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萬般皆法 相逢因緣
夜難靜,虎嘯林,雷鳴吼,巨蟒厲,狂風嘯。
醒來之際,黎明破曉,林鳥枝頭啼叫。
李三四雖已睜雙眼,卻不急於起身,既鳥能於枝頭無憂啼唱,危險定是已經解除。
十丈外,密林已成空地,樹倒葉落,枝斷草壓,爪痕密布,就連泥土都成犁壟狀。
巨蟒死死纏住刀疤,而刀疤利齒已咬碎巨蟒腦袋,利爪更是劃破巨蟒鱗甲,可謂肚破腸流。
而刀疤也被巨蟒絞殺,身軀薄如蟬翼。
龍爭虎鬥,雙雙殞命,鷸蚌相爭,卻讓李三四得利。
黃昏時分,李三四有驚無險,行至山腳下一村莊,趁人不備,將掛於屋口衣裳取走。
當今神州天下太平,律法深入人心,李三四身披虎衣,掛那蟒袴,若被尋常人瞧見,定會報至官府,將李三四捉拿。
深山人跡罕至,為活命可棄律法於不顧,但若至紅塵,也得遵紀守法。
離汽車站尚有五十里地,剛至瀝青路,卻見一輛的士窗前顯示器,格外醒目綠色「空車」二字,正巧停於路邊。
夜幕已至,偏僻之地,加之時逢除夕,能有輛的士車停於此地,於李三四而言,著實是幸事一件。
的士師傅打鼾如雷,李三四將其叫醒,的士師傅睡眼惺忪,揉了揉雙眸,打個長長哈欠,降下車窗,簡單明了問道:「到哪?」
李三四回道:「汽車站」
前往車站路程,需至少半個時辰。
坐在副駕駛的李三四,能察覺到的士師傅心情,有那麼些許不悅,興許是因為的士師傅,不喜歡李三四坐在副駕駛這位置。
的士師傅雙眸泛白,嘴角抽搐,左手捂鼻,只因李三四腳丫著實奇臭無比。
李三四神色尷尬,鱷靴已於半路丟棄,只剩一雙褪色運動鞋。
此鞋同襪,本是村中一少年所屬,不慎落水,多日無人發現,致鞋沾染屍臭,其味更是難消。
怪人讓李三四將鞋襪藏於鱷靴內,是以少年死氣,遮李三四活人氣息,四季如常不曾換洗,自是世間難尋媲美之臭。
的士師傅難忍此味,只得降下四面車窗。
途中可見人來人往,灌進車內冷風如刀,使李三四臉頰隱隱生疼。
「你是真埋汰」
面對的士師傅怨怒之語,李三四並未回應,畢竟的士師傅所言也是在理。
腳臭是因,被罵則果,實屬正常。
一整日滴水未進粒米未沾,李三四已飢腸轆轆,卻見腳下,竟有被咬去一角饅頭,看來是先前乘客所留。
不顧的士師傅異樣眼神,三兩口將冰冷梆硬饅頭送入腹中。
的士師傅見此,目露鄙夷,神色不屑,更憂李三四是否有那盤纏。
的士師傅只覺李三四言行舉止,若被他人瞧見,定會給自己身價帶來損耗。
李三四自知的士師傅所想,不由得暗自搖頭。
紅塵之中,同是天涯淪落人,的士師傅身份未必比李三四高貴,卻自詡崇雅。
人性本如此,總欲高等一等。
深山十八載,李三四頭一遭下山,自是對繁華一切充滿好奇。
南方寒冬,刺骨而瑟。
的士師傅起初一言不發,後竟打開話匣子,但全程皆是的士師傅自言自語。
李三四倒也明的士師傅心中所想,寒冬黑夜,萬物蟄伏,喘氣本難,何論交談。
的士師傅難忍寒風搖上車窗,隨車內溫度漸升,使人昏昏欲睡,李三四不過萬千乘客之一,為驅倦意,亦是發泄不滿,的士師傅才視李三四為絕佳傾聽者。
