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 游齊雲山
一路舟車勞頓,先生足足三天時間才到達齊雲山。等到達山上,先生眼前不由豁然開朗。
人說山有山的不同,水有水的不同。各地風景名勝,都有其獨特之處,就如人的性格脾氣,千姿百態,各領風騷。且看這齊雲山的奇異風景,原來這座山是由齊雲、白岳等九座山峰組成,連綿有三十六奇峰,七十二怪崖,以山奇、水秀、石怪、洞幽著稱天下。而那些崖洞石壁,全都呈現如景似霞的紫紅和棕紅色,甚是奇特。先生於尋訪中得知,此山又是道家的「桃源洞天」,為著名的道家勝地。山中最高峰廊崖,卻是「一石插天,與雲並齊」,齊雲山因此而得名。
先生此次游山,或許因程侍郎曾涉足此山而倍感交集。初見意外美景,他的心情肯定是暢快無比。興致上來,索性在石室崖壁上題詩一道,展現自己心情,詩曰:「齊雲山與壁雲齊,四顧青山座座低。隔繼往來南北雁,只容日月過東西。」
在廊崖之下,他也曾席地而坐,親筆寫下一首即景詩:「搖落郊園九月余,秋山今日喜登初。霜林著色皆成畫,雁字排空半草書。曲櫱才交情誼厚,孔方是與往來疏。塞翁得失渾無累,胸次悠然覺靜虛。」
由即興所題詩中可以看出,先生此時的心情已經開始超然釋懷,仿佛此次出遊,已經完全拋棄了這些年來遇到的坎坷和不快。
先生信步緩行,又來到紫霄崖下,只見一座嶄新宮殿,光華照耀天際。殿門之上,高懸「紫宵宮」三字。先生徐徐進入紫宵宮內,瞻仰凌宵玉皇大帝塑像,懷思一生,似對人世間「道」的存在有所感悟,其實天下萬物,無非陰陽兩儀,天地時空輪迴,生生不息,此番過去,後面又有未來,又何必對已經過去的事情斤斤計較?
其時,宮內的凌虛觀主手握拂塵,亦懷著心事,正在宮內打座,忽見一青服偉岸之男子氣度非凡,正立於紫宵宮內沉思。凌虛也是一時好奇,站起身打個道號,上前攀談,一問,先生自答是蘇州唐寅。凌虛道長驚問:「你就是唐寅?是江南鄉試之首唐伯虎唐解元?」
先生亦是一愣:「道長,您可是聽說過我的名號?」
「先生一舉成名,凡江南興盛之地,哪個不知?先生現在一舉一動,怕是天下人都知道呢!包括您在京城會試之事。哦,這個暫且不提,朝廷能夠開釋先生,說明先生一定是冤枉的。先生,既來紫宵宮,不妨到茶室飲一杯如何?」
先生見他說的懇切,卻也開懷,欣然答應。
於是,凌虛道長引著先生,一陣曲徑通幽。路上談話之際,先生卻也得知,道長俗名汪泰元,道號凌虛。二人來至後院茶室坐下,凌虛道長呼喚道童快去燒水。凌虛一邊擺布茶具,先談些齊雲山名勝來歷,轉眼道童提著銅水壺前來。道長從一個雕花題詩的青竹筒內,倒出一小撮碧綠的新茶平托於掌心,只見芽片兒都是兩葉抱一芽,平扁挺直,全身白毫,葉背俱是淺綠。道長將茶放入紫砂茶壺,用手試試銅壺溫度,然後提起壺沖入沸水,只見芽片兒在壺中或懸或沉,似有刀兵在其中戰伐,伴隨著一股幽香徐徐而出,沁人心脾……
「哦,真是好茶!」先生深深吸一口氣,不由得贊道。
「先生可識得此茶?」凌虛見先生讚嘆,卻有意炫耀。
