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
二十
春節假期,難得的一家人團聚。
英子與陳威兩口子帶著兒子去公園玩耍。陳晨對公園的兒童樂園表現出極大的興致。英子平時沒有時間,從來沒有帶孩子逛過公園,看到小朋友在歡快的玩耍,陳晨驚喜的兩眼放光。在滑滑梯上自由滑下的瞬間,高興的「咯、咯」直笑,嚷著要爸爸再抱他上去,反反覆覆的順勢下滑。陳威實在太累了,就哄他去買氣球才算罷休。
陳晨玩累了,在爸爸的懷裡睡著了。英子提著陳晨的隨身行李,拿著從孩子衣服扣眼裡取下的氣球。剛走進醫院大門口,門衛霍大爺就喊道:「梁英,有你的信」。英子高興的對陳威說:「一定是我家來的信,我去拿」。
英子從霍大爺手裡接過信封一看,原來是陳威單位來的信,她馬上把信遞給坐在傳達室門口長椅上歇腳的陳威:「給,是你的信件」。陳威接過信件快速的撕開封口,臉上露出了激動的笑容:「英子,我的調動批下來了,部隊讓我回去辦手續」。英子高興地說:「太好了,我做夢都盼著這一天的到來,這樣我們就可以不分開了」。英子的臉上笑成一朵花。
回到家,把熟睡的陳晨放到床上,夫妻倆躺在孩子兩邊作短暫的休息。「陳威,你準備什麼時候走?」。英子盯著陳威一臉不舍地問道。陳威微笑著回答:「明天早上我去買票,不知能買到哪一天的」。英子遺憾地說:「假還沒有休完就又要走了,真不想讓你走啊!」。陳威伸過手來隔著孩子輕輕的摸著英子的手寬慰地說:「沒有關係,這一次的分別時間不會太長,辦完手續我就回來了,你再辛苦一段時間,等我回來就好了」。「陳威,你回來家裡就沒有地方給毛毛住了,怎麼辦啊」?英子心情複雜地問陳威。陳威稍稍猶豫了片刻後說道:「英子,你看能不能把陳晨送幼兒園去,讓毛毛就不要來了」。英子也想不出更好的辦法解決,便說:「看來也只能這樣了,我明天去問一下院辦公室,看陳晨的年齡能不能送進幼兒園」。
醫院與外單位合辦的一所幼兒園,由院辦參與管理。
本來陳威能調回來是一件值得高興的事,但隨之而來的又是保姆的住宿問題不能解決。英子心如亂麻。她想不明白,人們經常說「好事成雙」,為什麼輪到自己這裡總是壓下葫蘆浮起瓢,此起彼伏。
英子心情忐忑的來到醫院行政辦公樓,找到院辦錢主任了解今年醫院孩子的入托情況。
錢主任是一個心地善良、性格溫和的人,是英子的同鄉。英子說明來意後,她為難地說:「你兒子還不到入托的年齡啊!託兒所要求年齡最小要滿一歲半才可以入托,你兒子只有一歲四個月,入托是要出示戶口本的。年齡太小了不好管理,原則上是不收的。但是呢,孩子安排不好你又沒有辦法上班。嗨!這還真的是個麻煩事。我想了一下,只能這麼辦,······。你去試試吧」。兩人如此這般的嘀咕了一陣後,英子臉上露出了微笑。
次日,英子去託兒所去辦理孩子入托的事。託兒所經辦人員問道:「孩子的戶口本帶了嗎」?英子忙湊上去說:「哦,是這樣的,我住的是平房,是醫院的臨時住房,沒有房號,孩子和我都是在單位的集體戶口本上,所以單位就只能開證明了」。說著就從包里取出了醫院開的證明材料遞給經辦員。那一刻,英子的手在明顯的顫抖,她的臉在發燒、心跳加快。她從來不會說謊,但今天她確實撒謊了。她在心裡暗暗祈禱:「願老天幫忙,今天的謊言能瞞天過海」。湊巧的是,經辦人員還真的相信了,所以順利的就把孩子入托的事搞定了。
入托的事搞定了。英子馬上給自己的母親寫信,告訴母親陳威要調回來的這一好消息,同時讓母親通知毛毛過完年就不要來了,孩子已經上託兒所去了。
二十一
陳威已經回單位去了。今天是陳晨第一天入托,英子早上六點半起床,摸摸陳晨的小腦袋,輕輕地在陳晨耳邊說:「小陳晨快起床了,太陽公公都起床了,我們要上託兒所找小朋友玩去嘍!」還在睡夢中的陳晨,不耐煩媽媽的打擾,放聲大哭。英子怎麼哄都不好使。此時,平時最喜歡的奶瓶也不管用了,閉著眼睛放聲哭,英子心痛不已,跟著孩子一起流淚。她真想讓孩子再睡一會,但是時間不允許啊!自己上班是不能遲到的。英子只能狠著心,強硬給孩子把衣服穿上。最後還是在「威化餅「的作用下才停止了哭鬧。英子抱著兒子細聲慢語地說:「託兒所有很多小朋友等著與陳晨一起玩,還有好多的好玩具,可好玩啦!媽媽帶你一起去玩吧!」。陳晨不哭了,可能是他在心裡默認了媽媽說的一切。
