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躊躇滿志
中國歷史上自古有一句名言:「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先生在鄉試中高榜得中第一名解元,會是壓倒他一生命運的一根稻草?先生顯然犯了一個致命的錯誤,他不該自負和炫耀!
無論歷史還是現實中,自負都被當成一個副名詞,是指一個人的狂妄自大。民間亦有釋義,有「自大加一點念做臭」的說法。歷史上,類似自負失勢的典故無數,僅舉兩例,一是戰國時的趙括,趙國名將馬服君趙奢之子,自幼熟讀兵書,以為自己帶兵打仗天下無敵,孰料擔任主將之後,剛愎自負,與秦長平之戰,致使四十萬大軍盡降且被坑殺,不但釀成歷史上最大笑話,也導致趙國在戰國時代成為第二個亡國。
第二個自負之人是三國名將關羽關雲長。他不但是名將,而且到大明朝之時,已經升格成為關帝關聖君,接受天底下千萬人的香火供奉。他受後人所尊敬的名氣,無疑來自結義兄弟之後的忠義。他在世時是五虎將之一,過五關斬六將,縱橫天下幾乎無人能敵。但他一生中最大的失敗,卻是把自己當成蓋世英雄,而把別人當成狗熊,甚至連狗都不如。比如,當東吳之主孫權試探著想與關羽結為兒女親家之時,派人上門提親,未來的關帝君居然撩出一句狗屁話,叫做:「虎女焉可配犬子乎?」此一句話,不但使其丟失了荊州,而且還致使吳、蜀交惡,接連斷送了大哥劉備和三弟張飛的性命。這還不算,蜀國因此竟國勢日漸衰微,他和大哥親手所建的劉氏蜀國在三國爭雄格局中第一個被滅。
由此可見,做人還是要少一些自負,更要少些炫耀。
先生在高中江南鄉試解元之後,由自負而帶來的後果遠不止於此。
那年江南會試之後,先生除在應天府慶賀一次,回到蘇州府後又參加了幾次慶賀,然後立刻準備赴京備考。在進京備考之前,允明卻督促先生抓緊辦理一件事情,就是他和老姑娘何秀姑的婚事。
「允明,現在恐怕不行,明年春試可是大事,我現在哪裡有心思?」先生其時一聽就急了。由現在至京城會試不過三兩月時間,而由蘇州至京城,則需要一月多的行程。官府已有傳聞,會試時間已定在二月末,先生真是想乘勝追擊,一舉成為天下狀元,到那時,他會缺少天生佳人嗎?
似乎允明並不這麼看。允明道:「你家中雖有弟侄,卻非同住一處,好像這個何小姐還真能給你帶來好運氣,她現在如此支持你,你倒不要辜負人家才好。」
他的話,竟把先生給打動了。先生忍不住從懷裡掏出那根碧玉翠簪,只見簪子發出爍爍綠光,仿佛映出何姑娘的倩影,先生在心裡輕舒一口氣,心說:「總算也是個至情至性的人兒,恐怕現在依舊守身如玉,索性就把她給娶了吧!」
先生的婚事並沒有大肆張揚。畢竟是二婚,何姑娘卻也是古市巷出了名的老姑娘,原對外許諾要嫁個狀元郎,今番只嫁個解元郎,雖稍稍了卻心愿,自慚還是未能完全如願,所以也是不肯張揚。
於是,先生在吳趨里的寓所,一座小小的院落內,只有允明、張靈和徵明、禎卿一幫好友,再加上左右鄰舍,大家提前湊了賀喜之錢,幫先生掛了兩個紅燈籠,又在門樓上結上彩綢。至於屋內亦是貼了數張大紅喜貼。結婚那日,只用一乘四人小轎,和著數名吹鼓手,一陣將何姑娘抬過來。何姑娘真是個有見識的女子,一陣揭了蓋頭,倒也落落大方與大家見禮。
先生和何秀姑的喜宴辦得簡單而又不失熱鬧。宴席是在弟弟唐申酒肆中安排。因為哥哥中得江南解元,全蘇州都傳遍了,弟弟和弟媳恐怕想起當年對哥哥的態度,都有些慚愧。於是唐申前幾日主動跑到先生居所告知,所有酒席應酬全由他們包辦。喜宴之上,弟媳一口一個「大哥」「嫂子」叫個不停,令先生頗多感慨。小侄兒長民才不過一歲多,已經可以滿地亂跑,先生看見,連忙也抱起來親一親。何秀姑知道是小侄兒,也連忙接過去逗他一逗。
