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喪禮,繳獲
魏延、姜維、馬岱指揮部眾,於箕谷之中井然有序地列陣而退。
仿佛彼此約定,赤岸邊,司馬懿所部魏軍也列陣撤退。
褒水河悠悠流淌,水波在晨光下泛著清冷的光。
......
待斥候一路疾馳,氣喘吁吁地匯報,司馬懿大軍已經撤離赤岸,北上數十里之後。
壓抑許久的山谷之中瞬間響起了歡天動地的聲音。
那歡呼聲、吶喊聲,如洶湧澎湃的浪潮,一波接著一波,從箕谷的北方傳到南方,在山谷間迴蕩不絕。
不少士卒們甚至激動地擁抱在一起,有人喜極而泣,有人捶打著同伴的肩膀。
與此相對的,則是被俘虜的魏軍士卒,這意味著他們徹底淪為奴役。
南谷口的呂乂和杜祺,瞧見連綿不斷的人潮從箕谷之中如洪流般湧出,皆是驚訝得目瞪口呆。
人流源源不斷,仿佛這狹窄的谷口並非地理意義上的隘口,而是一個神奇的魔術袋,有無盡的人從中源源不斷地被傾倒出來。
眾人出了箕谷的南谷口,便是褒中縣地界,距離漢中郡的首府南鄭縣,已然近在咫尺,不過區區二十里的路程。
一路上熱鬧非凡,車馬喧囂,舟船穿梭,行人接踵。
士卒們歸心似箭,步伐愈發輕快。
百姓們也夾道歡迎,為歷經艱險歸來的將士遞上清水、乾糧,歡聲笑語灑滿了大道。
當最後一支軍隊,魏延、姜維和馬岱率眾撤出南谷口後。
早已在此等待的胡濟等高層迎了上去,接著留下王平把守南谷口。
其他高層則是齊聚褒中縣。
如此一場大勝,戰功怎麼分,權力怎麼分,都要計較。
計較好了,才好上奏朝廷,讓大漢天子用章。
雖然在丞相的帶領下,大家都很尊重劉禪。
但不可否認的是,真到了做決策的時候,大家也都是真把劉禪當成傀儡。
一時眾將齊聚,為首的正是昭武中郎將胡濟。
右手邊第一人是征西大將軍魏延。
左手邊第一人是左將軍吳懿。
其他座次不同,有鄧芝、呂乂、魏正、楊儀、高翔、霍弋、廖化、馬岱、姜維、孟琰、張翼、楊戲等人。
魏正的位置是最末席。
這場戰後的軍議氣氛凝重又微妙。
很多人都知道,魏正才是此番精妙謀劃背後真正的執棋之人。
可行事,講究規矩章法,講究師出有名。
胡濟、魏延等人直入中軍、染指丞相府權力的舉動,任誰看了都不合常規。
於是,為了把這冒險又大膽的計謀圓滿收尾,只能對外託辭一切皆是丞相遺命。
唯有如此,這場行動才算得上師出有名,能堵住悠悠眾口。
至於丞相有沒有遺命,你要證明沒有的話,可以去找丞相問問。
如此一來,這場大勝的功勞簿上,首屈一指的自然還是丞相。
哪怕斯人已逝,其威望與智謀依舊庇佑著蜀軍,成了這場勝利最堅實的底色。
緊隨其後的,便是明面上的執行者——丞相的好友胡濟。
他站在台前,承接眾人或欽佩或探究的目光,也背負起這場勝利帶來的聲名和權勢。
而魏正,說起來連參加這次軍議的資格都沒有。
之所以能躋身這場關鍵軍議,緣由有二。
一則,他在關鍵時刻阻攔了魏延、姜維和馬岱的衝動追擊,成功讓大軍避開司馬懿精心布置的伏擊圈,於戰局而言,功不可沒。
二則,他到底是征西大將軍魏延的兒子,而魏延又在此次大戰中戰果最豐。
資歷、出身這些看似縹緲的東西,關鍵時刻卻有著沉甸甸的分量。
魏正肚子裡裝著不少歷史典故,心裡自然跟明鏡兒一般。
歷史長河裡,從不缺驚才絕艷的天才。
他們懷揣壯志、腹有良謀,初登場時驚艷眾人,光芒萬丈。
可往往只是曇花一現,轉瞬即逝。
究其根由,便是步子邁得太快,忽略了周遭環境。
這裡的土壤不是只看能力的真空地帶。
人情世故交織成一張無形大網,任誰都掙脫不得,行事之前,不得不先衡量一番。
所以,魏正倒是很坦然,只在心中默默告誡自己要低調。
即便胸有丘壑,也得徐徐圖之。