英子推著她的28「飛鴿」自行車,車上馱著孩子,還有入托的被服,風風火火的把陳晨送去託兒所。託兒所的布局色彩鮮艷,很吸引孩子的眼球,加之有那麼多小朋友都在玩。陳晨一下兩眼放光的興奮起來了,英子順勢鼓動陳晨去玩。陳晨怯生生地湊上去了。阿姨趕緊使眼色讓英子快走。英子轉身快速地離開了。
這一天,英子上班焦慮不安。耳邊總是幻聽陳晨在哭。她不時的抬頭看牆上的鬧鐘,鬧鐘好像故意和她作對,雖然秒針在有節奏的轉動,但分針、時針卻像被磁石吸住一樣。每分鐘都過的很煎熬。短短的幾個小時,卻好像等了好幾個月。她不知道自己離開後孩子哭了沒有?不知道孩子吃飯好不好?中午睡覺了沒有?······等等。一連串的問題在腦子裡不停的迴旋。好不容易熬到下班了,英子心急火燎地蹬著自行車,飛一樣的去託兒所接孩子。
英子急匆匆的來到託兒所,陳晨所在班的小朋友都已被家長接走了。看著小夥伴一個個都走了,陳晨急了,英子剛上樓梯就聽到陳晨哭得撕心裂肺。阿姨一臉不高興的對英子說:「以後早點來接孩子。五點半就放學了,你看現在都快六點半了,我下班晚一會沒有關係,主要是你家孩子一直在哭鬧啊!」英子不好意思地說:「對不起,我以後會注意的,今天辛苦你了!」。本來還想通過阿姨了解孩子今天的情況,但看著阿姨生氣的樣子,英子再也不好意思耽誤阿姨下班了。
抱著孩子走出託兒所的大門,此時的英子感覺如釋重負,心裡輕鬆了許多。孩子現在就在眼前了,她一整天的焦慮煙消雲散了。
晚上,在十二平米的小屋裡,英子陪兒子一起玩耍嬉鬧一會後,便親了一下陳晨的小臉蛋:「陳晨,你自己玩吧!媽媽做飯去好嗎?」陳晨高興的點頭應和:「哦!」。就在英子轉身要走的時候,忽然聽到趴在床上的陳晨用不太清晰的發音說:「大公雞,紅毛毛」。英子激動的轉過身去,一下把兒子摟在懷裡:「寶貝,你剛才說什麼?再說一遍」。陳晨看著媽媽不說話了,英子興奮地反覆啟發兒子:「大公雞,紅毛毛。大公雞,紅毛毛。大公雞,紅毛毛。······」終於陳晨跟著媽媽又開始說:「大公雞,紅毛毛。」這是陳晨學的第一首兒歌,也是寶貝上託兒所第一天的收穫。英子心裡滿滿的欣慰。
二十二
自從陳晨入托後,英子每天早晨都是六點半起床。不管孩子願意不願意起床,七點鐘必須準時把孩子強制性的拽起。孩子太小了,不能適應,總是哼哼唧唧的哭鬧,有時候坐在自行車上還在哭,一直能哭到託兒所。英子不知道,每天早上孩子在託兒所能哭多長時間,雖然她很心疼,但也沒有辦法。
英子下一周要上夜班,今天休息。她花了自己一個月的工資,上街給孩子買了一張童床,是四面帶檔的那種。她決定晚上帶孩子上夜班。
英子站在辦公室怯生生的對正在檢查護理記錄的護士長說道:「護士長,真不好意思,有個事想請您幫個忙」。護士長問道:「有什麼事,你就說吧!」。英子低下頭,支支吾吾的半天說不出口:「哦!我真的不好意思,說出來可能有點難為您,但我希望您能幫我」。護士長停下手裡的工作,抬起頭看著英子說:「什麼事你就直說吧!怎麼還吞吞吐吐的」。英子一臉愁苦的表情說:「我家現在也沒有雇用保姆了。我上夜班的時候,孩子晚上就沒有人照看了,我給他買了一張童床,我想上班帶孩子來辦公室睡覺,我保證不會影響工作,可以嗎?」。護士長猶豫了片刻:「哦!你的情況比較特殊,這我知道。孩子太小了,單獨放家裡確實也不行。但按規定醫務人員上班不能帶孩子的」。護士長停頓了一下繼續說:「嗯!這樣吧!你帶孩子上夜班的事,只要別人不提意見,我就當不知道,你也不要給別人說我知道此事,我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前提是一定要把孩子安頓好,不要影響工作奧!」。英子理解護士長的難處,她的工作是要面對全科護士,必須要一碗水端平,她不想落人口舌。今天,護士長給的答覆自己已經很滿足了。便高興的連忙道謝:「我知道了,謝謝護士長!」。
