過真的到了一定的時候,那也就是身不由己了。真的要是安排好了一些差事,自然也就是必須要做好才行。

  馬尋在這個時候看熱鬧就好,反正這些差事是落不到他頭上。而且就算是朱樉等人就藩,短時間內肯定是不會。

  至少要過個五年以上,那才有可能讓朱樉等人就藩,這也就意味著時間還長著呢。

  這幾年他只需要好好的做好教育工作就好,不管是對朱樉等人的品德教育,還是考慮發展自己的學院建設等,那都是他要負責的事情。

  看到馬尋在吃瓜,馬秀英就說道,「小弟,這幾天李相可沒少誇讚你。」

  馬尋就吐槽說道,「他肯定是誇我醫術精湛,我沒給他看出來病,現在傳的京城裡都是這消息。」

  朱元璋也無奈說道,「這個李善長最愛的就是造勢,你沒給他看出來病,他就要讓全京城的人知道,要讓我也知道。」

  「我當初就不該給他看病。」馬尋就忍不住吐槽了,「現在我差不多就是大明第一杏林高手了,我說他沒病就保准沒病。我不認都不行,他李相國認了。」

  無一錯一首一發一內一容一在一一看!

  其他人也都是哄然大笑,上一回是馬尋將李善長架在火上了。而現在是李善長直接抽梯子,讓馬尋下不來台。

  而李善長的心思大家也都心裡清楚,說到底就是他不甘心在老家養老,還是想著要重回朝堂。

  只是現在到底會不會讓他再次入中書省,這就難說了。畢竟朱元璋這也是找了個理由將李善長趕回了老家,讓中書省的一些格局產生了變化。

  現在要是再讓李善長回到中書省,那就不太合適了。

  「徐達是右丞相,常遇春、廖永忠是平章政事,這還不夠。」朱元璋就說道,「此前就說過讓小弟入中書省,加個平章政事。」

  馬秀英也笑著說道,「這是去年就說好的事情,正好他的泰山就要告老。」

  劉姝寧看向馬尋,而馬尋也只能接受,本來去年就提過讓他去中書省,只是當時沒有急著安排官職。

  不過馬尋還是說道,「姐夫,保兒可是有大功。」

  李文忠現在是大都督府左都督,馬尋則是右都督。而徐達、常遇春都是參軍國事,在大都督府沒有正式的官職。

  這也就意味著馬尋和李文忠領大都督府事,他們的麾下是陸仲亨、顧時、陳德、王志、鄭遇春、吳良這幾個都督同知了。

  現在的大都督府一眾將領,基本也都不再擔任中書省的官職了。

  這是因為隨著皇朝建立,朱元璋加快了政權組織的建。一方面需要對於之前戰時軍政合一的中書省改制,以達到軍政分離之目的。

  所以將原先在中書省任職的軍事將領轉入大都督府,另一方面,就是希望大都督府成為一個專職的武將領軍機構。

  中書省軍權被進一步轉移,大都督府的統軍職能得到進一步強化。

  朱元璋就笑著說道,「保兒雖然有大功,但是現在參與軍國大事即可,用不著掛著官職。」

  「姐夫,我身上的官職可不少。」馬尋就差扳著指頭算了,「我是大都督府右都督,太子少師,現在還要加中書省平章政事。我還領著國子學事,我抽不開身。」

  「大都督府的事情本就是保兒在做,只是他不好得罪人的時候你出面。」馬秀英就笑著開口,「你不在軍中經營,又是我弟弟,你去得罪人就好。」

  朱元璋笑著點頭,馬尋在大都督府就是做個擺設,也可以說是威懾,就是用以震懾一些驕兵悍將,畢竟有些人對李文忠也不太敬畏,覺得這就是個小輩。

  至於看不上馬尋也沒關係,他要是出面都不好使的話,馬秀英就要站出來了。

  李貞和李文忠是開心的,因為馬尋的存在,確實可以吸引不少關注。

  馬尋無話可說,「過兩個月就大封功臣了,這些天可是不少人心思浮動,我都準備閉門謝客了。按說大家也都知道自己該封什麼爵位,可是還是有不死心的。」

  馬秀英直接說道,「那你別管,真要是去煩你,你就趕出去。」

  朱元璋也不高興的說道,「這些人吶,就是給再多都嫌少。」

  這麼說好似也沒什麼太大的問題,畢竟對於很多人來說,封候拜將那也是一輩子的追求。打了半輩子的仗,追求的也就是這些了。

  (本章完)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