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太史伯·陽
何為太史?
《周禮·春官司徒》屬下,有三史大夫。
第一史,是內史,其為中大夫。
第二史,是外史,其為下大夫。
第三史,是大史,其為下大夫。
三者分屬不同門列,但其上可有一位長者,是為太史,此人可兼三史之一的職位,且是史官之首,雖不為六卿之一,但可為上大夫。
作為天子之臣,四命受器!
而作為小國的大司徒,雖為六卿,但因為國弱自降一命,是為三命受位。
祈新的小宗伯之位,也只有二命受服。
……
這史伯,正是在周幽王時的史官之首!
主職《周禮·外史》——
掌書外令,掌四方之志,掌三皇五帝之書,掌達書名於四方。
若以書使於四方,則書其令!
何意?
此人負責書寫王下達給畿外的命令。
掌管四方諸侯國的史記,以及三皇五帝的典籍。
負責把統一的文字傳達到四方各國。
如果使者拿著王的命令出使四方,就負責書寫命令授給使者!
是一位權柄極大的人物。
當然,選擇太史之位,居於外史之職,更多的,還是看在這『掌三皇五帝之書』上。
可以將史伯,看做一位在大周典籍宮中讀書的老者。
大司徒與祈新說明此人的身份。
祈新這時才曉得史伯的厲害。
他好像隱約記得,這史伯與鄭國好像也有關聯,但記不清楚。
就在祈新思索那腦海中,零星一點對這位史伯的記憶時。
史伯卻在祈新跟前,緩緩一禮。
祈新一愕。
大司徒更是一驚!
卻見史伯施施然一禮後,揮袍引路,好似此地是他的地界一般,道——
「天下是天子的,國是諸侯的,家是大夫的……」
祈新余大宗伯對視一眼,皆跟隨史伯往前走,來到宮殿外的高處,登臨而觀,看著此時聽聞祈新醒來,都聚在許男宮外的許人們。
史伯指向雪地中的一點。
那正是跟隨甲兵前來的大司寇,祈新的叔父。
「若是百里家要改氏,還得上稟於君主,再由君主公告其餘家族與國人眾,如此,才算正名。」
一邊說,史伯一邊笑著,遙看四方。
「若是諸侯改國號,與百里家改氏一般,不然就只有百里家自己認,其餘家族,國人,以及君主都是不認的。」
「反而啊,會認為百里家囂張至極,分明是在君主治下,得君主封土為臣,得其氏,而建立一家,竟然敢擅自改名,這……不是忘了當初的君臣之恩,要造反乎?」
祈新微微蹙眉。
他聽出史伯要和他說什麼了。
而此時,大司寇已經來到,他身上並無多少傷勢,可見鄭伯擒拿住他後,並未虐待。
大司徒攔住欲要行禮的大司寇,微微搖首,示意此時祈新正在聞聽史伯之言。
不可打擾。
大司寇不知史伯,但見大司徒如此重視,也就駐足聆聽。
就聽史伯繼續道:「這九命之儀中,六命子男,也可稱作六命賜國。」
「這天下,名義上還是周天子的天下,諸侯們只是暫住在周天子的天下中,成為一國。」
史伯扶須,目光明亮。
「那些姬姓之國暫且不論,誰讓他們是血親呢。」
「宋國,咱們也不論,誰讓他們是商的後裔呢。」
「而咱們來看外姓之國,如齊、如楚、如秦、如……許。」
史伯目光變得鄭重,詢問祈新。
「當初叔新詢問百里家,是否要救許國時,心中把百里家放在了什麼位置?」
「是得許國之恩,應當報答?」
「還是把百里家當做了本國之人,所以當為國盡力?」
祈新本在聞聽,突而聽見詢問,他遲疑了一瞬。
一側,身為百里家的大司寇一驚。
心中大呼這老者怎能說這事!
祈新卻是認真地想了想。
如實道:「似乎都有一些,不過我尊重百里家的選擇,但……依舊失望。」
「哈哈哈!」
史伯扶須大笑。
再一次重複了那句:「天下是天子的,國是諸侯的,家是大夫的……」
恍然大悟!
祈新明白了!
大夫之家,是諸侯封的食邑,而諸侯的國是天子所封的封地。
國家有難,君主會苛責大夫之家,要求他們為國盡力,償還國恩,但是天下有難,諸侯卻都在圈地自大,何人去顧及武王與周公當初的分封之情?