其實,護士長之所以這樣說,也有她自己的想法:如果按規定不讓英子上夜班帶孩子,那麼英子就上不了夜班了。科室護理人員編制少,大家都很辛苦,長期照顧一人不上夜班是不可能的。因此,她給英子送了一個順水人情的同時還不得罪大家。如果護理部知道了此事,批評下來,那也是英子自己的個人行為,與科室無關。在那個只講工作、效率的年代,所有兒女情長的事,都要給革命工作讓路,個人的困難只能自己克服。要讓領導網開一面,照顧自己,那是不可能的。
記得當年英子結婚,要申請單位的福利房,院長以住房緊張為由,拒絕給英子分房,並勸說英子:「梁英啊,你的年齡還小,不應該這麼早就談情說愛,還著急結婚。年輕人應該把精力放在工作上。聽說你男朋友還參加過對越自衛還擊戰,按理說,你的情況單位分福利房時是要照顧的對象,但咱們醫院住房緊張,需要住房的人太多了,好多老同志都沒有住房,照顧不過來,所以你要理解領導的難處。好好的工作,等到你的工齡達到一定的年限了,就可以自然而然地參與分房了」。為此事,部隊還專門派人來醫院協調分房一事,但仍然無果而返。那年英子整整27歲了,在當時來說就是大齡女孩了。無奈,只好先把結婚證領了,再等醫院論資排輩的排隊分房。終於在一年以後分到一間十二平米的單身宿舍作為婚房。
英子的性格很倔強,她深知,自己在這個社會上沒有背景可以依靠。所以自己必須要付出努力,學會自立自強。如果為了博取別人的同情過分的哭訴自己的困難,不一定能獲得別人的同情,反而可能會使自己成為別人飯後茶餘的笑料。
英子晚上要上夜班了。她把孩子從託兒所接回來後,急急忙忙地打開煤氣灶,鍋里盛了兩碗水,抓了一把米,熬了剛好一碗粥。陳晨下午在託兒所吃過飯了,英子給他餵了幾口飯後,就鬧著要玩去。碗裡剩下的飯,英子全部包攬,狼吞虎咽的灌進了肚子。
夜班是晚上十點鐘交接。但當華燈初上、夜幕降臨的時候,英子就開始「搬家了」。她把孩子鎖在家裡,自己在家與科室之間來回跑了好幾趟,把童床、孩子的被服、奶瓶、奶粉以及孩子晚上所需的所有東西都提前送到護辦室,然後再回去抱孩子,在接班之前要把孩子安頓好。哄著孩子睡著後,也就該到接班時間了。交接藥品、物品、新入院病人,以及對重危患者病情的床頭交接。慢慢長夜就這樣開始了。
夜班護士是不允許休息的,當然也就沒有休息床了。夜深人靜,病情穩定的患者都入睡了,英子拿著手電筒每隔一個小時挨個查一次病房,走進每一個病房裡轉一圈,細心聆聽每個患者的鼾聲。此起彼伏的鼾聲,有的像驚濤拍岸,有的像細雨潺潺,宛如一曲曲溫情的搖籃曲。10床的吳大姐睡眠不好,無法入睡,要鎮靜藥。17床的張大媽,因為下午洗澡受涼而發燒了,高燒39,0度,給退熱藥物,同時給予物理降溫,忙活了兩個小時······。
43床住的高大爺是肺癌晚期,已經進入昏迷狀態,今天下病危通知了。兩個兒子一直守在床邊。英子認真的做好護理病情觀察記錄及用藥記錄,看著病床上吸著氧氣的高大爺,英子心裡一陣酸楚,高大爺是軍人出身,說話和藹,談吐風趣,善解人意,剛來住院的時候還能下地走路。76歲的高齡,個子高大筆直。看得出來,年輕的時候一定是英俊的帥小伙。病情發現時,癌細胞已經擴散轉移,儘管兒子陪著他輾轉於BJ、上海等著名大醫院尋醫問藥,積極的治療,但效果都不佳。高大爺很清楚自己的病情,所以就吵著鬧著要回a城。也許,他想實現自己真正意義上的葉落歸根。有一次,英子在給高大爺做治療時,剛好看到高大爺的老伴來病房探視高大爺,高大爺緊緊的拉著坐在床沿邊上大媽的手說:「老伴啊!這輩子你為我付出的太多了,我一輩子工作在外,你在家替我孝敬老人,為我撫養孩子,我虧欠你的太多了。現在我退休了,本來想可以好好的陪陪你了,但閻王爺又召喚我了。看來這輩子我是報答不了你了,下輩子我給你做牛做馬」。大媽滿臉淚水的對大爺說:「老高啊!既然你都說欠我的情了,那就這輩子還了唄,不要拖到下輩子了,我還沒有走你就想溜,這可不是一個軍人的風格啊!我不會讓你走的,······」。老兩口拉在一起的手攥的緊緊的,久久沒有分開。平淡的歲月讓他們把甜美的愛情醞釀成了濃濃的親情,英子在一旁看的淚目!
