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1章 在冬日的光明里
第291章 在冬日的光明里
景海迎來舊客人。
人間冬意正盛,此間的春意卻已深得快要發霉。
空氣里蘊藏的濕意是那般的濃郁沉重,好似浸沒整個世界,縱使風起也吹不散那淹入體膚之內教人粘乎到近乎窒息的感覺。
皇帝陛下不再像過去,總是坐在湖畔發呆。
他走在留著青苔的山道上,與余笙並肩而行,拾階而上。
深春的山林生長得極好,陽光穿過繁密枝葉間的隙縫,在風中飄然斑斕。
「多久了?」
白皇帝忽然問道:「我們多久沒有這樣子散步了?」
余笙想了想,說道:「忘了。」
白皇帝沉默了會兒,說道:「原來久到連你也忘了嗎?」
「或許是因為這樣的事情,在過去的我們看來,其實再也尋常不過,是可以重複上無數遍的小事,所以才會久到遺忘。」
余笙輕聲說道:「就像你在生命中第一次看見日出的時候,你總以為往後人生中還可以再看到無數次相同的風景,但其實這一切都是有限的,你真正會去凝眸細看日出的時刻便是那麼些次,人生不過是一口註定乾涸的深井,只是很多人在井水還未枯竭的那一刻,就已經閉上雙眼,便以為一切都是無限。」
白皇帝很是傷感說道:「只是當時已惘然。」
聽著這句詩,余笙無法不想起此刻仍不知生死的顧濯,於是無言。
片刻沉默後,她說道:「此時此刻,你我還能再並肩如在舊時光里那樣散步,這或許已經是人世間最大的幸福之一。」
白皇帝沉默不語。
往後很長的一段路,這對姐弟都沒有再說過話,只是沉默。
就像百餘年前人間亂象未發,大秦依舊在虛假地繁花似錦那樣,他們不需要去思考天下的歸屬,道門的野心,禪宗的立場,更不需要去經歷真正的生死廝殺,與這人間的未來。
那時候的他們依舊年少,陽光正好,春風愜意。
山道即將行至盡頭。
山巔已在眼前。
白皇帝停下腳步,望向再無樹葉遮掩傾灑落下的燦爛陽光,眼神一片漠然不見半點情緒,卻又像是蘊藏著萬種情緒。
聽著山林中的蟲鳴,風中的鳥叫,如浪般的簌簌聲響,他的心境越來越靜。
這種靜不是古井無波,而是想念與懷念歷經漫長的時光後被翻尋出來,再次浮現在眼前的美好寧靜,所有的畫面籠罩著童年時的午後溫暖陽光。
空氣里蘊藏著的那些濃沉濕意也淡了。
忽有風起,穿林渡水而至。
此間萬物相送,漸成音,成曲。
曲調悠揚而乾淨,卻又摻雜著些許的傷感,然而那絕不是無奈與悲哀,而是寬闊胸襟直面天地風霜。
余笙聽著這曲,眼前很自然地浮現出那些畫面,那些過往。
白皇帝亦然。
……
……
「你想做皇帝嗎?」
「啊?」
「我看得起的人很少,如今姓白的那些人里,你是唯一一個。」
「好。」
「這就答應了?」
「想不到拒絕的理由,而且當皇帝也沒什麼不好的吧,我倒是想問問你為什麼不當呢。」
「當皇帝當然是一件好事,但如果你很有可能會因此而死呢?」
「啊?你這難不成是要和道門翻臉?」
「因為我不喜歡現在的秦國。」
「那這得要死很多人吧……所以我答應你,然後你能不能別避而不答了?」
「我為什麼自己不當皇帝?」
「要不然呢?」
「我有自己的理由,等以後再告訴你。」
「一言為定。」
……
……
山道已至盡頭,曲聲在陽光下消散。
連帶著舊日裡的回憶。
白皇帝說道:「後來我一直忘記問你為什麼。」
余笙微仰起頭,望向春日裡的太陽,眯起眼睛。
白皇帝偏過頭看著她,有些好奇,問道:「是因為他嗎?」
余笙閉上雙眼,搖頭說道:「不是的。」