「徽州之地名茶頗多,以前聽說,應有十大名茶,我只知道幾種,有黃山毛峰、六安瓜片、祈門紅茶,前幾年我曾交過一個朋友,他倒也時常給我捎些。而且,蘇州府亦是商賈集中之地,天下物資倒也常見。但此茶看似像是瓜片,卻亦非瓜片,瓜片只是壯葉無芽。請教道長,此乃是……?」
凌虛一邊為先生倒茶,一邊道:「先生真不愧學問淵博,對茶道竟也如此精研。此茶看似像瓜片,果真不是。此乃太平猴魁,也是產於黃山,乃茶中極品也。這些茶,還是一位地方善者與我交厚,特意送我一點嘗嘗。」
「猴魁?怪不得看那沸水煮茶之時,滿壺似猴兵廝殺,絕哉,真是妙哉。」
先生一邊稱讚著,一邊舉杯品茶,見滋味果是鮮綠醇厚,不由得連聲叫好。
凌虛道長亦是久歷江湖,熟知江湖套路,此時見先生興致上來,目不轉睛緊盯著先生道:「先生,您既大駕降臨,此乃先生與我宮緣分。近日我家紫宵宮恰恰落成,尚未曾立碑,不知先生可否有意留一點墨寶,以供世人瞻仰?」
「剛才看著那紫宵宮雄偉新奇,原來是新落成?道長既有意,還請準備筆墨才好。」先生飲過此茶之後,此時心情大為舒暢,恐怕叫他做什麼也會答應,更何況恩師程侍郎亦曾對此山情有獨衷,倘能留下一點文字,也算是對程侍郎的寄思。
凌虛道長聞聽先生之言,大喜,立刻喚道僮備筆墨紙硯,只見先生起身展衣,似玉帝殿前大將玉樹臨風,直到案前,略一凝思,卻在鋪就的紙上朗朗寫道:「乾坤定位,二儀開五劫之端;人鬼分形,五嶽鎮九州之地。東溟銀榜,標題長子之宮;西海玉門,實聚百神之野;皆所以節宣寒暑,鼓舞陰陽;萬物賴之以生形,四民順之而動止;兵戈籍之而底息,谷粟因之而豐登。……名山大川,爰建靈宮;金銀照耀,珠碧輝崇。再拜稽首,小子作頌;上述威靈,下贊神用。磨礱磉礎,刊鐫麟鳳;百萬斯年,於昭示眾。」
一瞬間,數千餘字的駢體文一揮而就,字裡行間,無不包含對天皇人皇的敬頌,又透露著些許忠義俠思和憂國憂民之心。似乎,這是那個時代所有文人共同的思想吧?這些碑文,後由凌虛道長請到當地最好石匠,鐫刻於一塊長7.6米,寬1.4米的石碑之上,成為鎮宮之寶,並傳頌至今。
先生在齊雲山遊歷七日,亦曾下榻一戶周姓財主家。周財主聽說先生是蘇州唐寅,亦即刻猜到他的身份,立刻備酒備菜,藉機請求先生題字。先生亦不推辭,順手寫就一副「水聲晝明夜,山色永春秋」,然後落上自己名字。先生此聯親筆,亦被周姓財主刻碑留記,文革時差點被砸爛,直至今朝,儼然成為徽州地區一件銘記先生風采的特殊文物。
先生講至游齊雲山一節時,簡直有些眉色飛舞。
世人多有疑惑,齊雲山既不在「五嶽」之內,亦非當世傳頌的名山,為何先生如此鍾情讚揚?其實那齊雲山古稱「白岳」,位於黃山以西偏北,亦屬黃山的一部分,尤其是道教中四大名山之一,俗稱「小武當」。因該山中許多道觀宮殿,皆仿武當山上建築而立。歷史上,齊雲山又有「黃山白岳甲江南」之稱,這個稱呼可不是白白得來的。大清乾隆朝時,乾隆帝曾遊歷該山,時曾題寫「天下無雙勝境,江南第一名山」之譽,此命名實在不得了。試想,江南名山甚多,包括黃山、廬山和武夷山等,無不是奇峰怪樹,風景絕美天下,乾隆帝想必都曾遊歷過吧?他算是個文皇帝,熟悉大清國內所有地理形態,即使未到訪,至少也能聽說過。但其到齊雲山一游之後,竟將其命名為「江南第一名山」,豈非一大怪事?
