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五章 空天母艦
李青松幾十年前發射的那眾多衛星,此刻早已經進入了內太陽系,或者圍繞太陽運轉,或者圍繞八顆大行星運轉,又或者圍繞著大行星的衛星、矮行星等運轉,收集著有關它們的一切資料;
更大範圍的,甚至可以說覆蓋了整個太陽系的深空通訊網絡也已經搭建完畢。此刻足足有上百顆通訊衛星分布在太陽系不同的節點,隨時可以與李青松溝通,讓李青松可以連結到每一顆衛星之上;
第二代更加穩定、安全性與可靠性更高、體積與質量更小效率卻更高的二次加壓推進器已經研發成功;
敵神星與洛神星的資源已經接近枯竭;
預計再有260年左右的時間,藍圖克文明的龐大艦隊就將到來。
那麼,走吧,走吧,該走了,該回到離太陽更近,資源也更充沛的地方去了。
唯有在那裡,我才能更好的,更不受限制的發展;
唯有在那裡,才能有足夠的資源支撐我發展到更高的技術階段,我才能有希望對抗那遠道而來的藍圖克文明啊……
此刻,敵神星上,最後一批克隆體,以及最後需要帶走的機械設備、基礎資源、以及最為關鍵,也是李青松最為看重的資源,黃餅,已經全部裝船完畢。
現在的敵神星上已經沒有了一個克隆體。
往常終日轟鳴的上萬座工廠,此刻已經全部停止了運行。
往常列車飛馳,終日不休的鐵軌上,也沒有了列車的蹤跡。
往常貨運繁忙,終日向太空之中彈射貨物箱的電磁彈射基地,如今也已經沉寂了下來。
「這些資源和設備我自己搬不走,但也不能留給對手。」
李青松想著,操縱著幾艘戰艦,直接發射了上百枚戰鬥部裝載著原子彈的星際飛彈。
於是下一刻,荒涼死寂昏暗的敵神星地表上便像是忽然冒出了上百顆太陽。
狂暴的高溫和輻射橫掃一切。剎那間,不知道多少固態氣體被直接升華,逸散到太空之中消失不見。
那些高大堅固,看似堅不可摧的鋼鐵造物,在這狂暴的能量之下也如同紙糊的一般,瞬間便沒了蹤跡。
它們也同樣被汽化了。就算後續能冷卻下來,也只會重新凝結成塵埃大小,與敵神星的大地融為一體。
除非重新冶煉,否則不可能將它們再分離出來。
掃平了敵神星上自己遺留下來的一切,這一艘重型貨運飛船在幾艘戰鬥飛船的陪伴之下,踏上了返航洛神星的旅途。
此刻,洛神星之上重新開始了新一輪的建設。
這一輪的建設與以往任何一輪都不相同。因為這一次建設,李青松的目標僅有一個而已。
李青松要造一種前所未有的大飛船出來。
用這敵神星與洛神星上最後能開採出來的一批物資為支撐,無數座工廠再次開始了轟鳴,無數名克隆體再度開始了忙碌。
那往返於太空和地表的兩用型飛船也不斷忙碌穿梭著,一刻不停。
太空之中也總計分為了50個建造地點,50艘這種前所未有的大飛船同時開造!