「只不過當時的原因我已經忘了。」
她說道:「那已經是很久之前的事情了。」
白皇帝愣住了。
不知為何,他忽然再也無法平靜下去,無數真實的情緒宛如潮水一般湧來。
然而他看著站在陽光下,與百年前似乎沒太多區別的至親,最終還是認真地說出了那句話。
「該……我該如何祝福你?」白皇帝的聲音裡帶著自己不曾發現的顫抖。
「不用了。」
余笙轉過身,伸手揉了揉弟弟的頭,微笑說道:「這對你來說就不是一件值得高興的事情,何必如此為難自己。」
白皇帝沉默不語。
余笙安靜片刻,說道:「就到這裡吧。」
白皇帝心想,這真是讓人悲傷的一句話。
余笙說道:「我該離開了。」
白皇帝道了一聲好。
余笙轉過身,望向來時的山道。
此間草木不再過分繁茂,視線得以空曠,可以放眼。
景海在陽光的映照下,宛如鑲嵌在大地上的一塊寶石,散發出無數種色彩。
山風呼嘯不斷,成千上萬的林木隨之而搖曳,有如陣陣浪花。
景色綺麗。
世界是溫柔的。
聽著遠去的腳步聲,感知著那道生命中最熟悉的氣息離去,白皇帝不曾回頭。
他背負雙手,認真地注視著那個虛假的太陽,直至景海再無二人,依舊在看。
他對自己說道:「那就到這裡了。」
他心想,這真是一個令人難過的事實。
這是白皇帝和白南明的最後一次見面。
今日過後,他徹底成為孤家寡人。
……
……
第十天,太陽照常升起。
道主已然離開滄州。
昨夜那場冰冷暴雨中發生的事情,就像是一場虛假的夢境。
如果不是那幢高樓化作虛無,長街上的萬塊青磚淪為飛灰,還有與雨水混雜成一體的鮮血甚至殘軀,很多人恐怕會以為這真的只是一場夢。
直至此刻,人們依然清楚記得庵主說過的話,司主的一意孤行,乃至於最後戛然而止的騎兵衝鋒。
誰也無法遺忘這些真實發生過的事情,便都知道其中存在著不可付諸於口的忌諱,然而沒有人能夠就此選擇遺忘。
直到那位從神都來的曹公公,在諸多官員的拱衛之下,騎著馬去到那幢高樓的遺址,當眾宣讀起司主的罪行。
是的,那位曹公公手拿聖旨,以中氣十足的聲音在無數目光中為司主的人生蓋棺定論。
罪狀共有數十條。
其中有不痛不癢的,也有叛國謀逆的,有令人發憤痛罵的,便也有讓人心生艷羨的。
人們在曹公公的聲音中沉默著,不知所措。
有些人卻覺得好生嘲弄。
「這是誰的意思?」
「我猜不是陛下的。」
「那就是娘娘的。」
「聽著你對她很有意見,或者你是對女人有意見?」
「我又怎會有如此無聊的偏見,我見過裴今歌這樣的人,更欽佩長公主殿下,甚至此刻我對那位娘娘亦是心懷敬畏。」
「何以敬畏?」
「從神都離開的那一刻起,曹公公的手中便有兩份旨意,其中一份是昨夜讓鎮北軍按兵不動到最後發起衝鋒,另外一份就是正在宣讀的關於司主的罪狀。」
「如果你的猜測是真的,這未免有些……令人心生厭惡,而且她為何斷定司主會死?」
「或許還有一種可能。」
「什麼可能?」
「假如活下來的是司主,昨夜依舊會有最後的那場衝鋒,聖旨里的罪狀足以成為理由。」
趙啟沒有再說話。
南宗在這場談話中本就始終維持著沉默,都是青霄月在說。
至於求知和王默,則是站在一旁奉茶。
青霄月沒有再把話題繼續下去,轉而說道:「此戰過後,想來至少是在這個冬天,不會再有更多的紛亂了。」
求知好奇問道:「為什麼?」
青霄月說道:「今晨有消息傳來,司主最初對於玄都的擔心是正確的。」
眾人望向他。
青霄月的眼神很是複雜。
時過百年,玄都的風景早已在他的記憶中變得模糊,不再是栩栩如生的,然而他依稀記得生活在那裡的感覺,那是令人懷念的過往。
