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歷史,串聯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沔陽,也就是漢城,城南十餘里是定軍山。

  黃忠趁著地勢高,鼓譟大喊,居高臨下衝擊夏侯淵軍,並斬殺夏侯淵於定軍山下。

  大漢建興五年(227年)諸葛亮自四川出屯漢中,兵扎陽平關、定軍山一帶,在此教兵演陣、勸課桑農。

  自建興五年到蜀漢建興十二年(234年),諸葛亮一直以定軍山為根據地。

  這裡才是漢中的大本營。

  定軍山坐落於漢江谷地南苑,呈東西走向,地形為馬鞍形,地貌為丘陵地貌。

  自被馬岱等人攔住,距離定軍山一百六十餘里的路程,魏正等人中途換馬,連吃糧喝水都是位於馬上。

  到了傍晚,便抵達了定軍山。

  此刻,丞相的喪禮還在舉辦之中,大軍沉浸在一片哀傷肅穆的氛圍之中。

  軍中將士們身著素服,神色悲痛。

  靈堂內,香菸裊裊,祭品羅列。

  而魏正則被引到了距離靈堂不遠處的一處大帳之中。

  踏入帳內,只見昏暗的燭光搖曳,將帳內的氣氛烘托得頗為壓抑。

  帳中僅有胡濟和魏延兩人。

  魏延身著黑色的甲冑,身姿筆挺地正襟危坐,平日裡飛揚跋扈的臉上此刻也布滿了陰雲,散發著一股讓人不敢輕易靠近的威嚴氣息。

  胡濟則在一旁,臉色十分難看,眉頭緊鎖成一個「川」字,仿佛正被極大的難題困擾著。

  魏正見狀,趕忙上前,畢恭畢敬地行了一禮。

  魏延只是微微點了點頭,從鼻腔里發出一聲低沉的「嗯」,算是回應。

  與魏延的冷淡不同,胡濟臉上瞬間擠出一絲熱情的笑容,開口說道:「軍師回來了,一路顛簸嗎?」

  實際上,對於魏正火急火燎地前往南鄉縣上任這件事,軍中不少人都頗有微詞。

  畢竟丞相新喪。

  然而,胡濟卻力排眾議,以逆魏魏興郡兵員調動,需要提前布局為由,堅持讓魏正提前去上任。

  可誰都沒料到,這才剛剛過去兩日,局勢就發生了意想不到的變化。

  無奈之下,胡濟只能派人快馬將魏正追了回來。

  魏正聽聞胡濟的關切詢問,連忙拱手回應:「些許山路,並無妨礙,胡公,不知是什麼大事,如此急迫?」

  實際上,來的時候,他大約也就猜到了什麼事情。

  但有些事情,知道歸知道,該問還得問。

  胡濟重重地嘆了口氣,這才緩緩開口,將事情的來龍去脈娓娓道來。

  原來,就在近日,蔣琬私底下派人,騎著快馬,一路風馳電掣地送來一個極為重要的消息。

  胡濟頓了頓,接著說道:「陛下下令,要身著素服,為丞相服喪三日。」

  魏正聽聞,微微點頭,不假思索地說道:「這是好事,陛下此舉,足見對丞相的敬重與追思。」

  胡濟卻沒有順著魏正的話點頭認同,而是面色愈發凝重,緊接著拋出一個重磅消息:「可是,陛下又給所有大臣和州郡下令,禁止奔喪。」

  此言一出,帳內瞬間陷入一片死寂,唯有燭火「噼啪」作響。

  魏正心中思緒如麻,諸多念頭在腦海中瘋狂交織碰撞。

  他深知有些事情,絕不能只聽表面言辭,關鍵得看實際行動。

  劉禪此番下達禁止大臣奔喪的詔令,無疑是在強勢宣告皇權即將重掌朝綱。

  至於素服為丞相服喪三日,不過是給丞相一個體面,給荊州人一個體面,的表面工作罷了。

  剎那間,前世在史書上讀過的那些記載,如同一串被解開的密碼,在魏正腦海中清晰地串聯起來。

  想到此處,魏正嘴角浮起一抹冰冷的笑意,斬釘截鐵地說道:「蔣琬怕是已經背叛丞相了。」

  胡濟聽聞,整個人猛地一怔,滿臉的疑惑不解,忙追問道:「忠賢,此話怎講?