以往時候,哪怕是最大型的重型貨運飛船,以李青松的效率也只需要幾個月時間而已便能建成。
但這種飛船,李青松用了兩年時間卻還未完成。
最終耗費了足足三年時間,李青松才建成了這種大飛船的主體框架。又耗費了額外的一年時間,才完成了它內部設備的安裝與調試、管線的鋪設等等工作。
此刻,呈現在李青松面前的,是50艘方方正正,如同長方體一般標準的飛船。
這艘飛船的長度達到了史無前例的1200米,寬度達到了400米,高度達到了20米。
這種飛船並沒有一個統一的外殼。構成它的,是一根根從遠處看如同鋼管一般的東西。
每一根鋼管的直徑都達到了5米左右,兩根鋼管之間的距離有95米,如此,總計4根長度達到了1200米的鋼管組成了它的一層。
這1200米的長度之中,同樣每隔95米,便有一根長有400米的橫向鋼管與它交叉。
橫向鋼管一共有12根。
4根縱向鋼管與12根橫向鋼管互相交叉,共同組成了這一張大網。
這一張大網之上,每一個網格的面積達到了約9000平米。算上20米的高度,它的體積便達到了約18萬立方米。
而這樣的網格,這艘飛船之上一共有33個。
其中最尾部的一排三個網格用於安裝飛船推進器、設備艙之類。
這三個網格之中的每一個,李青松都安裝了10台更大型號的二次加壓推進器。三個網格,便是30台發動機。
這其中的每一台發動機,都能推動質量達到了幾十萬噸的巨型貨船不斷加速。但此刻,這30台如此巨大的發動機匯聚到一起,卻僅僅只為推動這一艘飛船而服務。
除去那三個被占用的網格之外,一艘這樣的飛船,還可以被動用30個網格。
每一個網格,可以固定運輸約30萬噸的貨物。30個網格,便是900萬噸。
算上飛船自重,這一艘飛船的質量便超過了千萬噸!
如此龐大,質量如此之高的飛船,李青松感覺,再用貨船去形容它已經不再合適。
它不是貨船,而是……空天母艦!
類型與自己繳獲的那艘藍圖克人的母船性質相同的,可以供其餘飛船停靠,可以運送超乎想像的巨額物資的空天母艦!
此刻,50艘空天母艦已經全部製造完畢,是時候進行物資與設備、人員的裝載了。
大量的小型飛船如同螞蟻一般,開始向著空天母艦匯聚。
在這過程之中,一個又一個巨大的貨箱,一艘又一艘大小不一的飛船,以及眾多可供克隆體以及牲畜、家禽生存的生態艙,或者直接從地表起飛,或者從太空工廠之中完成,然後紛紛來到了空天母艦之中,被固定到了空天母艦的網格上。
數量多到幾乎無窮無盡的液氫液氧、甲烷乙烷等化學燃料,以及大量的鈾235、鈽239也灌注到了燃料艙之中。
耗費了差不多一年時間,李青松才將所有的人員與物資、設備轉移裝船工作完成。
那麼……到了起航的時候了。
更大範圍的,甚至可以說覆蓋了整個太陽系的深空通訊網絡也已經搭建完畢。此刻足足有上百顆通訊衛星分布在太陽系不同的節點,隨時可以與李青松溝通,讓李青松可以連結到每一顆衛星之上;
第二代更加穩定、安全性與可靠性更高、體積與質量更小效率卻更高的二次加壓推進器已經研發成功;
敵神星與洛神星的資源已經接近枯竭;
預計再有260年左右的時間,藍圖克文明的龐大艦隊就將到來。
那麼,走吧,走吧,該走了,該回到離太陽更近,資源也更充沛的地方去了。
唯有在那裡,我才能更好的,更不受限制的發展;
唯有在那裡,才能有足夠的資源支撐我發展到更高的技術階段,我才能有希望對抗那遠道而來的藍圖克文明啊……
此刻,敵神星上,最後一批克隆體,以及最後需要帶走的機械設備、基礎資源、以及最為關鍵,也是李青松最為看重的資源,黃餅,已經全部裝船完畢。
現在的敵神星上已經沒有了一個克隆體。
往常終日轟鳴的上萬座工廠,此刻已經全部停止了運行。
往常列車飛馳,終日不休的鐵軌上,也沒有了列車的蹤跡。
往常貨運繁忙,終日向太空之中彈射貨物箱的電磁彈射基地,如今也已經沉寂了下來。
「這些資源和設備我自己搬不走,但也不能留給對手。」
李青松想著,操縱著幾艘戰艦,直接發射了上百枚戰鬥部裝載著原子彈的星際飛彈。
於是下一刻,荒涼死寂昏暗的敵神星地表上便像是忽然冒出了上百顆太陽。
狂暴的高溫和輻射橫掃一切。剎那間,不知道多少固態氣體被直接升華,逸散到太空之中消失不見。
那些高大堅固,看似堅不可摧的鋼鐵造物,在這狂暴的能量之下也如同紙糊的一般,瞬間便沒了蹤跡。
它們也同樣被汽化了。就算後續能冷卻下來,也只會重新凝結成塵埃大小,與敵神星的大地融為一體。
除非重新冶煉,否則不可能將它們再分離出來。
掃平了敵神星上自己遺留下來的一切,這一艘重型貨運飛船在幾艘戰鬥飛船的陪伴之下,踏上了返航洛神星的旅途。
此刻,洛神星之上重新開始了新一輪的建設。
這一輪的建設與以往任何一輪都不相同。因為這一次建設,李青松的目標僅有一個而已。
李青松要造一種前所未有的大飛船出來。
用這敵神星與洛神星上最後能開採出來的一批物資為支撐,無數座工廠再次開始了轟鳴,無數名克隆體再度開始了忙碌。
那往返於太空和地表的兩用型飛船也不斷忙碌穿梭著,一刻不停。
太空之中也總計分為了50個建造地點,50艘這種前所未有的大飛船同時開造!