但他從未後悔過背叛腐朽至極的道門。
「楚珺帶著林淺水去到玄都,玄都有位道士要下山,與那位負責鎮守的大將軍戰了一場。」
求知聽著話止於此,不禁心急,下意識問道:「勝負呢?」
「勝負還未分出。」
青霄月說道:「那位下山的道士便已折回。」
求知不解,問道:「為什麼?」
青霄月嘆了口氣,心想你平日裡也不見這般白痴,說道:「情報上沒有給出任何理由,那便只有一個理由,那道士斷定顧濯死不了。」
……
……
玄都,某座斷崖之上。
年輕道士沒有換下染血的道袍,凝望著遠方尚未退散的軍陣,有些擔憂。
那位將軍不愧是大秦的三大王將之一,境界已是高深,戰力卻還能比境界來得恐怖。
他在山上修行至今,還未有過與人生死廝殺的經驗,從戰鬥開始那一刻就在壓制——如果不是那位王將已經年老,隨著戰鬥時間的推移而力有所竭,恐怕此刻他身上的傷勢還會來得更加沉重。
後方響起腳步聲。
來的是楚珺。
年輕道士轉過身,朝著少女很是尷尬地笑了笑,誠懇道歉:「對不起,是我把自己想的太厲害了,破境之前,真沒辦法不被那位將軍攔住。」
楚珺神情複雜至極。
年輕道士以為她不悅,有些慌張,連忙說道:「不過你別擔心,道主沒有死,要不然我也不是那種丟了老祖宗不管跑回來的人啊!」
楚珺沉默了會兒,沒有解釋自己的心情不是為此而複雜,說道:「那就好。」
年輕道士猶豫片刻後,還是決定如實相告,說道:「不過祖師現在活得可能不太好。」
……
……
是的,顧濯現在的狀態是有生以來最為糟糕。
他依舊維持著清醒的自我,未曾淪為無意識的存在,哪怕這已經是絕對意義上的奇蹟,仍舊無法改變他成為病人的事實。
那是一種在可怕程度上等同於時間的病。
——道化。
時間可以摧毀人世間的一切事物,讓無數偉大的存在在痛苦與不甘中無奈死去,而道化則是讓人眼睜睜地看著自身成為非人的存在。
只是很隨意的一個念頭,天空就會飄來無數密雲,暴雨傾盆而至,雷電轟鳴。
然後下一刻,當他心情毫無道理地愉快時,又能有萬丈陽光破空落下,為人間帶來明媚。
天地繫於一念之上。
這已經是道化的第二個階段。
「你為什麼還能留住自我?」
裴今歌認真說道:「如果我沒猜錯的話,在步入滄州和司主決戰之前,你提前用種魔為自己在道心深處留下執念,以這種方式來借萬物之力的同時維持著一定程度的清醒,但現在司主已經死了,死得不能再死,你所種下的執念理應已經消散才對。」
顧濯沒有立刻回答。
此刻的他正在抬著頭,望著那尊在陽光映照下無比莊嚴的菩薩佛像,輕聲說道:「你猜對了。」
裴今歌墨眉微蹙,想到一種可能的存在,但是不敢確定。
不等她開口詢問究竟,有尼姑緩步而至,小心翼翼地來到兩人身旁。
是的,此刻顧濯和裴今歌身在長樂庵中。
這座禪宗祖庭在且慢被魏青詞取走後,由於庵主的個人意志,依舊視兩人為客。
儘管這個決定在長樂庵中遭到了強烈的反對意見,但誰也無法說服將死的庵主。
「庵主即將圓寂。」那位尼姑強忍著悲傷,低聲說道:「請您過去吧。」
顧濯站起身,往禪房外走去。
裴今歌隨之而行。
見面的地方依舊是在岸邊。
冬天還沒過去,海風給人如刀般的鋒利感覺,並不愜意。
浪花拍打在礁石上,碎做千層雪,卻無甚美感,只是寂寥。
或許這都是因為人之將死。
庵主坐在石上,任由紛飛的水沫打濕面頰,不知道是生性喜水,還是以此換得生命最後時刻的短暫清醒。
顧濯在她身前坐下。
庵主認真說道:「我要死了,在死去之前,我想為這人間做最後一件事。」
