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祖宗保佑
送糧風波只是元醫生生活里的一個小插曲。
兩天後,龍書記再次來到元醫生家,隨後去了何細軍家再次商談交納公糧的事情。有前期這麼多的鋪墊,事情水到渠成,應該談得很順利,因為第二天一早元醫生就看到何細軍一個人推著獨輪車,「吱呀吱呀」地從門前經過。
日子又恢復了平靜。
「博哥,博哥。」是自己三弟的聲音,「明天七月半,你要燒錢紙不?」
國之大事,在祀與耕,對於一個家庭來說,也是,祭祀祖先和神明的傳統,已經深深地融入進了中國人的血脈,七月半就是一年裡最重要的祭祀節日之一。
在這一天裡,黃泉和人間的門戶就會打開,過世的先祖們都會通過黃泉之門,重新回到人間和親人們團聚。為了迎接先祖們回家,人們會舉行隆重且熱烈的儀式。元家的儀式同樣如此,尤其是在前年家裡的老父親中風偏癱之後,七月半的祭祀活動越發隆重。
和他的父母和兄弟姐妹不同,元醫生自認為是一位「堅定」的「無神論者」。他不僅自己不信鬼神、不祭神明,對於兄弟們的虔誠,他常常也不以為然,說道:「有什麼神靈?人定勝天,還是要靠自己。純粹是浪費錢財。」
「不知者不罪」,所以對於元醫生的不敬,神明和祖先們並沒有降下罪罰。他的父母和兄弟們也都已經司空見慣了元醫生的特立獨行,對他的胡言亂語也都不以為意。
不過今年的元醫生,和往年不一樣,因為他今年需要給祖先和神靈們送上加倍的供養,為自己的兒子還一個願。他大聲回答著自己的三弟:「燒呢。」
元醫生三弟剛好跨過門檻,問道:「是要給侖伢子還願吧?」
「是的。」元醫生回答。
「嗯,是有的呢。侖伢子許完願後就都好了吧。」元醫生三弟問道。
元醫生沒有回答。他雖然自詡為無神論者,但是生長於斯,想要完全隔絕和神明的聯繫,看來也是徒勞。鄉野多詭異之事,小孩子經常會受到未明事物的驚嚇,接下來很長時間都會整夜驚啼、夜不能寐;或者年老的人,被惡煞纏身,導致身體經年不適;等等等。
這些「病症」往往會藥石難醫,需要通過家裡最虔誠的長輩或者寺廟裡的神漢,祈求神明或者祖先的保佑,才能治癒。
去年九十月份的時候,元醫生的大兒子有天晚上半夜起來夜尿的時候,不知道受到什麼的驚嚇,自此之後晚上睡覺容易驚厥,而且出現夢遊的現象。經高人指點,到石觀音請了一根紅色的手繩,又在神龕前請求歷代祖先的保佑,斷斷續續小半年才終於恢復了正常。
神明先祖們要得其實也不多。準備幾樣家裡能拿出來的好菜,倒上三杯酒水,燃三柱清香,燒一疊紙錢,在正堂屋神龕下向神明和祖先說明原委,祈求保佑即可。如果碰上的是一些更難纏的鬼怪,那就長途跋涉去廟裡請神通更為廣大的菩薩幫忙。
事成之後,許願人就會再次找到當時的神明和菩薩,兌現當時許下的承諾,承奉貢品和錢物,稱之為「還願」。
七月十四中元節就是該兌現諾言的時候了,元醫生帶著哥哥早早地來到了中元節儀式的現場,老宅堂屋裡,早就站滿了人,整個元家大小老幼男女近二十來口,齊聚在堂屋的神龕下,等著儀式舉行。
曾經富麗堂皇的祠堂,已經在時代的浪潮里銷行匿跡,人們和神明和祖先溝通的渠道並沒有被斬斷,反而變得更加便捷和更具性價比——神龕。
在這裡,每家每戶正堂屋正對大門的正牆上,被掏出來一個一米正方的壁龕,鑲上模板和其他裝飾,貼上對聯,擺上先祖的牌位,這就是他們的神龕。