即使此時周天子無德,磨滅了不少情分。
但諸國依舊是天下之國,未到臉面扯破的時候,那份周封之情依舊在。
問題只在於諸國國君還記不記得?
願不願意記得!
更關鍵的是——
除卻了分封之情外。
許國這樣的小國,能在諸國之間,存活了數百年,依賴的正是《周禮》!
還有《周禮》之情啊!
只不過此時禮崩樂壞開始,才讓許國遭遇了危機。
所以說,周對許是有恩情的。
只看祈新願不願去償還。
……
為難!
這層關係疏通之後,祈新為難至極。
他不由對史伯道:「史伯今日之言,是給新出了一個難題了。」
有恩報恩,有仇報仇。
這份恩不是對某一位天子,而是對《周禮》,以及整個大周。
若沒有《周禮》,那許國這樣的小國在大國爭霸中,怎麼可能安定地存在數百載。
那樣祈新也不可出生,此時的『許人不屈服於任何人』,也只是一場空談。
可即使他願意通過上表天子來改國號。
但有鄭國阻攔,怕也難成啊。
史伯看見祈新想通,開始理智思考如何改國號後,微微頷首。
一位能聽得進勸的君主,才能帶領國家集思廣益,走向未來。
「叔新莫急,此事並非是今日寫了陳情書,明日天子就能蓋下章來。」
「何況啊……叔新,此非屈服於天子。」
「只是世道如此,我們都在世道中小心謹慎地改變世道罷了。」
史伯輕輕指向天穹。
「天已經在變了……」
嗡!
只見,本霧蒙蒙一片的灰天,此時天空放晴一片,一縷縷陽光從天空穿下,照灑在許都之上。
那溫暖的光落在祈新身上,奪目至極。
「叔新!」
那些許男宮外的許人們,借著光,看見了祈新,不由高聲呼喚!
史伯笑了笑,不再多勸。
只微微一拜。
對此事耀眼的祈新,道:「老朽名陽,在幽王時為太史,從吏起,已數不清多少年,只記得今載已一百二十歲,苦修大能之位,難看聖人罷了。」
「本已無心出仕,只希望餘生能記幾個故事,成一本列國史。」
「卻不想,在許國見到叔新……」
眾人見狀,都明白了史伯要做什麼!
……
《周禮·春官司徒》屬下,有三史大夫。
第一史,是內史,其為中大夫。
第二史,是外史,其為下大夫。
第三史,是大史,其為下大夫。
三者分屬不同門列,但其上可有一位長者,是為太史,此人可兼三史之一的職位,且是史官之首,雖不為六卿之一,但可為上大夫。
作為天子之臣,四命受器!
而作為小國的大司徒,雖為六卿,但因為國弱自降一命,是為三命受位。
祈新的小宗伯之位,也只有二命受服。
……
這史伯,正是在周幽王時的史官之首!
主職《周禮·外史》——
掌書外令,掌四方之志,掌三皇五帝之書,掌達書名於四方。
若以書使於四方,則書其令!
何意?
此人負責書寫王下達給畿外的命令。
掌管四方諸侯國的史記,以及三皇五帝的典籍。
負責把統一的文字傳達到四方各國。
如果使者拿著王的命令出使四方,就負責書寫命令授給使者!
是一位權柄極大的人物。
當然,選擇太史之位,居於外史之職,更多的,還是看在這『掌三皇五帝之書』上。
可以將史伯,看做一位在大周典籍宮中讀書的老者。
大司徒與祈新說明此人的身份。
祈新這時才曉得史伯的厲害。
他好像隱約記得,這史伯與鄭國好像也有關聯,但記不清楚。
就在祈新思索那腦海中,零星一點對這位史伯的記憶時。
史伯卻在祈新跟前,緩緩一禮。
祈新一愕。
大司徒更是一驚!