顧濯看著她問道:「哪怕最終無濟於事?」
庵主笑了笑,笑容很是溫暖,說道:「對我而言,重要的是選擇,而不是結局,更何況那本就是我看不到的未來。」
顧濯望向遠方的寺廟,說道:「但你可以選擇為自己的弟子留下一份機緣。」
庵主說道:「這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但你是更有意義的存在。」
顧濯沒有說話。
庵主看著他的眼睛,如見天地,說道:「我希望人間安寧,不希望你成為活著的天災,哪怕我最後所做的這一切,只不過是為你換來一絲渺不可及的機會,這依舊是值得我重複選擇一千次的決定。」
顧濯收回視線。
片刻後,他認真說道:「你是一個很了不起的人。」
庵主有些意外,沒想到會在生命的最後時刻,聽到這麼一句話,於是由衷歡喜。
然後她帶著這難得的喜悅,在生命的最後時刻,施展出那門在多年以前修成的神通。
在這一刻,庵主忽然生出一種極其荒謬的感覺,心想自己之所以修成這門神通,會不會就是為了等待今天?
庵主無法得知這個問題的答案。
那門神通有著一個很樸素卻讓人不知何意的名字。
——三問。
……
……
寺廟深處傳來鐘聲,與海風同悲。
經聲陣陣,那是人們在為庵主送行。
那尊菩薩金身在不變的莊嚴中,多了一抹不易發現的悲憫。
直至鐘聲與經聲消散時,顧濯才是離開那塊礁石。
就在這時候,裴今歌來到他的身旁。
顧濯忽然說道:「我想要一壺酒。」
裴今歌說道:「但這裡是寺廟。」
天闊雲閒,陽光籠罩下的東海是這般的美麗。
在風中,無數浪花碎做金色的雪沫,燦爛奪目。
顧濯想了想,回頭看了一眼這人間,最後說道:「那就買一朵花吧。」
以做哀思。
……
……
(本卷完)
(本章完)
景海迎來舊客人。
人間冬意正盛,此間的春意卻已深得快要發霉。
空氣里蘊藏的濕意是那般的濃郁沉重,好似浸沒整個世界,縱使風起也吹不散那淹入體膚之內教人粘乎到近乎窒息的感覺。
皇帝陛下不再像過去,總是坐在湖畔發呆。
他走在留著青苔的山道上,與余笙並肩而行,拾階而上。
深春的山林生長得極好,陽光穿過繁密枝葉間的隙縫,在風中飄然斑斕。
「多久了?」
白皇帝忽然問道:「我們多久沒有這樣子散步了?」
余笙想了想,說道:「忘了。」
白皇帝沉默了會兒,說道:「原來久到連你也忘了嗎?」
「或許是因為這樣的事情,在過去的我們看來,其實再也尋常不過,是可以重複上無數遍的小事,所以才會久到遺忘。」
余笙輕聲說道:「就像你在生命中第一次看見日出的時候,你總以為往後人生中還可以再看到無數次相同的風景,但其實這一切都是有限的,你真正會去凝眸細看日出的時刻便是那麼些次,人生不過是一口註定乾涸的深井,只是很多人在井水還未枯竭的那一刻,就已經閉上雙眼,便以為一切都是無限。」
白皇帝很是傷感說道:「只是當時已惘然。」
聽著這句詩,余笙無法不想起此刻仍不知生死的顧濯,於是無言。
片刻沉默後,她說道:「此時此刻,你我還能再並肩如在舊時光里那樣散步,這或許已經是人世間最大的幸福之一。」
白皇帝沉默不語。
往後很長的一段路,這對姐弟都沒有再說過話,只是沉默。
就像百餘年前人間亂象未發,大秦依舊在虛假地繁花似錦那樣,他們不需要去思考天下的歸屬,道門的野心,禪宗的立場,更不需要去經歷真正的生死廝殺,與這人間的未來。
那時候的他們依舊年少,陽光正好,春風愜意。
山道即將行至盡頭。
山巔已在眼前。
