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四章:起事(4k)
尚之信雖然忙著在饒平縣和鄭經軍交戰,但對於天下大勢,特別是廣東附近的形勢,十分了解。
他知道兵出浙江的耿精忠已經快要頂不住,退守福建老巢。
吳軍更是在江西戰場大敗,幾乎退出贛地,只能堅守湖南。
至於鄭經,在從耿精忠身上啃下一塊肉後,就忙著和他搶奪潮州府。
沒再背刺耿精忠,而是牽扯住一部分廣東的軍力,已經是鄭經對反慶聯軍做出的最大貢獻。
這些軍情還都是大慶派人傳遞過來的,就是為了穩住尚可喜。
你看咱大慶多厲害,這些亂臣賊子被打的連連敗退,你可不要犯傻,拿九族開玩笑。
尚之信自然知道江西對吳軍的重要性,週遊冒險進入廣東的動機得到合理解釋。
週遊的其他要求看起來同樣十分恰當,處處都為自己著想,僅僅只是要韶州和潮州兩地,順便刺殺一下吳世璠,沒有任何處心積慮設計尚之信的地方。
尚之信說不動心是假的,但他心裡還有疑慮,週遊真的會如此好心麼。
不過一想到王位,尚之信的心就痒痒的。
最關鍵是這個方案並不用他公開向吳軍投誠,哪怕吳周滅亡,他尚之信依舊可以做大慶的藩王。
就算大慶最後被推翻,他尚之信有著讓出韶州和潮州給吳軍的功績,同樣不怕被秋後算帳。
兩頭下注,永遠不虧。
且我還有吳世麒同室操戈,委託自己暗殺吳世璠的把柄在手中,不怕他過河拆橋。
尚之信越想越激動,
只要自己奪得王位,不論康熙還是吳三桂都得拉攏我,到時候要不要遵守約定全看我的心情。
自己穩坐釣魚台,何懼之有?
哼,這都是老頭子你逼我的。
你不仁,就別怪我不義。
想到尚之孝那張該死的臉龐,做好心理建設的尚之信,已經決定答應週遊。
成功了,自己將加冕為王。
失敗了,還會比現在的處境更糟嗎?
我寧願犯錯,也不願意什麼都不做。
尚之信爽快答應道,
「待我登上王位,定會配合你。」
週遊明白尚之信的意思,
「放心吧,再過兩日,潮州、惠州都會爆發大規模起義,到時就看尚兄你的表現了。」
尚之信臉色忽然變幻一二,似是想到了什麼,
「我父親身邊有個謀士名叫金光,我若想發動兵變,還需提前將他蒙蔽。」
謀士英靈對敵人使用的主動技,會有技能是否生效的判定。
這取決敵我雙方謀士/統帥的精神力、技能特效、英靈品質、戰場形勢、神兵聖物等諸多因素。
像赤壁之戰,橫槊賦詩的曹操在周瑜、龐統、諸葛亮三大頂尖謀士的火攻計、連環計、借東風等計策之下,最終成為火燒赤壁的背景板,敗走華容道。
雖說徐庶、程昱兩人看破鳳雛龐統獻上的連環計,但徐庶身在曹營心在漢,沒有點破。
而程昱在曹操的「凡用火攻,必藉風力。方今隆冬之際,但有西風北風,安有東風南風耶?……吾何懼哉?」言論下,也打消疑慮。
這三個計謀單論一個兩個都不會讓曹操上當,但偏偏是三計齊出,使用者周瑜、龐統、諸葛亮更是當世之頂尖謀士。
曹操怎麼也想不到諸葛亮習有奇門遁甲天書,有著呼風喚雨之能。
上一個能大範圍改變天象的,除了死透的張角,好像是叫什麼大魔導師劉秀。
週遊聽出尚之信的言外之意,我手下的謀士不太厲害,沒有把握搞定金光,需要外援。
金光?
週遊思索一番。
沒聽說過,頂破天是個英雄級謀士。
而王嫣同是英雄級謀士,外加有毒計的100%加成,壓制金光應該夠了。
週遊應下,
「你提前派人傳遞消息給我,我可讓方光琛為你出手三次。」
前期準備,事前遮掩,當天兵變。
三次關鍵節點干擾金光判斷,讓其發現不了尚之信的小動作,足夠成事了。
尚之信臉色一喜,
方光琛是吳三桂手下的頭號謀士,有其幫忙,大事成矣!
