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五章 :鄭家父子(4k)
週遊明白,只有先展示自身肌肉,打服對手,以德服人,對方才會願意心平氣和的坐下來談一談。
不然你一毛頭小子,我憑什麼要聽你的。
因此在擊敗鄭經後,週遊方才送出書信。
【庶幾勾踐宏圖,無墮先王遺志。
延平郡王,可願與我反慶北伐,復漢家之衣冠?】
看到紙信開頭的兩句話,鄭經面色一變,神情恍惚。
鄭成功蒙永曆帝封為延平王(郡王),信中的先王,指的便是鄭經之父——鄭成功。
下一句的延平郡王,則是對繼承王位的鄭經稱呼。
因此這句話的意思是,
我希望你能實現越王勾踐臥薪嘗膽、最終復國稱霸的宏大志向,而不要墮落、忘卻鄭成功的遺志。
鄭經眼神逐漸模糊。
鄭經發自內心的認為自己的父親鄭成功是一位頂天立地的大英雄,並以此為傲。
南明漢人這邊的傳奇,唯鄭成功和李定國兩人爾。
鄭經此後十數年的所作所為,從開發琉球到對抗慶朝,完全就是一個翻版的鄭成功。
但父親鄭成功的死,一直是鄭經心裡的一根刺。
當時慶朝的顧命大臣鰲拜採納鄭氏降將黃梧的平賊五策,遷界禁海,害死沿海數十萬百姓,封鎖鄭軍經貿財源。
五策中還有兩策,一曰斬殺已經投靠大慶的鄭成功之父——鄭芝龍;二曰挖鄭氏祖墳。
可見黃梧心思之歹毒,不愧是漢奸賣國賊,一點底線都沒有。
哪個正常男人聽到父親被殺,祖墳被挖能無動於衷?
鄭成功自然怒不可遏,但又無計可施。
鄭成功後收到消息,永曆帝遭俘,被吳三桂殘忍殺害。
又讓鄭成功悲痛欲絕。
結果在這個緊要關頭,鄭經和奶媽陳氏通姦並生下一子,鄭成功勃然大怒,徹底暴走,命兄鄭泰到思明斬妻子董氏、長子鄭經及剛生下來的孫子鄭克臧。
鄭泰自然不會幹這種事,萬一鄭成功將來後悔,
自己殺了他老婆兒子孫子,能有善終嗎?怕是會不得好死吧。
於是鄭泰效劉邦命陳平、周勃斬樊噲之舊事,打算先拖延一二,結果還真拖到鄭成功病亡。
父親遭到背刺,君主受辱而死,前線戰事不利,亂倫家醜外揚,心腹部下忤逆……
這一樁樁糟心事,讓當時患疾的鄭成功盛怒之下,數痛攻心,病情惡化,不久病逝。
鄭成功死後,黃昭、蕭拱宸等人以鄭經「亂倫」,不堪作為寶島之主,擁鄭襲為王。
鄭經伏甲兵先殺支持黃昭的伯父鄭襲,後進攻寶島,又殺黃昭、蕭拱宸等人,奪回王位。
我氣死了我的父親,我將繼承他的遺志,反慶復明。
這是鄭經一直以來的想法。
不過慶朝勢大,力有不逮,鄭經選擇退而求其次,先保住漢人衣冠。
慶朝曾多次派人招撫鄭經,鄭經仍秉持著自身條件——仿朝鮮藩屬例,拒不剃髮易俗,雖死不允。
就這樣,一直僵持到吳三桂反慶,鄭經看到機會,假意和耿精忠聯合,攻下泉州、漳州兩地。
鄭經親手毀掉仇人黃梧的祖墳,並車裂黃梧、黃芳度的屍體,將黃家在漳州的族人全部處死,報黃家挖鄭家祖墳之仇。
鄭經對明朝並無太多感情,復明只是口號,不是目的。
週遊所言的復漢家衣冠,一直都是鄭成功的遺志。
鄭經有過投降的想法,但還是信不過大慶。
大慶在鄭芝龍投降的情況下處死了鄭芝龍,承諾的永不撤蕃,連吳三桂這一代都沒忍住,逼反藩王。
爺爺鄭芝龍的下場和三藩之變,讓鄭經意識到,投降是沒用的,遲早會有被慶朝清算的那天。
唯有掌握兵權,才能主宰命運。
鄭經繼續往下看,
「……待平定天下,當冊封鄭家為寶島王和呂宋王,發兵助鄭家攻占呂宋。
卿不負我,我不負卿,如違此誓,天厭之,人誅之。
若郡王同意聯盟,吾可先用潮州一府之地質押。倘若日後下江西,奪福建,平東南,則將暫允福建之地。」
週遊的這份同盟信,乃是王嫣專門調查研究過鄭經而後寫的,可謂曉之以情,動之以理。
既精準命中鄭經的想法,又有當下切實可見的利益。
呂宋王也不是亂許諾的,而是鄭成功死之前,就有率兵攻取呂宋諸島的打算。
看完信的鄭經,久站於城牆之上,不曾動彈。
吳三桂次子,神龍教教主,吳應麒。
我能相信他嗎?