白皇帝停下腳步,望向再無樹葉遮掩傾灑落下的燦爛陽光,眼神一片漠然不見半點情緒,卻又像是蘊藏著萬種情緒。
聽著山林中的蟲鳴,風中的鳥叫,如浪般的簌簌聲響,他的心境越來越靜。
這種靜不是古井無波,而是想念與懷念歷經漫長的時光後被翻尋出來,再次浮現在眼前的美好寧靜,所有的畫面籠罩著童年時的午後溫暖陽光。
空氣里蘊藏著的那些濃沉濕意也淡了。
忽有風起,穿林渡水而至。
此間萬物相送,漸成音,成曲。
曲調悠揚而乾淨,卻又摻雜著些許的傷感,然而那絕不是無奈與悲哀,而是寬闊胸襟直面天地風霜。
余笙聽著這曲,眼前很自然地浮現出那些畫面,那些過往。
白皇帝亦然。
……
……
「你想做皇帝嗎?」
「啊?」
「我看得起的人很少,如今姓白的那些人里,你是唯一一個。」
「好。」
「這就答應了?」
「想不到拒絕的理由,而且當皇帝也沒什麼不好的吧,我倒是想問問你為什麼不當呢。」
「當皇帝當然是一件好事,但如果你很有可能會因此而死呢?」
「啊?你這難不成是要和道門翻臉?」
「因為我不喜歡現在的秦國。」
「那這得要死很多人吧……所以我答應你,然後你能不能別避而不答了?」
「我為什麼自己不當皇帝?」
「要不然呢?」
「我有自己的理由,等以後再告訴你。」
「一言為定。」
……
……
山道已至盡頭,曲聲在陽光下消散。
連帶著舊日裡的回憶。
白皇帝說道:「後來我一直忘記問你為什麼。」
余笙微仰起頭,望向春日裡的太陽,眯起眼睛。
白皇帝偏過頭看著她,有些好奇,問道:「是因為他嗎?」
余笙閉上雙眼,搖頭說道:「不是的。」
「只不過當時的原因我已經忘了。」
她說道:「那已經是很久之前的事情了。」
白皇帝愣住了。
不知為何,他忽然再也無法平靜下去,無數真實的情緒宛如潮水一般湧來。
然而他看著站在陽光下,與百年前似乎沒太多區別的至親,最終還是認真地說出了那句話。
「該……我該如何祝福你?」白皇帝的聲音裡帶著自己不曾發現的顫抖。
「不用了。」
余笙轉過身,伸手揉了揉弟弟的頭,微笑說道:「這對你來說就不是一件值得高興的事情,何必如此為難自己。」
白皇帝沉默不語。
余笙安靜片刻,說道:「就到這裡吧。」
白皇帝心想,這真是讓人悲傷的一句話。
余笙說道:「我該離開了。」
白皇帝道了一聲好。
余笙轉過身,望向來時的山道。
此間草木不再過分繁茂,視線得以空曠,可以放眼。
景海在陽光的映照下,宛如鑲嵌在大地上的一塊寶石,散發出無數種色彩。
山風呼嘯不斷,成千上萬的林木隨之而搖曳,有如陣陣浪花。
景色綺麗。
世界是溫柔的。
聽著遠去的腳步聲,感知著那道生命中最熟悉的氣息離去,白皇帝不曾回頭。
他背負雙手,認真地注視著那個虛假的太陽,直至景海再無二人,依舊在看。
他對自己說道:「那就到這裡了。」
他心想,這真是一個令人難過的事實。
這是白皇帝和白南明的最後一次見面。
今日過後,他徹底成為孤家寡人。
……
……
第十天,太陽照常升起。
道主已然離開滄州。
昨夜那場冰冷暴雨中發生的事情,就像是一場虛假的夢境。
如果不是那幢高樓化作虛無,長街上的萬塊青磚淪為飛灰,還有與雨水混雜成一體的鮮血甚至殘軀,很多人恐怕會以為這真的只是一場夢。
直至此刻,人們依然清楚記得庵主說過的話,司主的一意孤行,乃至於最後戛然而止的騎兵衝鋒。
誰也無法遺忘這些真實發生過的事情,便都知道其中存在著不可付諸於口的忌諱,然而沒有人能夠就此選擇遺忘。