高大爺已經被病痛折磨的骨瘦如柴了,鼻孔里插著吸氧導管,蜷縮在床上,一動不動,只有胸脯的起伏在證明他生命體徵的存在。家屬不想延長他的痛苦,已經簽字放棄治療了。
每次查完房,英子都偷偷的瞅一眼熟睡的陳晨。還好,他知道媽媽在辛苦忙碌,睡得很香。
凌晨四點以後,睡眠不好的患者入睡了,高燒的患者也退燒了。英子卻像打了雞血一樣的,仍然精神抖擻,因為要開始做交接班之前的工作了。給患者發早上的藥、抽血、測血壓、書寫交接班報告、整理治療室及護辦室。七點整,強制性的喚醒兒子,喝奶、穿衣、收拾童床。病區里經常能遇到突發事件。或住院病人病情出現變化,或收住新入院病人。如果沒有預留時間,就會影響交接班。
交完班,已經是八點半了,英子滿臉倦容的又開始了「搬家」。因為科里沒有地方可以存放私人物品,所以孩子的童床及被服,每天必須要這樣的搬來搬去。好在家與科室的距離不是很遠。等所有的東西都收拾好了。孩子也就去不了託兒所了,因為九點以後託兒所的大門就關上了。
英子躺在床上,像泄了氣的皮球一樣,閉著眼睛一動不動。任憑陳晨在身上翻過來倒過去地折騰,她也不想說一句話,太累了。她體會到了什麼是精疲力盡,她只想好好的睡一覺。
陳晨終於玩累了,自己倒在床上睡著了。英子給他蓋好被子,娘倆都睡覺了。
二十三
英子每天都是這樣,複製同一個模式在運轉。再苦再累也是咬緊牙關。一個信念支撐著她:「挺住!挺住!困難是暫時的,陳威馬上就可以回來與自己一起來分擔了」。
陳威回部隊,辦理調動手續不是很順利。兩月後才回到a城。
走到自家門口,發現鑰匙打不開門了。跑到英子的科室詢問後才知道,原來,醫院要擴大辦公區域,讓部分住戶搬到家屬院的平房去了,其中也包括了英子的家。
站在新屋,陳威半天楞在那兒,他無法想像,個子1·53米,體重90多斤的英子是怎麼搬的這個家。
原來,陳威剛走不久,醫院就通知英子搬家。平房也是十二平米大小,但另有一間約3平米的廚房。與原來的宿舍樓比較,條件還是有所改善,廚房有自來水也方便了許多。發了鑰匙的當天,英子晚上一夜未睡,趁孩子睡覺的時間,她把柜子里的所有東西都掏出來打包,把組合柜子上所有的抽屜與玻璃都卸下來一趟一趟的自己搬運。家屬院與辦公區域只有一牆之隔。她自己也不知道,這一夜她來來回回地跑了多少趟。反正等到天亮孩子醒來的時候,她已經把能搬動的東西全都搬完了。剩下的大件柜子與床她真不知道怎麼才能搬下去了。
同事小穆與英子在同一天搬家,小穆老公找的單位食堂幫廚的幾個小伙子來幫忙搬家。因為,小穆平時與英子的關係相處的不錯。所以,小穆家的家具搬完後,她老公又拜託幾個小伙多跑了幾趟,幫英子把柜子搬到新房去。英子內心十分感激,但面對幾個小伙子,靦腆的英子除了道聲:「謝謝!」,連最起碼的香菸都沒有散發,因為家裡沒有男人,所以根本就沒有香菸。
家裡收拾的乾淨整潔,空間也要比原來的宿舍顯得寬敞一些。因為有廚房了,櫥櫃就放進廚房了。
陳威回家後的第二天就去新單位報到去了。接下來的日子是每周六晚上陳威搭班車回來,周一早上六點起床再搭班車回單位。英子的日子依舊,整天忙得腳打後腦勺。所不同的是,陳威可以陪孩子周日玩一天。但如果周內家裡有什麼事需要處理,那還是只有英子一人面對了。
陳晨又生病了,氣喘、咳嗽、發燒。託兒所阿姨告訴英子,孩子一整天都精神萎靡。英子急急忙忙的帶孩子去小兒科就診,值班大夫聽完英子對病情的敘說,再做仔細的檢查,診斷為:「喘息性肺炎」,需要靜脈輸液治療。這次生病距離上次生病還不到一月,上一次的症狀同這次一樣,也是「喘息性肺炎」,靜脈輸液治療了七天才痊癒。英子心情沉重的帶著孩子做各種化驗檢查及取藥。
每次孩子生病需要輸液,英子都是帶著藥品在家自己給兒子輸液。因為這樣孩子液體輸上後就可以睡覺了。輸液結束的遲早都沒有關係。要是在醫院輸液的話,結束的太晚了會影響孩子休息,第二天就不能按時起床上託兒所了。
本來,孩子生病是不應該送去託兒所的,但如果不去託兒所,在家又能有誰來照顧他呢?所以,陳晨每次生病都是白天堅持上託兒所,晚上回家輸液體。肺炎患者的液體滴速要求慢,每次都能滴到半夜,英子就這樣一直守在兒子身邊。