他有反慶復明的實力嗎?
如果我是父親,他會怎麼做?
……
惠州府。
在接收尚之信留在潮州各縣的糧草輜重,並於海陽縣外擊敗鄭經後,週遊、王嫣、趙玲瓏三人領三萬兵力西進惠州,假戲真做,席捲十縣。
在尚可喜的援軍還未抵達之前,先一步攻占惠州,給廣州方面施加壓力。
外加廣西馬雄攻克西部三州,現在廣東十府之地,尚家已失其五。
陳勝吳廣則帶領剩餘的一萬人馬,在潮州、惠州兩府之地進行統一戰線的思想建設工作,並開展變法。
第一,均田免賦,重新丈量分配土地。
在殺掉少數投靠慶朝,為虎作倀的大家族,和一些慶朝官吏、腐敗官吏後,
週遊將沒收的土地和沿海空置的一些農田,包括用海貿權跟部分豪強換取到的土地,全部優先租借給神龍教信徒及其家屬,被挑剩下的土地,再分配給後加入神龍教的百姓。
每個成年男子最多租賃十畝田地,租借三十年,未死可續約,死後提前收回。
他們只有土地的使用權,沒有土地的買賣權,每年支付的租金便相當於繳稅。
租金並不高,比慶朝所收的賦稅要低上三成。
至於百姓原本應繳納的賦稅,當然是遵循免賦原則,統統免除。
如想要更多的田地,那就得立軍功,或者是生孩子。
豪強那邊為了交易到海貿權,同樣貢獻出了一批土地,他們痛恨的不是壟斷這件事,而是他們自己不是壟斷者。
目前的週遊並沒有出海探索的能力,乾脆先將海貿權交易出去,轉化為農田,穩固自身的基本盤。
等到天下一統,有的是辦法順理成章的收回或重新分配利益。
不過統一山河後,我更可能先去西北尋找神兵,而不是真的要坐穩江山。
週遊吐槽一句,
畢竟,這只是一次秘境之行,又不是建設自己的御靈空間。
百姓們若想享受以上權益,均需蓄髮易服,復漢家衣冠,跟偽慶劃清界限。
對於大慶而言,
剃髮,意味是順民奴婢,留髮,則是造反之逆賊。
若是拒絕蓄髮,未曾投靠神龍教,五龍軍不保證其的人身財產安全。
就是被殺被搶,官府也不會追究。
當然,平民犯法乃大罪,當打入牢獄,服刑挖礦。
對於那些尚在觀望的中農和富農,週遊並未讓神龍教強奪他們的土地,只是區別對待,課以重稅,榨乾他們的存糧和財富。
第二,軍制改革,嚴明軍法。
通過海陽縣一仗,五龍軍雖傷亡萬人,但活下來的士卒們皆有立下軍功。
週遊改舵主、堂主、香主的制度,而是採取伍長、什長、屯長那一套軍官制。
並嚴刑明賞,要求士兵訓練有素,紀律嚴明,秋毫無犯。
禁止作奸犯科,欺辱百姓。
數名城破後殺人丈夫,淫人妻女的士兵,都被陳勝處死。
對此吳廣發表講話,
「誰人沒有母親,沒有妻女?