「我這就暗中下令,讓潮州府各縣配合你的行動。」
尚之信當場許諾。
他要回去爭奪王位,潮州府反正也守不住,與其便宜鄭經,不如向週遊賣個好。
至於惠州府,那可是廣州府的門戶,尚之信不提,週遊也沒問。
看著變裝後離開的週遊,尚之信眼神幽深。
在週遊道明身份後,尚之信的第一反應是將其抓住,送往京城,立下功勞。
但尚之信明白,就算抓住週遊,也換不來王位。
因為尚可喜還活著,他才是廣東真正的定海神針。
慶廷不可能冒著得罪尚可喜的風險,將王位強行賜予給尚之信。
尚之信立下的功勞,表現出的能力,都還不夠。
除非他能攻下湖南、福建和廣西,證明自己有著壓服群雄,鎮守廣東的實力。
但尚之信連鄭經都打不過,走軍功為王這條路,無疑是天方夜譚。
內外交困,心底渴望,週遊煽動,外加王嫣的英靈技影響下,尚之信最後還是決定和週遊聯合。
「來人,查一下神龍教的底細。」
「另外,召集吳啟鎮、趙天元等人來我府上,共商潮州府局勢。」
他尚之信會做好兩手準備,當一條只吃餌,不上鉤的聰明魚。
……
「周大美人回來了,看來此行很是順利嘛。」
陳沅促狹道。
王嫣,趙玲瓏等人都來到了海陽縣。
防止尚之信狗急跳牆,能及時營救週遊。
若尚之信同意聯合,那麼潮州府遲早屬於神龍教,更當提前過來布局,穩定秩序。
週遊揉了揉臉,確定自己現在是男子相貌後,方才說道,
「他同意了,但提出一個條件,到時還要麻煩王嫣出手三次。」
王嫣聽完沒有拒絕,
「但得在惠州府,我才能進行干預。」
謀士的計策型英靈技,一般需要兩軍對壘時才可使用,有著一定的距離限制。
且在準備不充分的條件下,很難讓實力相當的敵人中計。
因為敵人不是傻子,不會隨意上鉤,除非雙方實力差距過大。
……
神龍聖地。
土地平曠,屋舍儼然,阡陌交通,雞犬相聞,黃髮垂髫,怡然自樂。
「神龍踏祥瑞,人間百難消。」
伴隨著神龍教的標誌性口號響起,陳勝吳廣兩人一反常態的披堅執銳,立於高台。
他倆身後還站有二十名面如紅玉,須似皂絨,穿戴著黃金甲冑的金甲力士,肅殺之氣撲面而來。
站在下方的七十二名堂主和數百名香主看見這一陣仗,神色紛紛一變,是個人都知道這不對勁,恐怕會有了不得的大事發生。
陳勝掃視全場,上前一步,開啟自身的「寧有種乎」技能,宣讀《除平南王檄》。
「昔三桂啟關,漢家始覆,福酋定鼎,益因緣漢賊,為之佐命……
今有三藩,荼毒生靈數百餘萬,蹂躪州縣五千餘里。
庚寅之劫,屠我漢民;剃髮易俗,數典忘祖;專斷鹽鐵,禁絕海貿;霸占土地,搶掠百姓……
倘有血性男子,號召義旅,助力除王,本教引為心腹,酌給口糧。倘有抱道君子,痛恨建奴,奮怒衛道,本教禮之幕府,待以賓師……」
聽到陳勝陳述吳三桂、尚可喜等人犯下的滔天罪過,在場大半人的心中都升起一股恨意。
站在底下的大部分人,都是在尚可喜的統治下所長大,飽受壓迫,早有怨氣。
其餘一些地方豪強派遣過來的暗子,對藩王同樣沒有什麼好感。
他們收到的任務里,就有幫助神龍教禍亂廣東的暗示。
士紳們想要通過這一場神龍教起義來示威,讓尚可喜為之妥協,讓出部分海貿利益來。
吳廣又開啟自身「魚腹丹書」技能,接著說道,
「昨晚教主與我皆在夢中得神龍授意,
三藩毒虐兩粵,人神共憤。分道駐防,坐食齊民。束我言論,擾我閭閻,誣我善良,搶我田地,掠我財貨,禁我出海……」
「神龍教今欲各率信徒,乘時躍起,舉旗倒王,撥亂反正,均田免賦,除王開海!」
「讓這天下,再無壓迫,再無不公!」
吳廣站在高台之上,振臂高呼,台下的堂主香主們群情激昂。
有人眼含興奮,
這是,終於要造反了嗎?我一定要出人頭地,混出個名堂來。
也有人惴惴不安,
我只是信個教,怎麼還和造反扯上聯繫了。這是神的旨意,還是人的私心?