先生喝了一中午的喜酒,略有些醉意。何姑娘,不對,現在該叫唐夫人了,連忙體貼地扶他回家。其時,先生的一幫文友,都是些喜歡熱鬧之人,約定晚上再找先生喝一頓,張靈和禎卿早商定,順便鬧鬧洞房也未嘗不可。只是約定時有十來個,大多醉得不行,也有年長的並不熱心鬧洞房,早散了回家休息。只剩下允明和都穆、張靈、禎卿幾人一齊擁到先生家裡。先生少不得讓唐申送一點酒菜過來,大家又熱鬧地喝一場。
卻在此時,何夫人一眼看到都穆,似乎想起當初撞個滿懷,臉兒「騰」地又紅了。都穆也有些不好意思,只是上前搭訕幾句,連忙回到席上繼續喝酒。眼看著大家喝得又要醉了,幾個年輕的,分明想要弄些光景。允明畢竟厚道些,心想,伯虎這些年心思已經夠累,倒不如讓他好好放鬆一下。連忙攔住大家,道:「伯虎和何姑娘今日大喜,早就疲乏了,咱跟他的交往又非止一日,大家趕緊散了吧!」一陣把人全給驅走,先生和何姑娘倒也心存感激。
自古以來,成婚後的男女都把成親一月之內稱之為「蜜月」,意思男女歡愛之情比蜜更甜。但先生心裡稍稍掛些心事,前幾年跟吳侍郎學習子史經集之時,曾聽他說過,倘若有朝一日參加會考,倒要提前進京拜訪有關主考權貴,熟悉一下京城習俗環境,也好做到有備無患。先生此番志在必得,自然想要提前進京走動一下。另外一點,何姑娘內心更願他早日成為狀元郎,以滿足自己畢生心愿,所以對他的心意無不支持。
先生在家只住了不到一月,就準備起程赴京。這一次,他可是約了一個伴兒。不,應該是這個伴兒約的先生吧?他就是家居江陰的徐經徐直夫。他家裡經商多年,有的是錢,只缺一個功名。徐經這次鐵定綁定了先生,必須要沾一沾他的才氣一試成功,故提前言明,此次務必二人同行,並且所有進京路費盤纏全部由他包辦。
在進京之前,允明本來也要到京城會試,但他家中恰恰有事,不得提前同行。但他執意要送一送先生,給他添些精神氣兒。
這一次,他們送行的場所又是選在勾欄,是閶門之內有名的怡紅院。
先生在鄉試中高榜得中第一名解元,會是壓倒他一生命運的一根稻草?先生顯然犯了一個致命的錯誤,他不該自負和炫耀!
無論歷史還是現實中,自負都被當成一個副名詞,是指一個人的狂妄自大。民間亦有釋義,有「自大加一點念做臭」的說法。歷史上,類似自負失勢的典故無數,僅舉兩例,一是戰國時的趙括,趙國名將馬服君趙奢之子,自幼熟讀兵書,以為自己帶兵打仗天下無敵,孰料擔任主將之後,剛愎自負,與秦長平之戰,致使四十萬大軍盡降且被坑殺,不但釀成歷史上最大笑話,也導致趙國在戰國時代成為第二個亡國。
第二個自負之人是三國名將關羽關雲長。他不但是名將,而且到大明朝之時,已經升格成為關帝關聖君,接受天底下千萬人的香火供奉。他受後人所尊敬的名氣,無疑來自結義兄弟之後的忠義。他在世時是五虎將之一,過五關斬六將,縱橫天下幾乎無人能敵。但他一生中最大的失敗,卻是把自己當成蓋世英雄,而把別人當成狗熊,甚至連狗都不如。比如,當東吳之主孫權試探著想與關羽結為兒女親家之時,派人上門提親,未來的關帝君居然撩出一句狗屁話,叫做:「虎女焉可配犬子乎?」此一句話,不但使其丟失了荊州,而且還致使吳、蜀交惡,接連斷送了大哥劉備和三弟張飛的性命。這還不算,蜀國因此竟國勢日漸衰微,他和大哥親手所建的劉氏蜀國在三國爭雄格局中第一個被滅。
由此可見,做人還是要少一些自負,更要少些炫耀。
先生在高中江南鄉試解元之後,由自負而帶來的後果遠不止於此。
那年江南會試之後,先生除在應天府慶賀一次,回到蘇州府後又參加了幾次慶賀,然後立刻準備赴京備考。在進京備考之前,允明卻督促先生抓緊辦理一件事情,就是他和老姑娘何秀姑的婚事。
「允明,現在恐怕不行,明年春試可是大事,我現在哪裡有心思?」先生其時一聽就急了。由現在至京城會試不過三兩月時間,而由蘇州至京城,則需要一月多的行程。官府已有傳聞,會試時間已定在二月末,先生真是想乘勝追擊,一舉成為天下狀元,到那時,他會缺少天生佳人嗎?