神龕的四周貼著對聯,上楣是「百世其昌」或者「世代榮昌」等希望家宅興旺、子孫綿長的話。左右分別是「祖德振千秋大業,宗功啟百代文明」等等諸如此類歌頌先祖功德的話。
對聯只是神龕的附件,神龕的核心是正中央的「天地國親師位」的箴言。箴言的右下角,貼上一個小紅紙條,寫上像「彭城堂上歷代仙人」、「汝南堂上歷代先人」等等諸如此類,表明祖源的文字。箴言的正下方,可能還會放置著代表歷代先人的牌位。
所以,對村民們來說,神龕不僅事關著自己的淵源,也關乎著自己的未來。有了它,人們就可以召喚祖先,溝通神明,心靈和肉體才有了歸宿
傍晚大約五六點鐘的時候,家裡的儀式準時開始了。家裡的女人們先在堂屋正中間的大桌上擺上雞、肉、魚等「三鮮」的貢食,擺上酒水,供歸家的祖先們享用。
肉食酒水的擺放也有講究,靠里一方是主位,擺放三副碗筷和酒水,是給祖先們準備的;靠外一方是客位,也擺放三副碗筷和酒水,是給本地的土地等神靈準備的,感謝他們在祖先歸家途中的庇護。
儀式由元醫生兄弟的老母親主持,後輩們則領著各自的妻子和兒女,落後一個身位,錯落地擠在堂屋裡。
祖先們開始享用供奉之前,就像農村婚喪開席之前的儀式一樣,主持者先要向各位祖先問候,好話說在前頭,邀請他們享用「薄酒」和「粗茶淡飯」,不恭之處請他們一定諒解。順便向各位祖先許願,希望他們在來年裡繼續保佑子孫後代平安康穗、興旺發達。
許願是否被祖先們接受,通過投擲一種叫「笅杯」的祭祀器具來確定。笅杯由竹子的根部削制而成,包括成對的兩片。每片又分為陰陽兩面,竹皮的一面為陰,竹節的一面為陽。投之於地,如果兩片同時為陽面,則為「陽卦」;如果兩片同時為陰,則為「陰卦」,一陽一陰則為「勝卦」。
按照概率來說,「陰卦」「陽卦」的概率各為四分之一,「勝卦」為二分之一。但是在實際的祭祀活動中,有經驗的主持者,他們會有更高的概率投擲得到想要的「卦」,所以更容易得到先祖神靈們的「認可」。
元醫生的母親,就是這樣一個投擲笅杯的高手!
元醫生母親首先點上三柱清香和一根蠟燭,插到神龕的香爐里。她然後撕了一小疊的紙錢和幾根香燭,放到大門門檻石外側位置點燃,這是先祖們歸家的引路錢。最後老母親回到堂屋正中間,一邊燃燒紙錢,一邊念念有詞的恭請祖先和神明入席,並求他們保佑一家老小——
「元家的各位先祖,爺爺奶奶,先考xxx大人,先妣xxx孺人。」
「今天是xxxx年農曆七月十四。元府上下十八口,請各位老大人回家。」
開始是一些比較固定的套話,之後就需要根據家族的需要,再決定和祖先對話的內容。
元醫生的母親是一位傳統的封建女性,裹過小腳,沒有讀過書,但是絲毫不妨礙她在祭祀活動里的精彩表現。
「感謝各位祖先的保佑,去年家裡五穀豐登、風調雨順、人畜兩安。」元醫生母親說著點著了一疊紙錢,順勢跪了下去,說道:「今年還是要請各位先人,繼續保佑全家。」
她熟練地說著與神溝通的話,順溜得帶著一種獨特的韻味,抑揚頓挫,像某種吟唱一樣:「五穀豐登、六畜興旺。家裡的人都要平平安安,無病無災,逢凶化吉。」說完,她攥著笅杯的雙手合掌,拜了一拜:「如果您答應,就給個『陽卦』」
笅杯往地上一拋。
「『陽卦』,要得,感謝祖先保佑。」她再次跪拜,雖然沒有號令,身後站立的兒孫們,好像經過排練一樣,也都跟著不約而同地一齊彎腰叩拜。即使往常乖張的元醫生,今天站在隊伍中間,也出人意料的恭敬和順從。