但是,不管他們心中是何想法。
在陳勝「寧有種乎」和吳廣「魚腹丹書」兩個帶有煽動性技能的效果下,人群很快就從低聲議論,到爭相附和,最後匯聚成一股洪流。
「均田免賦,除王開海!」
「均田免賦,除王開海!」
「均田免賦,除王開海!」
陳勝和吳廣默契對視一眼,接下來,才是舉事的關鍵。
他們要號召信徒,編為軍隊,約束軍紀,安排後勤……
至於走漏風聲一事,倒不用他們操心。
現在潮州府上下,
神龍教之心,路人皆知。
得到尚之信暗示的官府士紳非但不會阻攔,還會盡力配合。
神龍教面臨的第一個敵人,將會是盤踞在饒平縣,準備南下攻打潮州府治海陽的鄭經軍。
……
康熙十四年,八月初。
廣東之地有神龍教舉事,號曰「均田免賦,除王開海」,並頒有《除平南王檄》,下轄青龍、黑龍、黃龍、白龍、赤龍五軍,每軍皆有萬人。
神龍教聲勢浩大,官軍望風披靡,四方百姓皆從之。
神龍教五天占潮州,挫敗鄭經軍,旬日攻惠州,大破尚之信,天下為之震動。
……
廣州府,平南王府。
氣氛凝重的幾乎要滴出水來。
尚可喜拖著年邁殘軀,在尚之孝的伺候下,勉強坐於書房的雕花梨木椅上。
他布滿老人斑的右手,顫抖著捏緊手中軍報。
自家這個大兒子真是廢物!
先輸給鄭經,又敗給神龍教,一連丟失兩府之地,讓賊人進逼廣州。
尚可喜心頭籠罩上一股濃濃的陰霾,
《除平南王檄》,除王開海。
這是專門衝著自己來的啊。
就是不知道,這是不是自己那位好友吳三桂的手筆。
如果這是吳三桂起事之初就在廣東埋下的伏筆,那麼地方上的這些官員和鄉紳在這一年多的時間裡,對神龍教真的毫無察覺嗎?
內部會不會早已糜爛不堪,到處都是背叛者。
尚可喜憂心忡忡。
當年他和耿繼茂率軍屠廣州城,雖然將廣州城內大戶和百姓全部殺戮殆盡,但廣東其他地方的士紳,怕早已視他為洪水猛獸。
至於軍報上「神龍教只發展了兩個月,就匯聚出五萬大軍」的說辭,尚可喜是半點也不信的。
你當神龍教主是陳勝吳廣轉世啊,高喊「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天下便雲集響應,並起亡秦。
在當地豪強的默許下,神龍教至少得發展半年,才能有此規模。
尚可喜眼中閃過一絲厲芒,真當我老朽不堪,提不動刀了嗎?
「之孝!」
尚可喜猛地睜開眼,聲音中帶著不容置疑的堅決,
「立即召集城中所有將領,我要親自部署,蕩平神龍教!」
「另外,把尚之信那個廢物給叫回來,他已經不適合領兵打仗了。」
尚可喜的聲音柔和下來,
「你好好看,好好學,想要坐穩王位,必須精通兵事。」
「為父,時日不多了。」
……
鄭經駐軍於饒平縣。
海陽縣一戰,鄭家軍雖然在整體實力上領先於神龍教的五龍軍,戰損上兩軍傷亡竟差不多。
實在是架不住五龍軍士氣高漲,死戰不退,嘴裡喊著什麼「均田免賦,除王開海」就視死如歸的往前沖。
頂著火炮的炮擊,目睹殘肢紛飛,都不曾軍心潰散,後退半步。
這就是狂熱信徒嗎?
鄭經嘆氣。
相比之下,鄭家軍的戰鬥意志並不堅定。
而且五龍軍中還有兩位猛將,在萬軍叢中如入無人之境,很是打擊鄭家軍的士氣。
鄭經的臉色不太好看,
他本想以泉州等地為跳板,攻入廣東,占領地盤。
畢竟琉球那種不毛之地,怎麼比得上被開發許久的廣東。
但自家的實力,好像不太允許啊。
「郡王,卑職有事要奏。城牆上今日收到敵軍書信……」
鄭經在台灣被稱為延平郡王、奉明為正統。
神龍教這是想與我和談?