由此看來,先生被齊雲山風景所震憾,實屬平常。
游罷齊雲山,先生終於要歸返蘇州老家了。當返程的航船繞道進入運河,又進入長江,先生遙望天際船帆,不由得深深吸一口清氣,然後揚起頭,將腹內所余濁氣徐徐吐出去……
人說山有山的不同,水有水的不同。各地風景名勝,都有其獨特之處,就如人的性格脾氣,千姿百態,各領風騷。且看這齊雲山的奇異風景,原來這座山是由齊雲、白岳等九座山峰組成,連綿有三十六奇峰,七十二怪崖,以山奇、水秀、石怪、洞幽著稱天下。而那些崖洞石壁,全都呈現如景似霞的紫紅和棕紅色,甚是奇特。先生於尋訪中得知,此山又是道家的「桃源洞天」,為著名的道家勝地。山中最高峰廊崖,卻是「一石插天,與雲並齊」,齊雲山因此而得名。
先生此次游山,或許因程侍郎曾涉足此山而倍感交集。初見意外美景,他的心情肯定是暢快無比。興致上來,索性在石室崖壁上題詩一道,展現自己心情,詩曰:「齊雲山與壁雲齊,四顧青山座座低。隔繼往來南北雁,只容日月過東西。」
在廊崖之下,他也曾席地而坐,親筆寫下一首即景詩:「搖落郊園九月余,秋山今日喜登初。霜林著色皆成畫,雁字排空半草書。曲櫱才交情誼厚,孔方是與往來疏。塞翁得失渾無累,胸次悠然覺靜虛。」
由即興所題詩中可以看出,先生此時的心情已經開始超然釋懷,仿佛此次出遊,已經完全拋棄了這些年來遇到的坎坷和不快。
先生信步緩行,又來到紫霄崖下,只見一座嶄新宮殿,光華照耀天際。殿門之上,高懸「紫宵宮」三字。先生徐徐進入紫宵宮內,瞻仰凌宵玉皇大帝塑像,懷思一生,似對人世間「道」的存在有所感悟,其實天下萬物,無非陰陽兩儀,天地時空輪迴,生生不息,此番過去,後面又有未來,又何必對已經過去的事情斤斤計較?
其時,宮內的凌虛觀主手握拂塵,亦懷著心事,正在宮內打座,忽見一青服偉岸之男子氣度非凡,正立於紫宵宮內沉思。凌虛也是一時好奇,站起身打個道號,上前攀談,一問,先生自答是蘇州唐寅。凌虛道長驚問:「你就是唐寅?是江南鄉試之首唐伯虎唐解元?」
先生亦是一愣:「道長,您可是聽說過我的名號?」
「先生一舉成名,凡江南興盛之地,哪個不知?先生現在一舉一動,怕是天下人都知道呢!包括您在京城會試之事。哦,這個暫且不提,朝廷能夠開釋先生,說明先生一定是冤枉的。先生,既來紫宵宮,不妨到茶室飲一杯如何?」
先生見他說的懇切,卻也開懷,欣然答應。
於是,凌虛道長引著先生,一陣曲徑通幽。路上談話之際,先生卻也得知,道長俗名汪泰元,道號凌虛。二人來至後院茶室坐下,凌虛道長呼喚道童快去燒水。凌虛一邊擺布茶具,先談些齊雲山名勝來歷,轉眼道童提著銅水壺前來。道長從一個雕花題詩的青竹筒內,倒出一小撮碧綠的新茶平托於掌心,只見芽片兒都是兩葉抱一芽,平扁挺直,全身白毫,葉背俱是淺綠。道長將茶放入紫砂茶壺,用手試試銅壺溫度,然後提起壺沖入沸水,只見芽片兒在壺中或懸或沉,似有刀兵在其中戰伐,伴隨著一股幽香徐徐而出,沁人心脾……
「哦,真是好茶!」先生深深吸一口氣,不由得贊道。
「先生可識得此茶?」凌虛見先生讚嘆,卻有意炫耀。
「徽州之地名茶頗多,以前聽說,應有十大名茶,我只知道幾種,有黃山毛峰、六安瓜片、祈門紅茶,前幾年我曾交過一個朋友,他倒也時常給我捎些。而且,蘇州府亦是商賈集中之地,天下物資倒也常見。但此茶看似像是瓜片,卻亦非瓜片,瓜片只是壯葉無芽。請教道長,此乃是……?」