祈禱也不總是有效,有時候得到的不是所求的卦。
「您的大太孫在外面尋富業,他從小母親離家,沒得娘,可憐。一個人在外,求您保佑他在外平平安安,財源滾滾。您就給個『勝卦』」
笅杯落地,卻是一個『陰卦』。元醫生母親於是馬上拜了一拜,說道:「啊呀,是的嘞,我這個大孫子,從小沒有母親管教,愛闖禍,我一定好好管教他。今天還是要您保佑他,保佑他一年裡在外面平平安安,求您給個『勝卦』。」
「先考xxx大人,先妣xxx孺人。」祖先也有親疏,太過久遠的祖先並不可靠,她開始祈求自己過世多年的公公和婆婆,說道:「你曾孫子,一個人在外面打工,孤苦無依,可憐呢。請您一定要保佑他,給他一個勝卦,保佑他在外面平平安安。」
「『勝卦』。要得,感謝各位祖先。」說完,立即加燒一疊紙錢表示感謝,然後帶領全家叩拜。
一個合格的主持人,不僅考驗她的手法,而且她的靈機應變同樣重要。主持者通過和神明和先祖們的友好協商,得到接下來一年裡他們對整個家庭的保佑。家裡所有人都得到神靈先祖們的保佑,皆大歡喜,全都心滿意足,未來一年裡,家裡才能風調雨順。
「啊呀,要得,卦來得好,順得水一樣的,今年搞得一年好的。」家人兄弟之間開始交頭接耳。
主持人最後敲響鐵磬,領著家人叩拜三次,請願儀式就算是結束了,接下來就是先祖們安靜的享用晚餐的時光。
神明和先祖們並不真吃,等幾分鐘,在香燭燃燒到差不多一半的時候,端上預先已經泡好的六碗茶水,再等一分鐘,儀式就結束了,接下來就是家人們的聚餐時間。
被祖先和神明們喝過的茶水、飯菜、酒水,也有神奇的功效,可以保佑飲用者健康長壽、平安幸福、財源廣進,反正非常靈驗,它們會被一一分配給後人。
第一杯茶尤其重要,今年的重點對象是元醫生的兒子。
元醫生母親特意端起第一杯茶水,招呼哥哥上前:「侖伢子,來,喝了這杯茶,吃了好的。祖宗會保佑你,會讀書,身體好。」
儀式結束後,歸家的祖先們此後就歇息在堂屋的神龕里,一直到七天後的黃昏,家裡會再次舉行儀式,將他們送走。
七天之後的歡送儀式更加隆重,除了肉食酒水外,還有大量的紙錢。
祖先們難得回來一趟,總不能讓他們空手而歸。而且他們從凡間回去,沿路的神靈和孤魂野鬼,都需要打點。他們回到黃泉後,日常「生活花銷」也需要大量的紙錢。保證下面的祖先們接下來一年裡的衣食無憂,是後人們應盡的孝道。
家裡越人丁興旺,燒的紙錢就會越多,他們甚至會把紙錢裝到一個一個竹製的方形的「籠子」里,堆成一堆燒掉。
籠子更顯檔次,當然花費也更高。今年元醫生就準備了四個「籠子」,籠子裡裝得滿滿的,全是一疊一疊燒給祖先們的紙錢。
「侖伢子八字大,麻煩多,是難得帶。」作為主持者的老母親依然在前面念念有詞的和先祖們說著話,進行臨行的話別。利用這個間隙,元醫生的三弟對自己的哥哥感嘆道。
「還好祖先保佑。」
在農村里,小孩子如果八字大,命中注定有出息,就會容易受到鬼怪的侵擾,多災多難,容易夭折。所以出生後,他們的長輩,就會到廟裡給他們求來保命的紅繩、甚至銅手環,戴到他們的手腕,日夜不離,驅除邪祟,護佑平安,直至成年。
把還願的籠子堆在一起引燃,看著橘色的火焰越燒越高,發出噼啪的響聲,元醫生按著哥哥,恭恭敬敬地磕頭致謝。紙錢燒完後的黑色碎屑,被上升的人氣帶上天空,四散飄去很遠,祖先們已經離去了,家人們也開始四散歸家,下一次和先祖們的相聚,又要到明年的這個時候了。