誰能擔保妻女永不遭難,遭受他人淫玩?」
「你們若是跟前朝那些兵匪一樣,搶奪財物,肆意殺人,豈不是同樣獲罪於神龍?」
「我神龍教之兵,當不拿群眾一針一線,不違法典一條一律。否則,罪加三等。」
週遊還明恥教戰,把軍功與土地、免田租、爵位等聯繫起來,讓士兵每殺一敵,都能得到賞賜;每立一功,都有榮譽嘉獎。
至於打出自身名號一事,週遊打算全面占領廣東後再另起爐灶,暫時先用神龍教的名頭頂著。
在這期間,王嫣為尚之信出手遮掩兩次。
對於週遊徹底占領惠州的舉動,尚之信雖然慍怒,卻並未翻臉,而是約定到時神龍教需出兵幫其擊潰馬雄,收復失地。
週遊當然應下。
在海陽縣跟鄭經一戰,讓少數步卒從不入流民兵晉升為一級雜牌。
其餘士卒只要再經歷一場大戰,在陳勝「張楚王」技能的50%額外戰鬥經驗加持下,也將升級為一級雜牌。
至於週遊答應的尚之信條件,不過是安其心,蠱惑其發動內亂罷了。
韶州一府之地,哪比得過一步到位,直接占據一省之地。
週遊的目標,從來都是整座廣東。
除王除王,
不殺平南王,滅其九族,怎麼算得上是為民除害呢。
「尚之信傳來迷信,八月十五號動手,我們按照甲計劃行動?」
王嫣抬眸。
八月十五,中秋節。
一家人正好整整齊齊。
週遊頷首,
「當然。」
……
廣州。
在外征戰數月的尚之信回到王府,第一時間面見尚可喜。
尚可喜詢問戰事經過,多有訓斥尚之信。
你是豬嗎,這也能輸?
打仗不需要視力是吧,神龍教在你眼皮子底下發展壯大都未曾發覺。
尚可喜越發堅定自己當初的決定沒有錯,王位傳給尚之信,才是災難。
相比之下,尚之孝雖然平庸,但也不會犯錯,能保證家族綿延不斷。
「聽說你在潮州新娶了一門侍妾?」
尚可喜淡淡說道,讓尚之信心頭一緊,我被出賣了?
「既然你這麼喜歡女人,以後就專心享樂生孩子吧,為我尚家增添香火。」
尚可喜只是隨便找個由頭收回尚之信的兵權,並未察覺到有何不對。
尚可喜雖然為人殘暴,卻迷信多子多福,光他自己就生了三十幾個孩子,還鼓勵兒子多生。
尚之信袖中的手掌不禁握緊成拳,他明白,尚可喜這是徹底將他踢出王府的權力中樞,為尚之孝鋪路。
這讓尚之信愈發感到不滿,還好我留了一手,有你後悔的時候。
爹,你等著,我會證明的,我才是繼承王位的最佳人選!