鄭經接過書信,只看見第一行字,面色便猛然一變。
他知道兵出浙江的耿精忠已經快要頂不住,退守福建老巢。
吳軍更是在江西戰場大敗,幾乎退出贛地,只能堅守湖南。
至於鄭經,在從耿精忠身上啃下一塊肉後,就忙著和他搶奪潮州府。
沒再背刺耿精忠,而是牽扯住一部分廣東的軍力,已經是鄭經對反慶聯軍做出的最大貢獻。
這些軍情還都是大慶派人傳遞過來的,就是為了穩住尚可喜。
你看咱大慶多厲害,這些亂臣賊子被打的連連敗退,你可不要犯傻,拿九族開玩笑。
尚之信自然知道江西對吳軍的重要性,週遊冒險進入廣東的動機得到合理解釋。
週遊的其他要求看起來同樣十分恰當,處處都為自己著想,僅僅只是要韶州和潮州兩地,順便刺殺一下吳世璠,沒有任何處心積慮設計尚之信的地方。
尚之信說不動心是假的,但他心裡還有疑慮,週遊真的會如此好心麼。
不過一想到王位,尚之信的心就痒痒的。
最關鍵是這個方案並不用他公開向吳軍投誠,哪怕吳周滅亡,他尚之信依舊可以做大慶的藩王。
就算大慶最後被推翻,他尚之信有著讓出韶州和潮州給吳軍的功績,同樣不怕被秋後算帳。
兩頭下注,永遠不虧。
且我還有吳世麒同室操戈,委託自己暗殺吳世璠的把柄在手中,不怕他過河拆橋。
尚之信越想越激動,
只要自己奪得王位,不論康熙還是吳三桂都得拉攏我,到時候要不要遵守約定全看我的心情。
自己穩坐釣魚台,何懼之有?
哼,這都是老頭子你逼我的。
你不仁,就別怪我不義。
想到尚之孝那張該死的臉龐,做好心理建設的尚之信,已經決定答應週遊。
成功了,自己將加冕為王。
失敗了,還會比現在的處境更糟嗎?
我寧願犯錯,也不願意什麼都不做。
尚之信爽快答應道,
「待我登上王位,定會配合你。」
週遊明白尚之信的意思,
「放心吧,再過兩日,潮州、惠州都會爆發大規模起義,到時就看尚兄你的表現了。」
尚之信臉色忽然變幻一二,似是想到了什麼,
「我父親身邊有個謀士名叫金光,我若想發動兵變,還需提前將他蒙蔽。」
謀士英靈對敵人使用的主動技,會有技能是否生效的判定。
這取決敵我雙方謀士/統帥的精神力、技能特效、英靈品質、戰場形勢、神兵聖物等諸多因素。
像赤壁之戰,橫槊賦詩的曹操在周瑜、龐統、諸葛亮三大頂尖謀士的火攻計、連環計、借東風等計策之下,最終成為火燒赤壁的背景板,敗走華容道。
雖說徐庶、程昱兩人看破鳳雛龐統獻上的連環計,但徐庶身在曹營心在漢,沒有點破。
而程昱在曹操的「凡用火攻,必藉風力。方今隆冬之際,但有西風北風,安有東風南風耶?……吾何懼哉?」言論下,也打消疑慮。
這三個計謀單論一個兩個都不會讓曹操上當,但偏偏是三計齊出,使用者周瑜、龐統、諸葛亮更是當世之頂尖謀士。
曹操怎麼也想不到諸葛亮習有奇門遁甲天書,有著呼風喚雨之能。
上一個能大範圍改變天象的,除了死透的張角,好像是叫什麼大魔導師劉秀。
週遊聽出尚之信的言外之意,我手下的謀士不太厲害,沒有把握搞定金光,需要外援。
金光?
週遊思索一番。
沒聽說過,頂破天是個英雄級謀士。
而王嫣同是英雄級謀士,外加有毒計的100%加成,壓制金光應該夠了。
週遊應下,
「你提前派人傳遞消息給我,我可讓方光琛為你出手三次。」
前期準備,事前遮掩,當天兵變。
三次關鍵節點干擾金光判斷,讓其發現不了尚之信的小動作,足夠成事了。
尚之信臉色一喜,
方光琛是吳三桂手下的頭號謀士,有其幫忙,大事成矣!