兩天後,龍書記再次來到元醫生家,隨後去了何細軍家再次商談交納公糧的事情。有前期這麼多的鋪墊,事情水到渠成,應該談得很順利,因為第二天一早元醫生就看到何細軍一個人推著獨輪車,「吱呀吱呀」地從門前經過。
日子又恢復了平靜。
「博哥,博哥。」是自己三弟的聲音,「明天七月半,你要燒錢紙不?」
國之大事,在祀與耕,對於一個家庭來說,也是,祭祀祖先和神明的傳統,已經深深地融入進了中國人的血脈,七月半就是一年裡最重要的祭祀節日之一。
在這一天裡,黃泉和人間的門戶就會打開,過世的先祖們都會通過黃泉之門,重新回到人間和親人們團聚。為了迎接先祖們回家,人們會舉行隆重且熱烈的儀式。元家的儀式同樣如此,尤其是在前年家裡的老父親中風偏癱之後,七月半的祭祀活動越發隆重。
和他的父母和兄弟姐妹不同,元醫生自認為是一位「堅定」的「無神論者」。他不僅自己不信鬼神、不祭神明,對於兄弟們的虔誠,他常常也不以為然,說道:「有什麼神靈?人定勝天,還是要靠自己。純粹是浪費錢財。」
「不知者不罪」,所以對於元醫生的不敬,神明和祖先們並沒有降下罪罰。他的父母和兄弟們也都已經司空見慣了元醫生的特立獨行,對他的胡言亂語也都不以為意。
不過今年的元醫生,和往年不一樣,因為他今年需要給祖先和神靈們送上加倍的供養,為自己的兒子還一個願。他大聲回答著自己的三弟:「燒呢。」
元醫生三弟剛好跨過門檻,問道:「是要給侖伢子還願吧?」
「是的。」元醫生回答。
「嗯,是有的呢。侖伢子許完願後就都好了吧。」元醫生三弟問道。
元醫生沒有回答。他雖然自詡為無神論者,但是生長於斯,想要完全隔絕和神明的聯繫,看來也是徒勞。鄉野多詭異之事,小孩子經常會受到未明事物的驚嚇,接下來很長時間都會整夜驚啼、夜不能寐;或者年老的人,被惡煞纏身,導致身體經年不適;等等等。
這些「病症」往往會藥石難醫,需要通過家裡最虔誠的長輩或者寺廟裡的神漢,祈求神明或者祖先的保佑,才能治癒。
去年九十月份的時候,元醫生的大兒子有天晚上半夜起來夜尿的時候,不知道受到什麼的驚嚇,自此之後晚上睡覺容易驚厥,而且出現夢遊的現象。經高人指點,到石觀音請了一根紅色的手繩,又在神龕前請求歷代祖先的保佑,斷斷續續小半年才終於恢復了正常。
神明先祖們要得其實也不多。準備幾樣家裡能拿出來的好菜,倒上三杯酒水,燃三柱清香,燒一疊紙錢,在正堂屋神龕下向神明和祖先說明原委,祈求保佑即可。如果碰上的是一些更難纏的鬼怪,那就長途跋涉去廟裡請神通更為廣大的菩薩幫忙。
事成之後,許願人就會再次找到當時的神明和菩薩,兌現當時許下的承諾,承奉貢品和錢物,稱之為「還願」。
七月十四中元節就是該兌現諾言的時候了,元醫生帶著哥哥早早地來到了中元節儀式的現場,老宅堂屋裡,早就站滿了人,整個元家大小老幼男女近二十來口,齊聚在堂屋的神龕下,等著儀式舉行。
曾經富麗堂皇的祠堂,已經在時代的浪潮里銷行匿跡,人們和神明和祖先溝通的渠道並沒有被斬斷,反而變得更加便捷和更具性價比——神龕。
在這裡,每家每戶正堂屋正對大門的正牆上,被掏出來一個一米正方的壁龕,鑲上模板和其他裝飾,貼上對聯,擺上先祖的牌位,這就是他們的神龕。
神龕的四周貼著對聯,上楣是「百世其昌」或者「世代榮昌」等希望家宅興旺、子孫綿長的話。左右分別是「祖德振千秋大業,宗功啟百代文明」等等諸如此類歌頌先祖功德的話。