今天是輸液治療的第五天了。英子把陳晨從託兒所接回來後,就帶去小兒科複查。小兒科楊大夫很認真的給陳晨聽完診,從耳朵上摘下聽診器後,一臉嚴肅地對英子說:「喘鳴音還沒有完全消失,還要繼續用藥治療。你這孩子體質太差了,生病的頻率也太高了,應該考慮調節免疫」。英子問:「如何調節免疫?您說具體一點,怎麼操作啊?」楊大夫停頓一下說:「孩子是早產兒,沒有母乳餵養,體質本來就差,加之年齡又太小了,不適合這麼早上託兒所,如果可以的話,在家專人精心照顧一段時間,讓孩子恢復一下。不能總是這樣反反覆覆的啊!等孩子再長大一點抗病的能力就自然會好點」。英子長長的嘆了一口氣苦笑的說:「哎!沒有條件啊!想找個保姆幫忙都沒有地方住。楊大夫,您看在治療用藥方面還有沒有別的辦法」。楊大夫說:「辦法還有一個,就是你和他爸爸不知道誰與孩子的血型相同,可不可以給孩子輸點同型血,給孩子身體支持一下」。英子馬上說:「我的血型是B型,陳晨的血型我還不清楚,現在我就帶他去查,如果他能與我的血型相同的話,我可以給他輸,我的身體沒有問題」。
經過化驗,結果顯示陳晨與媽媽的血型一樣,都是B型血。第二天,母子二人同時躺在病房緊挨的兩張床上。鮮紅的血液從媽媽的胳臂里抽出,經過抗凝處理,然後熱乎乎的血液再緩緩的推進兒子的身體。陳晨因為恐懼害怕,哭著要媽媽抱,英子不斷的安慰鼓勵孩子:「兒子,不害怕,媽媽在這裡陪你,你是最勇敢的寶貝,······」。英子希望她的血液能發揮最大的潛能給兒子帶去抗病的能力,只要兒子能健康快樂的成長,她願意付出一切。
春節假期,難得的一家人團聚。
英子與陳威兩口子帶著兒子去公園玩耍。陳晨對公園的兒童樂園表現出極大的興致。英子平時沒有時間,從來沒有帶孩子逛過公園,看到小朋友在歡快的玩耍,陳晨驚喜的兩眼放光。在滑滑梯上自由滑下的瞬間,高興的「咯、咯」直笑,嚷著要爸爸再抱他上去,反反覆覆的順勢下滑。陳威實在太累了,就哄他去買氣球才算罷休。
陳晨玩累了,在爸爸的懷裡睡著了。英子提著陳晨的隨身行李,拿著從孩子衣服扣眼裡取下的氣球。剛走進醫院大門口,門衛霍大爺就喊道:「梁英,有你的信」。英子高興的對陳威說:「一定是我家來的信,我去拿」。
英子從霍大爺手裡接過信封一看,原來是陳威單位來的信,她馬上把信遞給坐在傳達室門口長椅上歇腳的陳威:「給,是你的信件」。陳威接過信件快速的撕開封口,臉上露出了激動的笑容:「英子,我的調動批下來了,部隊讓我回去辦手續」。英子高興地說:「太好了,我做夢都盼著這一天的到來,這樣我們就可以不分開了」。英子的臉上笑成一朵花。
回到家,把熟睡的陳晨放到床上,夫妻倆躺在孩子兩邊作短暫的休息。「陳威,你準備什麼時候走?」。英子盯著陳威一臉不舍地問道。陳威微笑著回答:「明天早上我去買票,不知能買到哪一天的」。英子遺憾地說:「假還沒有休完就又要走了,真不想讓你走啊!」。陳威伸過手來隔著孩子輕輕的摸著英子的手寬慰地說:「沒有關係,這一次的分別時間不會太長,辦完手續我就回來了,你再辛苦一段時間,等我回來就好了」。「陳威,你回來家裡就沒有地方給毛毛住了,怎麼辦啊」?英子心情複雜地問陳威。陳威稍稍猶豫了片刻後說道:「英子,你看能不能把陳晨送幼兒園去,讓毛毛就不要來了」。英子也想不出更好的辦法解決,便說:「看來也只能這樣了,我明天去問一下院辦公室,看陳晨的年齡能不能送進幼兒園」。
醫院與外單位合辦的一所幼兒園,由院辦參與管理。
本來陳威能調回來是一件值得高興的事,但隨之而來的又是保姆的住宿問題不能解決。英子心如亂麻。她想不明白,人們經常說「好事成雙」,為什麼輪到自己這裡總是壓下葫蘆浮起瓢,此起彼伏。
英子心情忐忑的來到醫院行政辦公樓,找到院辦錢主任了解今年醫院孩子的入托情況。
錢主任是一個心地善良、性格溫和的人,是英子的同鄉。英子說明來意後,她為難地說:「你兒子還不到入托的年齡啊!託兒所要求年齡最小要滿一歲半才可以入托,你兒子只有一歲四個月,入托是要出示戶口本的。年齡太小了不好管理,原則上是不收的。但是呢,孩子安排不好你又沒有辦法上班。嗨!這還真的是個麻煩事。我想了一下,只能這麼辦,······。你去試試吧」。兩人如此這般的嘀咕了一陣後,英子臉上露出了微笑。
次日,英子去託兒所去辦理孩子入托的事。託兒所經辦人員問道:「孩子的戶口本帶了嗎」?英子忙湊上去說:「哦,是這樣的,我住的是平房,是醫院的臨時住房,沒有房號,孩子和我都是在單位的集體戶口本上,所以單位就只能開證明了」。說著就從包里取出了醫院開的證明材料遞給經辦員。那一刻,英子的手在明顯的顫抖,她的臉在發燒、心跳加快。她從來不會說謊,但今天她確實撒謊了。她在心裡暗暗祈禱:「願老天幫忙,今天的謊言能瞞天過海」。湊巧的是,經辦人員還真的相信了,所以順利的就把孩子入托的事搞定了。