尚之信表面稱是,花天酒地,實際上卻藉助宴會的名義,開始聯繫他以前的心腹舊部。
在三藩之亂未爆發前,一直都是尚之信管理王事,署理軍務。(69章)
少數將領選擇追隨尚之信博個富貴,其他將領將領或有察覺,但都假裝不知,不曾告密。
不是他們不忠心,而是尚可喜沒幾天好活了,看著隨時都可能咽氣。
但凡尚可喜一死,懦弱的尚之孝根本不是尚之信的對手,屆時他們這些站在尚之孝一方的人,遲早會被秋後算帳。
因此這些將領哪怕不主動幫尚之信,也會選擇中立。
只要我不下注,我就不會輸。
咱粗鄙武夫,就算沒讀過四書五經,唐太宗李世民的事跡還是聽過的。
當初玄武門之變,中立的那些人活的好好的,反而是跟隨李建成的那批人下場大多不妙。
這只是平南王府的家事,誰最後勝出,誰發軍餉,他們就跟誰,壓根沒有賭上性命的打算。
時間一天天的過去,尚之信的謀劃緊鑼密鼓進行著,王嫣也先後出手兩次為其遮掩。
直到兵變當天,事情都進展的很順利,尚可喜沒有收到任何風聲,金光也未察覺到不對,這讓尚之信對於週遊都產生了一絲感激之情。
方光琛果然名不虛傳,應麒兄未曾欺騙於我。
到時先交出韶州,等其和江西慶軍兩敗俱傷後,我再趁機奪回惠州、潮州,或可留其一命。
尚之信確認萬無一失,人手到位後,方才施施然的帶著家屬進入平南王府。
明清之後,中秋節輕賞月而重團圓,並出現月餅這種食物,充當祭品。
皓魄當空,彩雲初散,侍女奔走,傳杯洗盞,孩童喧譁。
王府院中置有月宮符象,符上兔如人立,一些稚童手拿月餅,眨巴著大眼睛,聚精會神的看著。
王府內的家宴,開始了……
而在黑夜的籠罩下,許多披著全身長袍,沉默寡言的壯漢在小巷中行進著,從單人變成一伍,伍又匯聚成什。
中秋節百姓家家戶戶都有團圓,街上少有行人,就是他們最好的掩護。
在經過一道道門戶後,他們手中開始出現長槍、盾牌和弓弩等武器。
從高空往城內俯瞰,可見這些軍士形成一張鬆散的大網,隱隱約約將整座平南王府包圍在正中心。
城內大部分駐軍的將領,在這段時間內,早就不漏痕跡的換成了尚之信的心腹。
哈欠。
月色下,王府內的某位護衛站於高樓警戒兼賞月,驚鴻一瞥,似乎發現了不對。
不然你一毛頭小子,我憑什麼要聽你的。
因此在擊敗鄭經後,週遊方才送出書信。
【庶幾勾踐宏圖,無墮先王遺志。
延平郡王,可願與我反慶北伐,復漢家之衣冠?】
看到紙信開頭的兩句話,鄭經面色一變,神情恍惚。
鄭成功蒙永曆帝封為延平王(郡王),信中的先王,指的便是鄭經之父——鄭成功。
下一句的延平郡王,則是對繼承王位的鄭經稱呼。
因此這句話的意思是,
我希望你能實現越王勾踐臥薪嘗膽、最終復國稱霸的宏大志向,而不要墮落、忘卻鄭成功的遺志。
鄭經眼神逐漸模糊。
鄭經發自內心的認為自己的父親鄭成功是一位頂天立地的大英雄,並以此為傲。
南明漢人這邊的傳奇,唯鄭成功和李定國兩人爾。
鄭經此後十數年的所作所為,從開發琉球到對抗慶朝,完全就是一個翻版的鄭成功。
但父親鄭成功的死,一直是鄭經心裡的一根刺。
當時慶朝的顧命大臣鰲拜採納鄭氏降將黃梧的平賊五策,遷界禁海,害死沿海數十萬百姓,封鎖鄭軍經貿財源。
五策中還有兩策,一曰斬殺已經投靠大慶的鄭成功之父——鄭芝龍;二曰挖鄭氏祖墳。
可見黃梧心思之歹毒,不愧是漢奸賣國賊,一點底線都沒有。
哪個正常男人聽到父親被殺,祖墳被挖能無動於衷?