但李三四聽完的士師傅所述故事,便知事有蹊蹺。
的士師傅齡過四十,本地人氏,年少白手起家,生意如日中天,購田產,興豪宅,置洋車,妻賢子孝,家纏萬貫。
三年前,生意一落千丈,同行盆滿缽滿,唯獨的士師傅黯然神傷。
工廠清算,豪宅查封,資產凍結,的士師傅一夜之間,億萬富豪成身無分文,老父更是重疾纏身。
兩年前,其母嘔血不治身亡。
一年前,其子神智瘋癲,後於雨夜逝去。
半年前,其妻身患絕症撒手人寰。
「若非老父尚在,我早已自尋死路!」
話至此,的士師傅難掩心中悲,熟練掏出煙盒,雲里吐霧。
李三四不禁咂舌,只因的士師傅雖怨自身遭遇,對生活卻未喪信心。
許久沒吱聲的李三四,難耐好奇,問道:「依我所看,你倒是頗為樂觀!」
「不樂觀又待如何?」
的士師傅苦笑一聲,道:「如我先前所言,家中尚有老父,身為其子,理應照顧,只能振作!」
的士師傅並非樂觀,而為無可奈何,是對命運的臣服。
李三四見的士師傅時而嘆氣,時而唏噓,哪怕十二時辰不曾停歇,於的士師傅而言,亦是入不敷出。
雖同情的士師傅所遇,可李三四亦是無能為力,只因李三四本就自顧不暇。
車停斑馬線,的士師傅道:「那時我在公司交接班時,用電腦玩了一局遊戲,見小兵面對強自己數倍敵軍,依舊手持兵戈義無反顧前進,我才頓悟!」
「小兵尚在前進,英雄豈能後退」
李三四喃喃自語,但英雄為主,小兵如風沙,兩者難相提並論。
英雄身死,大局則敗,小兵若亡,尚有轉機。
李三四未出聲質疑,能重拾信心,於的士師傅而言,已是萬般不易。
不慎之下,李三四露出口袋那沓現鈔,被眼尖的士師傅所見。
李三四察覺出,的士師傅竟開始繞道而行,從兩側建築,道路情況,便知的士師傅為多賺路費而有此舉。
萬般皆法,相逢因緣。
同是窮苦人,卻相互為難,李三四未點破,只因人生地不熟。
的士師傅話罷已不言,李三四自是不語,仿佛二人不曾交談。
半炷香後,已至車站。
的士師傅笑道:「車費一共一百二!」
先前李三四未觀的士師傅全貌,而今一見,李三四卻動惻隱之心。
這的士師傅體長六尺,頂天立地,臉寬鼻大,耳垂唇厚,劍眉濃峰,額飽頰滿,是為宅心仁厚貴人相扶。
善者面相,祿命之勢,的士師傅不應有此遭遇。
雖是不解,李三四也不打算出手,無因之下擅自結果,勢必遭天而懲。
兜中取鈔,卻見鈔票之皺如海紋,的士師傅則道:「罷了,你給一百便成!」
這倒是怪事一件,的士師傅繞路,本是為了賺錢,可見李三四鈔票如此,也知李三四是苦命人,才免去剩餘車費。
人性,本就怪哉。
善人好報難,惡人惡報亦更難。
天道輪迴,事不過三,百靈之長,故惡者三十年內必遭反噬,善者福緣卻為來世。
謀財害命,逍遙快活三十載,生命盡頭,才迎審判。
那這正義於李三四看來,已不屬於正義,李三四一眼便知,的士師傅非那勢力小人。
推開車門,李三四肅道:「師傅啊,我勸你一句,勿以善小而不為,也勿以惡小而為之,小善積,可大善,先因而後果!」
李三四天資縱觀古今,亦難尋其二,觀相術只是所能之一。
的士師傅面相不錯,額前臉頰皆飽滿,說明做生意時,定有貴人暗中相助,生意方順風順水。