入托的事搞定了。英子馬上給自己的母親寫信,告訴母親陳威要調回來的這一好消息,同時讓母親通知毛毛過完年就不要來了,孩子已經上託兒所去了。
二十一
陳威已經回單位去了。今天是陳晨第一天入托,英子早上六點半起床,摸摸陳晨的小腦袋,輕輕地在陳晨耳邊說:「小陳晨快起床了,太陽公公都起床了,我們要上託兒所找小朋友玩去嘍!」還在睡夢中的陳晨,不耐煩媽媽的打擾,放聲大哭。英子怎麼哄都不好使。此時,平時最喜歡的奶瓶也不管用了,閉著眼睛放聲哭,英子心痛不已,跟著孩子一起流淚。她真想讓孩子再睡一會,但是時間不允許啊!自己上班是不能遲到的。英子只能狠著心,強硬給孩子把衣服穿上。最後還是在「威化餅「的作用下才停止了哭鬧。英子抱著兒子細聲慢語地說:「託兒所有很多小朋友等著與陳晨一起玩,還有好多的好玩具,可好玩啦!媽媽帶你一起去玩吧!」。陳晨不哭了,可能是他在心裡默認了媽媽說的一切。
英子推著她的28「飛鴿」自行車,車上馱著孩子,還有入托的被服,風風火火的把陳晨送去託兒所。託兒所的布局色彩鮮艷,很吸引孩子的眼球,加之有那麼多小朋友都在玩。陳晨一下兩眼放光的興奮起來了,英子順勢鼓動陳晨去玩。陳晨怯生生地湊上去了。阿姨趕緊使眼色讓英子快走。英子轉身快速地離開了。
這一天,英子上班焦慮不安。耳邊總是幻聽陳晨在哭。她不時的抬頭看牆上的鬧鐘,鬧鐘好像故意和她作對,雖然秒針在有節奏的轉動,但分針、時針卻像被磁石吸住一樣。每分鐘都過的很煎熬。短短的幾個小時,卻好像等了好幾個月。她不知道自己離開後孩子哭了沒有?不知道孩子吃飯好不好?中午睡覺了沒有?······等等。一連串的問題在腦子裡不停的迴旋。好不容易熬到下班了,英子心急火燎地蹬著自行車,飛一樣的去託兒所接孩子。
英子急匆匆的來到託兒所,陳晨所在班的小朋友都已被家長接走了。看著小夥伴一個個都走了,陳晨急了,英子剛上樓梯就聽到陳晨哭得撕心裂肺。阿姨一臉不高興的對英子說:「以後早點來接孩子。五點半就放學了,你看現在都快六點半了,我下班晚一會沒有關係,主要是你家孩子一直在哭鬧啊!」英子不好意思地說:「對不起,我以後會注意的,今天辛苦你了!」。本來還想通過阿姨了解孩子今天的情況,但看著阿姨生氣的樣子,英子再也不好意思耽誤阿姨下班了。
抱著孩子走出託兒所的大門,此時的英子感覺如釋重負,心裡輕鬆了許多。孩子現在就在眼前了,她一整天的焦慮煙消雲散了。
晚上,在十二平米的小屋裡,英子陪兒子一起玩耍嬉鬧一會後,便親了一下陳晨的小臉蛋:「陳晨,你自己玩吧!媽媽做飯去好嗎?」陳晨高興的點頭應和:「哦!」。就在英子轉身要走的時候,忽然聽到趴在床上的陳晨用不太清晰的發音說:「大公雞,紅毛毛」。英子激動的轉過身去,一下把兒子摟在懷裡:「寶貝,你剛才說什麼?再說一遍」。陳晨看著媽媽不說話了,英子興奮地反覆啟發兒子:「大公雞,紅毛毛。大公雞,紅毛毛。大公雞,紅毛毛。······」終於陳晨跟著媽媽又開始說:「大公雞,紅毛毛。」這是陳晨學的第一首兒歌,也是寶貝上託兒所第一天的收穫。英子心裡滿滿的欣慰。
二十二
自從陳晨入托後,英子每天早晨都是六點半起床。不管孩子願意不願意起床,七點鐘必須準時把孩子強制性的拽起。孩子太小了,不能適應,總是哼哼唧唧的哭鬧,有時候坐在自行車上還在哭,一直能哭到託兒所。英子不知道,每天早上孩子在託兒所能哭多長時間,雖然她很心疼,但也沒有辦法。
英子下一周要上夜班,今天休息。她花了自己一個月的工資,上街給孩子買了一張童床,是四面帶檔的那種。她決定晚上帶孩子上夜班。
英子站在辦公室怯生生的對正在檢查護理記錄的護士長說道:「護士長,真不好意思,有個事想請您幫個忙」。護士長問道:「有什麼事,你就說吧!」。英子低下頭,支支吾吾的半天說不出口:「哦!我真的不好意思,說出來可能有點難為您,但我希望您能幫我」。護士長停下手裡的工作,抬起頭看著英子說:「什麼事你就直說吧!怎麼還吞吞吐吐的」。英子一臉愁苦的表情說:「我家現在也沒有雇用保姆了。我上夜班的時候,孩子晚上就沒有人照看了,我給他買了一張童床,我想上班帶孩子來辦公室睡覺,我保證不會影響工作,可以嗎?」。護士長猶豫了片刻:「哦!你的情況比較特殊,這我知道。孩子太小了,單獨放家裡確實也不行。但按規定醫務人員上班不能帶孩子的」。護士長停頓了一下繼續說:「嗯!這樣吧!你帶孩子上夜班的事,只要別人不提意見,我就當不知道,你也不要給別人說我知道此事,我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前提是一定要把孩子安頓好,不要影響工作奧!」。英子理解護士長的難處,她的工作是要面對全科護士,必須要一碗水端平,她不想落人口舌。今天,護士長給的答覆自己已經很滿足了。便高興的連忙道謝:「我知道了,謝謝護士長!」。