直到那位從神都來的曹公公,在諸多官員的拱衛之下,騎著馬去到那幢高樓的遺址,當眾宣讀起司主的罪行。
是的,那位曹公公手拿聖旨,以中氣十足的聲音在無數目光中為司主的人生蓋棺定論。
罪狀共有數十條。
其中有不痛不癢的,也有叛國謀逆的,有令人發憤痛罵的,便也有讓人心生艷羨的。
人們在曹公公的聲音中沉默著,不知所措。
有些人卻覺得好生嘲弄。
「這是誰的意思?」
「我猜不是陛下的。」
「那就是娘娘的。」
「聽著你對她很有意見,或者你是對女人有意見?」
「我又怎會有如此無聊的偏見,我見過裴今歌這樣的人,更欽佩長公主殿下,甚至此刻我對那位娘娘亦是心懷敬畏。」
「何以敬畏?」
「從神都離開的那一刻起,曹公公的手中便有兩份旨意,其中一份是昨夜讓鎮北軍按兵不動到最後發起衝鋒,另外一份就是正在宣讀的關於司主的罪狀。」
「如果你的猜測是真的,這未免有些……令人心生厭惡,而且她為何斷定司主會死?」
「或許還有一種可能。」
「什麼可能?」
「假如活下來的是司主,昨夜依舊會有最後的那場衝鋒,聖旨里的罪狀足以成為理由。」
趙啟沒有再說話。
南宗在這場談話中本就始終維持著沉默,都是青霄月在說。
至於求知和王默,則是站在一旁奉茶。
青霄月沒有再把話題繼續下去,轉而說道:「此戰過後,想來至少是在這個冬天,不會再有更多的紛亂了。」
求知好奇問道:「為什麼?」
青霄月說道:「今晨有消息傳來,司主最初對於玄都的擔心是正確的。」
眾人望向他。
青霄月的眼神很是複雜。
時過百年,玄都的風景早已在他的記憶中變得模糊,不再是栩栩如生的,然而他依稀記得生活在那裡的感覺,那是令人懷念的過往。
但他從未後悔過背叛腐朽至極的道門。
「楚珺帶著林淺水去到玄都,玄都有位道士要下山,與那位負責鎮守的大將軍戰了一場。」
求知聽著話止於此,不禁心急,下意識問道:「勝負呢?」
「勝負還未分出。」
青霄月說道:「那位下山的道士便已折回。」
求知不解,問道:「為什麼?」
青霄月嘆了口氣,心想你平日裡也不見這般白痴,說道:「情報上沒有給出任何理由,那便只有一個理由,那道士斷定顧濯死不了。」
……
……
玄都,某座斷崖之上。
年輕道士沒有換下染血的道袍,凝望著遠方尚未退散的軍陣,有些擔憂。
那位將軍不愧是大秦的三大王將之一,境界已是高深,戰力卻還能比境界來得恐怖。
他在山上修行至今,還未有過與人生死廝殺的經驗,從戰鬥開始那一刻就在壓制——如果不是那位王將已經年老,隨著戰鬥時間的推移而力有所竭,恐怕此刻他身上的傷勢還會來得更加沉重。
後方響起腳步聲。
來的是楚珺。
年輕道士轉過身,朝著少女很是尷尬地笑了笑,誠懇道歉:「對不起,是我把自己想的太厲害了,破境之前,真沒辦法不被那位將軍攔住。」
楚珺神情複雜至極。
年輕道士以為她不悅,有些慌張,連忙說道:「不過你別擔心,道主沒有死,要不然我也不是那種丟了老祖宗不管跑回來的人啊!」
楚珺沉默了會兒,沒有解釋自己的心情不是為此而複雜,說道:「那就好。」
年輕道士猶豫片刻後,還是決定如實相告,說道:「不過祖師現在活得可能不太好。」
……
……
是的,顧濯現在的狀態是有生以來最為糟糕。
他依舊維持著清醒的自我,未曾淪為無意識的存在,哪怕這已經是絕對意義上的奇蹟,仍舊無法改變他成為病人的事實。
那是一種在可怕程度上等同於時間的病。
——道化。
時間可以摧毀人世間的一切事物,讓無數偉大的存在在痛苦與不甘中無奈死去,而道化則是讓人眼睜睜地看著自身成為非人的存在。