「我這就暗中下令,讓潮州府各縣配合你的行動。」
尚之信當場許諾。
他要回去爭奪王位,潮州府反正也守不住,與其便宜鄭經,不如向週遊賣個好。
至於惠州府,那可是廣州府的門戶,尚之信不提,週遊也沒問。
看著變裝後離開的週遊,尚之信眼神幽深。
在週遊道明身份後,尚之信的第一反應是將其抓住,送往京城,立下功勞。
但尚之信明白,就算抓住週遊,也換不來王位。
因為尚可喜還活著,他才是廣東真正的定海神針。
慶廷不可能冒著得罪尚可喜的風險,將王位強行賜予給尚之信。
尚之信立下的功勞,表現出的能力,都還不夠。
除非他能攻下湖南、福建和廣西,證明自己有著壓服群雄,鎮守廣東的實力。
但尚之信連鄭經都打不過,走軍功為王這條路,無疑是天方夜譚。
內外交困,心底渴望,週遊煽動,外加王嫣的英靈技影響下,尚之信最後還是決定和週遊聯合。
「來人,查一下神龍教的底細。」
「另外,召集吳啟鎮、趙天元等人來我府上,共商潮州府局勢。」
他尚之信會做好兩手準備,當一條只吃餌,不上鉤的聰明魚。
……
「周大美人回來了,看來此行很是順利嘛。」
陳沅促狹道。
王嫣,趙玲瓏等人都來到了海陽縣。
防止尚之信狗急跳牆,能及時營救週遊。
若尚之信同意聯合,那麼潮州府遲早屬於神龍教,更當提前過來布局,穩定秩序。
週遊揉了揉臉,確定自己現在是男子相貌後,方才說道,
「他同意了,但提出一個條件,到時還要麻煩王嫣出手三次。」
王嫣聽完沒有拒絕,
「但得在惠州府,我才能進行干預。」
謀士的計策型英靈技,一般需要兩軍對壘時才可使用,有著一定的距離限制。
且在準備不充分的條件下,很難讓實力相當的敵人中計。
因為敵人不是傻子,不會隨意上鉤,除非雙方實力差距過大。
……
神龍聖地。
土地平曠,屋舍儼然,阡陌交通,雞犬相聞,黃髮垂髫,怡然自樂。
「神龍踏祥瑞,人間百難消。」
伴隨著神龍教的標誌性口號響起,陳勝吳廣兩人一反常態的披堅執銳,立於高台。
他倆身後還站有二十名面如紅玉,須似皂絨,穿戴著黃金甲冑的金甲力士,肅殺之氣撲面而來。
站在下方的七十二名堂主和數百名香主看見這一陣仗,神色紛紛一變,是個人都知道這不對勁,恐怕會有了不得的大事發生。
陳勝掃視全場,上前一步,開啟自身的「寧有種乎」技能,宣讀《除平南王檄》。
「昔三桂啟關,漢家始覆,福酋定鼎,益因緣漢賊,為之佐命……
今有三藩,荼毒生靈數百餘萬,蹂躪州縣五千餘里。
庚寅之劫,屠我漢民;剃髮易俗,數典忘祖;專斷鹽鐵,禁絕海貿;霸占土地,搶掠百姓……
倘有血性男子,號召義旅,助力除王,本教引為心腹,酌給口糧。倘有抱道君子,痛恨建奴,奮怒衛道,本教禮之幕府,待以賓師……」
聽到陳勝陳述吳三桂、尚可喜等人犯下的滔天罪過,在場大半人的心中都升起一股恨意。
站在底下的大部分人,都是在尚可喜的統治下所長大,飽受壓迫,早有怨氣。
其餘一些地方豪強派遣過來的暗子,對藩王同樣沒有什麼好感。
他們收到的任務里,就有幫助神龍教禍亂廣東的暗示。
士紳們想要通過這一場神龍教起義來示威,讓尚可喜為之妥協,讓出部分海貿利益來。
吳廣又開啟自身「魚腹丹書」技能,接著說道,
「昨晚教主與我皆在夢中得神龍授意,
三藩毒虐兩粵,人神共憤。分道駐防,坐食齊民。束我言論,擾我閭閻,誣我善良,搶我田地,掠我財貨,禁我出海……」
「神龍教今欲各率信徒,乘時躍起,舉旗倒王,撥亂反正,均田免賦,除王開海!」
「讓這天下,再無壓迫,再無不公!」
吳廣站在高台之上,振臂高呼,台下的堂主香主們群情激昂。
有人眼含興奮,
這是,終於要造反了嗎?我一定要出人頭地,混出個名堂來。
也有人惴惴不安,
我只是信個教,怎麼還和造反扯上聯繫了。這是神的旨意,還是人的私心?