聽到李三四此等年紀,竟是口吐此言,的士師傅自是大驚失色。
現在已是高科技時代,的士師傅也曾見過風浪,自是不信李三四所言。
既的士師傅不信,李三四無法勉強。
但的士師傅將繞路錢財退回,李三四隻能再次勸道:「一路聽你所言,我知你要東山再起,但卻固步自封在此,聽我好言相勸,馬上帶你老父親離開此城,永遠不要踏足此地!」
的士師傅陷入了沉思,眼中閃爍糾結不安,臉上流轉迷茫,看來他沒法在短時間內,理解李三四話外音。
人之命運,若與和面相命勢背道而馳,定是事出有因。
福與衰應,祿與敗應,壽與折應,寡與滿應,孤闔相連,獨全相反,克與吉呼,殘安同體。
的士師傅命勢為祿,即大富大貴,不應如此落魄,其中定有緣由。
李三四下山遇的士師傅是因,而賺錢的士師傅繞路為果。
至此因果已成,天懲將落在的士師傅身上。
的士師傅繞路是為老父親醫藥費,此為因,李三四被宰也是果。
因果糾纏不清,也極難能理清。
全真弟子禁嫁娶食葷腥,於山中清修,正是為斬斷因果,但連全真弟子都難以理清因果,更別論紅塵之人。
若的士師傅未將昧良心錢財退給李三四,那李三四與他已毫無瓜葛,但的士師傅已退不義之財,新的因已然產生。
一念之差,結局不同。
既的士師傅良心未泯,於情於理,李三四都需將因果終結。
只因怪人曾言,因果不清,他日必將席捲而來。
若李三四能將因果完美閉環,他日遇險時,自有人相助。
因果以此方式,來完成天罰與獎賞,也正是因果錯綜複雜,所以才難以理清。
的士師傅神情複雜,暗道:「我雖不明此話含義,但此子定非常人!」
醒來之際,黎明破曉,林鳥枝頭啼叫。
李三四雖已睜雙眼,卻不急於起身,既鳥能於枝頭無憂啼唱,危險定是已經解除。
十丈外,密林已成空地,樹倒葉落,枝斷草壓,爪痕密布,就連泥土都成犁壟狀。
巨蟒死死纏住刀疤,而刀疤利齒已咬碎巨蟒腦袋,利爪更是劃破巨蟒鱗甲,可謂肚破腸流。
而刀疤也被巨蟒絞殺,身軀薄如蟬翼。
龍爭虎鬥,雙雙殞命,鷸蚌相爭,卻讓李三四得利。
黃昏時分,李三四有驚無險,行至山腳下一村莊,趁人不備,將掛於屋口衣裳取走。
當今神州天下太平,律法深入人心,李三四身披虎衣,掛那蟒袴,若被尋常人瞧見,定會報至官府,將李三四捉拿。
深山人跡罕至,為活命可棄律法於不顧,但若至紅塵,也得遵紀守法。
離汽車站尚有五十里地,剛至瀝青路,卻見一輛的士窗前顯示器,格外醒目綠色「空車」二字,正巧停於路邊。
夜幕已至,偏僻之地,加之時逢除夕,能有輛的士車停於此地,於李三四而言,著實是幸事一件。
的士師傅打鼾如雷,李三四將其叫醒,的士師傅睡眼惺忪,揉了揉雙眸,打個長長哈欠,降下車窗,簡單明了問道:「到哪?」
李三四回道:「汽車站」
前往車站路程,需至少半個時辰。
坐在副駕駛的李三四,能察覺到的士師傅心情,有那麼些許不悅,興許是因為的士師傅,不喜歡李三四坐在副駕駛這位置。
的士師傅雙眸泛白,嘴角抽搐,左手捂鼻,只因李三四腳丫著實奇臭無比。
李三四神色尷尬,鱷靴已於半路丟棄,只剩一雙褪色運動鞋。