鄭成功自然怒不可遏,但又無計可施。
鄭成功後收到消息,永曆帝遭俘,被吳三桂殘忍殺害。
又讓鄭成功悲痛欲絕。
結果在這個緊要關頭,鄭經和奶媽陳氏通姦並生下一子,鄭成功勃然大怒,徹底暴走,命兄鄭泰到思明斬妻子董氏、長子鄭經及剛生下來的孫子鄭克臧。
鄭泰自然不會幹這種事,萬一鄭成功將來後悔,
自己殺了他老婆兒子孫子,能有善終嗎?怕是會不得好死吧。
於是鄭泰效劉邦命陳平、周勃斬樊噲之舊事,打算先拖延一二,結果還真拖到鄭成功病亡。
父親遭到背刺,君主受辱而死,前線戰事不利,亂倫家醜外揚,心腹部下忤逆……
這一樁樁糟心事,讓當時患疾的鄭成功盛怒之下,數痛攻心,病情惡化,不久病逝。
鄭成功死後,黃昭、蕭拱宸等人以鄭經「亂倫」,不堪作為寶島之主,擁鄭襲為王。
鄭經伏甲兵先殺支持黃昭的伯父鄭襲,後進攻寶島,又殺黃昭、蕭拱宸等人,奪回王位。
我氣死了我的父親,我將繼承他的遺志,反慶復明。
這是鄭經一直以來的想法。
不過慶朝勢大,力有不逮,鄭經選擇退而求其次,先保住漢人衣冠。
慶朝曾多次派人招撫鄭經,鄭經仍秉持著自身條件——仿朝鮮藩屬例,拒不剃髮易俗,雖死不允。
就這樣,一直僵持到吳三桂反慶,鄭經看到機會,假意和耿精忠聯合,攻下泉州、漳州兩地。
鄭經親手毀掉仇人黃梧的祖墳,並車裂黃梧、黃芳度的屍體,將黃家在漳州的族人全部處死,報黃家挖鄭家祖墳之仇。
鄭經對明朝並無太多感情,復明只是口號,不是目的。
週遊所言的復漢家衣冠,一直都是鄭成功的遺志。
鄭經有過投降的想法,但還是信不過大慶。
大慶在鄭芝龍投降的情況下處死了鄭芝龍,承諾的永不撤蕃,連吳三桂這一代都沒忍住,逼反藩王。
爺爺鄭芝龍的下場和三藩之變,讓鄭經意識到,投降是沒用的,遲早會有被慶朝清算的那天。
唯有掌握兵權,才能主宰命運。
鄭經繼續往下看,
「……待平定天下,當冊封鄭家為寶島王和呂宋王,發兵助鄭家攻占呂宋。
卿不負我,我不負卿,如違此誓,天厭之,人誅之。
若郡王同意聯盟,吾可先用潮州一府之地質押。倘若日後下江西,奪福建,平東南,則將暫允福建之地。」
週遊的這份同盟信,乃是王嫣專門調查研究過鄭經而後寫的,可謂曉之以情,動之以理。
既精準命中鄭經的想法,又有當下切實可見的利益。
呂宋王也不是亂許諾的,而是鄭成功死之前,就有率兵攻取呂宋諸島的打算。
看完信的鄭經,久站於城牆之上,不曾動彈。
吳三桂次子,神龍教教主,吳應麒。
我能相信他嗎?
他有反慶復明的實力嗎?
如果我是父親,他會怎麼做?