似乎允明並不這麼看。允明道:「你家中雖有弟侄,卻非同住一處,好像這個何小姐還真能給你帶來好運氣,她現在如此支持你,你倒不要辜負人家才好。」
他的話,竟把先生給打動了。先生忍不住從懷裡掏出那根碧玉翠簪,只見簪子發出爍爍綠光,仿佛映出何姑娘的倩影,先生在心裡輕舒一口氣,心說:「總算也是個至情至性的人兒,恐怕現在依舊守身如玉,索性就把她給娶了吧!」
先生的婚事並沒有大肆張揚。畢竟是二婚,何姑娘卻也是古市巷出了名的老姑娘,原對外許諾要嫁個狀元郎,今番只嫁個解元郎,雖稍稍了卻心愿,自慚還是未能完全如願,所以也是不肯張揚。
於是,先生在吳趨里的寓所,一座小小的院落內,只有允明、張靈和徵明、禎卿一幫好友,再加上左右鄰舍,大家提前湊了賀喜之錢,幫先生掛了兩個紅燈籠,又在門樓上結上彩綢。至於屋內亦是貼了數張大紅喜貼。結婚那日,只用一乘四人小轎,和著數名吹鼓手,一陣將何姑娘抬過來。何姑娘真是個有見識的女子,一陣揭了蓋頭,倒也落落大方與大家見禮。
先生和何秀姑的喜宴辦得簡單而又不失熱鬧。宴席是在弟弟唐申酒肆中安排。因為哥哥中得江南解元,全蘇州都傳遍了,弟弟和弟媳恐怕想起當年對哥哥的態度,都有些慚愧。於是唐申前幾日主動跑到先生居所告知,所有酒席應酬全由他們包辦。喜宴之上,弟媳一口一個「大哥」「嫂子」叫個不停,令先生頗多感慨。小侄兒長民才不過一歲多,已經可以滿地亂跑,先生看見,連忙也抱起來親一親。何秀姑知道是小侄兒,也連忙接過去逗他一逗。
先生喝了一中午的喜酒,略有些醉意。何姑娘,不對,現在該叫唐夫人了,連忙體貼地扶他回家。其時,先生的一幫文友,都是些喜歡熱鬧之人,約定晚上再找先生喝一頓,張靈和禎卿早商定,順便鬧鬧洞房也未嘗不可。只是約定時有十來個,大多醉得不行,也有年長的並不熱心鬧洞房,早散了回家休息。只剩下允明和都穆、張靈、禎卿幾人一齊擁到先生家裡。先生少不得讓唐申送一點酒菜過來,大家又熱鬧地喝一場。
卻在此時,何夫人一眼看到都穆,似乎想起當初撞個滿懷,臉兒「騰」地又紅了。都穆也有些不好意思,只是上前搭訕幾句,連忙回到席上繼續喝酒。眼看著大家喝得又要醉了,幾個年輕的,分明想要弄些光景。允明畢竟厚道些,心想,伯虎這些年心思已經夠累,倒不如讓他好好放鬆一下。連忙攔住大家,道:「伯虎和何姑娘今日大喜,早就疲乏了,咱跟他的交往又非止一日,大家趕緊散了吧!」一陣把人全給驅走,先生和何姑娘倒也心存感激。
自古以來,成婚後的男女都把成親一月之內稱之為「蜜月」,意思男女歡愛之情比蜜更甜。但先生心裡稍稍掛些心事,前幾年跟吳侍郎學習子史經集之時,曾聽他說過,倘若有朝一日參加會考,倒要提前進京拜訪有關主考權貴,熟悉一下京城習俗環境,也好做到有備無患。先生此番志在必得,自然想要提前進京走動一下。另外一點,何姑娘內心更願他早日成為狀元郎,以滿足自己畢生心愿,所以對他的心意無不支持。
先生在家只住了不到一月,就準備起程赴京。這一次,他可是約了一個伴兒。不,應該是這個伴兒約的先生吧?他就是家居江陰的徐經徐直夫。他家裡經商多年,有的是錢,只缺一個功名。徐經這次鐵定綁定了先生,必須要沾一沾他的才氣一試成功,故提前言明,此次務必二人同行,並且所有進京路費盤纏全部由他包辦。
在進京之前,允明本來也要到京城會試,但他家中恰恰有事,不得提前同行。但他執意要送一送先生,給他添些精神氣兒。
這一次,他們送行的場所又是選在勾欄,是閶門之內有名的怡紅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