此鞋同襪,本是村中一少年所屬,不慎落水,多日無人發現,致鞋沾染屍臭,其味更是難消。
怪人讓李三四將鞋襪藏於鱷靴內,是以少年死氣,遮李三四活人氣息,四季如常不曾換洗,自是世間難尋媲美之臭。
的士師傅難忍此味,只得降下四面車窗。
途中可見人來人往,灌進車內冷風如刀,使李三四臉頰隱隱生疼。
「你是真埋汰」
面對的士師傅怨怒之語,李三四並未回應,畢竟的士師傅所言也是在理。
腳臭是因,被罵則果,實屬正常。
一整日滴水未進粒米未沾,李三四已飢腸轆轆,卻見腳下,竟有被咬去一角饅頭,看來是先前乘客所留。
不顧的士師傅異樣眼神,三兩口將冰冷梆硬饅頭送入腹中。
的士師傅見此,目露鄙夷,神色不屑,更憂李三四是否有那盤纏。
的士師傅只覺李三四言行舉止,若被他人瞧見,定會給自己身價帶來損耗。
李三四自知的士師傅所想,不由得暗自搖頭。
紅塵之中,同是天涯淪落人,的士師傅身份未必比李三四高貴,卻自詡崇雅。
人性本如此,總欲高等一等。
深山十八載,李三四頭一遭下山,自是對繁華一切充滿好奇。
南方寒冬,刺骨而瑟。
的士師傅起初一言不發,後竟打開話匣子,但全程皆是的士師傅自言自語。
李三四倒也明的士師傅心中所想,寒冬黑夜,萬物蟄伏,喘氣本難,何論交談。
的士師傅難忍寒風搖上車窗,隨車內溫度漸升,使人昏昏欲睡,李三四不過萬千乘客之一,為驅倦意,亦是發泄不滿,的士師傅才視李三四為絕佳傾聽者。
但李三四聽完的士師傅所述故事,便知事有蹊蹺。
的士師傅齡過四十,本地人氏,年少白手起家,生意如日中天,購田產,興豪宅,置洋車,妻賢子孝,家纏萬貫。
三年前,生意一落千丈,同行盆滿缽滿,唯獨的士師傅黯然神傷。
工廠清算,豪宅查封,資產凍結,的士師傅一夜之間,億萬富豪成身無分文,老父更是重疾纏身。
兩年前,其母嘔血不治身亡。
一年前,其子神智瘋癲,後於雨夜逝去。
半年前,其妻身患絕症撒手人寰。
「若非老父尚在,我早已自尋死路!」
話至此,的士師傅難掩心中悲,熟練掏出煙盒,雲里吐霧。
李三四不禁咂舌,只因的士師傅雖怨自身遭遇,對生活卻未喪信心。
許久沒吱聲的李三四,難耐好奇,問道:「依我所看,你倒是頗為樂觀!」
「不樂觀又待如何?」
的士師傅苦笑一聲,道:「如我先前所言,家中尚有老父,身為其子,理應照顧,只能振作!」
的士師傅並非樂觀,而為無可奈何,是對命運的臣服。
李三四見的士師傅時而嘆氣,時而唏噓,哪怕十二時辰不曾停歇,於的士師傅而言,亦是入不敷出。
雖同情的士師傅所遇,可李三四亦是無能為力,只因李三四本就自顧不暇。
車停斑馬線,的士師傅道:「那時我在公司交接班時,用電腦玩了一局遊戲,見小兵面對強自己數倍敵軍,依舊手持兵戈義無反顧前進,我才頓悟!」
「小兵尚在前進,英雄豈能後退」
李三四喃喃自語,但英雄為主,小兵如風沙,兩者難相提並論。
英雄身死,大局則敗,小兵若亡,尚有轉機。
李三四未出聲質疑,能重拾信心,於的士師傅而言,已是萬般不易。
不慎之下,李三四露出口袋那沓現鈔,被眼尖的士師傅所見。
李三四察覺出,的士師傅竟開始繞道而行,從兩側建築,道路情況,便知的士師傅為多賺路費而有此舉。