但是,不管他們心中是何想法。
在陳勝「寧有種乎」和吳廣「魚腹丹書」兩個帶有煽動性技能的效果下,人群很快就從低聲議論,到爭相附和,最後匯聚成一股洪流。
「均田免賦,除王開海!」
「均田免賦,除王開海!」
「均田免賦,除王開海!」
陳勝和吳廣默契對視一眼,接下來,才是舉事的關鍵。
他們要號召信徒,編為軍隊,約束軍紀,安排後勤……
至於走漏風聲一事,倒不用他們操心。
現在潮州府上下,
神龍教之心,路人皆知。
得到尚之信暗示的官府士紳非但不會阻攔,還會盡力配合。
神龍教面臨的第一個敵人,將會是盤踞在饒平縣,準備南下攻打潮州府治海陽的鄭經軍。
……
康熙十四年,八月初。
廣東之地有神龍教舉事,號曰「均田免賦,除王開海」,並頒有《除平南王檄》,下轄青龍、黑龍、黃龍、白龍、赤龍五軍,每軍皆有萬人。
神龍教聲勢浩大,官軍望風披靡,四方百姓皆從之。
神龍教五天占潮州,挫敗鄭經軍,旬日攻惠州,大破尚之信,天下為之震動。
……
廣州府,平南王府。
氣氛凝重的幾乎要滴出水來。
尚可喜拖著年邁殘軀,在尚之孝的伺候下,勉強坐於書房的雕花梨木椅上。
他布滿老人斑的右手,顫抖著捏緊手中軍報。
自家這個大兒子真是廢物!
先輸給鄭經,又敗給神龍教,一連丟失兩府之地,讓賊人進逼廣州。
尚可喜心頭籠罩上一股濃濃的陰霾,
《除平南王檄》,除王開海。
這是專門衝著自己來的啊。
就是不知道,這是不是自己那位好友吳三桂的手筆。
如果這是吳三桂起事之初就在廣東埋下的伏筆,那麼地方上的這些官員和鄉紳在這一年多的時間裡,對神龍教真的毫無察覺嗎?
內部會不會早已糜爛不堪,到處都是背叛者。
尚可喜憂心忡忡。
當年他和耿繼茂率軍屠廣州城,雖然將廣州城內大戶和百姓全部殺戮殆盡,但廣東其他地方的士紳,怕早已視他為洪水猛獸。
至於軍報上「神龍教只發展了兩個月,就匯聚出五萬大軍」的說辭,尚可喜是半點也不信的。
你當神龍教主是陳勝吳廣轉世啊,高喊「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天下便雲集響應,並起亡秦。
在當地豪強的默許下,神龍教至少得發展半年,才能有此規模。
尚可喜眼中閃過一絲厲芒,真當我老朽不堪,提不動刀了嗎?
「之孝!」
尚可喜猛地睜開眼,聲音中帶著不容置疑的堅決,
「立即召集城中所有將領,我要親自部署,蕩平神龍教!」
「另外,把尚之信那個廢物給叫回來,他已經不適合領兵打仗了。」
尚可喜的聲音柔和下來,
「你好好看,好好學,想要坐穩王位,必須精通兵事。」
「為父,時日不多了。」
……
鄭經駐軍於饒平縣。
海陽縣一戰,鄭家軍雖然在整體實力上領先於神龍教的五龍軍,戰損上兩軍傷亡竟差不多。
實在是架不住五龍軍士氣高漲,死戰不退,嘴裡喊著什麼「均田免賦,除王開海」就視死如歸的往前沖。
頂著火炮的炮擊,目睹殘肢紛飛,都不曾軍心潰散,後退半步。
這就是狂熱信徒嗎?
鄭經嘆氣。
相比之下,鄭家軍的戰鬥意志並不堅定。
而且五龍軍中還有兩位猛將,在萬軍叢中如入無人之境,很是打擊鄭家軍的士氣。
鄭經的臉色不太好看,
他本想以泉州等地為跳板,攻入廣東,占領地盤。
畢竟琉球那種不毛之地,怎麼比得上被開發許久的廣東。
但自家的實力,好像不太允許啊。
「郡王,卑職有事要奏。城牆上今日收到敵軍書信……」
鄭經在台灣被稱為延平郡王、奉明為正統。
神龍教這是想與我和談?
鄭經接過書信,只看見第一行字,面色便猛然一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