見眾人到齊,胡濟清了清嗓子,神色凝重而哀傷:「丞相一生操勞,為興復漢室瀝盡心血,此番驟然離世,實乃我大漢之巨痛。
咱們能平安回到漢中,多虧了丞相生前的運籌帷幄,這恩這情,重比泰山,絕不敢忘。
既已歸來,當下頭等大事,自然是操辦丞相的喪禮。」
眾人紛紛點頭,眼裡都噙著淚,齊聲附和著。
見眾人意見一致,胡濟環視一圈,目光落在漢中太守呂乂身上,朗聲道:「呂太守,勞煩你主持丞相的喪禮,你向來理政有方,行事周全,這擔子交給你,大傢伙兒都放心。」
呂乂忙起身,拱手道:「定不辱使命,必傾盡心力,妥善操辦。」
胡濟微微頷首,又看向主簿楊戲:「楊主簿,你輔助呂太守,有精細之處,還得多加留意。
雖說丞相遺命不要大操大辦。
但該有的禮節、規制,一毫一厘也不能少,這是某等對丞相最後的敬意。」
楊戲鄭重點頭:「諾!」
安排妥當此事,胡濟把目光投向楊儀,神色轉為嚴肅:「此次撤軍,波折不斷。
好在將士用命,尤其箕谷一役,斬獲頗豐。
楊長史,你且來給大家細說。」
「胡公、魏大將軍,諸位.....」
自箕谷大勝之後,胡濟與魏延的威望,如日中天。
楊儀心中自然清楚局勢的變化。
原本在軍中,他自恃才高,又深得丞相倚重,諸事都處理得滴水不漏,此次撤退更是被委以大任。
可誰承想,胡濟拿出所謂丞相遺命。
更有一場空前的大勝,徹底掌控丞相府的權柄。
好在如今是胡濟主事,其比魏延要圓滑的多。
因而沒少對楊儀拉攏示好,安撫俘虜和輜重繳獲事宜,更是都交給了楊儀。
也就是說,這場大勝的功勞簿,總歸有他楊儀的大名。
楊儀縱是心中還有幾分不忿,可也不敢含糊,樁樁件件都辦得認真妥帖。
此次軍議,見胡濟安排他來講述此番作戰的斬獲,楊儀瞬間就明白了胡濟的意思——告訴非荊州人的勢力,我們荊州人團結著呢!
當然,也是借他之口,把這場勝利的輝煌再渲染幾分,鼓舞士氣。
當下楊儀整理了下衣袍,故意昂首挺胸起身,臉上滿是激動之色,清了清嗓子大聲說道:「此次與魏軍交鋒,那可真是九死一生,險象環生。
幸賴有丞相遺命,胡公運籌帷幄,魏將軍衝鋒陷陣,諸位將軍萬眾一心,咱們不但安穩撤退,更是打出來一場從未有過的大勝。
此戰,斬殺逆魏將領牛金、司馬師、胡遵、鹿磐......俘虜逆魏使者辛毗,將領......
另外,俘虜的逆魏正卒,計有一萬八千八百四十三口。
輔兵,二萬四千六十七口。
斬獲的甲首,足有五千三百四十二級!
玄鎧二萬餘領,角弩一萬八千一百張......」
聽聞如此豐碩戰果,眾人都興奮起來,交頭接耳間滿是自豪。
胡濟面帶微笑,適時地抬手壓了壓,示意眾人安靜,開口道:「此番大捷,來之不易,每一份功勞都不會被埋沒。
大傢伙兒奮勇殺敵的時候,後方的百姓也在全力支持,運送糧草、修補兵器,缺一不可。
咱們得速速將捷報傳至益州和漢中各地,讓百姓也跟著高興高興,也慰藉下九泉之下的丞相。」
眾人轟然應唯。
魏延一直沒怎麼吭聲,此時悶聲說道:「雖說打了勝仗,可司馬懿那老狐狸溜得快,沒能取他首級,總歸是遺憾。
下次碰上,定要取!」
聞言,胡濟趕忙勸慰:「文長莫急,經此一役,魏軍元氣大傷,短時間內難有大動作。
咱們正好趁此機會,休養生息,整頓軍備,日後再尋良機,定能一舉建功。」
魏延點頭嗯了一聲,算是回應,不再言語。
「上奏的奏章也要上了。」
胡濟再次開口。
聞言,眾人再次安靜下來,接下來,說的可是分派戰績的事情......這可是實打實的利益。
注意到眾人雖然安靜,但眼神中難以掩飾的赤紅之色,魏正微微一笑。
這和他後世參與公司中高層商量年終獎的時候,好像沒有什麼區別。
大家都想多爭取點,好讓自家的團隊變得更加強大和有凝聚力。
仿佛彼此約定,赤岸邊,司馬懿所部魏軍也列陣撤退。
褒水河悠悠流淌,水波在晨光下泛著清冷的光。
......