以往時候,哪怕是最大型的重型貨運飛船,以李青松的效率也只需要幾個月時間而已便能建成。
但這種飛船,李青松用了兩年時間卻還未完成。
最終耗費了足足三年時間,李青松才建成了這種大飛船的主體框架。又耗費了額外的一年時間,才完成了它內部設備的安裝與調試、管線的鋪設等等工作。
此刻,呈現在李青松面前的,是50艘方方正正,如同長方體一般標準的飛船。
這艘飛船的長度達到了史無前例的1200米,寬度達到了400米,高度達到了20米。
這種飛船並沒有一個統一的外殼。構成它的,是一根根從遠處看如同鋼管一般的東西。
每一根鋼管的直徑都達到了5米左右,兩根鋼管之間的距離有95米,如此,總計4根長度達到了1200米的鋼管組成了它的一層。
這1200米的長度之中,同樣每隔95米,便有一根長有400米的橫向鋼管與它交叉。
橫向鋼管一共有12根。
4根縱向鋼管與12根橫向鋼管互相交叉,共同組成了這一張大網。
這一張大網之上,每一個網格的面積達到了約9000平米。算上20米的高度,它的體積便達到了約18萬立方米。
而這樣的網格,這艘飛船之上一共有33個。
其中最尾部的一排三個網格用於安裝飛船推進器、設備艙之類。
這三個網格之中的每一個,李青松都安裝了10台更大型號的二次加壓推進器。三個網格,便是30台發動機。
這其中的每一台發動機,都能推動質量達到了幾十萬噸的巨型貨船不斷加速。但此刻,這30台如此巨大的發動機匯聚到一起,卻僅僅只為推動這一艘飛船而服務。
除去那三個被占用的網格之外,一艘這樣的飛船,還可以被動用30個網格。
每一個網格,可以固定運輸約30萬噸的貨物。30個網格,便是900萬噸。
算上飛船自重,這一艘飛船的質量便超過了千萬噸!
如此龐大,質量如此之高的飛船,李青松感覺,再用貨船去形容它已經不再合適。
它不是貨船,而是……空天母艦!
類型與自己繳獲的那艘藍圖克人的母船性質相同的,可以供其餘飛船停靠,可以運送超乎想像的巨額物資的空天母艦!
此刻,50艘空天母艦已經全部製造完畢,是時候進行物資與設備、人員的裝載了。
大量的小型飛船如同螞蟻一般,開始向著空天母艦匯聚。
在這過程之中,一個又一個巨大的貨箱,一艘又一艘大小不一的飛船,以及眾多可供克隆體以及牲畜、家禽生存的生態艙,或者直接從地表起飛,或者從太空工廠之中完成,然後紛紛來到了空天母艦之中,被固定到了空天母艦的網格上。
數量多到幾乎無窮無盡的液氫液氧、甲烷乙烷等化學燃料,以及大量的鈾235、鈽239也灌注到了燃料艙之中。
耗費了差不多一年時間,李青松才將所有的人員與物資、設備轉移裝船工作完成。
那麼……到了起航的時候了。