只是很隨意的一個念頭,天空就會飄來無數密雲,暴雨傾盆而至,雷電轟鳴。
然後下一刻,當他心情毫無道理地愉快時,又能有萬丈陽光破空落下,為人間帶來明媚。
天地繫於一念之上。
這已經是道化的第二個階段。
「你為什麼還能留住自我?」
裴今歌認真說道:「如果我沒猜錯的話,在步入滄州和司主決戰之前,你提前用種魔為自己在道心深處留下執念,以這種方式來借萬物之力的同時維持著一定程度的清醒,但現在司主已經死了,死得不能再死,你所種下的執念理應已經消散才對。」
顧濯沒有立刻回答。
此刻的他正在抬著頭,望著那尊在陽光映照下無比莊嚴的菩薩佛像,輕聲說道:「你猜對了。」
裴今歌墨眉微蹙,想到一種可能的存在,但是不敢確定。
不等她開口詢問究竟,有尼姑緩步而至,小心翼翼地來到兩人身旁。
是的,此刻顧濯和裴今歌身在長樂庵中。
這座禪宗祖庭在且慢被魏青詞取走後,由於庵主的個人意志,依舊視兩人為客。
儘管這個決定在長樂庵中遭到了強烈的反對意見,但誰也無法說服將死的庵主。
「庵主即將圓寂。」那位尼姑強忍著悲傷,低聲說道:「請您過去吧。」
顧濯站起身,往禪房外走去。
裴今歌隨之而行。
見面的地方依舊是在岸邊。
冬天還沒過去,海風給人如刀般的鋒利感覺,並不愜意。
浪花拍打在礁石上,碎做千層雪,卻無甚美感,只是寂寥。
或許這都是因為人之將死。
庵主坐在石上,任由紛飛的水沫打濕面頰,不知道是生性喜水,還是以此換得生命最後時刻的短暫清醒。
顧濯在她身前坐下。
庵主認真說道:「我要死了,在死去之前,我想為這人間做最後一件事。」
顧濯看著她問道:「哪怕最終無濟於事?」
庵主笑了笑,笑容很是溫暖,說道:「對我而言,重要的是選擇,而不是結局,更何況那本就是我看不到的未來。」
顧濯望向遠方的寺廟,說道:「但你可以選擇為自己的弟子留下一份機緣。」
庵主說道:「這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但你是更有意義的存在。」
顧濯沒有說話。
庵主看著他的眼睛,如見天地,說道:「我希望人間安寧,不希望你成為活著的天災,哪怕我最後所做的這一切,只不過是為你換來一絲渺不可及的機會,這依舊是值得我重複選擇一千次的決定。」
顧濯收回視線。
片刻後,他認真說道:「你是一個很了不起的人。」
庵主有些意外,沒想到會在生命的最後時刻,聽到這麼一句話,於是由衷歡喜。
然後她帶著這難得的喜悅,在生命的最後時刻,施展出那門在多年以前修成的神通。
在這一刻,庵主忽然生出一種極其荒謬的感覺,心想自己之所以修成這門神通,會不會就是為了等待今天?
庵主無法得知這個問題的答案。
那門神通有著一個很樸素卻讓人不知何意的名字。
——三問。
……
……
寺廟深處傳來鐘聲,與海風同悲。
經聲陣陣,那是人們在為庵主送行。
那尊菩薩金身在不變的莊嚴中,多了一抹不易發現的悲憫。
直至鐘聲與經聲消散時,顧濯才是離開那塊礁石。
就在這時候,裴今歌來到他的身旁。
顧濯忽然說道:「我想要一壺酒。」
裴今歌說道:「但這裡是寺廟。」
天闊雲閒,陽光籠罩下的東海是這般的美麗。
在風中,無數浪花碎做金色的雪沫,燦爛奪目。
顧濯想了想,回頭看了一眼這人間,最後說道:「那就買一朵花吧。」
以做哀思。
……
……
(本卷完)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