對聯只是神龕的附件,神龕的核心是正中央的「天地國親師位」的箴言。箴言的右下角,貼上一個小紅紙條,寫上像「彭城堂上歷代仙人」、「汝南堂上歷代先人」等等諸如此類,表明祖源的文字。箴言的正下方,可能還會放置著代表歷代先人的牌位。
所以,對村民們來說,神龕不僅事關著自己的淵源,也關乎著自己的未來。有了它,人們就可以召喚祖先,溝通神明,心靈和肉體才有了歸宿
傍晚大約五六點鐘的時候,家裡的儀式準時開始了。家裡的女人們先在堂屋正中間的大桌上擺上雞、肉、魚等「三鮮」的貢食,擺上酒水,供歸家的祖先們享用。
肉食酒水的擺放也有講究,靠里一方是主位,擺放三副碗筷和酒水,是給祖先們準備的;靠外一方是客位,也擺放三副碗筷和酒水,是給本地的土地等神靈準備的,感謝他們在祖先歸家途中的庇護。
儀式由元醫生兄弟的老母親主持,後輩們則領著各自的妻子和兒女,落後一個身位,錯落地擠在堂屋裡。
祖先們開始享用供奉之前,就像農村婚喪開席之前的儀式一樣,主持者先要向各位祖先問候,好話說在前頭,邀請他們享用「薄酒」和「粗茶淡飯」,不恭之處請他們一定諒解。順便向各位祖先許願,希望他們在來年裡繼續保佑子孫後代平安康穗、興旺發達。
許願是否被祖先們接受,通過投擲一種叫「笅杯」的祭祀器具來確定。笅杯由竹子的根部削制而成,包括成對的兩片。每片又分為陰陽兩面,竹皮的一面為陰,竹節的一面為陽。投之於地,如果兩片同時為陽面,則為「陽卦」;如果兩片同時為陰,則為「陰卦」,一陽一陰則為「勝卦」。
按照概率來說,「陰卦」「陽卦」的概率各為四分之一,「勝卦」為二分之一。但是在實際的祭祀活動中,有經驗的主持者,他們會有更高的概率投擲得到想要的「卦」,所以更容易得到先祖神靈們的「認可」。
元醫生的母親,就是這樣一個投擲笅杯的高手!
元醫生母親首先點上三柱清香和一根蠟燭,插到神龕的香爐里。她然後撕了一小疊的紙錢和幾根香燭,放到大門門檻石外側位置點燃,這是先祖們歸家的引路錢。最後老母親回到堂屋正中間,一邊燃燒紙錢,一邊念念有詞的恭請祖先和神明入席,並求他們保佑一家老小——
「元家的各位先祖,爺爺奶奶,先考xxx大人,先妣xxx孺人。」
「今天是xxxx年農曆七月十四。元府上下十八口,請各位老大人回家。」
開始是一些比較固定的套話,之後就需要根據家族的需要,再決定和祖先對話的內容。
元醫生的母親是一位傳統的封建女性,裹過小腳,沒有讀過書,但是絲毫不妨礙她在祭祀活動里的精彩表現。
「感謝各位祖先的保佑,去年家裡五穀豐登、風調雨順、人畜兩安。」元醫生母親說著點著了一疊紙錢,順勢跪了下去,說道:「今年還是要請各位先人,繼續保佑全家。」
她熟練地說著與神溝通的話,順溜得帶著一種獨特的韻味,抑揚頓挫,像某種吟唱一樣:「五穀豐登、六畜興旺。家裡的人都要平平安安,無病無災,逢凶化吉。」說完,她攥著笅杯的雙手合掌,拜了一拜:「如果您答應,就給個『陽卦』」
笅杯往地上一拋。
「『陽卦』,要得,感謝祖先保佑。」她再次跪拜,雖然沒有號令,身後站立的兒孫們,好像經過排練一樣,也都跟著不約而同地一齊彎腰叩拜。即使往常乖張的元醫生,今天站在隊伍中間,也出人意料的恭敬和順從。
祈禱也不總是有效,有時候得到的不是所求的卦。
「您的大太孫在外面尋富業,他從小母親離家,沒得娘,可憐。一個人在外,求您保佑他在外平平安安,財源滾滾。您就給個『勝卦』」