……
惠州府。
在接收尚之信留在潮州各縣的糧草輜重,並於海陽縣外擊敗鄭經後,週遊、王嫣、趙玲瓏三人領三萬兵力西進惠州,假戲真做,席捲十縣。
在尚可喜的援軍還未抵達之前,先一步攻占惠州,給廣州方面施加壓力。
外加廣西馬雄攻克西部三州,現在廣東十府之地,尚家已失其五。
陳勝吳廣則帶領剩餘的一萬人馬,在潮州、惠州兩府之地進行統一戰線的思想建設工作,並開展變法。
第一,均田免賦,重新丈量分配土地。
在殺掉少數投靠慶朝,為虎作倀的大家族,和一些慶朝官吏、腐敗官吏後,
週遊將沒收的土地和沿海空置的一些農田,包括用海貿權跟部分豪強換取到的土地,全部優先租借給神龍教信徒及其家屬,被挑剩下的土地,再分配給後加入神龍教的百姓。
每個成年男子最多租賃十畝田地,租借三十年,未死可續約,死後提前收回。
他們只有土地的使用權,沒有土地的買賣權,每年支付的租金便相當於繳稅。
租金並不高,比慶朝所收的賦稅要低上三成。
至於百姓原本應繳納的賦稅,當然是遵循免賦原則,統統免除。
如想要更多的田地,那就得立軍功,或者是生孩子。
豪強那邊為了交易到海貿權,同樣貢獻出了一批土地,他們痛恨的不是壟斷這件事,而是他們自己不是壟斷者。
目前的週遊並沒有出海探索的能力,乾脆先將海貿權交易出去,轉化為農田,穩固自身的基本盤。
等到天下一統,有的是辦法順理成章的收回或重新分配利益。
不過統一山河後,我更可能先去西北尋找神兵,而不是真的要坐穩江山。
週遊吐槽一句,
畢竟,這只是一次秘境之行,又不是建設自己的御靈空間。
百姓們若想享受以上權益,均需蓄髮易服,復漢家衣冠,跟偽慶劃清界限。
對於大慶而言,
剃髮,意味是順民奴婢,留髮,則是造反之逆賊。
若是拒絕蓄髮,未曾投靠神龍教,五龍軍不保證其的人身財產安全。
就是被殺被搶,官府也不會追究。
當然,平民犯法乃大罪,當打入牢獄,服刑挖礦。
對於那些尚在觀望的中農和富農,週遊並未讓神龍教強奪他們的土地,只是區別對待,課以重稅,榨乾他們的存糧和財富。
第二,軍制改革,嚴明軍法。
通過海陽縣一仗,五龍軍雖傷亡萬人,但活下來的士卒們皆有立下軍功。
週遊改舵主、堂主、香主的制度,而是採取伍長、什長、屯長那一套軍官制。
並嚴刑明賞,要求士兵訓練有素,紀律嚴明,秋毫無犯。
禁止作奸犯科,欺辱百姓。
數名城破後殺人丈夫,淫人妻女的士兵,都被陳勝處死。
對此吳廣發表講話,
「誰人沒有母親,沒有妻女?
誰能擔保妻女永不遭難,遭受他人淫玩?」
「你們若是跟前朝那些兵匪一樣,搶奪財物,肆意殺人,豈不是同樣獲罪於神龍?」
「我神龍教之兵,當不拿群眾一針一線,不違法典一條一律。否則,罪加三等。」
週遊還明恥教戰,把軍功與土地、免田租、爵位等聯繫起來,讓士兵每殺一敵,都能得到賞賜;每立一功,都有榮譽嘉獎。
至於打出自身名號一事,週遊打算全面占領廣東後再另起爐灶,暫時先用神龍教的名頭頂著。
在這期間,王嫣為尚之信出手遮掩兩次。
對於週遊徹底占領惠州的舉動,尚之信雖然慍怒,卻並未翻臉,而是約定到時神龍教需出兵幫其擊潰馬雄,收復失地。
週遊當然應下。
在海陽縣跟鄭經一戰,讓少數步卒從不入流民兵晉升為一級雜牌。
其餘士卒只要再經歷一場大戰,在陳勝「張楚王」技能的50%額外戰鬥經驗加持下,也將升級為一級雜牌。
至於週遊答應的尚之信條件,不過是安其心,蠱惑其發動內亂罷了。
韶州一府之地,哪比得過一步到位,直接占據一省之地。
週遊的目標,從來都是整座廣東。
除王除王,
不殺平南王,滅其九族,怎麼算得上是為民除害呢。
「尚之信傳來迷信,八月十五號動手,我們按照甲計劃行動?」
王嫣抬眸。
八月十五,中秋節。
一家人正好整整齊齊。
週遊頷首,
「當然。」
……
廣州。
在外征戰數月的尚之信回到王府,第一時間面見尚可喜。
尚可喜詢問戰事經過,多有訓斥尚之信。
你是豬嗎,這也能輸?