  蔣琬一直以來都深受丞相器重,怎會突然背叛?」

  魏正目光深邃,神色冷峻,有條不紊地分析道:「蔣琬身為留營長史,掌管著成都的大小事宜,被賦予了便宜行事之權;

  向寵擔任中領軍,手握成都的軍權;


  董允身為侍中、虎賁中郎將,掌控著宮中的兵權。

  這三人,在成都可謂是舉足輕重,若他們不點頭默許,陛下怎敢如此貿然行事?」

  胡濟聽完,猶如醍醐灌頂,瞬間恍然大悟。

  他又驚又怒,不禁脫口而出:「難道他們三人都背叛了丞相!」

  魏正下意識地微微一笑,習慣性地伸手去掏腰間的羽扇。

  可手一摸,才驚覺羽扇在路途的顛簸中不知何時掉落了。

  又丟了一把......

  就在他微微一愣之際,胡濟卻仿若早有預料一般,遞上一把羽扇。

  魏正見狀,趕忙躬身接過羽扇,輕輕展開,緩緩扇動起來。

  伴隨著微風拂面,他繼續說道:「蔣琬肯定已經背叛。

  董允雖然是荊州南郡人,卻是東州派。

  其又是太子洗馬出身,一直在待在陛下身邊。

  東州派式微離散,丞相這才趁機拉攏。

  想來董允心中深處,未嘗不是把陛下排在前列。

  至於向寵,雖手握軍權,可他能力有限。

  在這複雜的局勢下,獨木難支,難以阻擋這場權力的博弈。」

  胡濟連連點頭,但又有些疑惑道:我軍如今手握重兵,剛剛還在箕谷取得大勝,聲威正盛,他們怎敢如此大膽妄為?」

  「丞相在世的時候,他們決然不敢有這般舉動。

  但如今丞相已然仙逝,大漢動盪。

  蔣琬和董允必定是認為時機已到,已經暗中與陛下結成同盟,妄圖裁撤丞相府,將大漢的最高權力重新收歸皇權。」魏正分析道。

  「那我們應該怎麼辦?」

  胡濟神色焦急的問道,目光緊緊看著魏正,迫不及待地開口問道。

  在過往的歲月里,他一直頗為自負。

  自認為頭腦聰慧,時常覺得楊儀不過爾爾,就連丞相諸葛亮,也僅僅略勝他一籌罷了。

  然而,真當他身處如今這般風雲變幻、需獨掌大局的關鍵時刻,才深切體會到,許多事情遠非從前想像的那般簡單。

  隨著對局勢的深入洞察,每多一分了解,胡濟心中對諸葛亮的敬佩之情便愈發濃烈。

  遙想當年,先帝劉備驟然離世,彼時李嚴牢牢掌控著軍權,丞相府里有王連在一旁掣肘,國內局勢動盪不安,各方勢力暗流涌動,大漢政權可謂是岌岌可危。

  每一步都走得如履薄冰,稍有不慎,便會墜入萬丈深淵。

  可丞相諸葛亮卻憑藉著非凡的智慧與卓越的膽識,在這錯綜複雜的局勢中,穩紮穩打,步步為營,一步步將動盪的局勢穩定下來,最終實現了局勢的驚天反轉,為大漢延續了命脈,為荊州人撐起了一片天。

  如今,同樣的困境擺在眼前,胡濟卻深感頭皮發麻。

  原本身在局外可以很輕易洞察的問題,忽然之間變得好似雲山霧繞般,模糊起來。

  所以,無奈之下,他只得找魏延商議。

  魏延一時嘴欠,說魏正得了丞相的真傳......所以兩人一番商議後拿不定主意,就只能追回魏正了。

  魏正眨了眨眼,道:「這種情況,自然只能召集眾將商議,然後大軍前往成都,逼宮了。」

  聞言,胡濟大吃一驚。

  魏正卻是又把歷史給串起來了,前世的時候,楊儀帶著大軍繼續駐守漢中就好了,為什麼要帶著大軍前往成都呢?

  問題就出在這裡。

  看似平穩的權力交替,其實底下是暗潮洶湧。

  這也是史書記載,諸葛亮剛剛去世的時候,遠近之人都感到危懼的原因所在。

  蔣琬腳踩兩條船,一方面和陛下結盟,一方面又通知丞相府。

  楊儀率領大軍抵達成都後,蔣琬左右逢源,既利用皇權給丞相府壓力,各個擊破;

  又利用丞相府的大軍給劉禪壓力,然後自己上位為尚書令。

  不久又加行都護、假節,領益州刺史。

  在第二年四月再升為大將軍,錄尚書事,封安陽亭侯。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