待斥候一路疾馳,氣喘吁吁地匯報,司馬懿大軍已經撤離赤岸,北上數十里之後。
壓抑許久的山谷之中瞬間響起了歡天動地的聲音。
那歡呼聲、吶喊聲,如洶湧澎湃的浪潮,一波接著一波,從箕谷的北方傳到南方,在山谷間迴蕩不絕。
不少士卒們甚至激動地擁抱在一起,有人喜極而泣,有人捶打著同伴的肩膀。
與此相對的,則是被俘虜的魏軍士卒,這意味著他們徹底淪為奴役。
南谷口的呂乂和杜祺,瞧見連綿不斷的人潮從箕谷之中如洪流般湧出,皆是驚訝得目瞪口呆。
人流源源不斷,仿佛這狹窄的谷口並非地理意義上的隘口,而是一個神奇的魔術袋,有無盡的人從中源源不斷地被傾倒出來。
眾人出了箕谷的南谷口,便是褒中縣地界,距離漢中郡的首府南鄭縣,已然近在咫尺,不過區區二十里的路程。
一路上熱鬧非凡,車馬喧囂,舟船穿梭,行人接踵。
士卒們歸心似箭,步伐愈發輕快。
百姓們也夾道歡迎,為歷經艱險歸來的將士遞上清水、乾糧,歡聲笑語灑滿了大道。
當最後一支軍隊,魏延、姜維和馬岱率眾撤出南谷口後。
早已在此等待的胡濟等高層迎了上去,接著留下王平把守南谷口。
其他高層則是齊聚褒中縣。
如此一場大勝,戰功怎麼分,權力怎麼分,都要計較。
計較好了,才好上奏朝廷,讓大漢天子用章。
雖然在丞相的帶領下,大家都很尊重劉禪。
但不可否認的是,真到了做決策的時候,大家也都是真把劉禪當成傀儡。
一時眾將齊聚,為首的正是昭武中郎將胡濟。
右手邊第一人是征西大將軍魏延。
左手邊第一人是左將軍吳懿。
其他座次不同,有鄧芝、呂乂、魏正、楊儀、高翔、霍弋、廖化、馬岱、姜維、孟琰、張翼、楊戲等人。
魏正的位置是最末席。
這場戰後的軍議氣氛凝重又微妙。
很多人都知道,魏正才是此番精妙謀劃背後真正的執棋之人。
可行事,講究規矩章法,講究師出有名。
胡濟、魏延等人直入中軍、染指丞相府權力的舉動,任誰看了都不合常規。
於是,為了把這冒險又大膽的計謀圓滿收尾,只能對外託辭一切皆是丞相遺命。
唯有如此,這場行動才算得上師出有名,能堵住悠悠眾口。
至於丞相有沒有遺命,你要證明沒有的話,可以去找丞相問問。
如此一來,這場大勝的功勞簿上,首屈一指的自然還是丞相。
哪怕斯人已逝,其威望與智謀依舊庇佑著蜀軍,成了這場勝利最堅實的底色。
緊隨其後的,便是明面上的執行者——丞相的好友胡濟。
他站在台前,承接眾人或欽佩或探究的目光,也背負起這場勝利帶來的聲名和權勢。
而魏正,說起來連參加這次軍議的資格都沒有。
之所以能躋身這場關鍵軍議,緣由有二。
一則,他在關鍵時刻阻攔了魏延、姜維和馬岱的衝動追擊,成功讓大軍避開司馬懿精心布置的伏擊圈,於戰局而言,功不可沒。
二則,他到底是征西大將軍魏延的兒子,而魏延又在此次大戰中戰果最豐。
資歷、出身這些看似縹緲的東西,關鍵時刻卻有著沉甸甸的分量。
魏正肚子裡裝著不少歷史典故,心裡自然跟明鏡兒一般。
歷史長河裡,從不缺驚才絕艷的天才。
他們懷揣壯志、腹有良謀,初登場時驚艷眾人,光芒萬丈。
可往往只是曇花一現,轉瞬即逝。
究其根由,便是步子邁得太快,忽略了周遭環境。
這裡的土壤不是只看能力的真空地帶。
人情世故交織成一張無形大網,任誰都掙脫不得,行事之前,不得不先衡量一番。
所以,魏正倒是很坦然,只在心中默默告誡自己要低調。
即便胸有丘壑,也得徐徐圖之。
見眾人到齊,胡濟清了清嗓子,神色凝重而哀傷:「丞相一生操勞,為興復漢室瀝盡心血,此番驟然離世,實乃我大漢之巨痛。
咱們能平安回到漢中,多虧了丞相生前的運籌帷幄,這恩這情,重比泰山,絕不敢忘。