笅杯落地,卻是一個『陰卦』。元醫生母親於是馬上拜了一拜,說道:「啊呀,是的嘞,我這個大孫子,從小沒有母親管教,愛闖禍,我一定好好管教他。今天還是要您保佑他,保佑他一年裡在外面平平安安,求您給個『勝卦』。」
「先考xxx大人,先妣xxx孺人。」祖先也有親疏,太過久遠的祖先並不可靠,她開始祈求自己過世多年的公公和婆婆,說道:「你曾孫子,一個人在外面打工,孤苦無依,可憐呢。請您一定要保佑他,給他一個勝卦,保佑他在外面平平安安。」
「『勝卦』。要得,感謝各位祖先。」說完,立即加燒一疊紙錢表示感謝,然後帶領全家叩拜。
一個合格的主持人,不僅考驗她的手法,而且她的靈機應變同樣重要。主持者通過和神明和先祖們的友好協商,得到接下來一年裡他們對整個家庭的保佑。家裡所有人都得到神靈先祖們的保佑,皆大歡喜,全都心滿意足,未來一年裡,家裡才能風調雨順。
「啊呀,要得,卦來得好,順得水一樣的,今年搞得一年好的。」家人兄弟之間開始交頭接耳。
主持人最後敲響鐵磬,領著家人叩拜三次,請願儀式就算是結束了,接下來就是先祖們安靜的享用晚餐的時光。
神明和先祖們並不真吃,等幾分鐘,在香燭燃燒到差不多一半的時候,端上預先已經泡好的六碗茶水,再等一分鐘,儀式就結束了,接下來就是家人們的聚餐時間。
被祖先和神明們喝過的茶水、飯菜、酒水,也有神奇的功效,可以保佑飲用者健康長壽、平安幸福、財源廣進,反正非常靈驗,它們會被一一分配給後人。
第一杯茶尤其重要,今年的重點對象是元醫生的兒子。
元醫生母親特意端起第一杯茶水,招呼哥哥上前:「侖伢子,來,喝了這杯茶,吃了好的。祖宗會保佑你,會讀書,身體好。」
儀式結束後,歸家的祖先們此後就歇息在堂屋的神龕里,一直到七天後的黃昏,家裡會再次舉行儀式,將他們送走。
七天之後的歡送儀式更加隆重,除了肉食酒水外,還有大量的紙錢。
祖先們難得回來一趟,總不能讓他們空手而歸。而且他們從凡間回去,沿路的神靈和孤魂野鬼,都需要打點。他們回到黃泉後,日常「生活花銷」也需要大量的紙錢。保證下面的祖先們接下來一年裡的衣食無憂,是後人們應盡的孝道。
家裡越人丁興旺,燒的紙錢就會越多,他們甚至會把紙錢裝到一個一個竹製的方形的「籠子」里,堆成一堆燒掉。
籠子更顯檔次,當然花費也更高。今年元醫生就準備了四個「籠子」,籠子裡裝得滿滿的,全是一疊一疊燒給祖先們的紙錢。
「侖伢子八字大,麻煩多,是難得帶。」作為主持者的老母親依然在前面念念有詞的和先祖們說著話,進行臨行的話別。利用這個間隙,元醫生的三弟對自己的哥哥感嘆道。
「還好祖先保佑。」
在農村里,小孩子如果八字大,命中注定有出息,就會容易受到鬼怪的侵擾,多災多難,容易夭折。所以出生後,他們的長輩,就會到廟裡給他們求來保命的紅繩、甚至銅手環,戴到他們的手腕,日夜不離,驅除邪祟,護佑平安,直至成年。
把還願的籠子堆在一起引燃,看著橘色的火焰越燒越高,發出噼啪的響聲,元醫生按著哥哥,恭恭敬敬地磕頭致謝。紙錢燒完後的黑色碎屑,被上升的人氣帶上天空,四散飄去很遠,祖先們已經離去了,家人們也開始四散歸家,下一次和先祖們的相聚,又要到明年的這個時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