其實,護士長之所以這樣說,也有她自己的想法:如果按規定不讓英子上夜班帶孩子,那麼英子就上不了夜班了。科室護理人員編制少,大家都很辛苦,長期照顧一人不上夜班是不可能的。因此,她給英子送了一個順水人情的同時還不得罪大家。如果護理部知道了此事,批評下來,那也是英子自己的個人行為,與科室無關。在那個只講工作、效率的年代,所有兒女情長的事,都要給革命工作讓路,個人的困難只能自己克服。要讓領導網開一面,照顧自己,那是不可能的。
記得當年英子結婚,要申請單位的福利房,院長以住房緊張為由,拒絕給英子分房,並勸說英子:「梁英啊,你的年齡還小,不應該這麼早就談情說愛,還著急結婚。年輕人應該把精力放在工作上。聽說你男朋友還參加過對越自衛還擊戰,按理說,你的情況單位分福利房時是要照顧的對象,但咱們醫院住房緊張,需要住房的人太多了,好多老同志都沒有住房,照顧不過來,所以你要理解領導的難處。好好的工作,等到你的工齡達到一定的年限了,就可以自然而然地參與分房了」。為此事,部隊還專門派人來醫院協調分房一事,但仍然無果而返。那年英子整整27歲了,在當時來說就是大齡女孩了。無奈,只好先把結婚證領了,再等醫院論資排輩的排隊分房。終於在一年以後分到一間十二平米的單身宿舍作為婚房。
英子的性格很倔強,她深知,自己在這個社會上沒有背景可以依靠。所以自己必須要付出努力,學會自立自強。如果為了博取別人的同情過分的哭訴自己的困難,不一定能獲得別人的同情,反而可能會使自己成為別人飯後茶餘的笑料。
英子晚上要上夜班了。她把孩子從託兒所接回來後,急急忙忙地打開煤氣灶,鍋里盛了兩碗水,抓了一把米,熬了剛好一碗粥。陳晨下午在託兒所吃過飯了,英子給他餵了幾口飯後,就鬧著要玩去。碗裡剩下的飯,英子全部包攬,狼吞虎咽的灌進了肚子。
夜班是晚上十點鐘交接。但當華燈初上、夜幕降臨的時候,英子就開始「搬家了」。她把孩子鎖在家裡,自己在家與科室之間來回跑了好幾趟,把童床、孩子的被服、奶瓶、奶粉以及孩子晚上所需的所有東西都提前送到護辦室,然後再回去抱孩子,在接班之前要把孩子安頓好。哄著孩子睡著後,也就該到接班時間了。交接藥品、物品、新入院病人,以及對重危患者病情的床頭交接。慢慢長夜就這樣開始了。
夜班護士是不允許休息的,當然也就沒有休息床了。夜深人靜,病情穩定的患者都入睡了,英子拿著手電筒每隔一個小時挨個查一次病房,走進每一個病房裡轉一圈,細心聆聽每個患者的鼾聲。此起彼伏的鼾聲,有的像驚濤拍岸,有的像細雨潺潺,宛如一曲曲溫情的搖籃曲。10床的吳大姐睡眠不好,無法入睡,要鎮靜藥。17床的張大媽,因為下午洗澡受涼而發燒了,高燒39,0度,給退熱藥物,同時給予物理降溫,忙活了兩個小時······。
43床住的高大爺是肺癌晚期,已經進入昏迷狀態,今天下病危通知了。兩個兒子一直守在床邊。英子認真的做好護理病情觀察記錄及用藥記錄,看著病床上吸著氧氣的高大爺,英子心裡一陣酸楚,高大爺是軍人出身,說話和藹,談吐風趣,善解人意,剛來住院的時候還能下地走路。76歲的高齡,個子高大筆直。看得出來,年輕的時候一定是英俊的帥小伙。病情發現時,癌細胞已經擴散轉移,儘管兒子陪著他輾轉於BJ、上海等著名大醫院尋醫問藥,積極的治療,但效果都不佳。高大爺很清楚自己的病情,所以就吵著鬧著要回a城。也許,他想實現自己真正意義上的葉落歸根。有一次,英子在給高大爺做治療時,剛好看到高大爺的老伴來病房探視高大爺,高大爺緊緊的拉著坐在床沿邊上大媽的手說:「老伴啊!這輩子你為我付出的太多了,我一輩子工作在外,你在家替我孝敬老人,為我撫養孩子,我虧欠你的太多了。現在我退休了,本來想可以好好的陪陪你了,但閻王爺又召喚我了。看來這輩子我是報答不了你了,下輩子我給你做牛做馬」。大媽滿臉淚水的對大爺說:「老高啊!既然你都說欠我的情了,那就這輩子還了唄,不要拖到下輩子了,我還沒有走你就想溜,這可不是一個軍人的風格啊!我不會讓你走的,······」。老兩口拉在一起的手攥的緊緊的,久久沒有分開。平淡的歲月讓他們把甜美的愛情醞釀成了濃濃的親情,英子在一旁看的淚目!