既已歸來,當下頭等大事,自然是操辦丞相的喪禮。」
眾人紛紛點頭,眼裡都噙著淚,齊聲附和著。
見眾人意見一致,胡濟環視一圈,目光落在漢中太守呂乂身上,朗聲道:「呂太守,勞煩你主持丞相的喪禮,你向來理政有方,行事周全,這擔子交給你,大傢伙兒都放心。」
呂乂忙起身,拱手道:「定不辱使命,必傾盡心力,妥善操辦。」
胡濟微微頷首,又看向主簿楊戲:「楊主簿,你輔助呂太守,有精細之處,還得多加留意。
雖說丞相遺命不要大操大辦。
但該有的禮節、規制,一毫一厘也不能少,這是某等對丞相最後的敬意。」
楊戲鄭重點頭:「諾!」
安排妥當此事,胡濟把目光投向楊儀,神色轉為嚴肅:「此次撤軍,波折不斷。
好在將士用命,尤其箕谷一役,斬獲頗豐。
楊長史,你且來給大家細說。」
「胡公、魏大將軍,諸位.....」
自箕谷大勝之後,胡濟與魏延的威望,如日中天。
楊儀心中自然清楚局勢的變化。
原本在軍中,他自恃才高,又深得丞相倚重,諸事都處理得滴水不漏,此次撤退更是被委以大任。
可誰承想,胡濟拿出所謂丞相遺命。
更有一場空前的大勝,徹底掌控丞相府的權柄。
好在如今是胡濟主事,其比魏延要圓滑的多。
因而沒少對楊儀拉攏示好,安撫俘虜和輜重繳獲事宜,更是都交給了楊儀。
也就是說,這場大勝的功勞簿,總歸有他楊儀的大名。
楊儀縱是心中還有幾分不忿,可也不敢含糊,樁樁件件都辦得認真妥帖。
此次軍議,見胡濟安排他來講述此番作戰的斬獲,楊儀瞬間就明白了胡濟的意思——告訴非荊州人的勢力,我們荊州人團結著呢!
當然,也是借他之口,把這場勝利的輝煌再渲染幾分,鼓舞士氣。
當下楊儀整理了下衣袍,故意昂首挺胸起身,臉上滿是激動之色,清了清嗓子大聲說道:「此次與魏軍交鋒,那可真是九死一生,險象環生。
幸賴有丞相遺命,胡公運籌帷幄,魏將軍衝鋒陷陣,諸位將軍萬眾一心,咱們不但安穩撤退,更是打出來一場從未有過的大勝。
此戰,斬殺逆魏將領牛金、司馬師、胡遵、鹿磐......俘虜逆魏使者辛毗,將領......
另外,俘虜的逆魏正卒,計有一萬八千八百四十三口。
輔兵,二萬四千六十七口。
斬獲的甲首,足有五千三百四十二級!
玄鎧二萬餘領,角弩一萬八千一百張......」
聽聞如此豐碩戰果,眾人都興奮起來,交頭接耳間滿是自豪。
胡濟面帶微笑,適時地抬手壓了壓,示意眾人安靜,開口道:「此番大捷,來之不易,每一份功勞都不會被埋沒。
大傢伙兒奮勇殺敵的時候,後方的百姓也在全力支持,運送糧草、修補兵器,缺一不可。
咱們得速速將捷報傳至益州和漢中各地,讓百姓也跟著高興高興,也慰藉下九泉之下的丞相。」
眾人轟然應唯。
魏延一直沒怎麼吭聲,此時悶聲說道:「雖說打了勝仗,可司馬懿那老狐狸溜得快,沒能取他首級,總歸是遺憾。
下次碰上,定要取!」
聞言,胡濟趕忙勸慰:「文長莫急,經此一役,魏軍元氣大傷,短時間內難有大動作。
咱們正好趁此機會,休養生息,整頓軍備,日後再尋良機,定能一舉建功。」
魏延點頭嗯了一聲,算是回應,不再言語。
「上奏的奏章也要上了。」
胡濟再次開口。
聞言,眾人再次安靜下來,接下來,說的可是分派戰績的事情......這可是實打實的利益。
注意到眾人雖然安靜,但眼神中難以掩飾的赤紅之色,魏正微微一笑。
這和他後世參與公司中高層商量年終獎的時候,好像沒有什麼區別。
大家都想多爭取點,好讓自家的團隊變得更加強大和有凝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