卻見史伯施施然一禮後,揮袍引路,好似此地是他的地界一般,道——
「天下是天子的,國是諸侯的,家是大夫的……」
祈新余大宗伯對視一眼,皆跟隨史伯往前走,來到宮殿外的高處,登臨而觀,看著此時聽聞祈新醒來,都聚在許男宮外的許人們。
史伯指向雪地中的一點。
那正是跟隨甲兵前來的大司寇,祈新的叔父。
「若是百里家要改氏,還得上稟於君主,再由君主公告其餘家族與國人眾,如此,才算正名。」
一邊說,史伯一邊笑著,遙看四方。
「若是諸侯改國號,與百里家改氏一般,不然就只有百里家自己認,其餘家族,國人,以及君主都是不認的。」
「反而啊,會認為百里家囂張至極,分明是在君主治下,得君主封土為臣,得其氏,而建立一家,竟然敢擅自改名,這……不是忘了當初的君臣之恩,要造反乎?」
祈新微微蹙眉。
他聽出史伯要和他說什麼了。
而此時,大司寇已經來到,他身上並無多少傷勢,可見鄭伯擒拿住他後,並未虐待。
大司徒攔住欲要行禮的大司寇,微微搖首,示意此時祈新正在聞聽史伯之言。
不可打擾。
大司寇不知史伯,但見大司徒如此重視,也就駐足聆聽。
就聽史伯繼續道:「這九命之儀中,六命子男,也可稱作六命賜國。」
「這天下,名義上還是周天子的天下,諸侯們只是暫住在周天子的天下中,成為一國。」
史伯扶須,目光明亮。
「那些姬姓之國暫且不論,誰讓他們是血親呢。」
「宋國,咱們也不論,誰讓他們是商的後裔呢。」
「而咱們來看外姓之國,如齊、如楚、如秦、如……許。」
史伯目光變得鄭重,詢問祈新。
「當初叔新詢問百里家,是否要救許國時,心中把百里家放在了什麼位置?」
「是得許國之恩,應當報答?」
「還是把百里家當做了本國之人,所以當為國盡力?」
祈新本在聞聽,突而聽見詢問,他遲疑了一瞬。
一側,身為百里家的大司寇一驚。
心中大呼這老者怎能說這事!
祈新卻是認真地想了想。
如實道:「似乎都有一些,不過我尊重百里家的選擇,但……依舊失望。」
「哈哈哈!」
史伯扶須大笑。
再一次重複了那句:「天下是天子的,國是諸侯的,家是大夫的……」
恍然大悟!
祈新明白了!
大夫之家,是諸侯封的食邑,而諸侯的國是天子所封的封地。
國家有難,君主會苛責大夫之家,要求他們為國盡力,償還國恩,但是天下有難,諸侯卻都在圈地自大,何人去顧及武王與周公當初的分封之情?
即使此時周天子無德,磨滅了不少情分。
但諸國依舊是天下之國,未到臉面扯破的時候,那份周封之情依舊在。
問題只在於諸國國君還記不記得?
願不願意記得!
更關鍵的是——
除卻了分封之情外。
許國這樣的小國,能在諸國之間,存活了數百年,依賴的正是《周禮》!
還有《周禮》之情啊!
只不過此時禮崩樂壞開始,才讓許國遭遇了危機。
所以說,周對許是有恩情的。
只看祈新願不願去償還。
……
為難!
這層關係疏通之後,祈新為難至極。
他不由對史伯道:「史伯今日之言,是給新出了一個難題了。」
有恩報恩,有仇報仇。
這份恩不是對某一位天子,而是對《周禮》,以及整個大周。
若沒有《周禮》,那許國這樣的小國在大國爭霸中,怎麼可能安定地存在數百載。
那樣祈新也不可出生,此時的『許人不屈服於任何人』,也只是一場空談。
可即使他願意通過上表天子來改國號。
但有鄭國阻攔,怕也難成啊。
史伯看見祈新想通,開始理智思考如何改國號後,微微頷首。
一位能聽得進勸的君主,才能帶領國家集思廣益,走向未來。
「叔新莫急,此事並非是今日寫了陳情書,明日天子就能蓋下章來。」
「何況啊……叔新,此非屈服於天子。」
「只是世道如此,我們都在世道中小心謹慎地改變世道罷了。」
史伯輕輕指向天穹。
「天已經在變了……」
嗡!
只見,本霧蒙蒙一片的灰天,此時天空放晴一片,一縷縷陽光從天空穿下,照灑在許都之上。
那溫暖的光落在祈新身上,奪目至極。
「叔新!」
那些許男宮外的許人們,借著光,看見了祈新,不由高聲呼喚!
史伯笑了笑,不再多勸。
只微微一拜。
對此事耀眼的祈新,道:「老朽名陽,在幽王時為太史,從吏起,已數不清多少年,只記得今載已一百二十歲,苦修大能之位,難看聖人罷了。」
「本已無心出仕,只希望餘生能記幾個故事,成一本列國史。」
「卻不想,在許國見到叔新……」
眾人見狀,都明白了史伯要做什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