高大爺已經被病痛折磨的骨瘦如柴了,鼻孔里插著吸氧導管,蜷縮在床上,一動不動,只有胸脯的起伏在證明他生命體徵的存在。家屬不想延長他的痛苦,已經簽字放棄治療了。
每次查完房,英子都偷偷的瞅一眼熟睡的陳晨。還好,他知道媽媽在辛苦忙碌,睡得很香。
凌晨四點以後,睡眠不好的患者入睡了,高燒的患者也退燒了。英子卻像打了雞血一樣的,仍然精神抖擻,因為要開始做交接班之前的工作了。給患者發早上的藥、抽血、測血壓、書寫交接班報告、整理治療室及護辦室。七點整,強制性的喚醒兒子,喝奶、穿衣、收拾童床。病區里經常能遇到突發事件。或住院病人病情出現變化,或收住新入院病人。如果沒有預留時間,就會影響交接班。
交完班,已經是八點半了,英子滿臉倦容的又開始了「搬家」。因為科里沒有地方可以存放私人物品,所以孩子的童床及被服,每天必須要這樣的搬來搬去。好在家與科室的距離不是很遠。等所有的東西都收拾好了。孩子也就去不了託兒所了,因為九點以後託兒所的大門就關上了。
英子躺在床上,像泄了氣的皮球一樣,閉著眼睛一動不動。任憑陳晨在身上翻過來倒過去地折騰,她也不想說一句話,太累了。她體會到了什麼是精疲力盡,她只想好好的睡一覺。
陳晨終於玩累了,自己倒在床上睡著了。英子給他蓋好被子,娘倆都睡覺了。
二十三
英子每天都是這樣,複製同一個模式在運轉。再苦再累也是咬緊牙關。一個信念支撐著她:「挺住!挺住!困難是暫時的,陳威馬上就可以回來與自己一起來分擔了」。
陳威回部隊,辦理調動手續不是很順利。兩月後才回到a城。
走到自家門口,發現鑰匙打不開門了。跑到英子的科室詢問後才知道,原來,醫院要擴大辦公區域,讓部分住戶搬到家屬院的平房去了,其中也包括了英子的家。
站在新屋,陳威半天楞在那兒,他無法想像,個子1·53米,體重90多斤的英子是怎麼搬的這個家。
原來,陳威剛走不久,醫院就通知英子搬家。平房也是十二平米大小,但另有一間約3平米的廚房。與原來的宿舍樓比較,條件還是有所改善,廚房有自來水也方便了許多。發了鑰匙的當天,英子晚上一夜未睡,趁孩子睡覺的時間,她把柜子里的所有東西都掏出來打包,把組合柜子上所有的抽屜與玻璃都卸下來一趟一趟的自己搬運。家屬院與辦公區域只有一牆之隔。她自己也不知道,這一夜她來來回回地跑了多少趟。反正等到天亮孩子醒來的時候,她已經把能搬動的東西全都搬完了。剩下的大件柜子與床她真不知道怎麼才能搬下去了。
同事小穆與英子在同一天搬家,小穆老公找的單位食堂幫廚的幾個小伙子來幫忙搬家。因為,小穆平時與英子的關係相處的不錯。所以,小穆家的家具搬完後,她老公又拜託幾個小伙多跑了幾趟,幫英子把柜子搬到新房去。英子內心十分感激,但面對幾個小伙子,靦腆的英子除了道聲:「謝謝!」,連最起碼的香菸都沒有散發,因為家裡沒有男人,所以根本就沒有香菸。
家裡收拾的乾淨整潔,空間也要比原來的宿舍顯得寬敞一些。因為有廚房了,櫥櫃就放進廚房了。
陳威回家後的第二天就去新單位報到去了。接下來的日子是每周六晚上陳威搭班車回來,周一早上六點起床再搭班車回單位。英子的日子依舊,整天忙得腳打後腦勺。所不同的是,陳威可以陪孩子周日玩一天。但如果周內家裡有什麼事需要處理,那還是只有英子一人面對了。
陳晨又生病了,氣喘、咳嗽、發燒。託兒所阿姨告訴英子,孩子一整天都精神萎靡。英子急急忙忙的帶孩子去小兒科就診,值班大夫聽完英子對病情的敘說,再做仔細的檢查,診斷為:「喘息性肺炎」,需要靜脈輸液治療。這次生病距離上次生病還不到一月,上一次的症狀同這次一樣,也是「喘息性肺炎」,靜脈輸液治療了七天才痊癒。英子心情沉重的帶著孩子做各種化驗檢查及取藥。
每次孩子生病需要輸液,英子都是帶著藥品在家自己給兒子輸液。因為這樣孩子液體輸上後就可以睡覺了。輸液結束的遲早都沒有關係。要是在醫院輸液的話,結束的太晚了會影響孩子休息,第二天就不能按時起床上託兒所了。
本來,孩子生病是不應該送去託兒所的,但如果不去託兒所,在家又能有誰來照顧他呢?所以,陳晨每次生病都是白天堅持上託兒所,晚上回家輸液體。肺炎患者的液體滴速要求慢,每次都能滴到半夜,英子就這樣一直守在兒子身邊。
今天是輸液治療的第五天了。英子把陳晨從託兒所接回來後,就帶去小兒科複查。小兒科楊大夫很認真的給陳晨聽完診,從耳朵上摘下聽診器後,一臉嚴肅地對英子說:「喘鳴音還沒有完全消失,還要繼續用藥治療。你這孩子體質太差了,生病的頻率也太高了,應該考慮調節免疫」。英子問:「如何調節免疫?您說具體一點,怎麼操作啊?」楊大夫停頓一下說:「孩子是早產兒,沒有母乳餵養,體質本來就差,加之年齡又太小了,不適合這麼早上託兒所,如果可以的話,在家專人精心照顧一段時間,讓孩子恢復一下。不能總是這樣反反覆覆的啊!等孩子再長大一點抗病的能力就自然會好點」。英子長長的嘆了一口氣苦笑的說:「哎!沒有條件啊!想找個保姆幫忙都沒有地方住。楊大夫,您看在治療用藥方面還有沒有別的辦法」。楊大夫說:「辦法還有一個,就是你和他爸爸不知道誰與孩子的血型相同,可不可以給孩子輸點同型血,給孩子身體支持一下」。英子馬上說:「我的血型是B型,陳晨的血型我還不清楚,現在我就帶他去查,如果他能與我的血型相同的話,我可以給他輸,我的身體沒有問題」。
經過化驗,結果顯示陳晨與媽媽的血型一樣,都是B型血。第二天,母子二人同時躺在病房緊挨的兩張床上。鮮紅的血液從媽媽的胳臂里抽出,經過抗凝處理,然後熱乎乎的血液再緩緩的推進兒子的身體。陳晨因為恐懼害怕,哭著要媽媽抱,英子不斷的安慰鼓勵孩子:「兒子,不害怕,媽媽在這裡陪你,你是最勇敢的寶貝,······」。英子希望她的血液能發揮最大的潛能給兒子帶去抗病的能力,只要兒子能健康快樂的成長,她願意付出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