萬般皆法,相逢因緣。
同是窮苦人,卻相互為難,李三四未點破,只因人生地不熟。
的士師傅話罷已不言,李三四自是不語,仿佛二人不曾交談。
半炷香後,已至車站。
的士師傅笑道:「車費一共一百二!」
先前李三四未觀的士師傅全貌,而今一見,李三四卻動惻隱之心。
這的士師傅體長六尺,頂天立地,臉寬鼻大,耳垂唇厚,劍眉濃峰,額飽頰滿,是為宅心仁厚貴人相扶。
善者面相,祿命之勢,的士師傅不應有此遭遇。
雖是不解,李三四也不打算出手,無因之下擅自結果,勢必遭天而懲。
兜中取鈔,卻見鈔票之皺如海紋,的士師傅則道:「罷了,你給一百便成!」
這倒是怪事一件,的士師傅繞路,本是為了賺錢,可見李三四鈔票如此,也知李三四是苦命人,才免去剩餘車費。
人性,本就怪哉。
善人好報難,惡人惡報亦更難。
天道輪迴,事不過三,百靈之長,故惡者三十年內必遭反噬,善者福緣卻為來世。
謀財害命,逍遙快活三十載,生命盡頭,才迎審判。
那這正義於李三四看來,已不屬於正義,李三四一眼便知,的士師傅非那勢力小人。
推開車門,李三四肅道:「師傅啊,我勸你一句,勿以善小而不為,也勿以惡小而為之,小善積,可大善,先因而後果!」
李三四天資縱觀古今,亦難尋其二,觀相術只是所能之一。
的士師傅面相不錯,額前臉頰皆飽滿,說明做生意時,定有貴人暗中相助,生意方順風順水。
聽到李三四此等年紀,竟是口吐此言,的士師傅自是大驚失色。
現在已是高科技時代,的士師傅也曾見過風浪,自是不信李三四所言。
既的士師傅不信,李三四無法勉強。
但的士師傅將繞路錢財退回,李三四隻能再次勸道:「一路聽你所言,我知你要東山再起,但卻固步自封在此,聽我好言相勸,馬上帶你老父親離開此城,永遠不要踏足此地!」
的士師傅陷入了沉思,眼中閃爍糾結不安,臉上流轉迷茫,看來他沒法在短時間內,理解李三四話外音。
人之命運,若與和面相命勢背道而馳,定是事出有因。
福與衰應,祿與敗應,壽與折應,寡與滿應,孤闔相連,獨全相反,克與吉呼,殘安同體。
的士師傅命勢為祿,即大富大貴,不應如此落魄,其中定有緣由。
李三四下山遇的士師傅是因,而賺錢的士師傅繞路為果。
至此因果已成,天懲將落在的士師傅身上。
的士師傅繞路是為老父親醫藥費,此為因,李三四被宰也是果。
因果糾纏不清,也極難能理清。
全真弟子禁嫁娶食葷腥,於山中清修,正是為斬斷因果,但連全真弟子都難以理清因果,更別論紅塵之人。
若的士師傅未將昧良心錢財退給李三四,那李三四與他已毫無瓜葛,但的士師傅已退不義之財,新的因已然產生。
一念之差,結局不同。
既的士師傅良心未泯,於情於理,李三四都需將因果終結。
只因怪人曾言,因果不清,他日必將席捲而來。
若李三四能將因果完美閉環,他日遇險時,自有人相助。
因果以此方式,來完成天罰與獎賞,也正是因果錯綜複雜,所以才難以理清。
的士師傅神情複雜,暗道:「我雖不明此話含義,但此子定非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