凌虛一邊為先生倒茶,一邊道:「先生真不愧學問淵博,對茶道竟也如此精研。此茶看似像瓜片,果真不是。此乃太平猴魁,也是產於黃山,乃茶中極品也。這些茶,還是一位地方善者與我交厚,特意送我一點嘗嘗。」
「猴魁?怪不得看那沸水煮茶之時,滿壺似猴兵廝殺,絕哉,真是妙哉。」
先生一邊稱讚著,一邊舉杯品茶,見滋味果是鮮綠醇厚,不由得連聲叫好。
凌虛道長亦是久歷江湖,熟知江湖套路,此時見先生興致上來,目不轉睛緊盯著先生道:「先生,您既大駕降臨,此乃先生與我宮緣分。近日我家紫宵宮恰恰落成,尚未曾立碑,不知先生可否有意留一點墨寶,以供世人瞻仰?」
「剛才看著那紫宵宮雄偉新奇,原來是新落成?道長既有意,還請準備筆墨才好。」先生飲過此茶之後,此時心情大為舒暢,恐怕叫他做什麼也會答應,更何況恩師程侍郎亦曾對此山情有獨衷,倘能留下一點文字,也算是對程侍郎的寄思。
凌虛道長聞聽先生之言,大喜,立刻喚道僮備筆墨紙硯,只見先生起身展衣,似玉帝殿前大將玉樹臨風,直到案前,略一凝思,卻在鋪就的紙上朗朗寫道:「乾坤定位,二儀開五劫之端;人鬼分形,五嶽鎮九州之地。東溟銀榜,標題長子之宮;西海玉門,實聚百神之野;皆所以節宣寒暑,鼓舞陰陽;萬物賴之以生形,四民順之而動止;兵戈籍之而底息,谷粟因之而豐登。……名山大川,爰建靈宮;金銀照耀,珠碧輝崇。再拜稽首,小子作頌;上述威靈,下贊神用。磨礱磉礎,刊鐫麟鳳;百萬斯年,於昭示眾。」
一瞬間,數千餘字的駢體文一揮而就,字裡行間,無不包含對天皇人皇的敬頌,又透露著些許忠義俠思和憂國憂民之心。似乎,這是那個時代所有文人共同的思想吧?這些碑文,後由凌虛道長請到當地最好石匠,鐫刻於一塊長7.6米,寬1.4米的石碑之上,成為鎮宮之寶,並傳頌至今。
先生在齊雲山遊歷七日,亦曾下榻一戶周姓財主家。周財主聽說先生是蘇州唐寅,亦即刻猜到他的身份,立刻備酒備菜,藉機請求先生題字。先生亦不推辭,順手寫就一副「水聲晝明夜,山色永春秋」,然後落上自己名字。先生此聯親筆,亦被周姓財主刻碑留記,文革時差點被砸爛,直至今朝,儼然成為徽州地區一件銘記先生風采的特殊文物。
先生講至游齊雲山一節時,簡直有些眉色飛舞。
世人多有疑惑,齊雲山既不在「五嶽」之內,亦非當世傳頌的名山,為何先生如此鍾情讚揚?其實那齊雲山古稱「白岳」,位於黃山以西偏北,亦屬黃山的一部分,尤其是道教中四大名山之一,俗稱「小武當」。因該山中許多道觀宮殿,皆仿武當山上建築而立。歷史上,齊雲山又有「黃山白岳甲江南」之稱,這個稱呼可不是白白得來的。大清乾隆朝時,乾隆帝曾遊歷該山,時曾題寫「天下無雙勝境,江南第一名山」之譽,此命名實在不得了。試想,江南名山甚多,包括黃山、廬山和武夷山等,無不是奇峰怪樹,風景絕美天下,乾隆帝想必都曾遊歷過吧?他算是個文皇帝,熟悉大清國內所有地理形態,即使未到訪,至少也能聽說過。但其到齊雲山一游之後,竟將其命名為「江南第一名山」,豈非一大怪事?
由此看來,先生被齊雲山風景所震憾,實屬平常。
游罷齊雲山,先生終於要歸返蘇州老家了。當返程的航船繞道進入運河,又進入長江,先生遙望天際船帆,不由得深深吸一口清氣,然後揚起頭,將腹內所余濁氣徐徐吐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