打仗不需要視力是吧,神龍教在你眼皮子底下發展壯大都未曾發覺。
尚可喜越發堅定自己當初的決定沒有錯,王位傳給尚之信,才是災難。
相比之下,尚之孝雖然平庸,但也不會犯錯,能保證家族綿延不斷。
「聽說你在潮州新娶了一門侍妾?」
尚可喜淡淡說道,讓尚之信心頭一緊,我被出賣了?
「既然你這麼喜歡女人,以後就專心享樂生孩子吧,為我尚家增添香火。」
尚可喜只是隨便找個由頭收回尚之信的兵權,並未察覺到有何不對。
尚可喜雖然為人殘暴,卻迷信多子多福,光他自己就生了三十幾個孩子,還鼓勵兒子多生。
尚之信袖中的手掌不禁握緊成拳,他明白,尚可喜這是徹底將他踢出王府的權力中樞,為尚之孝鋪路。
這讓尚之信愈發感到不滿,還好我留了一手,有你後悔的時候。
爹,你等著,我會證明的,我才是繼承王位的最佳人選!
尚之信表面稱是,花天酒地,實際上卻藉助宴會的名義,開始聯繫他以前的心腹舊部。
在三藩之亂未爆發前,一直都是尚之信管理王事,署理軍務。(69章)
少數將領選擇追隨尚之信博個富貴,其他將領將領或有察覺,但都假裝不知,不曾告密。
不是他們不忠心,而是尚可喜沒幾天好活了,看著隨時都可能咽氣。
但凡尚可喜一死,懦弱的尚之孝根本不是尚之信的對手,屆時他們這些站在尚之孝一方的人,遲早會被秋後算帳。
因此這些將領哪怕不主動幫尚之信,也會選擇中立。
只要我不下注,我就不會輸。
咱粗鄙武夫,就算沒讀過四書五經,唐太宗李世民的事跡還是聽過的。
當初玄武門之變,中立的那些人活的好好的,反而是跟隨李建成的那批人下場大多不妙。
這只是平南王府的家事,誰最後勝出,誰發軍餉,他們就跟誰,壓根沒有賭上性命的打算。
時間一天天的過去,尚之信的謀劃緊鑼密鼓進行著,王嫣也先後出手兩次為其遮掩。
直到兵變當天,事情都進展的很順利,尚可喜沒有收到任何風聲,金光也未察覺到不對,這讓尚之信對於週遊都產生了一絲感激之情。
方光琛果然名不虛傳,應麒兄未曾欺騙於我。
到時先交出韶州,等其和江西慶軍兩敗俱傷後,我再趁機奪回惠州、潮州,或可留其一命。
尚之信確認萬無一失,人手到位後,方才施施然的帶著家屬進入平南王府。
明清之後,中秋節輕賞月而重團圓,並出現月餅這種食物,充當祭品。
皓魄當空,彩雲初散,侍女奔走,傳杯洗盞,孩童喧譁。
王府院中置有月宮符象,符上兔如人立,一些稚童手拿月餅,眨巴著大眼睛,聚精會神的看著。
王府內的家宴,開始了……
而在黑夜的籠罩下,許多披著全身長袍,沉默寡言的壯漢在小巷中行進著,從單人變成一伍,伍又匯聚成什。
中秋節百姓家家戶戶都有團圓,街上少有行人,就是他們最好的掩護。
在經過一道道門戶後,他們手中開始出現長槍、盾牌和弓弩等武器。
從高空往城內俯瞰,可見這些軍士形成一張鬆散的大網,隱隱約約將整座平南王府包圍在正中心。
城內大部分駐軍的將領,在這段時間內,早就不漏痕跡的換成了尚之信的心腹。
哈欠。
月色下,王府內的某位護衛站於高樓警戒兼賞月,驚鴻一瞥,似乎發現了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